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劳动教育的三重维度

2022-12-05 17:19:51张瑜
鄂州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助力虚拟现实个体

张瑜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个体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并指出伴随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来临,劳动教育与技术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随着技术生产、知识赋能、信息助力等新兴劳动的出现,传统的单一劳动形态正在逐步转变为多样化的劳动叠加形态。劳动形态的转变呼吁劳动教育的变革,这意味着劳动教育必须主动扩容新的呈现形式,以揭示处于变化发展中的劳动现实。而虚拟现实技术独有的沉浸性、交互性、想象性特征,可以为扩容劳动教育新的呈现形式提供技术实现可能,为动态变化的劳动现实提供智能性实践平台。因此,如何利用好虚拟现实技术,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积极作用以助力实现劳动教育模式创新是新时代劳动教育亟需回应的现实课题。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劳动教育现实课题的展开,需要从价值、问题、实践三个维度进行具体探究。

一、价值维度: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劳动教育的内在意义

“劳动教育要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1]因此劳动教育与科学技术的融合成为必然趋势,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与劳动教育呈现深入融合之势。新时期的劳动教育与虚拟现实技术有机结合,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营造机动灵活的劳动教育情境,以“多样虚拟劳动教育”取代“单一现实劳动教育”,更好地唤起个体的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提高劳动能力、增强劳动素质。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劳动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虚拟现实技术有利于强化劳动教育实践性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沉浸性、交互性、构想性的特征,可以通过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与传感技术搭建与现实环境相似的虚拟环境,为劳动教育提供全新的拟态环境及实践方式,并通过人机交融、沉浸互动、角色扮演等实践形式,提升人的劳动教育精神面貌、完善人的劳动价值取向、提高人的劳动技能水平。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增加劳动教育的实践形式,拓展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进而强化劳动教育的实践性。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劳动教育,需要明晰劳动必须通过虚拟现实情境达到动手和动脑紧密结合的效果,劳动必须面对拟态的真实世界而非纯粹幻想世界,劳动教育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挑战并精准灵活地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拟仿真试验,以通过多种形式使个体获得身临其境的现场体验感,进而强化劳动教育的实践性。

(二)虚拟现实技术有利于提升劳动教育针对性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建构虚拟仿真平台为劳动教育新形态的创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精准对接的可能。个别学习理论认为,不同个体间或统一个体内的差异性都需要不同的学习情境支持。[2]因此,在充分评估虚拟劳动教育情境优势的基础上,为不同个体提供个性化的劳动教育情境支持,有利于不断挖掘学习者的优势潜能,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社会属性。由于人类劳动的形态处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之中,劳动形态也在不断变化,具体表现在脑力劳动的比重不断增加、新形态的劳动不断形成,劳动教育应依据劳动形态的演进而与时俱进。”[3]因此,针对个性化需要创造多样形态的创造性劳动,成为当代劳动教育的新方向。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劳动教育的针对性需要明晰,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逐渐分化出虚拟劳动教育,虚拟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育个体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进而培育受教育者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格。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劳动教育,就是要将虚拟劳动教育精准定位于不同的个体,以摆脱对个体劳动教育重视不够的现实劳动教育桎梏,提升个体的劳动素质及劳动能力。

(三)虚拟现实技术有利于促进劳动教育多元性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建构劳动教育所需要的多样化虚拟劳动场景,解决劳动教育场景短缺、狭小、单一、安全系数低等问题,促进劳动教育场景、模式向多元化转变。但是虚拟劳动场景的设计要体现现实劳动的多元要求、多元业态特征、多元技术含量等。“劳动场景指的是劳动场所、劳动工具的选用、劳动形态的设计、劳动成果的呈现等”,[4]但很多劳动教育所需的基础条件和场景阙如,需要统筹谋划、总体设计。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劳动教育,有助于提高个体在虚拟实践过程的技能知识、能力素养、创新意识。当今社会科技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虚拟现实技术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也愈为多元,因此个体在虚拟劳动场景中掌握越来越多元化的科学知识、劳动技能是必要的。例如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建构的虚拟劳动场景再现多元化的劳动故事,并多形态、多角度、多元素还原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历史、重现共和国浴血成长的光辉历程、宣传劳动模范的精神和事迹、赞扬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崇高地位,进而以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形式培育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四)虚拟现实技术有利于增强劳动教育吸引性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强化劳动教育实践性、提升劳动教育针对性、促进劳动教育多元性,还有助于转变劳动教育者的观念,提升学习者接受劳动教育的兴趣。虚拟现实技术所创设的劳动教育情境,汇聚了形、色、音等要素,可以使得个体在虚拟劳动情境中体验虚拟世界,完全沉浸于趣味、多元、定制的虚拟劳动情境之中,自发地参与活动,进而提升其劳动实践能力。“认知的涉身性、体验性、环境嵌入性与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沉浸性和想象性高度契合。”[5]189“认知水平与能力在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性是虚拟现实系统通过捕捉输入信号并立刻做出回应的过程,利用传感设备与虚拟现实中的事物实现交互,仿佛置身于真实世界一般。”[5]189因此,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劳动教育要特别强调,个体要具备一定虚拟现实技术的知识、个体要在虚拟劳动场景中发展创造性劳动的潜质并不断提升劳动技能、个体在虚拟劳动场景中有意识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个体的劳动技能、习惯、知识可以在“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行带人”的育人思路之下得以培育。虚拟劳动教育育人,即是通过提供参与度高、趣味性强的优质劳动教育内容、形成规模大、效率高、可持续的劳动教育实践,增进劳动教育的吸引力,进而调动个体参与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问题维度: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劳动教育的思维指向

信息技术对新时期的劳动教育改革形成倒逼机制,人工智能时代下劳动教育的发展问题依旧是研究的重点。[6]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劳动教育的思维指向体现在,现有的劳动教育资源无法满足实际劳动教育的需求,时代呼唤“虚拟现实技术+劳动教育”的产生。除此之外,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可控性差,不够灵活机动,无法达到劳动教育预期的结果,需要“虚拟现实技术+劳动教育”的助力。虚拟现实技术与劳动教育结合,可以通过虚拟环境的设置,有效缩小实施劳动教育的时间、物质成本,创设灵活多样的虚拟劳动教育模式,进而最大程度解决劳动教育目前遇到的问题。劳动教育目前所遇到的问题主要为:

(一)劳动教育效果弱化

劳动教育效果弱化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其一,全社会对劳动教育思想认识不足。社会对劳动育人的作用认识简单化,对劳动育人的理解片面化,对劳动育人的整体性感知松散化。由于对劳动教育的片面认知,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劳动教育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其二,劳动教育相较应试教育处于劣势。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评价标准在学业成绩上的倾斜,劳动教育在教学、教材、管理体系中处于劣势。有些地区甚至未开展或者仅形式化地开展劳动技术课程,因此,劳动教育收效甚微。其三,家庭教育在劳动教育中角色缺席。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家庭在安全性能、升学考试、家庭作业等因素的考量下,逐渐淡化、甚至放弃了劳动教育。家长们过于关注子女的学业成绩,反而忽视了对子女劳动品质的培养。整个社会大氛围影响、削弱着劳动教育的效果。

(二)劳动教育体系阙如

劳动教育体系阙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劳动教育地位不突出。部分地区的劳动课程存在虚化、弱化、减化等问题。其二,劳动教育开发及设计缺乏系统性、时代性、创新性。新时代劳动教育更应注重系统设计、科学规划、创新拓展,然而部分地区缺少因时而异、联动互通的劳动教育研发课程。其三,政府、社会、学校、家庭未形成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统合机制。显性劳动教育专业化程度有待提升,隐性劳动教育多元化形式有待创新,第一和第二课堂相互联动有待加强,劳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有待黏合。除此之外,师资队伍、实践场所、教育资源、课程设置、智能设备、课题经费等也存在欠缺。

(三)劳动教育内容过时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有了新的转变,劳动主体多元化、劳动形式多样化、劳动载体信息化、劳动领域虚拟化。劳动教育的系列新变化,对新时代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劳动教育内容应该具有开放、动态、多元、数字化的特征,成为兼具实践、认知、情感、意志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劳动教育存在内容单一、内容滞后、内容失真、内容断带等问题,因此,劳动教育内容与劳动实践、劳动逻辑、劳动体系不相符等问题更为突显,导致不同阶段的劳动教育内容无法循序渐进地衔接。

(四)劳动教育评价失真

劳动教育领域缺少劳动素养评价体系、测评融合机制、监测评价系统,[7]因此,劳动素养评价作用未能真正达成。其一,缺乏劳动意识评价。当前劳动意识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国际性视野,具有随意性、主观性。其二,劳动观念评价未成熟。现存劳动观念评价具有虚、浮、漂等特点,存在越位、缺位的问题。其三,劳动能力评价未定型。新旧劳动能力凝聚的内核有一定差异,加之劳动能力的自身特有的多重、内生、动态等特性,因此,对于劳动能力的评价机制依旧需要完善。其四,劳动成果评价未展开。当前的劳动成果评价依旧存在识别不准、溯源不请、使用不当等系列问题。

三、实践维度:虚拟现实技术助力劳动教育的现实路径

虚拟现实技术发挥实践育人载体、中介的作用,有利于拓宽劳动教育的实现路径。劳动教育必须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实践来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度、增加劳动教育的深度、拓宽劳动教育的广度。在虚拟现实技术中,虚拟环境能够为用户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刺激,用户通过头盔显示器、数据手套、体感控制器等传感设备与虚拟环境实现自然交互。[5]189从而构建多样的劳动教育环境。虚拟课堂、虚拟实验室、虚拟学习社区、虚拟装配训练间为劳动教育创设虚拟活动空间。

(一)虚拟课堂空间助力劳动教育形式创新

虚拟课堂空间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的劳动教育习得空间,使个体沉浸其中以获得最佳的劳动教育效果。“虚拟课堂是现实课堂的补充、延伸和超越”,[5]189可以为劳动教育开辟交互的虚拟空间、拓展多样的虚拟劳动形式、提供丰富的虚拟教育资源。利用虚拟劳动教育空间与资源,个体能随意切换虚拟与现实空间,选择劳动教育形式,调控劳动教育进度,引导个体进入沉浸、交互的多维信息空间、模拟劳动情境,实现劳动教育的形式转换及优势创新。“虚拟课堂也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匮乏等缺陷。”[5]189因此,虚拟课堂助力劳动教育,需要根据个体的实际需要,进而探索虚拟现实技术与劳动教育结合的最佳契合点。“在虚拟现实技术与劳动教育结合的过程中,要适时适地将劳动教育纳入虚拟现实教育课程设计、开发、运用体系,并依托虚拟现实技术,丰富课程资源、扩展劳动内容,创新教育形式,以此助力劳动教育的发展和创新。”[5]189

(二)虚拟实验空间助力劳动教育方法重构

虚拟实验室是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开放式、网络化虚拟实验系统,是现有各种实验室的数字化和虚拟化。[5]189“虚拟现实技术+劳动教育”可以通过三维模拟实验,帮助个体进入虚拟现实技术建构的劳动教育虚拟实验空间,近距离感受劳动全程并深入领会劳模精神,从而全方位、多层次地渗透劳动光荣的劳动价值观,激发个体对劳动的兴趣,提升个体接纳劳动的阈限。虚拟现实技术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新型的技术载体和全新的劳动教育及准入方法,且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虚拟现实设备成本的降低,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和潜能将被广泛应用于劳动教育的各个领域,推动新一轮的劳动教育方法重构和创新。

(三)虚拟社区空间助力劳动教育技能提升

除虚拟课堂空间和虚拟实验空间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还包括由网络教育平台与个体、教师共同组成的新型劳动教育空间——虚拟空间社区。个体可以在虚拟社区空间之中实现劳动教育的自觉化。虚拟社区空间具有个性、多样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其间设置有多维的劳动教育模块和三维立体的界面设计,可以促进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实时交流、互动,提升虚拟教学实践的吸引力。虚拟社区空间还可以为个体提供辅助性的虚拟实践工具,创造便利的虚拟劳动场所,使个体及时获取实践反馈,并提升个体的劳动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淬炼个体的劳动技能等。“虚拟社区空间+劳动教育”可以为劳动教育技能的提升提供灵活多变的虚拟资源、强大的名师指导团队、实践操作的多样可能形态,促使个体积极主动参与虚拟社区劳动教育课程及活动。

(四)虚拟装配空间助力劳动教育场所更新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生产环境和设备进行仿真模拟。营造一个还原真实的虚拟装配训练间。[5]189虚拟装配训练间能够提高个体掌握操作技能的效率,优化劳动技能训练过程,提高劳动技能训练质量,降低劳动实训环境中可能出现的危险。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将虚拟装配训练运用到劳动教育领域能够为劳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劳动实践基地是提升劳动技能、进行劳动教学的重要场所,但劳动实践基地的建筑周期长、投入成本高、训练设备需保养和更新等存在一定的弊端。而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虚拟装配训练间不仅可以节省空间,还能够有效降低后期设备更新与维修的成本,减少资金投入。在虚拟装配训练空间,劳动教育场所可以实时更新,以个体为中心的劳动教学模式也得以实现。个体在仿真的情境中进行人机交互,有利于提升劳动技能的熟练能力。

四、小结

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劳动情境是兼容劳动教育内容、方法与个体情感体验于一体的异质教学空间。其对劳动教育的助力价值,具备广阔的应用和实践前景,涉及价值、问题、实践三重维度。通过在劳动教育中创设跨时空的虚拟教学环境,提供具有多重感官刺激的劳动教育资源,并根据个体差异及需求为其提供适宜的个性化劳动教育情境,能够切实优化劳动教育的实践性、针对性、多元性、吸引性;破解教育效果、体系、内容、评价四重困境;创新教育形式、方法、技能、场所多重路径。

猜你喜欢
助力虚拟现实个体
助力成功七件事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18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金桥(2020年9期)2020-10-27 01:59:44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为更适宜的阅读之地助力
商周刊(2017年17期)2017-09-08 13:08:58
风口上的虚拟现实
商周刊(2017年24期)2017-02-02 01:42:55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海外星云(2016年7期)2016-12-01 04:18:00
HTC斥资千万美元入股虚拟现实设备商WEVR
IT时代周刊(2015年8期)2015-11-11 05:50:37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学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