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小云 张宇星
(太原师范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作为新时代的舞蹈工作者,肩负着祖国未来舞蹈事业的建设,担负着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责任,应该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不仅要创作出与人民心声同向同行的舞蹈作品,更要在日常舞蹈课程中贯穿红色文化,挖掘思政内容的同时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舞蹈基训和经典红歌的创新融合下,发挥课程的德育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提升专业的同时树立新时代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坚定意志。
红歌泛指歌颂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歌曲。代表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红色革命精神。经典红歌是指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记录中华民族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所创作的历久弥新的讴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红色歌曲”的总称。经典红歌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普遍具有浓郁的感情基调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广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它能唤起人们的红色记忆。经典红歌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革命传统的延承。对于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教育功能。
1.经典红歌润初心
经典红歌是时代的印记,唱响着时代的旋律。有利于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革命理想构建。初心是情怀,使命是担当。初心和使命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源泉和动力。
红歌激动高昂的曲调,感人肺腑的歌词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辈战士们拼搏而来的。例如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保卫黄河》等,能够让大学生充分了解革命先辈如雄鹰搏风雨、展翅飞、挑重担、永向前的成长经历和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和坚强的民族精神。红歌通过它美的旋律和节奏唱醒了学生们的初心和使命。
2.经典红歌树信心
大学生是祖国的新鲜血液,身负着振兴中华的责任与使命,应树立中华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心。红歌自身的艺术价值能够唤醒大学生主动回顾历史革命,鞭策学生志气,激发爱国精神。
红色经典歌曲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指引人生的奋斗方向。经典红歌是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食粮。例如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历史必然的自信之感。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昂扬的时代精神。
3.经典红歌续精神
为推行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和情怀,使学生在特定的学习环境和历史氛围下感受红色歌曲的艺术价值,给人以强烈的精神鼓舞,铸造钢铁般意志,培养有担当的新时代接班人。
经典红歌至今广泛流传且经久不衰,在于它的革命精神和爱国热情。例如歌曲《过雪山草地》体现出长征时期,中国红军钢铁汉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种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凝聚力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民族精神、爱国精神。把时代的记忆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把内心对祖国的热爱用最嘹亮的声音唱出来,一首红歌影响着世世代代,它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它会一直传承下去。
古典舞基训课是以中国古典舞的特性需要,以中国古典舞的审美为基础,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和技术技巧为目的,围绕“形、神、劲、律” 进行的整体和系统的训练的一门课程。是进行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韧性,控制身体活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能力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训练以适应各种类型动作和技巧,培养具有全面能力舞蹈演员的过程。在舞蹈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特点。
古典舞基训课的实施需一砖一瓦绵绵用力,一针一线久久为功。内容上纵向的由浅及深和横向的由简到繁。纵横交错,构成严密的教学网格。老师根据每个教学阶段任务进行教学,以用力方式和运动路线为起始,把上的局部单一训练到把下全身的协调能力训练、技巧的的完成度以及神形劲律有机融合的系统训练,来有规律的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所以古典舞基训在舞蹈教育中具有系统性的特点。
研究生阶段对于专业技能或是理论知识,都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掌握和认识,在头脑中有一定的知识体系。为强化学生的综合把上运用能力、表现力和技术技巧的综合运用,从而达到身心合一的课程训练目的。也为适应当前社会新背景下思政教育的大力推行,促进高校舞蹈艺术教学创新性发展。我系生发出一套具有本系特色的教学内容“经典红歌融入古典舞基训课”的课程。本课程是以《中国古典舞基训》框架为基础进行整合,了解对学生培养的关键要点以及基训动作和红歌的相融点等,结合本系学生自身实际身体条件与素质,按照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探索,老师引导、纠正的创新教学形态来进行的。
在遵循古典舞基训特点的原则下与红歌进行有机结合。保证能够在艺术教学理念的融合下,在原有古典训练基础上创新性的将红歌的旋律、歌词和节奏融合于古典基训的发展途径之中。
了解《古典舞基训》的课程标准,收集百余首脍炙人口的红歌进行挑选,把古典舞基训伴奏擅长运用的古典乐换成不同年代、节奏、风格特色的经典红歌。例如《过雪山草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红星照我去战斗 》、《保卫黄河》、《十送红军》、《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歌曲,当聆听这些红色歌曲时,就会涌出一种奋起勃发的力量与激情,将这种爱国、团结、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古典舞的“形、神、劲、律”的美学思想相碰撞,进行艺术理念的创新性融合。
舞蹈一直都离不开音乐的衬托,经典红歌概括了时代的普遍情感特色,会使舞蹈更加有感染力和影响力,提炼出红歌中的感情元素,并注重学生的肢体塑造与情感开发,使舞蹈语言更加准确的诠释歌曲情感内涵。
在经典红歌融入古典舞基训课的课程中,对基训课中的传统动作进过拆解和编排,使动作的情感能与歌曲的情感相共鸣。例如歌曲《十送红军》编排基训腰组合。歌曲《十送红军》是比较少见的小调,曲调优美,情深意切是这首歌的最大特色,“击鼓传花”式的衔接,彷佛使人置身于一场情真意切、难舍难分的别离当中。前奏开始,学生背靠把杆,提襟、踏步位、面向八点斜上方,塑造了红军的战士群像。随着歌声响起,女声独唱的第一小段,着重塑造红军形象。转身走向把杆,向左回头望,表现红军即将远征的不舍之情。用涮胸腰、弓步提襟、涮大腰和控腰以及动作节奏的变化,表现红军在秋风瑟瑟中压抑、沉重的情绪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男声独唱的第二小段,则着重塑造妇女形象。背靠把杆,垫脚重心向前,两手握于左腰间,面向八点斜上方,表现妇女同志们目送红军离开留恋、期盼和祝福的情感皆有所发。转身双手握把,垫脚左右两边回头望、波浪腰、控腰、点翻等动作更是表现出妇女们“捎书信”“泪汪汪”的担忧和不舍。点题动作垫右脚,左脚向后控制45°,头随手动从前向后划动,又瞬间收手的动作,塑造了妇女们柔情似水却又坚毅如钢铁的强大后盾形象。
我国民族特色的歌曲与古典舞基训有机结合,并对二者进行情感的提炼和相容,才使古典舞基训这门课程具有了独特的美育功能。
舞蹈艺术与传统艺术最大的区别就是舞蹈以人体作为情感内涵的表达载体,通过红歌内容发展学生运动多变的肢体语言来营造不同的艺术效果。保证以线条美和力量感来准确表达歌曲内涵。
歌曲《保卫黄河》,这首歌以民间打击乐的节奏和广东舞狮音乐的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活泼、豪放,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经过学生的自主讨论和老师的引导,选择具有爆发力和节奏感的踢腿组合来表现歌曲内容。前旁后的吸撩腿的力量和路线表现风在吼、马在啸的粗暴和线条。用铿锵有力地小踢腿表现冰冷武器土枪洋枪和大刀长矛,出腿的力度就是对敌人的恨意和开枪时的果断,衔接75°勾脚前控腿是向敌人举起的长矛大刀。走位的碎步和舞姿是游击健儿们战斗的意象写照。连续的大踢腿是黄河在不断的咆哮和怒吼,是象征母亲河的魄力和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家乡而奋斗的民族精神。
在踢腿的组合中,单一的训练并不足够表现歌曲的宏伟及其蕴含的精神,所以把小踢腿、控腿和大踢腿经过拆解和重组综合起来,再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历程。也使学生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广开思路,体会其中的趣味性,打破学生对课堂的固有认知,用创新的艺术课折射新时代的伟大光辉。
艺术表现形式是舞蹈独有审美特征。红歌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舞蹈基训中融合少量民族舞和现代舞的元素,编排风格性的活动组合,来更好的诠释红歌内容。
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编排单腿蹲组合,歌曲曲调婉转动听,歌词表达出与万恶的旧社会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组合中的过渡动作的编排加入东北秧歌动律元素,更加形象的来表现“小小竹排江中游”的荡漾,手臂的波浪形动作表现微风下波光粼粼的江面。舞蹈动作的编排强调了歌曲的抒情性和朴实的乡土气息。运用歌曲《过雪山草地》编排的活动组合,把杆象征困难的雪山和草地,也象征希望的一束光和绳索,在穿越“困难”过程中的地面动作融入了现代舞地面基训的动作元素,更好的诠释了红军的英雄形象。活动组合承袭了过雪山草地过程中不怕苦不怕难,勇于向前的长征精神,作为动作编创的主题,将爱国爱党的思想融入其中,弘扬中国精神抒发人民对英雄烈士的缅怀与感恩。
古典舞基训融合了民间和现代的元素,使舞蹈和音乐融合的更加饱满和完整。丰富和提高了舞者的思想水平。而且其风格的融合代表了艺术形式的创新和突破,综合提高学生的舞蹈肢体表现力、情感发掘能力和编创能力,促进了舞蹈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经典红歌是中国特定时期的时代产物,是革命传统的继承和延续。舞蹈基训课是舞蹈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舞姿中曼妙的动态、韵律、表情和红歌中的歌词、节奏、旋律相碰撞融合,传达出的思想感情、社会价值、文化审美等,都会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思维,不仅是精神层面的感动,还有道德层面的熏染。是舞蹈审美修养提高的教育过程,为我们带来多样化的审美体验和多元化授课育人的教学理念。
经典红歌融入舞蹈基训课的审美价值首先体现在,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润物无声的提升学生精神境界。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育成为重中之重,为跟随国家的脚步,达到更好的思政效果,舞蹈工作者将思政元素融入舞蹈基训的各个环节之中,让学生赏析红歌、编排动作,在听与做的过程中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在提升舞蹈专业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学习、感受红歌魅力,有利于学生思想的认识和行为的内化,培养民族和国家情怀,形成正确的三观。其次,有利于推动课程创新改革。经典红歌中的思政元素是悠扬的、激昂的,舞蹈动作也更加具有力量感和韵律美。口头教育是思想的过滤,而在舞蹈基训课中融入经典红歌的课程创新便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洗礼,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还有利于在课堂的交流互鉴中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编创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最后,有利于红色基因的传承与红色文化的传播,能让学生在舞蹈本体的基础上,实践参与中感受思政的魅力所在。激发学生与国家同理想、共命运的情怀。也让学生和教师在对舞蹈美的认知中,达到身心的共鸣时,红色文化就会真的浸入心扉,渗透血液,达到艺术美育与德育的最终目的。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作为新时代的舞蹈工作者,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以党的方针为指引,在思政建设热潮和课堂改革的新要求下,将思政育人的理念贯穿在舞蹈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舞台实践。以舞蹈基训课的课堂为例,在该课堂中,基于舞蹈实践的角度,教师在把握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挖掘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和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深刻感悟红色精神,美育和德育共发展,以艺术之形塑品德之魂,培养新时代德艺双馨的共产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