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量感

2022-12-04 19:52江苏兴化市周庄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6期
关键词:量感直观数学知识

◇虞 慧(江苏:兴化市周庄中心小学)

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导致学生难以通过理论知识学习深刻领悟数学的概念和含义,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入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层次地体会数学的定律和内容。2020年颁布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量感,可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加入以量感为教学要求的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的量感体验。教师要充分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帮助其自主积极地探索数学知识,在探索过程中,促进自身量感的形成。量感是指在不借助测量工具的情况下,小学生能够直观地推测或者判断出物体的大小,其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感官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充分融合综合实践活动理念以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促进学生数学全面发展。

一、量感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以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是对量的感受,是指视觉、触觉等感官对物体的规模、程度、速度等方面的感觉,也就是对物体的大小、多少、轻重、厚薄等的感性认识。有的教师认为,量感是指学生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大小进行推断,或推断用某个单位表示的量与哪个实际物体的大小吻合的一种感觉。在小学阶段,量感主要是指对长度、面积、体积、时间、质量、货币等的感性认识。量感是一种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是感觉器官对事物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学生起始阶段对量的感性认识可能是片面的、不稳定的,需要通过反复体验来积累具身经验。

二、学生量感培养价值

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数学知识,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通过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学习,也无法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所以,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教师可以充分融合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培养其量感。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开展,调动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在实践中积累自身的数学学习经验,促进了小学生量感的培养。对小学生量感的培养,是指学生可以在不借助测量工具的基础上,对一些物品或者物体能够得出较为准确的估测结果,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活动解决问题过程中,量感也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和分析能力,对学生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积极影响。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在较低的阶段,对空间的想象能力和事物的直观观察能力还十分有限,无法通过直观估测出事物的大小。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融合综合实践活动理念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对物体的大小和长度有一定的测量,促进其估测能力的提高,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量感

(一)自制测量工具,了解测量工具由来

测量工具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发明出来的,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现在的、准确的测量工具。测量工具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和数学思维,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量感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制测量工具,感受测量工具的由来和量感的原始状态。

(二)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在培养学生量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需在教学前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将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合理地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应充分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并设定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数学问题情境。教师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理解,根据课本内容设计相对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也应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所在进行了解,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情境模式,设定的教学情境应真实有趣,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单位测量”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个与生活相关的场景,使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提高自身的数学量感。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情境描述:小张的妈妈从市场买来一张圆形的桌子,小张认为这张桌子的直径有三千米。学生在听到这个故事后,一定会觉得十分震惊和疑惑,教师也可以询问学生这个故事中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小张对直径的测量有什么错误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便可以明白故事中的桌子单位是错误的。这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展示五千米和五米的区别,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二者的区别,培养学生的量感。教师也可以运用网络技术为学生展现可以以千米为长度单位的事物,例如长城、运河等,让学生通过直观地感受二者的区别,得出米一般运用于日常生活,而千米用于长度较长的事物的结论。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学生即便一开始对数学知识难以理解,无法建立起量感体系,也可以凭借着对生活常识的认知感知到故事中出现的错误,在学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中提高数学文化素养,培养数学量感。

(三)设计对比实验,提高学生估测能力

在数学知识和概念的学习中,对比实验应用较为广泛,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感受对比实验,学习数学中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也可以运用对比实验,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例如在学习物品重量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鸡蛋、苹果和书本,在对比实验开始前,教师先让学生对几种物品进行估测,交流讨论,估测出物品的大致重量。在学生估测后,教师便可邀请学生去讲台上用手体验鸡蛋、苹果和书本的重量。通过亲身感受对比实验,学生可以明白一千克大约有多重,一个鸡蛋大约有多少克,明确克与千克之间的单位关系,在对比实验过程中,培养数学量感。教师在引导学生亲自参与数学实验后,还可让学生感受教室内可以测量的物品,猜一下书包大约有多重?四本书的重量大约有几千克?你同桌的体重有多少?带领学生对教室中可以常见的物品进行测量,学生在自己估测和亲手测量中,对一克和一千克的重量单位概念会越来越清晰,量感体验的精准度也日益增加。通过教师设计的对比实验,学生对不同物品的重量进行亲手称量和估算,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为以后的估算提供了较为准确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支撑。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估算物品的重量,以提高自身的数学量感准确度。

(四)融入游戏教学,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数学量感的小学课堂实践活动中融入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求知欲和好胜心等心理特点策划出来的,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兴趣,积极主动地在游戏中培养自身的数学量感。教师可以把课后习题设计成闯关游戏,例如在教学单位换算时,可以将习题设置成闯关游戏。闯关游戏是以不同等级的游戏关卡做引导,较为适用于学生学习后的课后巩固知识。教师将课后习题制作成不同难易程度的关卡,引导学生进行闯关游戏。教师在设置闯关关卡时也应设置相应的奖励措施,例如,学生通过某一关卡时应跳出“你真棒!”“你真聪明,继续努力哦!”等鼓励语气,鼓励学生闯过更多的关卡实现掌握知识的目的。若没有通过这一关卡则跳出“没关系下次加油!”“不要灰心,你是最棒的!”等鼓劲的话语,让学生不要丧失信心,更好地闯过关卡。闯关游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闯关成功表示学生已经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学生开展更高难度的题目教学或者引入新的知识;闯关失败代表着学生对当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仍需加强。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快速的闯关游戏中巩固自己的知识,为培养数学量感奠定理论基础,并以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量感。

(五)深度分析实践,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的数学量感,教师不仅需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也要在学生感受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充分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思考量的具体形象,以此促进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估测书本的长度,让学生通过书本的长度估算出教室的面积。教室的长度大约由几本书组成,教室的宽度由几本书组成,引导学生通过直观的观察后进行思考和计算,在帮助学生掌握面积计算公式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学生通过对书本长度的直观感受再推算出教室的面积,思考量感的深层含义,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为以后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量感已经成为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应思考如何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量感实践中融合综合实践活动理念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量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通过自制测量工具,帮助学生了解测量工具的由来;创设教学情境,在情境中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设计对比实验,在实验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高自身的能力;融入游戏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兴趣和学习深度,培养他们的数学量感。在小学课程中运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量感,学生在亲身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数学魅力,锻炼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对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量感直观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兼收并蓄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简单直观≠正确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依托教材培养学生量感的新视角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静待“量感”生成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