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足球回归教育本原的路径研究

2022-12-03 22:18孙超超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足球育人

孙超超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阜学校 山东 威海 264205)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完善学生在校高质量教育,权衡现有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消解教育领域内的“剧场效应”,学校体育有了新的定义。校园足球作为足球和学校体育变革的重大举措,承担着“足球育人”的使命,在双减政策下,校园足球积极前进和发展的同时,全国范围内校园足球层次、规模、水平将不断提升,校园足球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大,渐渐肩负起“振兴中国足球”的重担,但是这些功能引导着校园足球走向发展误区,导致校园足球失去“育人为本”的使命,阻碍校园足球的长远发展。本文从教育学和学校体育学角度出发,探究校园足球发展的现实困境,明确校园足球作为学校教育活动,应该保持教育的本体价值,遵循“育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针对我国校园足球发展国情,遵循学生教育发展规律,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制定正确的目标定位,规划合理的发展路径,优化评价标准,摆脱校园足球的功利化,避免校园足球失范行为的丛生,让校园足球真正回归教育本原,推动校园足球健康可持续发展。

1、校园足球发展的现实困境

校园足球是在学生体质下降和中国足球衰败的形势下提出的,其目标是培养足球人才,提高学生体质,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校园足球被赋予了振兴中国足球的价值功能,成为中国足球事业发展工具。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应将“育人为本”作为最终价值取向。校园足球在工具思维影响下,其发展道路脱离教育本原,使校园足球的发展目标、发展历程、评价方式异化、校园足球功利主义和失范行为丛生。

1.1、校园足球发展目标脱离现实意义

自校园足球在中小学盛行以来,培养足球人才、挖掘足球潜能和振兴中国足球成为校园足球的目标,政绩主义开始在校园足球内泛滥。在这种思维意识的影响下,校园足球成为职业足球的孵化器,从学校教育中剥离出来,使得校园足球教育本能的丧失,难以达到育人为本的教育目标,短浅的不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开始萌发。校园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实施教育方式进而达成教育目标的场所,校园足球是在学校内开展的教育活动,应将“育人”作为根本,制定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校园足球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开展的学校教育活动,应将育人为本,维护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促使学生不断优化自我、完善自我、成就自我,引导学生成为会踢球的多功能复合型人才。

1.2、“成绩化”与“数据化”的评价标准

从2009年校园足球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各部门积极推进构建立体化足球校园,增加校园足球设施的财政投入,建立以在校学生为中心的四级足球联赛,并激发其在校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和主动性。但在实践发展中,校园足球的评定标准关注“成绩”倾向“数据化”。竞赛成绩成为校园足球开展优劣的评价标准之一,校园足球被赋予了竞技体育的特性——竞技化,使得校园足球脱离教育本原,出现了关注竞赛成绩忽视足球教育的现象。校园足球的竞技化,使竞赛成绩成为了校园足球良好发展的标志,校园足球也会围绕竞赛成绩这一评价目标开展,使得校园足球从大众化向精英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为校园足球资源分配功利化,优势资源集中于足球竞赛范围内,这使精英足球的发展得到保障,但却剥夺了其他学生公平参与足球运动的权利。此外,在校园足球开展过程中,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足球参与人数也成为校园足球开展的噱头,校园足球评定标准趋向数据化。校园足球在成绩化和数据化的评定标准下,与校园足球的育人目标渐行渐远。

1.3、歧义化的校园足球发展方式

从校园足球开展,到校园足球被提到国家战略地位,不仅仅是为了振兴中国足球这一个目标,同时也是为了达到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足球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和实现足球育人的目标。在校园足球发展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校园足球发展方向、方式向目标定位和评价标准靠拢,使得校园足球发展方式倾向单一化和呆板化。依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校园足球,需保证校园足球参与人数,扩大足球教学在体育课的比例,并延长足球运动在学生运动中的时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强迫式的教学方法,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的教学模式,为符合评价标准片面重视目标达成,肢解足球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因材施教,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阻碍学生个性和志趣发展,校园足球呈现形式化和表面化,无法得到真正的发展。

1.4、校园足球功利主义泛滥

功利主义是将功绩、成就和利益效果作为评价标准的基本价值取向,功利主义崇尚个体利益的私有化,忽视集体利益的最大化,足球的竞技性决定了校园足球的功利性。校园足球的开展要紧紧围绕“育人为本”的教育目的,将普及足球运动提高足球技术作为发展目标,并在整个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足球运动兴趣、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校园足球承办单位应制定校园足球活动计划,合理安排学生运动时间,保证校园足球活动真正受益于校园的每一个学生。但如今中国学校的教育一直被应试教育思维所束缚,学校发展校园足球目的在于追求“面子工程”,极力建设校园足球基础设施,应付上级要求或应对领导检查时做做表面工作。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学校极少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也极少组织学生进行足球活动,学生参与的校园足球活动有限,不仅先进完善的校园足球设施未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而且校园足球发展目标也未能实现。依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实施方案》的指导思想,建立从义务教育至高等教育的四级足球联赛,建立和完善校园足球联赛体系,由此很多学校着重关注足球竞赛成绩,忽视了校园足球开展是为培养校园内全体在校学生的足球能力和提高体育素质服务的,最终使校园足球走向锦标主义的道路。最后,学生积极参与校园足球并非追求校园足球教育的初衷,而是将校园足球看作升学的踏板,校园内开展的足球教育活动未能真正发挥出“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校园足球回归教育本原的路径

2.1、准确定位校园足球发展目标,促进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

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物质基础,校园足球隶属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分支,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实现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目标,应该将“育人”作为开展校园体育活动最纯真的价值追求,并实现“足球育人”的学校教育目标。

从教育本原来看,人的发展是教育关注的焦点,坚持人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完善人格,优化人生,培养完人,探讨生命的本质,将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作为教育的顶层目标追求,因此教育应坚持服务人的发展,并将落实教育的“育人”的本原。校园足球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发展任务,正确处理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发展的关系,紧紧围绕“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在具体实践操作中着重培养合格的人,让学生完善自我,成就自我,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质量,最终实现校园足球教育的目标。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要立足于现实体育教学发展实际,遵循学校体育的发展规律,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健康第一,育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舍弃应试教育的培养模式,承认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针对学生的不同差异,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足球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校园足球的真正的受益人,实现“足球育人”的教育目标,继而将校园足球培养的人才服务于其他足球的领域,实现校园足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2、加强文化塑造功能,优化校园足球评价体制

文化是校园足球发展的精神力量,文化的塑造功能对校园足球的理性发展至关重要。如果将普及足球运动、提高足球技术作为校园足球的“工具理性”目标,那么提高人、发展人和完善人将是校园足球的“价值理性”目标。校园足球的开展要以“育人”为核心,要在文化层面突出育人本质,注重内化文化的构建,关注外化文化的设计,培养个性,塑造健康的人格。无论是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还是校园足球的具体实施,都应该弱化足球作为体育运动的竞技性,摆脱参与足球运动就为提高竞赛成绩的观念,要将提高学校体育“育人”质量作为优先发展校园足球的重中之重。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创造安稳舒适的校园足球发展环境,让校园足球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扶持校园足球建设,建立校园足球品牌学校,提升校园足球创新育人的高度,将“培养学生,发展教育”作为校园足球发展的优先发展目标。同时,理性构建校园足球联赛机制,挖掘教育资源;正确看待比赛成绩,关注校园足球发展过程,淡化校园足球金牌观念;推进校园足球文化可持续发展治理机制;纠正学生参与价值观,真正热爱足球,参与足球,创建良好的校园足球的文化氛围。此外,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其他部门及社会机构协同的管理策略,加大校园足球的监督力度,增强校园足球发展的透明性,建立校园足球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完善校园足球联赛的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监督机制,避免校园足球“成绩化”与“数据化”评价标准的泛滥。

2.3、去功利化,规范校园足球发展

校园足球的功利性,追根溯源是政策落实和政策导向的行政化和搞运动所导致的。校园足球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程,要摒弃“成绩第一,金牌为上”的评价模式,加强人才的培养和校园足球文化的塑造,这是校园足球去功利性的关键。过去受金牌标准的影响,我国对体育强国的追求一直建立在运动项目获得金牌的基础之上。随着全民体育普及化程度的提高,开始转变发展视野,将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全民参与运动基数、提高体育运动竞技水平、完善体育设施建设、构建体育经济产业链和促进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作为体育强国新发展目标。校园足球的本质是学校教育活动,兼有教育和体育共性,不应该单纯的将体育运动中的金牌观引入至校园足球中,应该与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提高体育运动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运动的观念。改变校园足球的发展观念,正确处理校园足球“热度与适度”的关系,遵循事物发展规律,抛弃政绩主义,抵制锦标主义,扼杀功利主义,切勿盲目跟风,建立长远发展目标,营造校园足球参与环境,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足球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扩大学生参与校园足球基数,让校园足球充分发挥育人的本质。

2.4、构建系统化的校园足球教学体系

依据足球强国对发展足球运动的理解而言,校园足球是不可替代的重要途径,足球运动也越来越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科目。校园足球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足球运动普及,丰富学校体育活动,优化学生体质健康,提高足球运动的后备人才规模和质量,承担起振兴中国足球的重任;另一方面,如何构建系统化的校园足球教学体系成为发展校园足球的障碍。学校作为校园足球的具体实施单位,应该保持教育初心,摒弃功利主义和锦标主义思想,认识校园足球的教育价值和功能,由“精英足球”向“大众足球”方向转化,促进校园足球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发展,使足球课程与其他学科一样,具有系统化的教学体系。

因此,学校体育应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改革校园足球课程培养体系,重视校园足球文化塑造作用,改善校园足球培养软硬环境,根据足球项目特点,立足于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化发展角度,设计科学的教学体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教授足球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健康意识,使足球课程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学校必修课程。校园足球教师坚持“足球育人”的理念,在传授足球运动技能,提高学生足球运动能力的同时,要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足球的文化和价值。同时,校园足球教师要紧随时代发展趋势,积极担负起落实校园足球教育改革方针,优化校园足球教学体系,构建立体化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制定全方位的校园足球管理约束体系的重任。在足球教学中应该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编写足球校本课程,激发学生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足球运动的习惯,体验足球运动的乐趣,让足球运动伴随学生的成长发展,并在长期的足球学习和运动过程中促进学生 “德”、“智”、“美”、“劳”的进步,实现校园足球的教育的全面化。

3、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先行军,肩负中国体育教育复兴的重任,承载着国人足球振兴殷切的期盼。我们势必聚众合力,团结一致,营造良好的校园足球发展环境。针对校园足球的开展,我们必须保持客观理性的头脑,开展校园足球不仅是对足球运动的普及与推广,更是对学校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要求我们坚持教育先行的发展理念,遵循社会主义教育观的要求,确定正确的校园足球发展的方向,让校园足球真正回归教育本原,在实践中发挥校园足球的教育作用。校园足球回归教育本原,是积极地将健康的教育思想引入学校体育改革中,开辟校园足球新篇章,有利于校园足球自信的建立和足球强国梦的实现。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足球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业余足球爱好者对足球运动损伤的认知与预防研究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包头市第十一中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