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碧玲 胡琦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目前武术进校园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趋势,大多城市建立有特色的武术学校,培养青少年武术,在此基础上扩招校园武术教师,建设有组织的民族传统体育学校。在2008年奥运会上武术作为表演项目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底蕴,现阶段,民族传统武术也促进了武术产业的构建,为实现体育强国目标提供了基础。虽然我国为人口大国,但从事武术项目的人数基数不大,在1956年,《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发布了关于推广民族传统武术项目的实行策略,此时武术已纳入中小体育教学中,由此武术开始进入校园,但其发展也出现较多问题,所以拓展武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普及武术项目至关重要。国家发布了《青少年体育促进计划》,掀起了一番校园体育热潮,以民族传统项目为主的体育活动更是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武术作为非奥项目,但却成为了杭州亚运会的比赛项目,这是武术的项目发展的一个契机。2021年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提升了广大国民关注体育赛事的热情,2022年的杭州亚运会也一定能引起广大群众的关注。2022年杭州亚运会提出青少年是祖国发展的根基,开展校园武术无疑是促进亚运会的举办,提高我国的武术竞争力与武术文化。推动武术项目已成为党中央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新时代青少年发展的方向之一,增强体质健康,学习中华民族文化,普及传统武术运动项目,提升武术运动意识,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历史规律的。
武术是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底蕴的民族传统项目,同时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价值。武术进校园,在体育强国的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也对当地的武术项目有促进作用,面对中小学体育课程中融入民族传统项目,可全方面促进校园武术与校园公共体育融合发展,其项目在新时期的战略定位也显得极其重要。为振奋体育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务院在2019年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到需完成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共同发展,才能加速体育强国的建造进程,以提高大众的全面体质,改善其高质量的生活水平,校园武术作为学校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及魅力也是显著的。十八大后,教育实行改革,需要融入校园体育增进学生的体质健康。党的十九大,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全面审视中国社会发展,并在《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一文中将全民健身列入重大工程之一,提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实施、调查国民健身情况、开展全面健身;构建体育俱乐部、体育户外营地及体育赛事等等,发展全民健身。而武术项目相比其他项目,是较容易形成体育素养和体育文明的,具有教育支撑,对促进国家战略的大众的文化自信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对校园体育,培养后备人才。推进武术进校园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步骤,该项目不仅可以推进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磨练意志,还可以激发参与体育学习的学习兴趣。
以体育强国背景下校园武术进校园发展为研究对象。
(1)文献资料法。
通过(CNKI)知网、万方维普网站、硕博士论文以及期刊网站查询,在卓恩小学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文献,以“体育强国”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4689篇,以“校园武术”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文献有1430篇余篇。
(2)逻辑分析法。
结合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校园武术在体育强国背景下的发展机遇与发展困惑提出了相关建议,并为该理论提供一系列理论基础。
2010年教育部在《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体育课中适量增加武术课程课时,增加武术教学内容。2010年之后,武术进入了关键期,2011年制定了《武术健身操推广实施方案》,2015年国家重点扶贫体育项目,例如,武术、足球、田径、篮球以及游泳。并在2015年推行武术段位推广法,随后发布《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充分将武术的文化素养以及技术水平发展推广。从以上能够看出武术正在被大众所熟知,国家也正大力推广,并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肯定和重视。武术从社会过渡到学校,再到竞技甚至走出国门,这是喜闻乐见的事,但有发展就有问题。武术是几代人的努力形成的一种武术体系,在训练方面和知识理论方面,还尚未有专业系统的教学,需采取有效的政策进行规范与统一,对其须有正确的认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准确找准武术在社会上的定位,增加校园武术的价值。目前球类项目炙手可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体育多元化,需增加校园特色,融入更多项目,花样跳绳,中华武术,踢毽子都是不错的选择,由此领导的支持成为了关键因素。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体教融合”的同时开创“社教结合”模式,对于武术教师不够的问题,学校教育部门可以与体育部门和一些正规的体育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邀请有影响力的武术传承人到学校进行演讲、研讨,学校可以为体育部门和培训机构提供教学场地,体育部门和社会正规培训机构也可为学校培训优秀的教练来学校负责教学工作,增加学校武术的教学人员,减轻学校体育老师的教学压力。
武术运动项目具有积极、自信、和谐、精神的文化内涵精神。学生对于武术的概述认知方面还不全面,作者认为武术与其他项目的融合程度还稍微有所欠缺。在武术产业中有竞技体育、武术表演、健身气功、武术培训以及武术旅游等项目,但是该产业链尚不完善,其所展现的文化与其他项目还没找回到合适节点,需要考虑武术普及化、武术市场推广、营销、政策等方面,在推广中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人物因素以及市场需求量,最后考虑其发展的潜力,如果不能细化武术产业,很难与其他体育项目融合,更不用说文化程度的融合。在此对武术市场的发展规模、市场需求需要进行一个非常细化的调研,拓宽武术推广之路,而体育运动项目与之有同一性,将体育运动项目与武术进行融合,能够进一步促进校园武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氛围,其目的实质在校园发展武术的传统精神,弘扬武术文化,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及各种新型教学法传授武术技术动作,而武术文化教育就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讲述武术项目来源及发展。体育运动目前成为了校园教育不可缺的一部分,将现代化技术与武术项目相融合,能够发展武术文化的核心。现阶段,我国正大力推广校园体育运动项目,扶持传统体育项目,着重发展类似武术的特色项目,进而推动校园体育的发展。
今年,国家颁布《武术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提出,校园武术运动需建立良好的师资,建立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案,解决场地等问题。从顶层设计出发,我国教育部正在联合发展一定数量的具有传统特色的武术小学,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各个方面配合加快武术进校园的进程。随后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我国中小学武术运动进校园“十四五”规划》,该政策的提出加快落实校园武术的制度规范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武术进校园的可持续的发展。自一带一路的提出,中国武术似乎迎来春天,中非总统对武术项目十分热衷,希望引进武术项目,引进武术人才,以武会友,推动两国的合作交流。有了一带一路的契机,武术首次进入国际舞台,并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交流,虽然目前还未有完整教学体系,但是已经迈出一大步。目前我国在不断开展武术教研活动,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快速掌握武术运动技能,保证校园武术课堂教学、武术课外体育活动和武术课余训练与竞赛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提高课堂效率,在完成既定项目的前提下,能够更多的参加武术项目的比赛和训练,达到以赛促练的目的,丰富校园武术活动。
众所周知,培育学生的德育,是基于教学课程下传授学生感受中华武术的魅力。所谓武术课程传授的武术思想教育内涵和思政教育,也就是大众所出来的武德。着重加强对学生武德教育,大力弘扬武术文化及尚武精神,重点培养武术人才,加强对武术的传承与保护,树立高校学生终身学习武术的理念,发挥武术文化的社会功能与价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振奋民族精神,提升武术的时代价值。中国5千年的历史已经将传统武术自成一体系,其项目既有文化价值又有教育价值,并且与其他学科相交叉,其人文底蕴及其浓厚,若通过德育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提升,在面对困境时会不畏艰难险阻,直言面对,在面对外来侵犯时,会树立团结意识,发扬民族精神,发展文化自信。其理论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全方面德智体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教育,促进学生对武术专业知识的了解,帮助学生对武术课程的形成机制和发展有更深刻的理解。德育教育是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只有德为艺先,习武才有意义,这也是强调武德。自古以来德排首位,所谓未曾习武先明德,可见武德教育的重要性,今后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强调德育的重要性,以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为首,以价值塑造为第一要务才是重中之重给。从某种意义上说思政教育与武术教育是具备同一性的。
从武术教育课程角度分析,其课程的实质是在传播武术精神,想要武术与校园文化进行融合,构建一个全新的、积极自信的武术运动项目,就必须要将武术精神传播到校园中。当下,各中小学比较缺乏专业的武术教师,学生对武术项目不完全了解,导致武术的发展停滞不前,基本的上下课武术礼仪也未曾设计,学生对其项目的认知仅仅对武术套路有所了解,认为其只是花拳绣腿,不能产生实质性的运用。因此优化课程是目前所必要的,并且中小学需要安排教师进行一定的武术培训,教师的专业素养的缺失会影响学生对该项目的认知以及今后对其的兴趣。另外其教学设计需找准课程定位,以德树人,通过课程目标、情感目标、认知目标等方面设计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通过实践教学,发展学生对武术的兴趣爱好。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素养,下阶段还可以发展除武术之外的文化基础,例如,古代兵法、新视角下武术的美学、传统武德、武术竞赛等等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不仅需要课堂上传统理论教学,还需结合其学科的专业特点,有组织、有规划的将教学内容纳入课程的整体设计。让学生自主探寻武术项目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实现三位一体,将这个具有民族传统特色项目不断推广,结合现实背景,挖掘新的社会价值及研究价值。
虽然我国地域辽阔,但城乡差异问题造成学校分布不均,使华东、华南地区与西北地区文化教育差异大,发展特色体育项目就会不同。开展校园武术,要以教学指导为中心,教学的方法、教学内容要符合中小学教学大纲,根据学生在不同水平段安排相应的教学目标,在学生愿意学的情况下促进教师技术技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校园武术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于传统武术文化教育与武术动作同时发展,齐头并进,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武术的真正内涵与底蕴。学校教师通过情景代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能够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推动课堂的进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受到武术文化,引经据典,对当地学生、当地风情习俗的了解,进行相关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培养民族传统特色校园。例如,以拳出名、以剑出名、以棍出名的学校都是各有千秋。因此,对武术文化的教育需要各个地区去支持,加大力度,以因地制宜的指导原则,推动武术发展。校领导需要有全局性目光,有较高的思想站位,紧跟校园武术发展步伐,根据上级部门的政策文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认真研读文件精神,认识到武术在校园开展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文化自信”、“立德树人”为指导,从组织领导、条件保障、教育教学、武术展演和竞赛五个方面对本校校园武术的开展做出相应的规范调整,向已经开展较为成熟的武术特色学校学习完整的管理体系。
武术项目发展至今,存在的主要发展问题是“枯燥无味”以及教学内容不具备推广培育的作用,实施起来较为困难,难以对接国家层面的精神需要。为解决该问题,“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优化套路,弘扬文化”这一些思想的出现,更大程度的证实我国校园武术的发展趋势。依据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与健康行为以及体育品德,体育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技能,作为中国民族传统项目的武术恰好是能够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所展现,并能够传播传统武术文化,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项目。武术项目一直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其课程的定位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并未受到师生的重视,教材以及教学都尚不完全,因此学生对这项目兴趣不高,并且学习很吃力。虽然目前武术进校园还未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推广尚不完全,但可以寻求一些有效策略,发现其问题,因地制宜实施武术教学。通过中小学的武术进校园的方案,普及学生对中华武术的认知,提高其武术文化素养,进而从全民健身到培养专业的后备人才,培养民族民间传统武术人才,发展武术产业,传承体育文化素养,提高文化自信,推动体育经济。让学生真正了解什么是武术,以大众的视野去推广武术。太极在当下疫情期间成功出圈,吸引了一大波武术粉,让大众切实感受武术的价值,不仅能抵抗疾病还能强身健体,增加学生的自豪感与责任感。目前我国正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发展体育,成为体育强国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而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也应该全面融入到体育强国的建设发展中,发挥其武术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