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

2022-12-02 06:34:40李淑芹宋玮佳蒋博睿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18期
关键词: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

李淑芹 宋玮佳 蒋博睿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EVB)属于肝硬化常见并发症,该病多见于已发生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其是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病因[1]。临床研究显示[2],EVB的发生主要同门静脉高压有关,并且具有病起仓促、进展快以及患者预后差等特点,在EVB发生后临床要及时实施止血治疗,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3]。目前,临床所采用的止血方法包括压迫止血、手术治疗、药物止血,其中压迫止血的复发率高,手术治疗的难度较大,而药物止血则具有操作简单、止血效率高以及安全性高等优势。当下生长抑素依旧属于EVB患者治疗的常用药物,但单一应用生长抑素效果并不显著,故而可在应用生长抑素的基础上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以提高止血效果[4]。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着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EVB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论述,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黑龙江省医院消化病院进行治疗的肝硬化EVB患者共8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参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0~68岁,平均(54.68±4.36)岁;乙型肝炎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21∶13∶6);出血至治疗时间间隔3~40 h,平均(19.72±18.94)h;出血量 507~ 1 658 mL,平均(1 066.58±478.16)mL;观察组男 25例,女15例,年龄40~69岁,平均(55.07±4.12)岁;乙型肝炎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23∶12∶5);出血至治疗时间间隔3~41 h,平均(19.28±18.35)h;出血量412~1 713 mL,平均(1 081.29±617.54)mL,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纳入研究者的患者均符合《消化道静脉曲张及出血的内镜诊断和治疗规范试行方案(2009年)》中关于EVB的诊断标准[5];(2)纳入研究的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系统功能疾病、恶性肿瘤及全身多发转移者;(2)有精神病史者;(3)有药物禁忌者;(4)无法提供完整临床资料者。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决定,准予进行。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接受预防感染、氧气吸入等常规治疗,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单一应用生长抑素(生产企业: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708;规格:3 mg)治疗,将0.25 mg生长抑素加入到50 mL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而后以0.25 mg/h的剂量进行维持。

1.2.2 观察组 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特利加压素(生产企业: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04;规格:1.0 mg)治疗,先静脉注射2.0 mg特利加压素,而后以0.5 mg/h的剂量进行维持。

两组患者均在止血成功后持续治疗1~2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止血时间、输血量、24 h止血成功率、3~5 d再出血率、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显效:治疗后患者出血情况24 h内得到显著改善,呕血便血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出血情况24~72 h内有所好转,呕血便血等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无效:未能达到有效和显效标准者。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6]。不良反应包括腹泻、腹部疼痛、窦性心动过缓。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表示为n(%),计量资料表示为(),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输血量、24 h止血成功、3~5 d再出血、死亡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输血量、24 h止血成功率、3~5 d再出血率、死亡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输血量、24 h止血成功、3~5 d再出血、死亡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3.1 肝硬化病因及并发EVB研究

肝硬化指的是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作用下所致的弥漫性肝损害,即在细胞因子的参与下,人体的肝细胞坏死以及残存的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所致的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目前的研究认为肝硬化的发生与病毒性肝炎、酗酒因素有关,多种病毒感染后会造成肝细胞损伤,而其中产生的炎性介质会造成肝星状细胞激活,这会使大量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进而造成肝脏纤维化[7]。其次是酗酒,这主要是因为酒精中的乙醇及中间代谢产物会对肝脏造成毒性作用,长期过量饮酒会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及炎症,最终引发酒精肝[8]。

EVB是肝硬化最为凶险的并发症之一,EVB发生后会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医学研究显示,EVB的发生同门静脉高压有关,即门静脉压力梯度在多种因素影响增加超过5 mmHg,所造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9]。其中,门静脉属于腹腔中较大的静脉,并负责肝脏血液供应的70%~80%,而在肝硬化进展至失代偿期时,肝细胞会大量变性、死亡,这会造成肝内阻力增加,并造成门静脉增粗以及收缩压力增高从而进行代偿,进而造成门静脉高压。门静脉压力在达到一定临界点后,患者便会出现食道、胃底静脉以及腹壁、直肠静脉曲张,期间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曲张发生破裂便会造成患者出现大出血[10]。

3.2 EVB的临床治疗研究

有报道指出,EVB发生后患者的6周病死率约为15%~20%,而EVB患者的病死率则与初始止血失败以及早期再出血等因素存在关联性,且早期再出血是预测EVB患者病死的重要因子,故而对患者存在的活动性出血以及早期再出血加以预防是此类患者治疗的重中之重[11]。目前,临床涉及的止血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压迫止血、手术治疗、药物止血,其中压迫止血效果并不理想,而介入栓塞术、内镜下治疗等方法在具体临床应用上存在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介入栓塞术、内窥镜下注射硬化剂的难度较大,且应用此术式治疗前,需要一定时间下进行准备,但此类患者病情进展较快,故而一些时候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同时有研究指出,内镜下治疗本身虽然可以提高止血成功率,但仍有50%概率复发出血[12]。

目前临床多数观点认为[13],在EVB患者的治疗中应将药物治疗的方法作为首先治疗方案,故而可在对患者治疗时应用生长抑素、特立加压素治疗,以提高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药治疗本身还不易受患者个体差异影响。其中生长抑素是一种环十四肽激素类止血药,此药在进入患者体内后能够对扩血管激素的合成、分泌进行抑制,并能促进内脏血管平滑肌组织的收缩,从而起到降低门脉压力的作用,同时生长抑素还可以抑制患者体内的胃泌素以及胃酸的分泌,并减轻患者肝脏动脉的血流量以及肝血管组织的阻力。另外,生长抑素在临床应用上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所以在具体使用上相对安全、可靠[14]。此外生长抑素本身还可以对患者的食管下段括约肌形成一定的压力,这有助于减少食管下段部位的血流量,而在药理学上,生长抑素还可以起到保护胰腺细胞的作用,其对胰腺细胞的保护作用能够降低再出血的发生概率,所以生长抑素本身具有理想的应用价值[15]。并且相较于天然的生长抑素,临床所应用的此种人工合成的生长抑素,在化学结构、作用机理上并无明显差异,尤其是可以实现对多种人体激素的分泌进行抑制,即对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甲状腺雌激素等,均能起到理想的抑制作用[16]。

但就临床实际而言,在患者的治疗中单用生长抑素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可在生长抑素应用的同时联用特立加压素。特利加压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三甘氨酰赖氨酸加压素,此药在进入人体后可转变为血管加压素,且在药理学上,特利加压素的半衰期较长,理化性质也较为理想。药理学研究指出,特利加压素应用后可以促进肠系膜动脉以及人体其他内脏血管的收缩,从而减少门脉系统的血流量,并减轻门静脉与侧支的压力,继而起到缓解患者病情的作用[17]。并且特利加压素还可以增加患者食管括约肌的压力,以此来减少患者食管部位的血流量,且特利加压素还可作用于人体肝脏部位的血管扩张,从而显著增加肝脏的血流量。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后可以相互交织且相互影响,最终共同作用于患者的治疗中。同时有研究指出,此种联合用药方法可以使两种药物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降低患者的门脉压力,并且此种用药方法还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药效,这对于实现尽早止血以及降低早期再出血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

3.3 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的不良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虽然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但仍要加强对患者多种不良反应的预防。其中,消化道、心脏不良反应较为常见,这主要是因为特利加压素可能会引发冠状动脉收缩,并造成窦房结、传导系统的供血减少,并且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还会因收缩平滑肌的作用,加强患者的消化道蠕动,并引发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另外生长抑素还会抑制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所以患者治疗还易发生低血糖、高血糖等情况。针对上述问题,临床应注意对患者的心电监护,以动态检测患者的心率、心电图以及血糖变化,及时开展对症治疗,对于消化道反应,可以结合患者情况应用其他药物缓解。因而临床应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积极措施对可能发生的多种不良反应加以应对、预防,以便保证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有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肝硬化EVB患者治疗时,若单一应用生长抑素治疗,效果则相对一般。所以在对患者治疗时,临床可以在生长抑素应用的基础上应用特利加压素,以提高临床救治效果。通过此种治疗的方法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止血成功率,并能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减少患者的输血量,继而降低患者的再出血率、死亡率。同时此种治疗方法还不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增加,所以在具体临床应用上相对安全、可靠,因而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该种治疗方法具有理想的应用价值。所以此类患者若无相关药物禁忌,便可以优先应用此种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救治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少,所以关于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在疾病治疗中可发挥的改善作用,还有待后续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另外还有报道指出,联用特利加压素的应用效果要优于奥曲肽[18],但因此次研究并未涉及奥曲肽的临床应用的研究,所以还有待日后开展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特利加压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肝硬化EVB效果理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本次研究内容为后期肝硬化EVB治疗标准制定提供的借鉴内容。

猜你喜欢
特利加压素生长抑素
“恐惧”在生活中存在的意义
做人与处世(2022年2期)2022-05-26 22:34:53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及对止血成功率的影响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7:56
钢盔的前身是什么
中外文摘(2020年14期)2020-11-12 01:13:05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被宠坏的狗熊》
生长抑素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研究
多喝水也能防治糖尿病
特利加压素联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型上消化道出血48例
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 03:12:16
感染性休克后期血管加压素分泌调节异常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