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智
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朔州 036001
中国油画的写意性,其实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写意画的审美价值和观念在油画作品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以油画为载体表达他们对事物独具特色的感悟。具有写意倾向的油画,是油画在中国发展的一种必然,它所具有的兼容中西文化的特性,是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特点。它是中国油画在经过百年发展中探索油画民族化的一条途径,为油画的发展拓展了更为宽广的生存空间,开拓了一条有中国文化精神的油画发展之路。
“写意”是中国艺术最为独特的艺术观念和精神。它是中国艺术源远流长的艺术观念,最早在魏晋时期顾恺之的“传神论”中写意精神就已经出现,之后唐代的张彦远在他的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就谈到“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艺术思想,可以说写意的精神和观念在唐代已经形成了。到文人画兴起之后写意画更是成为中国画中非常重要的画种。那么,关于写意概念的溯源可以从写意作为画种和艺术观念两方面来讲。
从狭义上来讲,按照画法来分,中国画分为写意画和工笔画,写意是指中国画中用笔相对粗旷“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画种,画家用简练而概括的笔墨来表现对象,追求笔墨的趣味性和对表现对象内在精神的充分表达,是人们比较喜欢的一种画种。工笔画是画在熟宣纸和熟绢上的,这样的材料不容易渗水,适合用小笔进行细节的勾画。工笔画用写实、细致的手法来作画,比较追求细节的刻画。而写意画主要画在生宣纸上,这种材料的吸水性和渗水性都很强,容易使水墨在渗化的过程中形成丰富的层次感和偶发效果。与工笔画相比,写意画具有很强的个性以及趣味性,更强调神似而不是简单的形似。写意画从画法上还可以分为大写意和小写意,大写意画法更加粗放自由,甚至有一些画家采用泼墨或泼彩的方式先铺设大的氛围,再用笔塑造。比如,张大千的泼彩山水画就是这个类型。而小写意是在水墨画的基础上带有工笔画的画法,既粗放随性,又有工笔细致勾勒的特点。比如,齐白石的一些小品花卉作品,他通常用大写意的笔法去塑造花卉或蔬果,用很精细的笔法去画昆虫,那么这类作品就是小写意。写意画的表现题材非常广泛,山水、花鸟、鞍马、人物等等,画家通过表现这些事物来表达自己的个人情感以及对生命的态度。
关于写意画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吴道子,玄宗让他绘制蜀地风景于大同殿,李思训用青绿山水的方法绘制一面宫墙“累月始成”,而吴道子则“一日而毕”。由此可见,吴道子一定是用写意的绘画方式完成的。但可惜没有实证画作留存,只能是一种猜测。而其后王维存世的作品则可以作为写意山水的实证。之后历尽五代乱世的中华大地,艺术却茁壮成长,孕育出多种多样的风格,南唐的徐熙“野逸”画风启迪了北宋的写意画,最有成就者当属画就《泼墨仙人图》的梁楷,也成为写意人物画的一个高峰。之后的元代,汉人士大夫不被当权者重用,许多人醉情书画,涌现出像赵孟頫、黄公望、倪瓒、王蒙等等文人士大夫画家。他们的作品用倪瓒的话说是,“逸笔草草,不求神似,聊以自娱尔”,至此拥有深厚文化素养的文人将中国画的写意姿态确定了下来。传至明代,学富五车的大才子徐渭更是将写意画的风貌发展的更为成熟。清代至民国到现代这几百年间,写意画越发成熟,代有诸多大师涌现,大写意,小写意,兼工带写等画法都不断出现,写意画的技法与理论更加成熟,成为了中国画的重要画种。
写意的观念在很早的画论中就已经被谈到,而且已经形成成熟的观念,在具体的表诉上形成“写意”这一概念并被明确提出是在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的《写意》中。他认为:作画不必每笔都画得那么复杂细致,以简单的笔法做到神似才是最好的。他的这一理念提倡绘画山水时,“神”是最为重要的核心部分,是山水画的精神所在。在他看来写意山水与工笔山水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写意山水画更有超逸不俗的情趣。作画时不必笔笔到位,要用简练的笔墨表达画家超逸的情趣以及所要表达的意气,做到笔不到而意到。除了唐志契之外,清代王昱在其著作中,也阐述了对写意的见解以及对笔法的要求。从我国绘画名家的表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写意”就是写胸中意气,做到笔尽意无穷。笔法简练而不放纵,在不以形似为目的的基础上达到神似的状态。写意作为一种艺术观念,在近现代艺术中习惯把它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主义相提并论,二者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相同的部分,比如二者都强调通过作品抒发画家的情感,都追求对绘画本体艺术语言美感的展现。但写意对于中国艺术家还承载了更多的内涵,画家通过作品展示自我的修养、情操、品格等等。在西方表现主义画家笔下的树木植被可能只是画家通过对它们的描绘展现其个人情感的独特隐喻或只是其色彩、笔触、画面构成等色绘画诸要素的表面载体。而中国画家笔下的梅兰竹菊、瓜果昆虫、山川河流都被赋予一种精神内涵和人格象征,笔墨也被赋予独特世界观的审美意趣,既来自于自然,又生发于心象体验,笔笔抽象却浑然一体展示物像本质。
从清末国门洞开备受洋人欺侮之后,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心备受打击,自觉经济、科技、文化的落后,连艺术都觉低人三分,一众留洋海外的绘画大师本着“改良中国画”或“中西融合”的思想远渡重洋学习油画,油画民族化在那时就是中国画家的重要课题。在当代这一课题依然是我国油画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油画在我国发展的必然之路。我国有很多油画家一直在尝试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和理念融入到油画当中,使西方油画在中国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逐渐具有我们民族的特色。早期的林风眠本着中西融合的思想,创作出许多有着中国写意画特征的油画作品。在他的教育之下,他的许多学生在不同方向都取得的巨大成就。朱德群和赵无极将中国大写意泼墨与西方色彩理论的结合创造出恢弘的色彩大写意作品,形制看似西方的抽象,但内核是中国大写意。 建国之后,由于一些历史原因,我国油画长期受到苏联油画的影响,画面都是以块面塑造为目的的方形笔触,笔法单一,缺少变化。在全面学习苏联的政治背景之下,油画的苏联化短时期内延缓了油画民族化的步伐,但这种努力中国的有识画家一直在进行着,比如画出《开国大典》的董希文就在此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苏派画法即使到今天在学院乃至整个油画届依然影响巨大。之后,林风眠的另一位学生吴冠中却本着“风筝不断线”的创作底线将中国画的写意水墨精神与油画材质相碰撞,用西方油画的色彩与形式,来表现中国画的线条与笔意。可以说将写意这一艺术理念融入到了油画当中,是我国画家对油画进行民族化的一种大胆尝试。吴冠中对写意画和油画形式美的探索在刚刚改革开放与外界文化交流还很少的时期开拓了很多油画家的视野。中国写意画的笔法和形式自然而然融入到油画的技法之中。经过几代油画家的探索和尝试,在油画人物画的写意化方面,近年来许多油画家都在学习罗马尼亚画家柯留·巴巴,他的人物作品色彩浓郁,笔法却如中国大写意般恣意放松,与其说中国画家在学习巴巴,我觉得只是我们发现了油画人物写意化的一种可能性,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对象。比如赵培智在这方面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的写意性油画人物面貌。在风景画方面画家白羽平把中国写意山水的精神气质、笔法与油画的形式与构图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表现出北方风景的广袤与孤寂,苍茫与博大,形成了不同于西方风景油画的中国写意油画风景。尤其是他的一些小幅油画风景笔法奔放刀笔并用,在似与不似之间意趣盎然与中国的写意精神与观念相契合。而且白羽平也像吴冠中等画家一样除了精于油画,也有意在做水墨写意画的创作和练习,以求得二者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在当代,可以说写意观念已经在中国油画的理念与技法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并在我国油画界掀起了一股热潮。由于众多学者对“写意”理解的不同,使得如何界定写意,并实现写意在油画中的发展,成为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很多学者都在各自的文章中发表了他们对写意的理解。虽然学者和画家们对于写意的具体理解有着不同之处,但是从关注程度上我们可以看出,写意所体现的美学观念和精神,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并对中国油画的未来发展,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从我国油画发展的过程来看,写意与油画的融合,能够促进中国油画的发展。我国一些画家很早就开始尝试将其与中国传统绘画结合起来,利用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将油画民族化,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开辟新的发展之路。这样的融合既传承了我国绘画的精神与传统,又满足了我国油画创作的文化诉求。近年来,我国各地都成立了不同规模和影响力的写意油画研究学会,为写意油画的发展形成了很好的学术交流氛围,许多画家也创作出面貌各异和层次高低不同的作品,其中有深刻挖掘传统写意精神与观念的作品,也有许多只是借着写意油画的楦头创作出许多既不抽象也不具象,既不写意也不表现的层次低劣的作品。当然在探索阶段这也是在所难免的现象。写意所具有的美学精神和观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它不仅是绘画领域的一种观念,作为文人画的精神要义,它传统文化“儒、释/道”思想的物化载体,因而还有着深入挖掘的价值和研究的意义。我们要深入理解什么是“写意”,使其能够更好地体现在油画当中,利用油画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油画作为一种国际化很高的画种,在世界各地有着广泛的受众,油画民族化有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交流。油画写意画作为油画民族化的一种多年探索的途径已经是当代许多中国油画家的追求,这一点在近几年的国展中都能看到。当然要将写意精神与油画结合起来,对于画家来说是极具挑战性的事情。一旦掌握不好,画作就有可能不伦不类,既没有国画的意境,也没有普通油画的美感。
从我国油画的发展来看,要实现中西绘画的融合,需要为其找到与中国绘画的融合点,使其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下去。而写意精神是中国画独有的特色,它所体现的意境是其他国家绘画所没有的。如果能将其与油画很好地结合,将会带领中国油画走向新的发展之路。而能否找到写意精神与油画的结合点并不断挖掘写意的精神价值,则是油画中写意能否继续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