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浩杰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做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随后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问题。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又提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思政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承担的教学任务,也是专业课程育人的目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内涵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通过专业知识的讲授潜移默化植入学生心中形成共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营销理论中,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学生积极性。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思政的设计在达到传统课程目标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真正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随着全球化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全球各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合作不断紧密,国外社会思潮和文化也涌入我国,各国之间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当然传入国内的还会有一些不良文化和思想,对当今大学生产生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大学生思想波动较大,更容易受非主流文化、思想的冲击,进而偏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轨道。这样的背景下,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2016年12月以来,我国相关部门稳步出台诸多课程思政政策文件,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指出了明确方向。全国各大高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纷纷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实践,积极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和经验。当前,我国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在营销活动中各个国家营销环境、文化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在营销过程中还会存在假冒伪劣、非诚信的问题,诸多负面因素的存在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通过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思政教育,深入剖析这些负面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认知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在今后工作岗位中更好地胜任从事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进行,这种方式是显性教育,思政教育通过显性教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一般情况下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是在大一开设,大二开始更多地接受专业课程教育,仅仅通过思政课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度和广度不够,也不具有持续性,还需要通过隐性教育,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增加思政元素,使思政元素逐渐渗透到学生心中,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专业素养提升的同时,思想道德品质也随之提高。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开展“线上线下+课程思政教育”正是在新形势下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来,也是对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如何充分挖掘国际市场营销思政元素,并且在有限的课时能够将这些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使隐性教育与显形教育统一,亟须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实践中进行探索,积极推进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改变传统以专业知识灌输为主的方式,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打破传统教育理念的约束,结合当前国家和市场需求,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养专业人才。
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对全球各个国家社会、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世界格局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我国经济发展也步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更应该具有正确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道德,对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忠诚可靠。专业课程应该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到课程教学中,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对党认同、对我国政治道路认同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在传授相关知识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营销专业技能,能够为推动我国外贸企业开展国际营销活动更好地走出去贡献一份力量,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程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是为人才培养提出总体要求和方向,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的方式等方面的设计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因此首先应该结合《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特点和思政培养要求,针对不同知识模块儿融入相应的思政元素,通过课堂教学将思政元素传递给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能够有机融合,同时结合线上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教学资源,设计讨论主题,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线上资源和网络资料的查找、整理和分析,增强学生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线上(学习通平台、网络资源)+线下(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参加竞赛)方式,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思政元素的价值,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2.1 调整培养目标
根据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目标,对原来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将培养目标调整为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方面,从这三个方面制定具体的课程培养目标。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有机融合思政教育元素,加上线上资源的辅助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引导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感受到我国企业的优势。通过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市场调研大赛、创新创业比赛,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助力我国企业走出去,开展高质量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贡献一份力量。
2.2.2 课程教学内容元素的挖掘
认真研读每一章节教学内容,思考可以挖掘的思政元素,通过课程教学和案例教学,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课程教学中来。课堂授课过程中将思政元素与营销理论有机融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证分析、双循环格局下外贸新形势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我国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企业竞争优势,坚定“四个自信”,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具体可见表1(P156)。
表1 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
2.2.3 教学方式的设计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当前课程思政的需要,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每周两次上课时间,课堂讲授时间比较短,只能起引导、解惑、检验等作用,学生大多数时间还是在课堂外,可以通过学习通平台,发布更多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比如视频、案例、经典文献等,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角色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结合线上资源让学生对我国经济和政治制度、企业优越性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线上学习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学生心中,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方式能够充分弥补课堂和课外学习的不足,优势互补,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的育人目的。
2.2.4 注重过程性考核
考核方式采用多方式多样化考核,注重阶段性、过程性考核,包括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两大类。《国际市场营销》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两部分构成,每部分成绩的满分均为100分。平时成绩包括线上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占平时成绩60%)与线下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占平时成绩40%)。其中,线上平时成绩包括视频内容点学习、线上作业、线上讨论、线上学习次数、期中测试等;线下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讨论与回答问题、课程论文三项。
通过设计任务点学习,增强学生线上自主学习的能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能够有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学习深度融合,线下通过布置作业,比如让学生结合某一个企业为例分析国际市场营销环境,提升学生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国内外营销环境的比较,能够切实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我国外向型企业的优势,有助于学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线下作业的设计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通过考勤能够增强学生纪律意识,培养学生诚信的态度,增强学生高度责任感。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与课程相关的创新创业比赛,比如市场调研大赛、互联网+、挑战杯等比赛,对于参赛的同学会适当加分。通过课堂教学传授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实践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2.5 课程建设成效
建课以来通过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探索,通过上述多元化考核,全面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学生参与度比较高,线上讨论比较积极,线下作业完成率100%,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在上年挑战杯创业竞赛中获银奖,本年度挑战杯竞赛中两个组获得省级三等奖,一组获得省级一等奖,学生参与市场营销大赛的积极性也明显增强,每一年校内娃哈哈市场调研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通过参加市场调研活动能充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隐性教育与显形教育相统一的重要路径,通过专业课程的讲授将不同思政元素有机融入,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思政元素的魅力,但是如何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来,需要结合时代变化和学生诉求,不断探索课程教学改革,积极融入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过去单一考核方式,更加注重过程性和阶段性考核,实现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提升学生国际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增强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政课程教育的协同效应,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