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英
批判性思维主要是指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做出合理性决定的一系列思考技能以及策略,这既属于一种思维过程,同时还是一种能力素质[1]。在当前越来越复杂的医疗环境背景下,护理人员不但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就医人员,同时还需要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对此就提示护理人员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2]。在当前的医学院校与医院专科培训中,均强调出培养护理人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旨在提高护生的综合素养,为临床护理工作顺利及高质量开展奠定坚实基础[3]。然而,由于我国护理教学中,针对批判性思维的教育起步比较晚,关于护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研究也比较薄弱,在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方式上,既往尝试了应用反思教学法、病案分析法、三明治教学法等各种各样的方式,而经实践显示采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应用效果上更为满意,实施起来也更加简单,有助于实际的应用推广[4]。在本次研究中就纳入了眼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了应用PBL 教学法对培养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选取医学院校2019 年1 月—2020 年10 月的60 名眼科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组资料如下:试验组30 名,均为女性,年龄19~22岁,平均(20.51±0.66)岁。对照组30 名,均为女性,年龄19~22 岁,平均(20.45±0.64)岁。两组护生均自愿参加并且依从性好,中途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的情况。两组眼科护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对照组的眼科护生应用的是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安排理论教师依据眼科护理教学大纲,制定出PPT、教学视频等形式的课件,负责进行眼科护理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上,讲解常见眼科疾病、眼科疾病的检查方式、各种眼科疾病(结膜病、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等)的护理操作及护理重难点,教师参照教学要求进行课程的讲授,在教学完成后指导护生在课后及时进行复习。
试验组则是应用PBL 教学法:(1)建立小组。在眼科护理教学中涉及结膜病、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等常见眼科疾病的护理中,将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6 名护生,组内轮流指明一名护生作为组长,明确组长的具体职责便于充分调动小组护生的工作积极性。组长需要具备一定的沟通、组织及学习能力,发挥带头作用,引导小组学习。(2)提出问题。指导眼科护理教师严格参照教学大纲、学生所学知识设计授课提纲,在眼科医生参与指导下制定出合理案例分析,同时提出开放式问题,问题以Word 文档形式列出并且提前一周发布给护生。比如“患者刘某,男性,51 岁,因为突发左眼视力下降就诊,门诊初步以“左眼视网膜脱落”拟定诊断。进到眼科病房后观察患者的神智清晰,查体体温、脉搏、血压等各种指征均正常,眼科检查显示右眼视力为0.3,左眼视力指数10 cm,矫正无效,左眼眼压15.2 mmHg,眼球正常运动。未见双眼结膜充血,角膜保持透明,对光反射灵敏,左眼出现明显玻璃体混浊,患者主诉存在高度近视,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差,情绪不佳,未见大小便异常情况。”带教老师根据患者的上述病情并结合健康状况提出以下问题:结合以上内容能得出怎样的诊断结果?其中主要运用到的检查是什么?治疗方法是什么?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调整患者怎样的体位?这名患者当前存在哪些护理方面的问题?(3)解决问题。将问题作为学习的基础及参照,以问题进行引导,教学过程带教老师需放开课堂,将后续学习交由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解答,带教老师可鼓励并且支持学生可充分借助教材、参考书以及网络等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以集中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小组成员对信息资料进行汇总,将解决问题的内容一一进行罗列。(4)问题解决与反馈。安排组长主持,让组内成员负责对探讨内容的汇报与补充,根据病例的实际情况,在报告构成中通过连贯性的方式解答问题,如针对病情的描述、针对病情的诊断、诊断病情的处理、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以先后顺序展示。组内成员在表述完成后进行补充,完善资料内容。在整个过程中都需要教师把握问题、讨论方向以及知识重难点内容;教师根据各个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总结、正确评价。对各小组均相互分享交流学习方法与讨论结果,再由负责带教的老师进行引导及相关知识的补充,带教老师也需要将问题的正确内容表述,针对错误观点较多的内容进行补充。两组护生的教学时长均为4 周,8 个课时。
(1)在两组护生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采取统一命题、阅卷及考试的方式进行护生的理论考核评价,考试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考核效果越佳。(2)两组护生在干预前后均应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试表(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est sheet,CTDI-CV)[5]评价,该量表分成7 个维度,各维度均10 个条目,共计70 条目,其中包括30 个正性条目与40 个负性条目,正性条目按不赞同-非常赞同分别记为1~6 分,而负性条目则是反向积分,总分值范围为70~420 分,其中≤210 分为负性批判性思维能力,>350 分为批判性思维倾向强。
使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在完成教学后的理论考核成绩,显示试验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分,)
试验组干预后在批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评分上均较干预前提高,而对照组干预后仅在寻找真相上评分的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试验组干预后各维度评分与总分均是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眼科护生干预前后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眼科护生干预前后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分,)
注: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比较,a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P<0.05。
表2 (续)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当前的医学教育领域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医护人员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及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实际的工作中就需要凭借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及掌握的知识理论来获得开展有效医疗操作的最佳证据,充分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患者的个人意愿,做出迅速、合理及谨慎的判断,使得相关医疗行为更加符合患者实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这些有效医护行为的出现离不开医护人员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支撑,所以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训尤为重要[6-8]。批判性思维能力属于一种有目的及自我调整的评判过程,要求在过程中理性考虑各种各样的情况,批判性思维总体架构主要涵盖批判性思维技能与批判性思维人格倾向,对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培养在国外的做法是采用单独设置课程的方式,但是从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却很难实现[9]。结合国内实际情况,针对批判性思维侧重于理论方面的教学,通过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批判性思维的内涵,然后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逐渐地融入批判性思维的相关内容,虽然这一过程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但是确实有效的,可以切实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及提升其综合素养水平[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经过相关教学后,两组眼科护生在理论考核成绩上,试验组的考核成绩(92.12±2.1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6.25±2.24)分。傅钰仙等[11]的研究中,观察组采取PBL 教学方式,结果显示在护生出科理论成绩上为(94.25±4.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80.13±3.67)分的出科理论成绩,同本次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实施PBL 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眼科护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有重要意义。分析原因主要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这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学生非常的被动,在学习的时候普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无法将课堂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以及学科领域的良好发展[12]。而在眼科护生的教学过程中,应用PBL 这一教学方法则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实施前教师将需要学习的知识点置于问题情景中,借助问题为导向,使得护生可利用课余时间,采取查阅网络及书籍等资源的方式翻阅相关内容,并在组间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13]。同时PBL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也能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自我审查,极大地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经过干预后,试验组的眼科护生在批判思维能力各维度评分与总分上均高于对照组。这与崔德花等[14]的研究中结果显示的教学后观察组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自信心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PBL 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眼科护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原因主要是PBL 的学习过程本就是一个批判思维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求学生主动取发现问题,并且自行搜集资料取解决问题,组间小组让组员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的讨论及交流沟通,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能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15]。此外PBL 教学模式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营造出民主学习过程,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自由地进行讨论与学习,体会到自己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这样也能够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针对眼科护生的教学,实施PBL 教学方式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显著提高护生理论知识水平及批判性思维能力。但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局限于PBL 这一教学模式,在今后的研究中可结合实际探讨出更多且更为有效的培养手段,以为现代医疗领域持续输送高质量的医护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