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式德育:小公民素养培育的实践样态

2022-11-29 11:07吴在君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研学公民德育

□吴在君

德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现实社会变革加速、网络信息影响深重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德育工作的弊端日益凸显。学校德育陷入了目标过于笼统、内容过于扁平、路径过于狭窄、评价过于单一的困境,立德树人的效果被弱化。青少年阶段是学生的“拔节孕穗期”,尤其需要学校加强引导和培育。为此,学校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核心素养,设计系统评价方式,建构践行式德育体系,联合家庭、社会搭建立体交错的德育网络,形成了小公民素养培育的实践样态。

小公民中的“小”是指把学生看作一个“成长中的我”,这是践行式德育的设计原点。小公民素养培育注重在学生的心田上播下正确价值观、核心素养和必备品格的种子,通过德育课程、实践活动的涵养,使学生将道德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行合一,由此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明确目标:三维一体,闭环设计

德育首先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践行式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红色基因和核心素养的小公民。基于这样的定位,学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核心素养、校本德育追求三个维度,设计德育目标。三个层级的目标形成一个闭环,环环相扣,逐级进阶,具体如图1。

图1

第一层级是个体德育要求:“践行小公民,素养点点行”,引导学生在点点滴滴的实践中积累、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层级是学校德育目标:身心健康、家国情怀、好学善思、独立自主、勇于探究、审美情趣。这二十四个字涵盖了学校的小公民品质,并由此衍生出十二个德育践行主题,分布到每个月,指引学生每月养成一个好习惯。

第三层级是核心素养追求:人文底蕴、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科学精神。这六个方面构成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生成长的目标,也是学校的德育目标。

二、构建内容:双线交融,序列开发

践行式德育追求在实践活动中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强化学生的道德行为,内化学生的道德品格,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德育效果。学校从小公民素养课程出发,围绕小公民素养培育的六个方面“身心健康、家国情怀、好学善思、独立自主、勇于探究、审美情趣”,构建认知性德育课程和活动性德育课程。认知性德育课程是全体学生的必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重在让学生明理、修身、正行;活动性德育课程以实践活动为主,重在让学生体验、感悟、成长。整体课程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一)认知性德育课程

认知性德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可爱的仙居”以及校本课程“新闻袋袋裤”“中华传统文化”。学校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整合课程,使德育教学按主体化路线推进。

“新闻袋袋裤”是校本特色课程。该课程以新闻为媒介,旨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分三个学段制订不同的课程标准并分层落实。三个学段的主题依次是“一句话新闻”(一、二年级)、“新闻1+1”(三、四年级)、“新闻深呼吸”(五、六年级)。

(二)活动性德育课程

活动性德育课程是推进践行式德育的主要载体,包括好习惯课程、节日德育课程、仪式课程、研学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各个课程的重点不同。如:好习惯课程以十二个德育主题为轴,重在落实阶梯式的道德细节;研学课程以实践基地为点,重在增强学生的社会体悟;自主管理课程以层级管理为线,旨在培养学生“做自己的主人,为他人服务”的公民意识。

活动性德育课程注重渐进式推进和序列化设计,关注横向整合与纵向衔接:横向上,同一年级的学生可以基于不同的主题,自主选择活动内容;纵向上,学校根据不同年级学生道德发展的不同层次,分阶段安排活动内容。以仪式课程为例,学校为每个年级安排一个主题。从入学到毕业,每个学生将经历“小公民”入学仪式、“红领巾”入队仪式、“十岁生日”感恩仪式、“花开声音”成长仪式、“梦想起航”见证仪式、“母校味道”毕业仪式。学生在各种各样的仪式中感受成长的快乐。每个仪式包括保留节目和自选动作,仪式内容既有传承又不失创新。如“小公民”入学仪式的保留节目是走红地毯、在签名墙上留名、“我是小学生啦”集体合影,自选节目则充分尊重年级组教师的安排,每年不断更新。

三、融合路径:四线并进,梯度进阶

学校根据德育目标和德育课程内容,设置了弹性小公民课、层级主题活动、三阶月度项目、多元研学实践四条德育实施路径。

(一)设置弹性小公民课

小公民课整合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省地方课程“人·自然·社会”“心理健康”和县地方课程“可爱的仙居”“慈孝仙居”“安全与幸福”等相关内容,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展开教学。教学时长根据内容弹性设置,可以是40分钟的一般课,可以是20分钟的短课,也可以是60分钟的长课。教学流程通常包括确立教学主题、筛选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过程、开展主题活动等。

(二)开展层级主题活动

学校活动性课程的实施以主题活动为主,主题活动讲究系列化和层次性。对于层级比较清晰的主题,可设计一至六年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主题活动;对于层级性较弱但内涵丰富的主题,则从不同角度挖掘适合的内容。如节日主题活动,学校针对每一个节日安排不同的德育内容,并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以9月10日教师节主题活动为例,学校在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安排了“我和老师合个影”“我对老师诉恩情”“我给老师做礼物”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促使学生提升认识、学会表达,并将内心的情感付诸行动。

(三)开发三阶月度项目

三阶月度项目重在促进好习惯的养成。学校着力培育的小公民素养包含“身心健康、家国情怀、好学善思、独立自主、勇于探究、审美情趣”六个方面。学校设计相关项目,通过十二个月的培养,将这些内在的难以触摸的素养转化成学生外显的习惯。这十二个月度项目立足低、中、高三阶行为习惯训练,分步将素养培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以“家国情怀”为例,学校紧扣素养培育的要求,设计了“环保与公益”(3月份)、“孝敬与尊他”(4月份)两个月度项目主题。其中,“环保与公益”月度项目主题的三阶要求如下。

低年级:“我要做个干净的孩子;我不乱扔垃圾;我看到垃圾会捡起来……”

中年级:“我会主动帮家人做事;我会整理房间;我会进行垃圾分类;我会尊重环卫工人……”

高年级:“我会主动和家人沟通;我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物品;我会劝导他人节水节能;我乐意参加公益活动……”

(四)拓展多元研学实践

学校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在每学期有计划地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包括自然、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国防、历史文化等主题。比如,在首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五(1)班研学团走进县人民医院,给急诊科的医生送上鲜花,并穿上红马甲,为患者提供挂号、付费等半小时导医服务。之后,学生还参加了心肺复苏培训,学习急救知识。培训过后,学生走出医院,来到公园、社区,为民众宣传急救知识及防溺水知识。在这样的研学实践中,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体验生活,磨炼意志,提高能力,形成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创新评价:“一折三式”,多方协同

在德育改革中,评价一直是最难撬动的一环。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擎,以“小公民素养存折”为载体,秉持“全员、全程、全面”的理念,通过评价一点一滴的德行实践,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鼓励学生争做优秀小公民。

(一)开发素养存折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在每个学生的心中,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核心素养的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是学校立德树人的总目标。学校紧扣“身心健康、家国情怀、好学善思、独立自主、勇于探究、审美情趣”的小公民素养,引入银行这一概念,设计德育评价载体“践行小公民 素养点点行”小公民素养存折。小公民素养存折分年段明确了德行修炼的细节要求,涵盖了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三个维度。小公民素养存折分为“低、高”两册,分别为一、二、三年级的小橙本和四、五、六年级的小蓝本。

(二)开展三式评价

为了使学生优化自身的道德行为,学校建立了“兑换式”储户奖励机制、“菜单式”高阶奖励机制、“定制式”专属奖励机制,以激励评价为杠杆,撬动德育朝更高水平发展。

1.“兑换式”储户奖励机制。学生人手一本小公民素养存折,通过个人表现累积和存储雏鹰章。期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雏鹰章数额评选金卡、银卡、铜卡储户。学生可持卡到学校的“文明小公民超市”兑换奖品。对于存储量特别少的学生,班主任和家长一起帮扶,让他们在期末的时候也有机会兑换奖品。由此,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2.“菜单式”高阶奖励机制。每学期期末,学校都会评选“仙居一小优秀小公民”,并对其进行隆重的表彰。表现最优秀的学生将获得菜单式高阶奖励,学生可自定奖励内容,如选择观看一场电影,享受一顿美食,或选择开展一次研学实践等。学校先后组织了多批优秀小公民到气象局、水利局、消防队等基地参观,使学生开阔视野,形成更全面的素养。此外,学校还启动了文明班的菜单式奖励机制。文明班的学生可以选择集体看一场电影、集体享受一个美食节、集体得到一份小礼物、集体开展一次研学实践等。这种菜单式的奖励机制把选择权交给了学生,因此深受学生欢迎。

3.“定制式”专属奖励机制。学校定制了一些带有学校标志物的专属奖品。如“品德、勤学、安全、环保、体艺、坚毅、自立”七色小公民激励卡、带有校本教材《可爱的仙居》图片的明信片喜报和笔记本、“一小时读书汇”激励书签等奖品,用来嘉奖学生的进步。定制式专属奖品让学生体验到了惊喜,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校、爱家乡的德育渗透。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践行式德育实现了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的统一,建立起了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整合了德育内容、德育资源和德育力量,优化了德育效能的发挥,促成了学生公民素养的全面提升。可以说,学校在全员化、梯度化、无痕化的德育实践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接下来,学校将总结梳理经验,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丰富德育路径,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留下更深刻的印记。

猜你喜欢
研学公民德育
我是小小公民科学家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国德育》
论公民美育
我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