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波 王小梅
(1.汉中市镇巴县人民医院检验科,陕西 汉中 723600;2.汉滨区第二医院检验科,陕西 安康 725000)
重症监护室(ICU)中的重症感染患者是医院死亡率较高的患者类型,此类患者原发疾病即为急危重症,在病情进展过程中并发感染,或者原发疾病即为感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最重要的是明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1]。目前对于病原体类型的诊断金标准是病原学培养,但是其耗时长[2],如果仅仅依靠病原学检测结果指导抗菌药物方案制定,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影响患者预后。即使明确了感染病原体,在治疗过程中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抗菌药物用药方案[3]。因此寻找可快速动态监测的标志物,对ICU重症感染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案采用动态降钙素原(PCT)监测,并配合痰细菌培养监测结果,观察其对ICU重症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指导价值。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20年7月我院ICU重症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64.84±8.25)岁;入住ICU时间:(7.02±1.13)d;原发疾病构成:烧伤4例,肺心病11例,外科创伤17例,大型手术后8例。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64.77±8.28)岁;入住ICU时间:(7.12±1.18)d;原发疾病构成:烧伤5例,肺心病11例,外科创伤16例,大型手术后9例。纳入标准:均符合入住ICU指征,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相关临床症状,经实验室检查、病原微生物培养检查明确诊断感染;经ICU资深医师团队评估患者存活时间至少1个月;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参加此次研究内容,自愿参加,愿意配合各项取样检测;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收集不全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组后,均行痰细菌培养操作,采集痰标本进行微生物组织培养,明确感染病原菌类型。两组患者初始抗菌药物治疗均由同一组临床医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经验性判断患者病原菌可能种类,制定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方案。痰标本微生物培养结果明确后,对照组患者根据已采用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及病原菌分型检测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方案;原则上经所用抗生素方案连续治疗3 d,患者感染临床症状得不到缓解甚至加重应更换不同类型的抗生素药物,患者感染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可逐渐减少抗生素剂量。观察组患者从开始治疗之初,每日检测血清PCT,并由同一组医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PCT检测结果、既往经验性抗生素使用经验、痰细菌培养分型结果,调整抗生素用药方案;每周检测一次PCT,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用药方案调整,当患者感染症状明显减轻,PCT水平连续3 d检测结果降至初始水平的30%,即可停止使用抗生素药物。痰细菌培养操作方法:患者晨起漱口后,深吸气咳出气管深部痰液约5 mL,无菌棉拭子蘸取适量于无菌培养皿中,洁净柜下操作,用无菌生理盐水20 mL反复荡洗培养皿,用无菌吸管吸取10 mL至另一培养皿中,加入胰蛋白酶溶液消化后接种至另一增菌培养基培养、观察,染色后显微镜下判断病原体种类并鉴定;其余制作痰液涂片,染色后于显微镜下镜检,初步判断病原体种类。PCT检测操作方法:按照方案规定的频次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3 000 r/min、半径7 cm离心,取上层血浆,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CT水平。
1.3观察指标 比较所有患者不同类型病原体感染患者间PCT值,比较观察组患者确诊时、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3周后的PCT;比较两组患者抗菌治疗方案调整次数、抗菌药物类型调整次数、抗菌药物剂量调整次数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
2.1不同类型病原体感染患者PCT水平比较 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51例,PCT(21.38±2.07)ng/mL;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18例,PCT(11.13±1.67)ng/mL;混合感染患者11例,PCT(15.26±1.83)ng/mL。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高于混合型感染(F=6.093,P<0.05)。
2.2观察组患者不同治疗阶段PCT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确诊时、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3周后的PCT分别为(17.02±1.89)ng/mL、(8.47±1.01)ng/mL、(6.26±0.88)ng/mL、(4.31±0.52)ng/mL。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3周后的血清PCT均明显下降(F=6.591,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抗菌药物使用方案调整次数、抗菌药物种类调整次数、抗菌药物剂量调整次数较对照组高;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较对照组低(t=3.406、3.694、4.395、5.495,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抗生素使用情况比较
2.4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12%,低于对照组17.5%(P<0.05)。
ICU重症感染患者病情危急,患者死亡率高,合理有效的抗菌治疗方案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环节[4]。PCT是临床常用的炎性生物学指标,近年来临床对其用于初步鉴定病原体种类的研究较多[5],但不同的研究方案得到的结论存在较大的差异。王霞惠等[6]研究认为,PCT可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做出定性判断,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患者。但漆波等[7]研究显示,不同病原体种类感染后机体血清PCT水平虽然存在差异,但并不能作为有效判断感染病原体种类的依据。
本方案采用动态血清PCT检测与痰细菌培养检查对ICU重症感染患者进行初步病原体种类判断,并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药物方案的制定。结果显示,ICU重症感染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PCT水平呈下降趋势,从动态PCT检查组患者不同阶段的血清PCT水平变化可以看出,PCT能在一定程度反应机体内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治疗效果及治疗方案调整的间接观察指标。采用动态血清PCT患者并指导患者抗生素用药方案制定的患者其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用药方案调整次数、抗生素种类调整次数、抗生素剂量调整次数等均较仅采用痰细菌培养患者多,抗生素治疗时间明显下降。说明对患者进行动态血清PCT检查,能较为敏感地反应患者机体内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调整使用抗生素用药方案,从而使抗生素的使用更具有针对性,提高抗感染效果,避免不敏感抗生素治疗方案的使用延误患者抗感染治疗时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动态检测降钙素原与痰细菌培养相互结合可有效提升ICU重症感染患者诊断效率,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降低患者死亡率,对ICU重症感染患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