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组鼻窦开放加鼻中隔矫正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11-28 12:29李峰安江霞
贵州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矫正术偏曲鼻尖

李峰 安江霞

(1.安康市汉滨区第一医院耳鼻喉科,陕西 安康 725000;2.宜川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陕西 延安 716200)

慢性鼻窦炎是指鼻窦黏膜慢性化脓性炎症,其发病率占鼻科的总发病率的20%~25%左右,鼻腔鼻窦炎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出现充血、鼻阻塞、鼻塞、流涕、嗅觉丧失或减退等临床特征[1]。慢性鼻窦炎常合并鼻中隔偏曲,其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包括分期手术、内镜手术、常规开放手术疗法,但术后极易因换药操作引发术腔粘连、导致窦口愈合较差、引流不畅,进而导致鼻窦炎复发。研究[2]指出,慢性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予以鼻中隔矫正术与全组鼻窦开放术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明确,术后安全性较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0~61岁,平均(45.3±2.2)岁;鼻中隔偏曲表现形式:高位偏曲和棘突6例,C形偏曲15例,S形偏曲1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20~61岁,平均(45.4±2.1)岁;鼻中隔偏曲表现形式:高位偏曲和棘突6例,C形偏曲15例,S形偏曲10例。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慢性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的诊断标准[3];临床出现嗅觉减退、头痛、鼻阻塞、鼻黏脓涕、多次少量鼻出血等;经鼻内镜和鼻窦CT冠状位影像学特征明确诊断。排除标准:先天性鼻中隔畸形、缺失、先天性鼻窦炎、血液系统病变、心肺、肝肾功能障碍、精神障碍、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组:予以全组鼻窦开放手术与鼻中隔矫正术,全部研究对象予以全身麻醉,鼻腔黏膜表面麻醉予以1%盐酸丁卡因棉片和0.1%肾上腺素,鼻中隔黏膜局部浸润麻醉予以1%肾上腺素与利多卡因浸润局部麻醉;成功麻醉后,鼻内镜下L型切开左侧鼻中隔黏膜和皮肤交界处1 mm,鼻中隔黏膜切开方向为鼻顶部向鼻底部,至鼻中隔黏膜下,顺黏骨膜下剥离;鼻中隔软骨切口部位将鼻中隔软骨切开,至另一侧黏骨膜,相同手法予以剥离;后部分切除鼻中隔偏曲部位,鼻中隔偏曲骨性部分予以咬骨钳咬除;予以三线减张矫正术,三条线形骨条应用咬骨钳咬除,第一张力线为2 mm,属于方形软骨尾端的垂直软骨条;第二张力线是鼻中隔软骨和筛骨垂直板结合处垂直于筛骨垂直板前缘的骨条;第三张力线属于偏曲的腭骨鼻嵴、基底部、上颌骨鼻嵴水平软骨条;形成中隔连接方形软骨顶端,将左右两面进行分离,前、后、下三边游离;对于显著软骨偏曲者,可顺凹陷软骨方向划凹面,软骨拉直;如筛骨垂直板属于重度高位偏曲,可应用咬骨钳折断,勿切除;正中复位方形软骨,将双侧黏软骨膜对合,完成手术后鼻腔止血填塞膨胀海绵,术后予以激素局部喷鼻和全身激素疗法。对照组:予以鼻窦开放术疗法,方法同研究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效果[4];两组的鼻尖角、鼻长、鼻尖高度、鼻尖两顶间距离指标变化;术后并发症情况。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治愈20例、有效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7.1%;对照组治疗后治愈14例、有效5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61.3%(χ2=5.39,P<0.05)。

2.2两组临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 两组治疗后的鼻尖角、鼻长、鼻尖高度均有升高,鼻尖两顶间距离均有下降,但研究组治疗后的鼻尖角、鼻长、鼻尖高度高于对照组,鼻尖两项间距离低于对照组(t=5.75、4.06、13.11、5.86,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各项指标变化比较

2.3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出现手术切口愈合延迟1例,发生率为3.2%;对照组出现术腔粘连3例、手术切口愈合延迟2例、感染2例,发生率为22.6%。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17,P<0.05)。

3 讨 论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局部向单侧或双侧形态出现偏曲或突起,引发的鼻腔功能障碍性病变,导致鼻窦炎[5]。慢性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对鼻腔和鼻窦中的通气引流造成严重影响,窦口鼻道复合体出现阻塞,若单纯予以鼻腔内镜手术干预,未处理鼻中隔偏曲,术后极易导致鼻腔粘连[6]。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鼻尖角、鼻长、鼻尖高度高于对照组,鼻尖两项间距离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李世嵘等[7]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三线减张矫正术是根据鼻中隔偏曲出现的生物力学规律,属于鼻中隔矫正改良手术方式[8]。在对鼻中隔支架保留的情况下,对鼻中隔偏曲位置的软骨组织张力进行解除,改善患者鼻塞、头痛等临床特征,减低术后出现出血、血肿、鼻中隔穿孔、术腔粘连等并发症情况[9];同时可消除鼻中隔偏曲对临床的不良预后情况,促使鼻内镜手术操作视野扩大,将与慢性鼻窦炎相关的鼻中隔偏曲状态进行祛除,临床效果明确。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减低鼻腔神经末梢的应激状态,促进恢复正常的鼻腔通气,具有术后复发率较低、术中损伤较小等优越性[10]。

综上所述,慢性鼻窦炎伴鼻中隔偏曲予以鼻中隔矫正术与全组鼻窦开放术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明确,术后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矫正术偏曲鼻尖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尖吻腹蛇血凝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止血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音乐干预对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疼痛的影响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口腔正畸矫正术中弓丝的应用分析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不同方式修复鼻尖和鼻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比较
鼻尖外观的整形修复技术研究
基于鼻子下轮廓线的鼻尖定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