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与缝线桥固定修复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2022-11-28 12:29张志宇马宜君
贵州医药 2022年10期
关键词:铆钉肩袖缝线

张志宇 马宜君

(1.延安市中医医院运动医学科,陕西 延安 716000;2.延安市吴起县人民医院骨外科,陕西 延安 717600)

肩袖损伤是指肩峰下滑囊或肩袖肌腱出现创伤性炎性反应病变[1]。肩袖属于肩关节活动中的解剖弱点,在转肩时肩袖承担着转肩的重力,同时负责维持关节的平稳性,肩袖与肩峰紧密结合,极易出现摩擦、挤压,引发肩袖滑囊、韧带、肌腱出现劳损及细微损伤,又称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常出现冈上肌肌腱断裂。研究[2]发现,对肩袖损伤病人进行关节镜下手术已经十分成熟,具有术后可迅速恢复肩关节功能,创伤性较小等优越性,肩袖缝合方式包括双排缝线桥缝合、改良缝线桥缝合、双排缝合、内排缝合等方式,不同的缝合方式对于临床效果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文旨在观察肩袖损伤予以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修复与双排缝合固定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5例。研究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43~52岁,平均(54.6±2.1)岁;症状持续时间(7.4±1.4)月;肩关节撕裂严重程度:中度30例,大撕裂25例;病变部位:左侧33例,右侧22例。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43~52岁,平均(54.7±2.2)岁;症状持续时间(7.5±1.5)月;肩关节撕裂严重程度:中度30例,大撕裂25例。病变部位:左侧33例,右侧22例。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肩袖损伤的诊断标准[3];肩袖撕裂前肩关节功能良好;肩关节X线平片显示骨骼无显著病变,未出现血管神经、骨质损伤,入院前无肩部手术治疗史;核磁共振发现肩袖大型、中型撕裂损伤。排除标准:术后无法进行肩关节功能持续康复锻炼、肩袖巨大损伤,不能在关节镜下修复,肩盂唇撕裂、肩关节骨性缺损、骨质病变。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研究组予以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术前30 min予以一代头孢类抗生素静脉注射避免感染,全麻后,体位为侧体位,悬空肩部,前屈上肢外展牵引,予以肩关节镜标准后侧、外侧、前侧入路,对盂肱关节状态进行探查,监测关节内有无此案肩袖、肱二头肌肌腱损伤、粘连状态,如病人出现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则予以缝合修整;患者若因吸收挛缩无法缝合则任其回缩;患者肱二头肌长头腱炎性病变若未断裂,则予以适当修复;对关节内增生的滑膜予以清理,松解关节粘连;后对肩峰下滑囊予以清理、探查,打磨成型Ⅲ型肩峰,监测肩袖撕裂的厚度、大小、形状,对肩袖撕裂残端应用刨刀清理,肱骨足印区打磨至松质骨渗血均匀,抓钳牵拉肩袖组织,射频松解调整张力,复位至止点部位,将两枚内排铆钉置入足印区内侧缘,肩袖予以缝合器过线缝合,牵拉至肩关节形成内排双滑轮,在肱骨大结节远端固定缝合,生理盐水吸出,切口关闭。对照组予以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修复,修整清理、入路方式与研究组相同,肌腱依次应用过线器穿过缝合,外侧肱骨大结节处向下2 cm处打孔,每枚铆钉2次打孔,打结器打结穿过肌腱的缝线,固定,上方肌腱形成缝线桥后将外排铆钉置入固定;术后24 h监测生命体征,病情监测予以支持对症疗法;术后2 d予以手部、腕关节、三角肌功能锻炼;术后1~8周予以患侧上肢被动功能锻炼;术后8~12周循序渐进行患侧肩关节主动联系。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肩肘协会评分系统评分(ASE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分(UCLA)及肩关节功能评分(Constant)[4]。

2 结 果

2.1两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 研究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VAS评分分别为(3.8±0.8)分、(2.7±0.6)分、(1.4±0.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1.6)分、(4.2±1.2)分、(2.3±0.8)分(t=8.29、8.29、7.46,P<0.05)。

2.2两组不同时间点ASES、UCLA、Constant评分比较 研究组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ASES、UCLA、Constan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ASES、UCLA、Constant评分比较

3 讨 论

肩袖是由肩胛下肌、小圆肌、冈下肌、冈上肌组成,常因慢性撞击、磨损退行性病变、创伤等导致损伤,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袖损伤的风险性也逐渐增加[5],临床可出现关节软组织受损、肩关节功能障碍,肩前方出现疼痛、压痛,负荷增加或活动后加重,在过度内收或被动外旋时加重,夜间症状加重,出现肩关节外展、上举功能受限[6]。当肩袖损伤超过3周时可出现肩部肌肉萎缩,当肩袖损伤超过3个月可出现继发性关节挛缩。目前,对于肩袖损伤的手术方式种类较多,包括全肩关节镜修复术、关节镜下小切口修复术、传统切开修复术。随着肩关节镜技术的快速发展,已成为肩袖损伤的首选方式[7]。目前,对于肩袖损伤进行关节镜下不同的缝合固定方式对于临床效果的影响已成为医学热点研究课题。

缝线桥技术可提高初始修复结构的稳定性,在各个固定位进行分散负荷,对于每个线结承受的负荷降到最低[8],固定效果较佳,但内排铆钉极易出现术后再次撕裂、术后疼痛、固定失败、较大张力、点状接触等问题。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方式可通过体外徒手打结,铆钉孔转变的滑轮复位良好,可固定肩袖组织,对内排铆钉缝合打结方式进行改良,对张力缝合的分布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提高腱骨接触压力和面积,增强固定强度,临床效果更佳[9]。本文结果发现,对肩袖损伤病人进行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法可减低术后疼痛程度,增强肩关节功能活动的恢复,临床效果确切。

综上所述,肩袖损伤进行传统缝线桥技术修复和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对于肩关节功能恢复均较佳,但关节镜下双排缝合固定术有助于尽快恢复肩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提高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铆钉肩袖缝线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黑色铆钉
油密铆钉冷镦过程优化改进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铆钉切割器的研究与设计
缝线抗议
网球运动员肩袖损伤的生物力学分析
肩袖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捆扎钢丝结合缝线引导指屈肌腱断端回缩的临床应用
MRI及三维超声对肩袖损伤诊断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