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失眠患者睡眠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11-28 01:50杨文娟孔令钰徐亚辉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11期
关键词:公众效率药物

杨文娟,孔令钰,徐亚辉

(新乡医学院院第二附属医院 睡眠医学科,河南 新乡 453002)

慢性失眠为临床常见病,是在排除其他精神疾病或药物等因素后,患者存在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困难的疾病[1]。慢性失眠患者由于长期的睡眠时间不充足,对其自身的生活及工作等造成极大的干扰,加重患者的身体及心理负担。西药为临床治疗慢性失眠的主要手段,可缩短睡眠潜伏期,改善睡眠质量,然而药物治疗的整体效果不佳。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对个体认知及行为的纠正,发挥干预的作用[2]。认知行为干预在增强个体对疾病认知的同时,减轻疾病对自身的影响,并且干预效果持续时间较长[3]。本研究将自助认知行为干预用于慢性失眠患者,观察对睡眠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失眠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失眠诊断标准;②入组前未接受对症治疗;③意识清楚,可正常沟通。排除标准:①合并心理障碍性疾病;②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③视力或听力功能障碍。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9~63岁,平均(51.50±9.49)岁;男12例,女18例;病程1个月~10年,平均(52.67±48.55)个月。对照组年龄29~63岁,平均(47.73±11.40)岁;男11例,女19例;病程2个月~10年,平均(41.07±36.88)个月。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遵医嘱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观察组采用自助认知行为干预:①建立干预平台。组建认知行为疗法自助小组,组内成员共同制定慢性失眠干预手册;通过微信平台建立公众号,邀请患者关注本科室公众号,并加入微信群,每周一、三、五通过公众号向患者推送自助认知行为干预有关的信息。②准备阶段。护理人员向患者讲解认知行为干预相关内容及失眠有关知识,如失眠的诱发因素及应对方式等。③实施。a.思维剖析。采用公众号推送失眠相关的内容,并鼓励患者积极在微信群中分享自身的想法。b.行为技巧。通过公众号向患者推送失眠干预方法,如暴露疗法、放松训练等,并指导患者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合适的操作。④知识学习。向患者推送失眠药物治疗相关内容,包括常用药物,应用方法、剂量、服用次数、不良反应等,增强患者对药物的了解。⑤自助式行为干预巩固阶段。采用公众号引导患者形成抗失眠的生活方法,积极鼓励患者记录日常生活中抗失眠的策略,帮助患者筛选出适合自身的抗失眠方式。推送文章后在公众号中布置相应的任务,在患者完成后及时查看并根据问题反馈改进干预方法。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解答患者的提问,对于互动少的患者,主动与其交流,提高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使用睡眠监测仪(美国飞利浦Alice 5)记录患者的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标量表(PSQI)[4]评估患者的睡眠质量,共7个维度,0~21分,分值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ESS)[5]评价患者的睡眠质量,0~24分,分值越高则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干预后,两组的睡眠潜伏期缩短,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升高,观察组的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比较(±s)

表1 两组的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比较(±s)

注:与该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n 睡眠潜伏期(min) 总睡眠时间(h) 睡眠效率(%)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30101.10±51.2243.83±22.65*3.97±0.736.85±0.54*23.73±5.2946.73±6.79*对照组3084.33±47.1775.17±45.65*4.17±0.805.20±0.66*24.59±6.0231.99±5.94*t 1.311 3.368 1.010 10.527 0.654 8.952 P 0.195 0.001 0.317 0.000 0.516 0.000

2.2 PSQI、ESS评分干预后,两组的PSQI、ES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的PSQI、E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PSQI、E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的PSQI、E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该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PSQI评分 ES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3017.51±1.466.23±2.31* 10.60±2.56 2.60±1.10*对照组3017.08±1.597.80±2.56* 11.30±1.26 5.03±1.92*t 1.09 1 2.494 1.344 6.015 P 0.28 0 0.016 0.184 0.000

3 讨论

慢性失眠是神经系统常见且多发病,其发病人数逐年增多。慢性失眠患者由于长期的睡眠时间不足可诱发机体应激反应,造成内分泌功能紊乱[6]。失眠病因假说中指出,失眠的发生与易感因素、触发因素、维持因素有关[7]。失眠易慢性化的因素主要有,患者的认知存在欠缺,对睡眠的信念及态度存在偏差,如患者对失眠的不良后果过度担忧,对睡眠的期望不切实际等,上述因素可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造成持续过度的应激状态,加重失眠[8]。此外,个体的不良睡眠习惯(睡眠无规律、白天睡眠过度等)同样可打破自身生物节律,导致失眠。故根据失眠病因给予患者认知行为干预,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研究将自助认知行为干预用于慢性失眠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睡眠潜伏期、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等改善明显。分析其原因为,自助认知行为干预可帮助患者认识不良思考方式对失眠的影响,转变自身的不良情绪,正确认识偶然的失眠为正常情况,工作中的失误与睡眠质量无必然联系等,纠正患者对睡眠合理的期待,并从内心真正对失眠有正确的认知,通过合理的干预及训练可纠正失眠的恶性循环,并建立健康的睡眠节律[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SQI、ES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自主认知行为干预可改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自助认知行为干预的理论基础为认知行为,通过公众号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失眠,并建立自身抗失眠的方式[10];采用公众号获取最新、有效的疾病信息,纠正其既往错误的认知及行为;医护人员给予患者合理的监督管理,通过患者的反馈信息帮助其将认知及行为改变融合,形成良性循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综上所述,自助认知行为干预可缩短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公众效率药物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公众号5月热榜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