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何小波 评析|刘晓军
师:同学们,猜猜屏幕上出现的是什么?
生:我觉得它是一个小方点。
师:你真是很实在,能否加点想象力。(将屏幕上的图由小黑点放大成小方块)
生:我觉得它是一个小相框。
师:他见到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小方块,你开始联想了。
生:我觉得它是一小小的世界。
师:尽管你坐在小凳子上,回答却有——
生:大智慧。
师:来点掌声吧。
(生鼓掌)
师:眉山果然是块宝地,你们让我佩服。再来猜一猜,这又是什么?(将屏幕上的小方块放大一倍)
师:刚才说到了世界,它会不会是个大世界呢?
生:它是三苏祠。
师:哇,一眼就被你识破了,就是三苏祠。这一方小天地里是不是有大情怀?(生:是。)这一方小天地里是不是有大思想?(生:是。)这一方小天地里是不是有大文豪?(生:是。)
师:好玩吗?(生:好玩。)咱们接着玩,看谁在小凳子的空间里面生出大智慧。(屏幕出现一个小方块)
生:我觉得是远景楼。
生:我觉得是东坡肉。
师:哎呀,在所有答案里,我最喜欢你,你最是儿童,我们都是吃货,对吧?咱们做朋友,握个手。(将屏幕上的小方块放大一倍)
生:我觉得是三苏纪念馆。
师:哈哈,就是三苏纪念馆。今天到眉山。既是来给你们上课,更是来致敬东坡先生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眉山这一方水土,除了养出高水平吃货之外,还应该养出什么?
生:诗人。
师:文人的气质,诗人的情怀。请教你们,哪些方面属于诗人的气质和情怀?
生:爱国情怀。
师:同学们拿出本子,记下这个词。(板书:爱国情怀)还有吗?
生:潇洒。
生:豪迈。
师:谢谢,我都认可。(板书:潇洒、豪迈)
生:我觉得诗人有时候还很疯癫。
师:“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咱俩是知音,握个手。的确,诗人有时候还要疯癫。(板书:疯癫)
生:有时候还很现实,忧国忧民。
师:爱国后面还应该加上什么?(板书:忧国忧民)
生:浪漫。
生:想象。
师:好。觉得自己浪漫的举手。
(生一边笑,一边举手。)
师:觉得自己有想象力的举手。
(生一边笑,一边举手。)
师:同学们,你认可谁的回答,就记在本子上。如果你还有别的回答,也一并写在本子上。(板书:浪漫、想象)
(生写)
师:好了,同学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你们刚才的表现,我觉得你们还是有一定诗人气质的。那么,接下来让我见证你们的诗人气质和情怀。看看你们是小大人腔,还是诗人的浪漫疯癫。
师:看屏幕,你看到了什么?
(屏幕上出现细小的“丶”)
生:跳蚤。
师:跳蚤,多有童趣啊,真高兴你不是小大人,而是真正的儿童。
生:一粒西瓜籽。
师:一粒西瓜籽,这也是儿童的回答。
(生踊跃举手)
师:这么多人举手,我都照顾不过来了,你们不要怨我啊,只怨你们太聪明。
生:一只蚊子。
师:有趣。同学们,给你的同桌说一说答案。
(生跟同桌交流)
师:你们的想象力似乎完全被释放了,谁告诉我,这是什么?
(屏幕上的“丶”放大三倍)
生:点。
师:刚才你们还说是西瓜籽、蚊子,怎么现在又是点了?
生:一滴黑色墨水。
(屏幕出现三个“丶”,一个比一个大。)
生:三滴被染了色的露珠。
师:露珠可以染色,伟大的画家。
生:三只小蝌蚪。
师:我再一次发现你们的想象力,所以说,诗人是不是应该有——
生:想象力。
师:并且这个想象必须是浪漫的,或者疯癫的,或者豪迈的。你们确信有这样的想象力吗?
生:有。
师:你们是诗人。一方水土确实养一方人,这一方水土不仅养高水平吃货,还养什么?
生:诗人。
(屏幕出现第四个更大的“丶”)
师:这是什么?
生:四个顿号。
师:顿号,你们把我的心顿得流血呢,不要那么现实好不好?刚才还在说疯癫、浪漫,这个“顿号”一点也不疯癫、浪漫。
生:是从远到近的脚印。
师:从你出生的小脚丫,到你现在上小学成长的脚印。漂亮,握个手吧。
(生鼓掌)
师:你成长了,从你一进课堂,到现在,我看到了你的成长,真好。同学们,请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答案吧。
(生跟同桌交流)
师:面对小小的一个点,你会对它说什么?
生:点,你是一滴血。
师:这是一行诗,但还不够豪迈或者浪漫。
生:点,你是一滴革命者的鲜血。
师:这就有激昂之气了,让我想说,“点,你是红火的记忆”。
(生鼓掌)
师:我说你们是诗人,我撒没撒谎?
生:没有。
师:那好,咱们继续以诗人的方式致敬东坡先生。
生:点,你是沙子。
师:不够浪漫,如果把它说得更诗意一些,比如,你是什么什么样的沙子,是不是更浪漫一点,或者更疯癫一点?
生:点,你是闪闪发光的流沙。
师:有光泽,有动感,漂亮的诗句出来了。
生:点,你是妩媚的沙子。
师:(笑)是不是应该有掌声啊?
(生鼓掌)
师:我做梦都想不到这样的沙子,你想到了,可以做我的老师了,因为老师想到的例子是——(出示:你是穿过指尖的沙子。)孩子,你的想象比我妩媚,比我疯癫,你比我更适合做诗人。
(生鼓掌)
生:点,你是像小蝌蚪的芝麻。
师:双重比喻,动了脑筋的。给你点赞。
生:点,你是从西瓜里跑出来的西瓜籽。
(生鼓掌)
师:多有动画感,动画片都出来了,太好了!老师也写了一句:点,你是偷嘴后留在嘴角的芝麻。瞧,我们都是顽童诗人,请接受一个老顽童向小顽童的致敬。(脱帽致敬)
师:我们接着玩吧。这是我写的一首诗,(出示)以儿童的想象来写的,谁来读一读?别把我的诗读丑了哦,读丑了我要找你赔呢,赔不赔得起?觉得自己赔得起的,就来读。
生:(朗读)点,你是晨光中/荷盘上的清露//点,你是泥土中/探出小脑袋的种子//点,你是偷嘴后/留在嘴角的芝麻//点,你是小脸蛋/老师轻轻擦过去的小泥点。
师:尽管最后结巴了一下,但还是要谢谢你。来,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小节。
(生齐读最后一个小节)
师:同学们,觉得诗的第1 节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一种清新刚睡醒的感觉。
师:这是一种美好美丽的感觉。所以诗,还要有——
生:美感。
(师板书:美感)
师:诗的第2 节,又是怎样的感觉?
生:有一种希望的感觉。
师:是啊,说明诗,还要有——
生:希望。
师:带给人希望和力量。(板书:希望)同学们,你们就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你们就是希望,所以,你们是诗人。
师:诗的第3 节,感觉到什么?
生:顽皮。
(生鼓掌)
师:所以诗,尤其是儿童诗,应该有——
生:童真。
(师板书:童真)
师:再看最后一节,给你什么感觉?
生:温馨的感觉。
(生自动鼓掌)
师:温馨的感觉真好。小脸蛋上的泥点,多半是顽皮弄的,但老师没有批评、责怪,而是轻轻擦过去,多么有爱,所以,诗给人以温暖,给人以温情。
师:刚才咱们用“点,你是……”的句式做了一回小诗人,现在咱们还是以“点”为题,换成“我是……”的句式来说一说。
生:我是一只胖胖的北极熊。
生:我是静静躺在北极熊身上的一粒小雪花。
生:我是一只在雪地里打滚的北极熊。
师:还是北极熊。跟刚才相比,有趣的地方是,会打滚了。
生:我是北极熊毛发里的一粒小雪花。
生:我是北极熊充满智慧的小眼睛。
生:我是北极熊鼻子上自由游玩的小水珠。
师:哇,一滴小水珠,跑到北极熊鼻子上去游玩,多调皮呀。
生:我是一滴蜂蜜。
师:哇,好甜的诗句,东坡先生看到这样的诗句,都会馋。
(生笑)
师:刚才我们抓住一点,以诗人的方式粗浅地致敬了东坡先生。接下来,咱们走进一至六年级课本中东坡先生的诗词,近距离感受先生的气质和风骨,深入地向东坡致敬。(出示)
丶
春天
竹外桃花三两枝
我是短短的()
师:这首《丶》诗第1 节出自哪一首诗?
生: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师:谁来填第1 节的空?
生:我是短短的桃枝。
生:我是短短的春笋。
生:我是短短的芦芽。
师:同桌合作仿写一节诗。
生:夏天/水光潋滟晴方好/我是西湖里的莲子。
生:秋末冬初/最是橙黄橘绿时/我是枝叶间的橘子。
师:真不愧是东坡家乡的孩子。咱们换一种玩法,谁先来背一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生: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师出示)
丶
望湖楼上
我是一朵黑云
我是一滴墨
师:同桌合作仿写一节诗。
生:望湖楼外/我是一颗雨珠/我是一叶舟。
生:望湖楼下/我是一阵卷地风/我是一朵浪。
师:你们真的很棒,以自己的才华致敬东坡。咱们一起来背《浣溪沙》,山下兰芽……
(部分学生背得断断续续)
师:不会背,呵呵,书到用时方恨少。(出示)
丶
清清兰溪
我是你怀中的()
松间的路
我是你背脊的()
潇潇暮雨
我是你口里的()
报晓的黄鸡
我不是你白发里的()
清清兰溪啊
我苏轼出走半生
归去仍是()
生:我是你怀中青嫩的芽。
生:我是你怀中的短芽。
生:我是你背脊的小泥点。
生:我是你背脊上妩媚的沙。
师:把前面的“小泥点”和“妩媚的沙”用上了,聪明。
生:我是你口里的雨滴。
生:我是你口里的子规啼。
生:我不是你白发里的一点星。
生:我不是你白发里的小泥点。
生:我不是你白发里的雨滴。
生:我不是你白发里的一声叹息。
师:这不是“一声叹息”,是对东坡最好的致敬。你懂东坡先生,再苦再难都那么乐观。那么,最后一个空,该填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填“少年”。
师:你是东坡先生的知音。
(生鼓掌)
师:你看,虽然头发白了,但仍有一颗少年的心,这心其实就是——
生:乐观的心。
生:豪迈的心。
生:爱国的心。
生:潇洒的心。
生:诗意的心。
师:好一点诗心!
师:今天咱们围绕“丶”,反复以诗人的方式致敬东坡先生。以不同的角度看这一“丶”,就成了不同的诗意。有时“丶”是花蕊里的小蜜蜂,有时“丶”是枫叶上的小蚂蚁,我们在勤劳中一点点长大;有时“丶”是松鼠梦寐以求的松果,有时“丶”是充满希望的点点星光,我们在梦想中一点点长大;有时“丶”是春雨沙沙沙沙,有时“丶”是时钟滴答滴答,我们在光阴中一点点长大。由此,你想到了东坡的哪首诗?
生:《题西林壁》。(背诵该诗)
师:东坡选取“庐山”这个点,从不同的角度看,成岭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然而,东坡的一生,还经历过许多点,兴奋点、痛苦点、关键点、转折点……比如,这一点,点在乌台,小牢房里有大——
生:大痛苦。
生:大思考。
生:大起伏。
生:大转折。
师:这一点,点在黄州,小天地里有大——
生:大江东去。
生:大视野。
生:大情怀。
生:大文豪。
生:大东坡。
师:人生啊,就是由这无数的点连成了线,不一定是直线,也可能是起伏的曲线,就像东坡先生一样,点连成线,线连成面,面构成体,最后,我们成了血肉丰满、立体的人。(板书:人)
师:生命中有许多看得见的点,也有许多看不见的点,每一点的滋味都不一样。假如你是东坡,回想起生命中那一点一滴记忆,你会写下怎样的诗句?(出示要求:致敬升级,请用上带“丶”“冫”“氵”“灬”的字,小组合作完成一首诗。)
(小组合作写诗)
(生小组汇报)
“我是焰中的一点/ 我是火中的一点/ 我是星空中/ 绽放的一点点不一样的焰火// 我是风中的一点/ 我是雨中的一点/ 我是风雨中/ 遇到的那一点点关爱的眼眸”
“我是晶莹的‘冰’/ 我是傲霜枝上的雾‘凇’/ 我是‘凉凉’的水/我是‘寒寒’的‘冷’气/ 我是千变万化的雨点/ 高温低温/ 都能适应// 我是东去的大‘江’/ 我是跌‘落’的‘瀑’布/ 我是‘浩瀚’的大‘海’/我是比桃花‘潭’还深的西‘湖’/我是千变万化的水流/ 崎岖平坦/ 都能行走// 我是‘熊熊’的‘烈’火/我是可口的‘煎’豆腐/ 我是‘烹’饪的东坡肘子/ 我是水‘煮’的东坡鱼/ 我是千变万化的火焰/ 顺境逆境/ 都能燃烧”
“我本是小小的一点/ 多一点打击/ 我就变成坚冰/ 多两点挫折/ 我就变成大海/ 多三点磨难/ 我就变成烈焰”……
师:一个“丶”从汉字的点画这个角度看,竟发生了如此神奇而美妙的诗意。同学们,我爱你们,你们是聪明的孩子,但是,不是小聪明,而是有——
生:大聪明。
师:能不能换一个词,你们不仅有小聪明、大聪明,而且有——
生:大智慧。
师:好的,下课!
附板书:
【评析】
在“三苏”故里执教诗歌课例,需要勇气和智慧。小波老师充分考虑上课地点的特殊性,东坡故里的四年级孩子对“三苏”的了解,特别是对苏轼的了解,自然比别的地方的孩子更深,且这些孩子不止一次上过校内外老师的公开课,其中多会涉及苏轼诗词。如何利用这个学情,上出新意?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整体架构,紧扣教材,苏诗为媒,字诗读创,指向育人。以挑战极限姿态致敬先贤,挖掘诗教潜能,传承诗教自信,换个角度一想,小波老师的课堂也就顿时从容、淡定许多。
我的顾虑是多余的。因为他早就为此付出超乎寻常的艰辛努力。近千首字诗创作实践,绞尽脑汁地构思、链接与诗意演绎,换位拈连与童心未泯,牵手汉字儿童诗,不断尝试二十四节气诗教课程研发,带着精心设计的思维支架走进课堂,将五千年华夏文化基因唤醒,点燃诗心文创,所思在远方,所创在课堂。
一、唤醒诗教基因创造契机
置身文豪故地,一砖一瓦善感,一草一木含情。执教者充满敬畏,小心翼翼地通过谈话唤醒学生对于特定环境、特殊场景的深切感受,通过庄重话题浸润育人功能,自然链接,唤醒诗教记忆,熟读成诵之功,口治、目治之所得,逐一唤醒,以此致敬先贤。课伊始,诗意浓。教学成功,源于耳濡目染,源于诗意浪漫无拘无束,源于热情点赞、悉心呵护和全程助推。
二、搭建诗意迭生适切支架
何老师整体规划,话题导引,思维升阶,形成点诗致敬先贤教学逻辑。他以方点为“窗”,引导学生浮现文豪故居风情,远景楼,东坡肉,诗人气质,家国情怀,丰富性格,多元豁达,景因人显,反哺桑梓之地。顿点想象,据形联想,从跳蚤、西瓜籽、蚊子到墨水。三“顿”丰形,露珠、小蝌蚪。四“顿”幻化成行路难的足印。回归顿点,一滴革命者的鲜血,闪闪发光的沙粒,小蝌蚪般的芝麻……奇思妙想之间,例诗导引,例句开启,一“点”意象,饱蘸奇思妙想,诗意盎然。正所谓:方点起兴,走心贴地奇趣生;顿点升阶,据形意象丰。
三、走进诗作相看两不厌倦
以顿点为支架,自由穿梭于《惠崇春江晚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浣溪沙》等,点字成诗,点兵点将,物象多元,激扬少年的志、爱国的情。走进《题西林壁》,伫立庐山之巅,思忖人生,乌台三尺牢房有大情怀,黄州小天地有大视野,挖掘组合迭生,“小我”与“大我”,“有我”与“无我”,萦绕诗情画意,喷薄而出苏轼先生惠及后生。课在诗中行走,人在诗中游弋,无形无痕有神采,自言自语皆成诗。
由是赞曰:走进《题西林壁》,连点成线,兼取知人论世之智,感发志意自由诗创,由诗到人神采飞扬,读写之力缘于诱发、点燃,缘于教者、读者、诗句、事件、胸怀、人格等复杂情愫融通,以及瞬间的喷薄而出。
四、以心润心点染画意诗情
此教学设计与实施源于小波的敬畏之心,得益于他的大量字诗创作经验。点(丶)、横(一)、竖(丨)、撇(丿)、捺()、提()、折(乛)、钩(亅),构成方块汉字的基本笔画,小波抓住基本笔画中的点(丶),对其童化、诗化,化用点石成金的说法,这是点“点”成诗,最终点化成大写的人。这需要其对儿童思维创造力的理性确认、精准导引与热情点赞,需要其对于三苏故里文创元素的统整与天机云锦巧剪裁。作者采取“添油加醋”战术,诗意积淀,诗眼睁圆,诗心澎湃,所引发思想皆为妙悟,其话题推进极具童眼观万物气质,呵护童言诗意的创生。教师专业素养和丰富诗创经验的支撑,是课堂上游刃有余、指挥若定的重要前提。“功夫在诗外”“功夫在课前”,以心润心,以智启智,以诗致敬“千年英雄”,其诗文典雅崇高,人格豁达淡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出精彩绝伦……此类诗教种种,福祉后世莘莘学子。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耳畔响起袁枚《苔》的纯美旋律,似乎专为小波字诗而作。一生只为一事而来,小波躬身耕耘在字诗教育课堂,喜迎百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