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海兰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罗定 527200)
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为改变这种不利状况,国家提出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计划。百万扩招是我国职业教育最新发展战略,承担着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双重任务,对培养高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术界积极对百万扩招后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进行研究,如丁邦俊认为扩招后高职教学存在学情分析不透、教学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教学方式创新不足等问题,要针对生源多元化的特征开展相应教学改革[1]。姚红和姚珍认为要坚守产教融合、开发个性化的课程组合模块和创新灵活的教学机制等教学策略。这些研究成果有力指导扩招后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2]。由于扩招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和城市新型农民工。生源的多样化带来学习需求和目标的多元化,给高职院校的教学带来诸多新挑战,在教学中,出现许多新的问题,对此,有必要深化研究。在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确保质量型扩招。
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计划。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能够为我国培养和储备高技能型职业技术人才,满足我国产业升级的需要,从整体上提升我国职业技术人才的质量;也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缓解就业压力,促进高职院校跨越式、内涵式发展。但百万扩招也给高职院校教学带来诸多挑战:
一是生源的多样化,增加教学的复杂性。应届毕业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知识基础,与高职院校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位能够做到很好的衔接,有助于高职院校培养职业理论基础扎实和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而农民工的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习需求的重点是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提升。此外,扩招生源在成长背景、从业经历、年龄阶段、学习需求、发展愿景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异[3]。这些差异导致学生学习需求不尽相同,在编制教学方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因而教学课程设置要多元化、教学方法要多样化,要将灵活性贯穿教学全过程。
二是教学资源紧张,师资力量更显薄弱。因教学资源有限,高职院校传统上主要采用大班制教学,班上学生人数众多,难以满足个性化教学需求。百万扩招后,随着生源增加,教学资源更趋紧张。教师的教学任务的增加,师资力量的薄弱,使得教师在教学中难以全面兼顾教学与个人专业能力培养,教师往往疲于应付,无法抽出更多时间去学习,提升个人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
三是实践教学模式落后,实践教学设施不齐全。当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还较为短缺,规模较小,专业面较窄,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够,难以按照市场要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随着百万扩招地展开,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设备和场所短缺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开展实践教学面临诸多难题。
百万扩招虽然给教学带来诸多挑战,但也存在有利的一面。对于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以及在职人员,他们的心智相对成熟,经过社会的磨练,普遍具有自控性强、执行力强和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这些生源具有学习欲望较强、学习态度良好以及学习执行力强等特点,给这些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
百万扩招是高职院校的机遇,也是重大挑战。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降低,确保质量型扩招,就要解决高职院校面临的教育瓶颈问题,比如需要高职院校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加强对教育质量的把控[5]。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提升应遵循科学的原则: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导致教学对象多元化,学生在文化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参差不齐,使得教学任务发生变化。对于统招高职大学生,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职业化、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这对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对于社会生源,虽然德才兼备也是主要培养目标,但教学侧重点主要是对其进行职业培训,教学任务主要是更新学生的职业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树立分类教学的理念,即根据受教育对象的不同,分类编制教学大纲,设置不同的课程。对于统招大学生要重视课程的平衡性:职业教育专业课程、通识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均衡设置,学制上可以采用“2+1”或“2.5+0.5”的模式。而对于非统招应届生,重点安排与学生技能提升相关课程,在课程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扩招背景下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需求和掌握的文化知识程度、职业技能现状做到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个性化学习中不断提升职业技能。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不仅是生源多样化,生源的录取方式也将多元化。考试制、申请制、考核制等录取方式在将来都会被运用。虽然对生源的录取还有一定的条件,但相对传统的招生方式,录取标准还是有一定程度地降低。在扩招背景下,职业教育既具有高等教育属性,也具有职业培训和终身教育的属性,职业教育越来越大众化和普及化,这实际上是生源的“宽进”。但生源的“宽进”并不是放任教育,并不是降低教育的标准,而是要做到“严出”,要确保职业教育质量。只有学生真正掌握一定职业教育相关的理论水平和职业技术技能,才能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严出”就是要做到“保质”和“提质”,质量要上得去,才能真正达到扩招的目的,为我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提供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
百万扩招给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带来诸多挑战,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足以解决的,高职院校要在创新中解决扩招的新问题和困难。百万扩招引发高等职业教育的供给和需求变化,必然给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招生模式、教学模式等带来新挑战,对于这些新挑战,要转变教学理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选用“互联网+”教学,采用灵活的学制和建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实行“1+X”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制度和学分银行。面对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薄弱,不能急于扩张,而是要学会“借力”,比如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企业解决教学短板,并依托市场前沿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院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深化教学创新,大胆创新,灵活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不能快速扩张的情形下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
百万扩招尽管生源多元化、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多元化,教学的内容和教学重点存在差异,但每个学生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对象。高职院校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就要按照德才兼备的理念进行人才培养,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不忘教书育人,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人格和精湛的技能[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加强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专业课和实践课要挖掘课程中思想政治元素,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课程思政”要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需求,避免“课程思政”脱离学生实际,这样才能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
高职院校扩招导致的受教育对象素养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学形式要更加灵活多样,突破课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教学时间上,可以将学生课内、课外学习时间进行科学重构和整体设计,不局限在工作日教学,而应当积极开展周末教学、夜间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课堂教学,不拘泥于在校教学,而是应当线上线下教学方式相结合。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综合考虑。供给上,要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进行课程设置,对必修课程制定线上教学视频,以供不同的学生在线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灵活制定学习计划。在需求方面,应考虑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全面融合“在线视频+在线练习+在线考试+在线答疑”等核心功能,为师生创建一个基于翻转课堂网络学习环境。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要利用好课堂教学,使其成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支点。对于学习的重难点,利用课堂教学精讲。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涉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案例教学,有效地讲解抽象、高深的理论,让学生深入理解。
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要做到宽进严出,学生通过职业教育真正学有所得。因此高职院校要严格教学考核,严把教学质量关。首先,要切实转变教学考核观念。教学考核不能流于形式,不能仅重视职业知识传承,还要注重职业技能培养和提升。在教学考核上要采用严格的标准,贯彻知识和技能并重的原则。其次,教学考核形式多样化。由于学生素养参差不齐,学习需求和目标不一样,课程设置不是完全相同,必然要求教学考核的形式多样化。教学考核要综合运用期末考试、项目设计、提交调查报告等考核方式;考核主体应多元化,可以综合采用高校考核、企业考核、竞赛考核等方式。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以笔试为主,由任课教师组织考核。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则根据应聘岗位技能要求,确定其相应的主要技能考核项目,由任课教师和企业共同组织考核;校企联合开展的整周实训课程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织考核;顶岗实习则由企业与学校进行共同考核:企业考核主要评价顶岗实习期间的岗位工作的执行情况、绩效情况、职业素养等;学校考核主要评价学生完成毕业教育、提交顶岗实习相关资料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报告)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考核,主要评价学生的项目设计与实现情况,专业知识与技术综合应用情况,项目实现的难度、创意与创新点,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态度、提交资料的规范性、完整性等。
高职院校要根据百万扩招的学情系统分析和规划实践教学。应根据产业升级和制造业转型需要改造实训实验室,扩充实训实验室规模,健全实训实验室器材和设备,尤其是先进的制造装备。这样才能满足扩招生源必要的实训实验教学,让学生及时掌握制造业前沿技能。高职院校在短期内因为资金、师资的限制,难以快速扩张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场所,需要深化校企合作来弥补实践教学场所、设施和师资等方面的不足。在校企合作方面,要改变传统的仅仅建设几个实践教学基地的弊端,要与多个企业进行合作,行业分布均匀,这样才能够满足生源多样化的实践教学需求。在百万扩招背景下,校企合作教学要具有持续性,进行深度融合,进行校企合作教学一体化设计[7]。诸如将扩招和订单式人才培养进行融合,充分发挥企业参与实践教学积极性。探索“双证书”教学模式,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引入大量企业真实案例和项目,鼓励学生获得企业或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还可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特点与实践条件,引入企业真实工程项目,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到工程项目中,按照教学内容进行工作任务的构建,引导学生从任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保证扩招后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是要增强师资力量。高职院校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校内要加快师资引进和培养,引进各类人才,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对本校教师也要定期开展培训,针对扩招后的教学难题,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业务能力训练,提升教师“双师型”技能。另一方面,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可以大量聘任企业“双师型”教师,以弥补校内教师不足的状况。要加大对“双师型”教师实训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的考核,这些教师不仅要擅长理论教学,还要擅长实践教学,要给学生的实训和实践提供一线经验指导,真正能指导学生实践[8]。另外,还可以大量聘请民间的“土专家”、“田教授”,农民企业家、创业家,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能工巧匠”加入高职院校教学。要将外聘教师真正融入到职业教育,不能“合”而不“做”,要落实教学任务。同时,要将外聘教师纳入一体化考核,设定教学绩效,对其教学能力进行培训,以提高学生对外聘教师的教学满意度,真正发挥外聘教师的教学价值[9]。
百万扩招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院校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牢牢抓住教学质量这根准绳,进行人才培养质量把关。在教学上要根据生源差异和教学任务的不同,分类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优化课程设置,开展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工作,做到严把教学考核关,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