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荣
(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北京 100013)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其中乡村60周岁及以上、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3.81%、17.72%”。农村老龄化程度呈现走高趋势,农村老年人在维系和巩固村落共同体的存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乡土文化的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整个改革过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在新时期乡村振兴中同样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发展阶段,开展农村老年教育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因此,研究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老年教育发展路径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乡村振兴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依靠和支撑。[1]农村外出务工人口越来越多,年龄从18岁到65岁的都有,其中占比比较高的是30岁到50岁之间的年龄段。50多岁在外务工农民工随着年龄的增加和城市用工年龄的要求,打工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而选择返乡务农,在农村常住人口中的老年人比重越来越高。多数农村老人为了生活需要承担一定的农活,只要干得动就不会因为年龄大而不干活,在业比例较高,仍然是绝大多数农业生产的主力,因此农村老年人群体对乡村经济振兴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这个阶段,农村老年人整体受教育水平还比较低,为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通过农村老年教育的开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根据民政部2016年的全国性留守老人调研数据,农村子女外出打工后,有65.7%的留守老人正在或曾经照顾孙辈,甚至重孙辈。农村老年人承担抚养孙辈的任务,但绝大多数老年人对孙辈的养育只起到了养的功能,教育的功能存在缺失,导致留守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心理方面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农村老年人教育。当务之急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尤为必要,让广大农村老年人了解和学习新的社会文化知识,了解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有助于改变农村老年人群体传统的价值观念、更新其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让农村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得到改善,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时代作为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契机,以此带动家庭、辐射社会。
农村老年人在家庭中有着极高的威望与影响力,他们是一个家庭中家风的引领者和主要建设者,在传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涵养个体人格、稳定家庭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价值。在乡村振兴中需要树立优秀家庭、建设优良家风带动其他家庭,农村老年人作为家庭长者是优良家风的主要传播者,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提供保障。乡村文化振兴应以家风建设为抓手,通过农村老年教育大力弘扬家庭美德,推动家风家训落实,提升农民群众的精神风貌,发扬新时代的乡土民风。为此,在乡村振兴中教育引导老人弘扬祖辈传承的优良家风,以优良家风带动形成好的乡风,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氛围。
中央发布的多个文件都强调,在当前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群体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源泉和动力,大力开展农村老年教育能够传承和弘扬优良村俗民风、乡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通过农村老年教育引导老年人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乡俗民风等,既能让农村老年人“富脑袋”,也能为乡村振兴中“富口袋”注入活力。
早在2016年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意见》专门提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重视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到2020年,社区教育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实现全国开展社区教育的县(市、区)全覆盖,要实现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有老年学习点,真正实现老年教育的4.0建设。”[2]就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很多乡镇文化馆或者老年活动中心都是虚设的,乡镇一级政府不重视老年人教育问题,村级老年教育的开展就更是形同虚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作用,把老年人教育工作做好、真抓实抓,落实好责任。目前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弱化的情况较多,对农村正常工作的组织力和协调力都需要加强,对农村老年人教育更是兼顾不到。
在目前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广大农民普遍进城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多数是老年人和孩子,这种情况带来隐患较多,老年人赡养问题和孩子的教育问题交叉重叠,本应该颐养天年的老人继续承担家庭重任,既要照顾孩子,还要干农活,这些问题近些年被社会普遍关注。留守的农村老年人多数文化水平不高,虽有社会阅历,但由于生活模式固定与外界交流不多,到了老年阶段参与社会活动的动力和积极性都较低,这些都是当前农村老年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村老人享受了很多政策普惠,但还有些问题没能很好地解决,如承包地还是责任到户,留守农村的老人还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在繁重的农活压力下,许多老年人没有心思接受老年教育课程。在开展老年教育实践过程中,也发现许多老年人对开展老年教育的价值缺乏正确认识,导致一些地方为吸引培训对象参与培训还要发放相关补助等。以上这些问题足以说明,农村老年人口对老年教育的开展缺乏正确认识,参与老年教育的意愿不积极,这也是老年教育助推乡村振兴面临的新的难题。
农村老年教育的开展需要涉及多部门与机构,如果保障机制不完善,各共育主体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协同合作,会影响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实施。[3]农村老年教育参与的主体,首当其冲的是当地基层党组织,其次是老年大学、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等。从农村老年教育开展情况看,参与农村老年教育的各个主体没有形成合力,对农村老年教育的开展以本部门或机构的任务要求为主,在师资、场地、政策、技术等方面没能做到共享统筹,协同配合不够。农村老年教育参与主体的“碎片化”会造成农村老年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要“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4]《意见》专门提及老年教育,并提出明确目标和要求,为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提供了重要政策依据。在农村老年教育发展中基层党组织要发挥核心作用,整合协调资源,积极与社会公益机构、老年大学、院校及企业沟通合作,实现技术、师资共享互补,共同参与,不断创新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等发展路径,拓宽农村老年教育参与主体,形成多元协同共育的良性发展机制。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领导乡镇、村的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是乡村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实施者和推动者。[5]农村文化建设是发扬家风文化、乡土文化、繁荣乡村经济等主要措施之一,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起着保障作用,所以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直接管理者,多途径多形式开展老年教育,充分利用基层党组织掌握的资源,如文化站、活动广场、村广播、宣传壁画等多种形式,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倡导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助老爱老的乡村文化建设氛围。针对老年村民接受教育存在的认识问题,注重方法和形式,让老人增强参与乐趣和信心。注重培养老党员、老模范的带头作用,增加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把农村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成为乡村建设的夕阳力量。
2020年山东省选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9078名工作队队员,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夯实党在农村执政根基。山东老年大学驻村干部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优势,落实基层老年大学建设工作,例如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老年大学寨里镇山头村分校的建设,驻村干部在工作中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加强老年学校的党建工作,引导学员积极为乡村振兴贡献老龄智慧和力量。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学校的学龄段人口密度在不断地下降,学龄段人口逐渐向乡镇、县城集聚,出现了农村学校校舍空置或半闲置状态,无法得到有效利用,这就为农村老年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场地条件。村里的学校、卫生站、休闲广场、农业技术工作站等场所,也可以用来兴办老年学校或老年学习点。在农村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鼓励农村小学教师、退休教师、乡镇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村里考出的高校大学生以及返乡老年人、回乡青年等参与到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中来,多渠道充实基层管理力量,构建稳定的农村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发展农村老年教育要注重信息技术的普及与运用,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服务平台和教育资源,实现各类教育资源与农村老年教育对接,倡导多种形式的结对,为农村老年教育提供丰富的课程、师资和技术资源。
山东省滨州市老年大学近几年开发了20余个适合农村老年人学习的课件,建立了26个省级远程教育教学点,4个国家级“老年远程教育实验区”,利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网、山东老年大学协会远程教育网、“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滨州有线电视渤海先锋频道等学习平台,配备教学管理员,充分运用“互联网+老年教育”,将信息技术融入农村老年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教育资源与农村老年教育对接。
农村老年教育不像义务教育带有法律强制性,也不像职业教育必须学会某项技能,因此,农村老年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制定要从满足农村老年人精神需求出发,从乡俗村约、村风乡风、新时期党的惠农、富农政策、新型农民培养、乡村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等主题考虑。在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为导向构建农村老年教育课程内容体系。[6]农村老年教育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应紧紧围绕着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向乡村文化传承、新型农业转型、新时代农民培养聚焦。在构建农村老年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上,要从农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根植乡土文化,构建以解决现实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农村老年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做到精准设计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吸引更多农村老年人参与其中,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中,把老年教育办成乡村振兴的一个品牌。
乡村振兴中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不仅可以帮助老年人实现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农村老年人口的生存能力、推进“积极老龄化”战略,还有利于优化隔代抚养的方式,促进家庭和谐,形成优良家风、乡风。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农村老年教育应不断创新路径,不断拓展老年教育课程内容、方法与形式,让农村老年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让农村老年人通过老年教育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在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余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