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雅丹
(郑州商学院,郑州 451200)
学生党员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如何对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党员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民办高校作为高校的特殊组成部分,其对于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对郑州市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加强党员理想教育的效果。
为进一步了解当前郑州市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现状,本研究设计调查问卷对郑州市3所民办高校学生党员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77份。
在本次调查中,学生党员的基本信息显示男性占59.32%、女性占40.68%,其中预备党员占52.54%,正式党员占47.46%,78.53%的党员同志党龄在1年及以下,只有1.69%即3名党员党龄在3年及以上,19.77%的党员同志党龄为1年~3年。在对学生进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调查时发现,76.27%的党员同志能够主动参与到志愿活动中,并且参与次数较多。在对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形成因素的调查时发现,29.38%的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形成于家庭,47.46%的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形成于学校,23.16%的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形成于社会大环境,并且94.35%的学生党员依靠个人意愿形成理想信念,而5.65%的学生党员主要依靠外界力量。在本次调查中,89.27%的学生党员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对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重要性的调查中发现,98.31%的学生党员认为理想信念对于个人来说非常重要,1.69%的学生党员认为理想信念一般重要。本次调查中,80.23%的学生党员将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当做自己的理想,88.7%的学生党员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仍有1.13%的党员现阶段比较茫然。在对党员所在党支部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中发现,95.48%的学生党员所在支部特别重视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4.52%的学生党员表示其所在支部对理想信念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支部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主要是依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参观红色基地等方式,在对理想信念教育形式的调查中发现,除了常规的党课培训、报告会等,学生党员表示还希望通过班会、团会等其他形式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并希望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协同合作共同营造理想的教育氛围。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前积极努力,党组织在对其培养考察时严格严肃,但当其正式入党后,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理想信念不坚定,不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部分学生党员在参与支部活动时成效不高,忽视自身党性修养,不注重自我学习和提升,导致其党性觉悟降低,未能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部分高校在进行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时思想固化,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未及时更新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教育内容较为空洞、理想化,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理想信念教育成效不高[1]。部分民办高校缺乏专业的党务工作人员,多由任课教师或辅导员担任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者,但这些人员专业性不够,无法精准把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内容,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党务工作者的专业性和主导性是民办高校顺利开展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但由于民办高校师资配置相对较弱、人员流动性较大,导致多数民办高校缺乏固定的、经验丰富的党务工作者,多由其他专业教师兼职担任,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导致教育效果不佳。理想信念教育不应是阶段性教育,而应是持续的、动态的教育,但当前民办高校缺乏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机制。
当前,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各级党组织的通力配合。本次问卷调查显示,学生接受理想信念教育主要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党课培训、报告会等方式,但实际上影响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因素有很多,应努力形成育人合力,营造全员、全方位的育人环境[2]。但受到家庭和社会育人功能实现不足、课堂思政建设推进不够等因素的制约,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育人合力尚未形成,教育效果有待提升。
系统、科学、规范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保障。当前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三观教育、文化教育、党性教育等多个方面。但在本次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学科种类、师资配比、教学重点、党组织设置等多种因素影响,很多民办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设置上没有形成统一标准,导致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同时,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未能及时更新,导致其缺乏时代性、针对性和规范性。部分民办高校缺乏专业人员和配套教材,仅靠辅导员、任课教师对学生党员进行简单的教育引导,理想信念教育浮于表面,效果不佳。可见,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体系有待完善[3]。
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机制是保证理想教育各要素、各环节协调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本次调查可知,郑州市部分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组织生活制度有待完善。在调查中发现,部分高校党组织在学生党员的日常管理和教育中,未建立系统、规范的组织生活制度,导致部分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第二,理想信念教育缺乏反馈机制。在调查中发现,部分高校虽然加强了对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但对教育成效却缺乏评判标准。理想信念教育是长期的、持续的教育,健全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保障机制是提升教育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党史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民办高校在进行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时必须以党史教育为核心,用党的奋斗历程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坚定其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成立,至今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其发展过程是曲折的、艰苦的、振奋人心的。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可以让学生党员系统了解党的发展史、奋斗史、成就史,加深学生党员对党的认识。学生党员在党史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民办高校党组织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中,要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增进学生党员对党史、党情、党纪等的了解与认识,使学生党员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恪守共产党人的担当与责任,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与信念[4]。
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存在各种思潮,仅依靠党支部和辅导员进行思政教育远远不够。在调查中发现,为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郑州市很多民办高校都加强了课程思政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渠道,也是新时代民办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民办高校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导向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新时代学生党员。高校教育是综合教育,学生能够接受到人文、哲学、社会等各领域的教育,这些是加强高校学生学术水平的重要保障。为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学生党员,高校应明确学校与社会、各学院与各专业、教与学之间的关系,整合理想信念教育资源,设计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深入挖掘基础课、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理想信念教育元素并融入课堂教学,实现专业教学与思想教育的有效衔接[5],使学生党员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新时代优秀共产党员。
相关资料显示,截止到2020年12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70.4%,网民规模达到9.89亿,网络已成为高校学生党员获取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成为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阵地。高校应引导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理想信念教育深入人心,民办高校要牢牢把握网络教育阵地,建设网络教育平台,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丰富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扩大理想信念教育的广度和深度。要加快推进各种媒体的融合发展,让主流媒体实现更强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新时代民办高校要积极创建网络教育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最新的时政新闻、研究成果等,丰富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内容,营造浓厚的理想信念教育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由于网络资源丰富多样、环境复杂多变,高校在建设网络学习教育平台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保证网络平台信息的科学、健康、准确,构建新时代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阵地。
党组织对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民办高校对学生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渠道,相关党务工作者要依据党章要求,严格执行相关制度,确保每位党员同志能够按时、认真地参加党组织活动,高校应依据各支部具体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使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发展。当前,各党支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主要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在此过程中应突出对学生党员的思政教育,加强对学生党员理想信念的正确引导,避免教育形式化、表面化,开展谈心谈话,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要注重提升理想信念教育成效,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不定期开展内部考评,考评学生党员政治信仰的坚定性、党性修养的良好性,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定期对学生党员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