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口岸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2-11-26 21:58周曙光王阳洋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2年21期
关键词:通关智慧信息化

杨 慧 周曙光 黄 鑫 王阳洋

广东省电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630

1 智慧口岸发展背景

早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印发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8 号)提出为落实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重大举措。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公平正义,坚持安全便利并重,优化口岸管理机制,转变职能实现方式,推进口岸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20年1月,海关总署发布《共同推进“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建设与合作的倡议》,倡议指出“智慧海关、智能边境、智享联通”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应用新思维、新方法、新系统、新装备,实现监管智能化、治理智能化、合作智能化的国际合作新理念。《国家“十四五”口岸发展规划》提出要全面提升口岸治理能力,推进国家口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绿色“五型”口岸建设,提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先导和创新驱动作用,推进全国口岸综合管理信息化建设,构建全流程、智慧化的口岸运行体系,促进口岸数字化转型[1]。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2]。口岸是折射国家政治建设、社会治理、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对外交往和经贸合作的桥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因此,口岸在推动“两个循环”格局形成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亟需通过智慧口岸建设,推动口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更加高效便捷的通关条件,为人员、货物等各类生产要素流动提供更加优质的通关服务保障[3]。

2 智慧口岸内涵诠释

当前,业界对于智慧口岸尚无统一定义,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口岸其定义也不同。重庆市口岸物流办王荆副主任认为“智慧口岸目前没有模式和标准,什么叫智慧口岸?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智慧口岸不仅是一个信息化的系统,而是以现代的科技装备为基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各方信息交互共享,各方资源协同联动,实现口岸全要素的全面感知,参与主体的广泛互联,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口岸和物流融合协调,口岸作业与海关监管高效运行的现代化口岸。”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认为“智慧口岸建设要以人为本,以老百姓为本、以企业为本,从提高优化服务的角度出发,为企业、老百姓通关提供便捷服务,尽可能减少等待时间。同时,要注重考虑优化政府本身的业务流程,降低企业跟政府打交道的成本,无论是时间的成本还是其他方面的成本。”

在借鉴多位专家对智慧口岸认识的基础上,本文从技术维度和治理维度对智慧口岸进行诠释[4]。

2.1 技术角度:数字转化和赋能

智慧口岸是基于系统性、战略性和社会性思维,以现代的科技装备为基础,以“云、大、物、移、智”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从口岸便民服务、口岸现场管理、查验模式创新和口岸安全管控等方面着手,通过科技创新与机制体制创新双轮驱动、各方信息交互共享、各方资源协同联动,实现口岸全要素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智能融合,参与主体的有机对接与协同,数据资源的高度共享,实现口岸管理革命性、迭代性改革提升[5]。

2.2 治理角度:模式创新和重构

口岸智慧化核心是思维、体制和模式的创新,其目的是实现口岸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持续升级、演进的。基于注重业务协同、技术集约、数据融通,实现对整个口岸运作模式、运作流程进行创造性的再造和重构。

3 智慧口岸主要存在问题及挑战

我国口岸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综合来看,目前口岸智慧化建设呈碎片化状态,统筹考虑不足,缺少顶层设计等问题。口岸信息化建设在对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目前存在口岸主体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口岸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程度较低,数据汇聚、共享与应用不足等问题,与精细化管理、便民利企的需求差距较大。

3.1 口岸信息化建设不均衡

我国口岸信息化建设尚不均衡。一是口岸管理单位与查验单位之间。口岸查验单位(海关、边检、海事等)所建设的信息系统较为成熟,口岸管理部门尤其是口岸现场管理和服务方面信息化有待提升[7]。二是不同类型口岸之间。目前来看港口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陆路口岸的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3.2 口岸数据共享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口岸实行中央和地方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导致口岸管理部门与口岸查验单位之间、查验单位之间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整合,数据互联互通程度不够,信息孤岛普遍存在,难以形成综合监管体系。

3.3 通关便利化水平待提升

目前传统通关模式,难以适应旅客对于通关便利化的要求,需积极推动口岸查验监管模式创新,深入推进口岸“放管服”改革,优化通关流程、提高效率、降低合规成本、改善通关服务,提高通关便利化整体水平,实现口岸“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关+服务”一体化联动。

3.4 口岸智慧应用建设不足

口岸缺乏统一的通关预约、信息发布等对外服务应用,与通关旅客、跨境贸易企业互动性不强,服务意思较为薄弱,智慧服务效果欠佳,难以满足便民利企的要求。

3.5 新技术深化赋能应用不足

缺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设备等新技术、新产品在口岸的应用,需分析梳理和研究新技术在口岸的应用场景需求和业务、管理和服务应用,新兴技术是智慧口岸建设的助推器。

3.6 安全和应急管控亟待加强

一是运营安全。需充分考量口岸反恐、对应突发事件的需要。二是公共卫生安全。以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例,对口岸应急管理和快速响应带来新挑战。三是设施设备安全。尤其是口岸消防、电梯、空调等设施设备存在用火用电等安全隐患。

4 国内外智慧口岸建设经验

目前国内外智慧口岸建设主要集中在单一方面的数字化、智慧化阶段,离全面智慧化尚有差距。通过借鉴和参考国内外智慧口岸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做法,结合目前环境政策,深入探索国内智慧口岸的发展路径与策略。

4.1 国外智慧口岸建设经验

新加坡裕廊海港将口岸检验检疫与“电子口岸”互相融合,打造“电子+联网核查监管”新型模式的应用;通过建立无缝“一站式”电子通关系统,打通与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军控、安全、经济发展局、企业发展局、农粮局等35个政府部门的联系。新加坡裕廊海港采用政府、国有企业、私人企业共同管理模式负责口岸的运营和服务;采用以诚信体系为基础的分类风险通关机制、动态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

美国洛杉矶和圣迭戈港重视智慧口岸信息资源规划,积极建设统一云平台项目,打破现有技术体系,按照顶层设计的思想重新对现有口岸信息系统进行架构设计,为各类业务的高效协同、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与深度挖掘利用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环境。

4.2 国内智慧口岸建设经验

珠海口岸实现珠澳卫生检疫“出境查验,入境监控”查验模式,实现了珠澳双方出入境旅客卫生检疫合作查验;创新实施出入境客、货车辆“一站式”通关、监管核放,珠澳两地海关实现了“执法互助、信息互通、监管互认”。珠海口岸查验机制的深化改革,丰富了“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是“一国两制”模式下“一站式”通关模式的有益探索。

上海、宁波港口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化运营、市场化运作”运营模式,成立一家由政府部门主导、国有企业出资的国有企业,承担口岸所有的公共服务和市场化服务。并深度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跨行业、跨部门合作,有序推动数据安全对接和信息透明互通,为形成覆盖整个贸易链、相互之间比对印证的完整信息链创造基础,大幅提升了口岸通关效率。

北京大兴机场提供了机场官网、手机APP、微信小程序等多渠道的移动服务,并通过蓝牙、WiFi等技术实现航站楼高精度定位,为旅客提供室内导航服务;旅客可与机器人进行交互,查询各类资讯。大兴机场积极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旅客可通过人脸识别完成购票、值机、托运、安检、登机等出行流程。

5 智慧口岸发展路径与策略

智慧口岸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持续升级和演进。面对新形势与新挑战,要主动顺应数字化时代趋势,立足当下,着眼长远,超前谋划,前瞻布局,统筹推进智慧口岸建设,加快构筑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优势。

5.1 转变口岸发展理念,重视顶层设计

按照打造全球一流智慧口岸的愿景目标,须用开放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进行规划设计,要重视智慧口岸的顶层设计,以顶层规划为纲领,全面评估口岸信息化能力水平,从基本框架、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已有数据资源及应用场景、信息安全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并将每一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

5.2 采取分步实施策略,稳步有序推进

按照“共建共享、整体规划、急用先行、分类分项”的原则,分阶段打造“智慧口岸”。首先,侧重于口岸信息基础设施“硬联通”、实现基础设施的共享共用、业务协调联动。其次,在硬联通的基础上,注重口岸业务的“软联通”,实现业务联动、数据联通、管理高效。最后,实现信息交互共享、资源协同联动,为政府单位、企业、公众的提供精准立体服务。

5.3 借助疫情防控契机,推进数据共享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推进数据共享,是各地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抓手。依托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疫情发展趋势、人员流动信息的分析预估、数据共享,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大数据的核心在于互联互通,只有打通壁垒协同作战,实现疫情信息无缝对接,才能充分发挥大数据的疫情防控作用。

5.4 挖掘数据要素价值,提升治理能力

加强口岸通关数据统计和监测分析,科学预测中远期客货运量,为口岸的开放布局、优化整合、投资建设等提供数据支撑。积极推动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建设,深挖大数据应用,实现口岸治理和决策的科学化、精准化,凝心聚力、持续发力优化提升口岸营商环境,深化数据互联互通和延伸服务创新,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5.5 深化新兴技术应用,创新无感通关

充分运用5G、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新技术,赋能打造口岸特色应用,提升口岸管理和服务效率与水平。如将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机交互、自然语言、机器视觉等技术,积极应用到口岸常态化智能监控、出入境人流异常监测预警等方面,建立全域协同治理、问题智能响应、决策辅助研判的治理模式,构建起高效的智慧口岸运行规则。同时,带动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等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口岸样本”,助力打造一批基于智慧口岸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5.6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发展根基

智慧口岸建设不仅涉及查验机制创新,还包括新技术与口岸业务的融合。因此,需要培养一批既懂口岸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既懂总体规划又懂项目管理的“口岸新人才”,强化口岸业务、信息化技术、项目管理等培训,逐步形成涵盖规划设计、业务梳理、平台开发和使用、数据分析、安全监管和运维管理等多领域的人才队伍,有效保障项目建设和运维,持续推进口岸信息化、智慧化稳定长效发展。对外引入研究院、高校、咨询公司等“口岸智囊”,成立智慧口岸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口岸发展战略、查验机制、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持续研究,为智慧口岸整体发展出谋划策。

6 小结

智慧口岸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和数字化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融入全球化进程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综合实力与知名度的重要指标。智慧口岸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口岸的总体环境,且有利于整体的要素流通和资源优化配置。同时,要以智慧口岸建设为契机和抓手,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系统集成,加快创新实践,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监管服务效能,促进贸易安全和通关便利化。

智慧口岸的建设要充分运用现有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通过全自动数据采集代替人工数据采集、数据共享替代数据重复录入、数据安全确权确保采集数据的安全准确、智能客服辅助人工客服等智能化作业方式,能够有效地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利用智能化手段,可大大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设备在线率、设备联网率,减少人力投入成本,极大地提升运维效果,降低口岸管理成本。

猜你喜欢
通关智慧信息化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假作真时真亦假:逻辑通关②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