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翻转课堂:优势、操作及其反思

2022-11-26 16:36邓心强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传统教学模式课堂

邓心强,刘 青

(中国矿业大学 人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在教育变革时代,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互联网+”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教育信息化的历程从未停歇。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大数据与云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大、中学课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虽然在固定教室采用PPT加粉笔的传统授课方式在很多高校依然占据主流,但混合式学习自西方传入国内后,迅速与翻转课堂一起被大量使用。尤其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中国在线课程教学的进程,其壮观景象让很多学习者惊叹。而疫情后期各高校陆续复课,混合式学习几乎成为教学的主流形式,各高校教务部门也加大了对翻转课堂建设的支持力度。笔者所在高校为迎接国家“双万”计划,对数十门混合式课程立项建设,强度空前。并在多个假期选派大批教师外出参加混合式教学培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运用翻转课堂,用于改善教学质量并逐渐尝到甜头。作为当前关注度极高的教育热点,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对很多习惯于传统教学的教师来说,还较陌生。它们究竟有何特点和好处?应该怎样去操作和进行?与传统授课相比,它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面有着怎样的变革?其教学成效如何?这些都还值得深入探究。

近年来学界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对“翻转课堂”给予了多种探究。它是视频拍摄比较普及和便捷后与传统“面对面授课”(或称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授课模式。钟晓流等指出,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又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中,学科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被称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利用现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重新规划课前、课内、课后,通过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知识巩固的颠倒安排,实现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的翻转,达到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革新的教学设计方法。[1][2]都道出了翻转课堂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笔者看来,作为混合式教学的典型范式,翻转课堂是指教师重组知识点,将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录制成短视频后,提前发送给学生并由他们据教学要求在线上自主消化和吸收,然后带着问题与心得在课堂上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深入探讨,教师负责监督调控、答疑解惑,并促使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升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一、翻转课堂的优势与价值

从产生渊源和运行特点来看,翻转课堂都是一种迥异于纯粹在钉钉、瞩目、腾讯课堂上进行线上教学或那种在教室面对面老师主讲、学生来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应该说,它取折中路线融合了二者之优长,即发挥传统教学教师当面引导、学生彼此探讨的优点,也充分利用了线上技术的优势和知识内化的认知规律,在线上和线下之间找到了平衡。

和单纯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具有独特的实践价值。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它从先教后学转变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改变了教学流程,从课堂信息传递、课后消化吸收转变为课前信息传递、课中消化吸收;更新了学习理念,打破学习的时空界限,让学生自主学习。[3]正如学者所评析,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被动的学习方法现已过时,现代社会需要我们在处理信息时更加积极主动。[4]而翻转中的提前线下看视频、内化知识点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总体来说,翻转课堂的教学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一)翻转课堂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在教学理念上实现了翻转。有学者称此教学模式涉及最核心的三类“翻转”为:教育目的之翻转、教育理念之翻转和教学方式之翻转。[4]其变革意义是鲜明和巨大的。它突破了此前学生围绕教师课堂主讲来记笔记和思考的模式,翻转为学生自主学习、内化知识点进而生发困惑与疑问,在课堂上进行开放的师生探讨。教学理念的变化促使教师需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观看,并达到满意的效果,教师除具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能力外,还必须掌握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具备制作教学音视频和电子课件、通晓网络发布技术以及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可视化教学的能力。”[5]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未全方位要求的。

2013年美国多名学者联合发布《翻转课堂白皮书》,提出翻转课堂的四大支柱——灵活的学习环境(Flexible Environment)、学习文化的转变(Learning Culture)、精心策划的教学内容(Intentional Content)和专业化的教师(Professional Educator)[6],为这种教学理念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学习环境的灵活性和学习文化的转变为新教学理念的形成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翻转课堂使教学过程由“教-学”模式转变为“学-教”模式,有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教学结构也由“课堂学习+课后运用”转变为“课前学习+课堂运用+课后延伸”,实现了“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的目的,促进了学生由“表浅学习”向“深度学习”的转化。[7]这就更加凸显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在家中或宿舍里对短小精炼的教学视频,可根据个人情况随时随地快键翻看、停下回看,并据个人的吸收情况选择性记笔记。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听课情况给出个性化地指导,反馈学生需求和关切,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体现出分层教学的特点,对学生看视频情况分类汇总问题,据课堂情况灵活多变地进行引导,推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对话,产生思路与火花,这也促进了课堂的交互性,使此前教师单声道主讲、相对封闭的课堂转变为多声道碰撞、开放灵活的课堂。翻转课堂体现出迥异于传统的、全新的教学理念,这是其特色与魅力所在。

(二)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传统教学模式延续了千百年,也有其固有的优势,即便在当今,其面对面交流所具有的人情温度、朋辈互动学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等,都不是单纯“线上学习”可取代的。只是在教育变革的时代,教育的信息化是主流趋势,在发挥传统教学(称“线下教学”)模式优长的同时,也结合线上教学,最终形成新的混合式教学。而线上教学的优势恰恰弥补了线下实体教室教学的不足,比如学生生病有困难或固定教学时间内有其他紧急事情需做,则无法来到固定的教室听课,而翻转课堂的提前看视频则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赋予了学生更多自主权,是技术革新带来的一种人性化选择。其次,准备翻转课堂时教师需对教学活动进行通盘设计,传统教学设计主要针对一个个45分钟的课堂,翻转课堂则需对教学视频拍摄、教学课题组织两个层面兼顾,所设计的内容相比传统教学都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如教学视频拍摄不只是传统课堂的实录、搬家,需对知识点进行切分、重组和归类,用符合图像传播的规律来讲授,从导语到表达、从知识衔接到举例印证等,都有很多的艺术和技巧。而线上教学的内容和方式也迥然不同,学生的问题各不相同,课堂学情随时变化,都需要教师在驾驭、引导和答疑解惑上有很强的教学能力。这种突破显然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此,当前国内敢于坚持和尝试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师,除对新事物有浓厚兴趣、保持教师教书育人本色外,多属敢于挑战自我、教学观念走在同仁前列之人。总之,翻转课堂“将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课堂学习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相互结合和互补,构建一种既能发挥课堂学习中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通过自我学习进行知识建构的全新学习模式。”[8]它对教师权威、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是一种彻底的颠覆,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以建构和回归。

(三)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结构之重构

从人类教学实践来看,大学教学模式一般分为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主导-主体”式三种。而翻转课堂则又与之有不同,前两者大体为传统教学模式所衍生,以学生为中心多在启发式教学、研究型教学中得以体现,无法彰显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如就近来说,翻转课堂与“主导-主体”式相近,琢磨开来则因教学程序的不同似乎又有新的变异。课前看视频、课堂讨论、课后拓展三个阶段,都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且此前“教师主导”主要体现在知识点的讲授、教学节奏的把控、课堂秩序的维护等方面,而当前的主导则基本转变为督导、反馈,一切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展开。教师在“帮”在“评”中主导,体现在活生生的、动态的课堂中,而非此前相对静止的、单一的氛围中。有学者概括为“做中学、帮中学、评中学”亦很精准,谓“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对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小组合作、互助,进行同伴学习,提高协作能力,实现“帮中学”[8]这种课堂上的讨论和协作,是基于之前学生内化吸收的深度学习后有备而来,与采取课堂临时布置题目、小组随机讨论的传统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结构的重构。

学界对翻转课堂的特征、价值做过很多的探索,尤其是将其与传统课堂相比较后,其优势便通过对比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4][5]我们有理由相信,翻转课堂会为高校众多教师所青睐,成为未来教育的一种趋势。

二、翻转课堂的操作思路与要领

目前学界曾就翻转课堂中的微课设计、学生学习发生的原理、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等进行过深入地探讨。[4][9][10]作为长期在一线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更应在把握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领会其操作思路,熟悉其实施方法,切实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有的放矢地进行调试,不断揣摩和总结,真正用到得心应手,将能带给学生更多学习收获。我们把翻转课堂的实施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就每个阶段的实施步骤和操作要领予以解析。

(一)课前准备阶段

针对教师而言。传统课堂是以学校打铃声为节点的一个个45分钟单元,排列在课表上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而翻转课堂则突破了这种划分,将课程延伸到了平时备课诸多环节中,虽然教师还是要遵照课表安排到教室授课,但课前数天、数月已经在开始“上课”了,集中表现在课前准备阶段。由于有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渗透,它和传统意义上教师在书房、在图书馆备课又有不同,拍摄课程和此前资料式的备课有着天壤之别。具体来说,此阶段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1.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师不能再按照传统授课那样安排课程内容,按章节顺序备课,需站在学科的高度通盘考虑课程,就其内容体系重新划分,切割为一个个相关联又便于拍摄的知识模块,重新梳理单元教学内容,并进一步明确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其原则有三:要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与内化,要有利于实现分层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的掌握。[9]教师的教学大纲、教案编写均要相应地变化,以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需要。其次,要大量收集学习资源、完成微课的教学设计。此外,为拍摄可视效果较好的视频,教师要将教学内容(讲义)转化为脚本,在引语、过渡、衔接、压缩等方面皆有很多讲究。

2.教学视频的录制、拍摄与上传。教学内容准备充分后,视频拍摄便成为教师为学生精心烹饪的一道菜,它要求色、香、味俱全。无论是校方集体组织拍摄还是自行在家中拍摄制作,在摄像、音像、背景、语言表达及服饰仪表等方面皆有一定的要求,需要预演和调试。其次,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负荷和接受心理,微视频一般以15分钟以内为宜。然后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视频,设置过关任务,搭建在线答疑、在线讨论等信息化学习环境。有学者总结微视频特点为:时间短而精,知识点具体明确,其交互性强,有利于学生碎片化学习,所占内存小,便于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播放。[11]

(二)课前自学阶段

针对学生而言。教师将视频及配套教学资源提前发给学生,学生自行选择时间、平台来完成微视频观看,并完成相关教学资源的吸收与消化。随时记录下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惑,带着问题到课堂上进行现场讨论和请教。在实际操作中各学校和教师可据情况机动、灵活把握,如学生将观看视频中遇到的问题由小组长在平台上提交给教师,由教师准备并在课堂上集中解答。从现有实践和调研来看,约53%的学生认为5-10分钟的视频比较合适,对视频的共性要求是“讲解形象生动,条理清晰”“结构合理,有针对性”“画面与声音质量较好”。[12]

(三)课中内化阶段

这是面对面教学的延续,但课堂内容与传统又大有差别。不再以课程专门知识的单向度讲授为主,而是学生带着课前观看视频遗留的问题来到课堂,同时教师灵活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选择性地讲解。有人认为,课堂应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求真理的地方。[13]这在此前满堂灌的课堂上较难看到的。而翻转的教学模式则赋予了课堂变革,它“重视知识、技能与个体生命的深度拥抱,是师生在互动中内化技能、创生知识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能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和学习实际,合理谋划,精心组织,适时施引,从而真正使课堂成为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内化知识的场所。”[12]有人将翻转课堂当做师生对话的场所,是对传统封闭式课堂的重大突破。教师集中解答学生观看视频遇到的各种困惑和问题,同时就某些共通问题及时而精辟地予以讲解。

有学者将此阶段细化为“课始测学”“点拨总结”“任务训练”和“成果展示”四个方面。[8]实则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认为有三个方面不可或缺。其一,检查学生观看视频的成效。通过学生的笔记、问题等来了解其学习进度和完成情况。教师可适当准备一些相关测试题来检测,也有助于学生巩固知识点学习。课堂提问和在线测试都是可取的典型方式。其二,教师在答疑解惑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要讲清重难点,对该章节知识点予以总结和提高。同时在课堂上还要适当训练学生的思维,进行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导。流于形式而没有思维火花撞击的课堂,以及散漫而缺乏针对性解答问题的课堂,都是失败的。其三,由于课堂多两节连堂,教师应经常性地抛出一些实践性较强的问题,让小组讨论后及时准备,结课前由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学生在交流和自评环节都较踊跃,这是自主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由教师点评。如卢强所言,这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任课教师既要有扎实的本学科知识、广博的跨学科知识储备,又要有敏锐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课堂讨论组织技巧和引导能力,从而有效地引领课堂讨论活动。这对一些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12]我们认为,只有多次采用此种课堂教学的老师,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这正是中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四)课后延伸阶段

这是课堂的后续延伸,旨在强化课程知识学习,提升技能。教师发布拓展训练任务,“给学生提供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锻炼机会,增加课程的深度。”[8]从而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情境中。教师要督促学生及时反思和总结,带动学生学会学习,或活学活用。显然,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量身定做情境性练习。

三、翻转课堂的审视与反思

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究竟成效如何?从十余年国内外的运行和尝试来看,正越来越被教育界所肯定。它曾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2012年6月,美国教育咨询公司Classroom Window的调查报告,显示出翻转课堂巨大的优越性,99%的受访教师表示下一年将继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另外,据国内某些教师实施后,发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有所增加,学习成绩也有所改善。[8]如上所论析,翻转课堂预示着一种教学模式的变革,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有机融合传统教学与线上教学各自的优势。对于教师来说,进行过一轮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知识点分类、教学模块重组、配套资源准备、视频拍摄及与学生互动等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而真正的受益者是学生,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有效避免了厌倦水课的局面产生。

随着微视频的普及,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大中学开始广泛使用。它带来学习方式、授课方式、师生观念等全方位的体验与变革。然而,翻转课堂在国内尚处于普及阶段并不是十分成熟。这里略谈几点审视与反思。

其一,教师技能提升与新教学设计上的把关。翻转课堂兼容授课、讨论与看视频、做练习,其核心不是技术,而是设计深度学习。它有无生命力,虽在短期可以靠新技术吸引眼球,长远还得看学习设计的深度与效度。这关乎教师的教学基本素养,包括教师人格、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多方面。[14]一旦将教师发动起来赶上“翻转”这趟列车,其质量和成效最终还是取决于教师主体的设计与引导。如上所论述,众多学者都意识到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要求要比传统教学要高,远不只是拍摄视频需要耗费时间精力的事情,教师在前几轮要花大量精力备课,重组课程知识模块、切割知识点、把握每个点的教学目标。学生看完视频后走向课堂则需要主讲教师有较强的课堂驾驭力和引导力。课后教学反思所针对的环节也与传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资源如何收集和分配,讨论如何应对意外情况、课外拓展如何把握难度和督促反馈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此前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

其二,主讲教师要加强教学监督和指导。通常大学的“金课”往往更加严格和规范,这是确保高质量教学的关键环节。翻转课堂的确赋予了学生较多的自主权,无论是课前还是课上,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凸显。然而学生在知识基础、个性特点、自我管理等方面总是参差不齐的,在读图和传媒时代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学生尤其比较散漫,对学习偷工减料图省事,教师如不加强监督很容易使部分学生滥竽充数。这种监督与指导表现在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与阶段。在课上要测验和检查其看视频情况,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课上的答疑解惑要加强针对性,对一些参与度不够的学生要想方设法调动起来;课后要对设计的延伸类实践活动和课外探究学习进行抽查,必要时下一次课堂上给予必要的反馈和点评。笔者所担忧的是,在当前考评体制下会有教师投入教学精力不够,虽行翻转课堂之名,实则非翻转课堂之实,致使课堂走形和变味。有教师虽也制作视频,课堂进行交流,但监督和指导不力,则课堂结构松散,各种所谓的交流、互动收效甚微,“以学为中心”难以真正地落地生根。

其三,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授人以渔”,引导学生如何学。从操作流程来看,翻转课堂几乎一半的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尤其是课前和课后两个阶段基本上是不在教师跟前完成,教师要加强育人,教师要推动学生个性化的深度学习。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在态度、方式、困惑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要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和支持,真正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责任心的过程,对00后的大学生来说尤其必要。教师需确保课堂质量,针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的各种问题及情况,要善于点评和总结,确保开放式讨论和多元对话的有效性。再次,教师对课外延伸作业或活动不能无视不顾,也要及时跟踪。“主体通过学生创建内容、独立解决问题、探究式活动、基于项目的学习和训练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培养良好品质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15]

其四,学校为教师着想,本着教学改革的理念,积极打造适宜翻转课堂的教学环境。从流程来看,翻转课堂的确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种付出相比传统教学要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原因是,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科研——“自留地”而视教学为“公家田”,哪怕多年一种教案一版PPT也能应对过去,在布置作业、批改反馈等方面则更是弹性很大,少有老师去投入那种对职场发展和提升不见成效的活动中去。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大学“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风气。评价体制和指挥棒的导向,成为国内高校教改风声大雨点小的重要原因。在教育变革的大好时代,高校教务管理部门要听取教师心声,积极营造适合翻转课堂持续开展的教学环境,两个方面尤为重要:1.逐渐开启小班教学。经不断呼吁,十余年来国内高校小班教学有一些进展,然而限于师资、教室条件多数高校大班教学还非常普遍。班大人多,则翻转课堂的课上、课后环节难以有真正的保障。2.压缩课堂时间。当前微时代全面到来,微博、微课、微信到微视频,都凸显了人们在快节奏社会快速学习的需求与心态,而传统45-50分钟一节课的上课模式改为30分钟左右,可能更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实际。微时代学生的注意力长久容易疲劳,压缩每节课的时间绝不等于减少全部课程的总课时数,也不意味着师生学习效率的降低。相反,它将更加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压缩下来的时间给学生看视频,否则学生的学业负担会更重。当然,这需要学校深入调研与商讨。3.学校广泛征求一线教师意见,改革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机制。如按照当前教学评价机制来看,则教师进行翻转课堂改革的积极性必将打折扣。新的教学评价机制,要考虑到率先或坚持做翻转课堂的教师,在奖项设置、课题立项、经费资助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对教师拍摄的视频、课后的实践案例等,要在评价机制上制定出相应的举措,以切实提高翻转课堂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在教育急剧变革的时代,借助新型教学工具,翻转课堂在高校迅速发展。与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课堂相比,它无疑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巨大的优势显示出新生事物旺盛的生命力,并因其兼备线上、线下两种教与学之优长而备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它对教师的备课、教学和学生的习得都是一种挑战,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尤其是对教师而言,翻转课堂对教学设计能力、过程监管、方法引导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需要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进行自我提升,以适应或迎接这场教育变革。

猜你喜欢
传统教学模式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嘻游课堂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