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主义视域下的老年学习者数字化学习模式构建研究

2022-11-26 16:36朱冠华乔维德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联通主义学习者

朱冠华,乔维德

(无锡开放大学,江苏 无锡 214011)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应用和服务得到大规模推广和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不断地变革教与学的关系和模式。受疫情影响,近年来在线学习已经成为学习的重要途径,成为特定阶段的“一线课堂”,这种学习方式已经得到大规模开展,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无论是平台和还是资源都出现了积极的改变,即出现了量和质的提升。目前,我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其学习需求也应得到重视,数字化学习方式应该惠及所有老年学习者,终身学习体系要求能够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因此,信息时代的老年学习者同样面临着学习方式变革的问题,老年学习者需要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发展红利。

学习型社会有大量的知识生产和加工环节,知识管理成为信息社会人们学习的重要途径。在以建构主义、认知主义等为代表的现代学习理论支持下,教育关系中教与学的思想和方式发生了极大转变,由此影响学习过程和模式,进而影响学习效果。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在信息网络时代逐步受到重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教与学,更好地促进我们理解学习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现。老年群体参加网络学习时,具备了学习者的基本特征和要素,老年学习者如何在现代学习理论的支持下开展有效的学习,应具备何种学习要素以支撑老年数字化学习成为重要研究问题。

一、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涵

网络技术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推动知识量的大幅增加,知识获取和加工途径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尤其是网络学习环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线平台和资源扩大了学习供给,学习者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数字化学习样态逐步形成,如移动学习、在线学习等。2004年,乔治·西蒙斯提出了联通主义的思想,指出学习不再是内化的个人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1],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解决互联网时代的学习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构建混合式教学实施策略提供了有效路径[2]。相关研究还表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并不适合于所有学习者,它对学习者的能力准备有前置要求,包括:学习者都受过教育,有信心和能力利用网络开展相关学习;学习者能对信息是否正确、是否对自己有用作出价值判断[3]。除此之外,联通主义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背景环境就是信息化的发展和普及,具备了信息化学习的基础条件。王志军(2014)认为联通主义学习更适合于高等教育和在职学习[4],老年学习者具备丰富阅历和专业技术,具有主动学习意愿,因此,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对老年学习具有较好地指导作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在信息社会这一大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该理论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尤其是社群学习提供了路径和指导。乔治·西蒙斯认为,三大传统学习理论的中心原则是学习发生在个体内部,上述理论没有关注学习可以发生在人体外部,也没有涉及学习的网络连通性[5],这不利于更好地促进数字化学习,会导致在信息时代的学习变得“盲目”而无章法,因此,利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数字化学习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

关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学者还存在一定的描述差异,但基本内涵和要义还是较为一致的。王志军等(2014)文中提到了乔治·西蒙斯的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八条原则,具体包括:学习和知识存在多样性的观点中、学习是与特定节点和信息资源建立连接的过程、学习也可能存在于物化的应用中等八条原则,随着乔治·西蒙斯为了进一步完善该理论,又增加五条原则。[4]这些原则是学习者学习的重要参考,也是教学组织者、平台和资源提供者应遵循的重要方法和原则,这也是联通主义指导实践的重要原则,有利于整合多要素为老年学习者数字化学习提供质量保障。

(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

关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知识观不同的学者理解和描述不尽相同,但从本质而言,斯蒂芬·唐斯认为知识的本质是一种网络现象,客观存在于人与人的连接中[4]。网络时代的知识边界已经变得非常模糊,有很强的不确定性。西蒙斯将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被大众所认可接受的,结构化的硬知识;一种是变动较快的,非结构化的软知识[4]。固定的、结构化的知识已经成为过去,非结构化知识成为主导。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知识观主要建立在这种非结构化的软知识基础之上,主要包括“知道在哪”和“知道怎么改变”两种软知识类型,它们以“个体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形式存在,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分布在不同的节点中,但是节点之间是联通的,中间有连接通道,知识节点不断在网络中连接其他知识,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网络,在分享和连接节点过程中实现知识的加工和生成。[4]联通主义更关注知识的获取路径,认为知道“知识在哪”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加重要。联通主义知识观强调学习的目标就是促进知识创生[4],数字化学习的目标不仅仅是个体的内部知识建构,要能实现知识社会化和群组化,要能促进集体和社会知识的增长,学习者要能主动联通知识节点,在开放的网络学习环境中主动寻求知识创新的途径。以上可知,联通主义强调知识的流动和创新,注重知识连接路径,同时关注学习者个体知识与外部网络知识的互通。

(三)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联通主义认为学习的起始点是个人,个人的知识组成一个网络,一个网络需要至少两个要素,即节点和连接,节点是任何可以连接到其他实体的实体,连接就是节点之间的关联(马婧,2019)。[2]乔治·西蒙斯认为学习即链接的建立与网络的形成,这里的网络主要包括内部认知神经网络、概念网络以及外部的社会网络[4][6],由此可见,知识网络形成是学习的关键,知识网络形成的关键是节点能够互通,节点互通的前提是知识管道连接通畅,这样才能快速连接知识节点,不能互通共享的节点则变成了知识孤岛,不利于知识共享与创新。在形成知识网络后,要考虑到知识节点之间的最优路径,否则会造成知识流的消耗,久而久之,知识流动效率和频次下降造成更多的“死知识”,因此,学习者在主动连接外部网络知识过程中,既要有目标,又要有学习策略,否则海量的互联网知识会导致迷航,降低联通的质量。

(四)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课程观

基于联通主义的学习观和知识观,网络学习情境下的教与学的实践得到了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指导,邱婧玲(2017)研究了联通主义视域下大学生移动学习行为[7],何伏刚(2019)研究了联通主义视角下生成课程开发技术[8],还有研究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在线课程建设,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无论是课程开发还是资源建设,比如MOOC课程建设,遵循了创用共享协议,以知识节点为单位组织课程内容,满足学习者实时交互需求,学习者能够进行有效的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MOOC平台课程量大,整合了大量的数字化学习工具和资源,学习者众多,课程和知识分布式部署在平台上,易于节点之间形成连接,形成有效的知识网络。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已经有了初步的应用成果,提升了数字化学习课程和资源建设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在实践观和课程观方面,教学实施主导应转变为学习者的助学者和促学者,资源应提供索引和提示,学习者应当主动参与知识社会网络建设,同时还要提供学习者学习知识网络的有效路径。

除此之外,联通主义的学习环境观主张学习环境的开放和包容,关注个人学习空间与个体学习网络关系建设。联通主义交互观认为交互是学习的关键,没有交互就没有知识网络,交互不仅包括学习主体间交互,还包括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学习工具、学习媒介的交互。[4]

二、联通主义理论支持老年学习者数字化学习的适切性

数字化学习,是指在由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等相关技术所构成的人类生存的电子化环境中的学习,是基于技术的学习;狭义上讲,是指在线学习或网络化学习,即在学习领域通过网络化平台让学员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学习方式[9],本文所涉及的数字化学习是以狭义的“数字化学习”概念为研究基础,同时也涉及到广义数字化学习中的相关技术。曾琦(2017)认为数字化学习者应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自我监控能力[10],可见,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和数字化学习理论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也要求学习者具有网络学习的兴趣和自我监控调节的能力,同时还要有信心和价值判断能力。因此,联通主义与老年数字化学习具有良好的适切性,老年数字化学习的核心要素包括数字化学习主体、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以及数字化学习方式等四个重要方面。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老年数字化学习呈现出如下特点:1.老年学习者是学习主体,要以老年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构建便捷化学习网络;2.老年学习者学习过程和支持服务是个性化的、协商的和便捷的;3.老年学习者学习行为发生的持续性和终身性。

(一)数字化学习主体联通

老年学习者作为数字化学习主体,数字化学习需要通过节点的互联互通,构建适合老年学习者个体发展的知识网络,从而构成网络学习共同体。张栋辉(2021)认为建构师生学习共同体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线上教育必须要顺应趋势发展,建构在线学习共同体。[11]李光(2021)认为老年教育应体现“人是主体”老年学习的思想,理念上从“老年教育”转变到“老年学习”、模式上“班级授课”转变到“互助学习”、方法上从“老师讲授”到“协作学习”。[12]老年学习主体联通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第一,老年学习者之间的联通,学习者之间通过互动交流逐步形成有效路径联通,打通学习全过程;第二,老年学习者与学习促进者联通,老年学习者与学习促进者,如教师等要进行有效沟通,定期沟通学习资源、学习效果和学习进度,制定完善的学习促进保障措施;第三,老年学习者与支持服务者的联通,老年学习者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平台和工具的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否则会导致学习进程不畅,因此在老年学习者与支持服务者之间仍然要有合适路径选择。

(二)数字化学习环境联通

数字化学习环境是老年数字化学习的基础条件。老年数字化学习环境联通非常关键,由于老年学习者对数字化学习环境熟悉程度不如“数字土著”,导致数字化学习环境需要适老化改造。第一,学习环境的交互性改造,应以老年学习者的心理学习体验调研数据为基础合理改造,提高环境的可用性和使用体验,为数字化学习环境的互通提供基础,比如学习环境中回应反馈和互动设计,协作分组、组内评价、组间评价设计等;第二,学习环境的智能化改造,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环境有效改造,促进知识节点联通和知识网络形成;第三,学习空间改造,联通主义知识观强调知识的个体建构与网络建构互通,因此学习空间成为有效知识单元集,人不可能掌握所有外部知识,因此需要有存储和加工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场所。除此之外,还要构建强交互、虚拟仿真化的知识迁移数字化学习网络环境,为老年学习者提供真实的、多样化的学习情境,提高知识联通的效率、连接的频次和质量,以新的知识节点和连接产生为导向,构建仿真、虚拟的生产生活环境促进知识内化和迁移。

(三)数字化学习资源联通

数字化学习资源是老年数字化学习的核心要素和重要载体。朱冠华(2021)认为数字化学习资源是老年教育得以高效开展的必要条件,是信息社会无法绕开的基础教学资源,其能够为积极老龄化成功实现提供资源保障,能够推动老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13]老年数字化学习资源虽数量庞大,但不外乎图、文、声、像几种类型,图主要是以图形、图像为知识内容的学习资源,文主要是以文本、文字为知识内容的学习资源,声主要是以声音、音频为知识内容的学习资源,像是以视频、动画为知识内容的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分布在各类学习平台,如MOOC平台、终身学习平台、超星学习通、雨课堂等,学习资源开发设计的导向是为了更好地呈现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再生原有学习资源。老年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目的是促进学习,通过使用、再生、分享、传播进一步延续资源的适用性。因此,老年数字化学习资源联通表现为:1.跨平台共享资源库:基于大资源建设理念,整合不同平台、不同单位所有能用的学习资源,构建共享共建机制,形成可以联通的学习资源库;2.资源个性化选择与推荐,能将资源甄别选择,利用大数据捕捉老年学习者学习行为和兴趣,针对性推荐相关资源,使得老年学习者通过知识推荐网络逐步形成有效的知识链条,获取知识连接路径;3.资源的设计与评价,这是保障老年学习者学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资源设计要体现老年学习者需求和生理、心理特点,同时资源评价的内容、标准和方式做适当调整,更有利于学习资源的有序流动和高质量建设。

(四)数字化学习方式联通

数字化学习方式选择关系到老年学习的效率和效果。网络环境下的学习与传统的学习还是有较明显区别的,主要体现在:1.时空差别;2.师资差别;3.资源差别;4.交互等。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不限于时空,不限于地域,可以就知识、内容与网络学习者做交流探讨。基于智能设备和平台的合作学习、协商学习、协作学习成为数字化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通过整合线上线下各类资源,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工具发现和解决问题,以问题或项目为中心,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工具,网络学习共同体不断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新知识,达到更高水平的知识组织和管理。老年学习者在知识节点连接中,不断更新原有知识,同时不断与学习组织或机构交换知识,从而更好地促进组织和个人的知识增长。

三、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支持下的老年数字化学习模式构建

教学模式是以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为基础,学习模式也同样是基于一定的学习理论而开展的学习活动框架和程序。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笔者将老年数字化学习模式分为四大子系统:学习功能目标系统、学习活动结构和方式系统、学习反馈评价系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一)学习功能目标系统

老年数字化学习应有目标导向,这里的目标既包括学习者学习目标,又包括课程资源设计目标,从目标维度看,既包括知识目标,又包括能力目标,同时还有素养目标。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促进持续性学习也是其核心要义之一。联通主义学习的起点是每个学习者,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得以发挥。老年数字化学习功能目标系统包括:1.知识目标,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情况,知识内容体系是否完善等;2.能力目标,需要达到基本的能力要求,信息获取、加工、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等,以及问题解决过程能力,包括对问题解构与建构等,还要有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与发展;3.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要体现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学习交互与体验,方法目标要能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能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4.道德和价值观目标,数字化学习环境中要能恪守网络道德,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网络学习行为习惯,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在协作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能够积极面对数字化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挫折等。

(二)学习活动结构和方式系统

老年数字化学习的活动结构是数字化学习模式的核心。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活动结构应具有持续性、网络化、多样态等特征。依据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原则,老年数字化学习活动结构可以分为:1.资源准备,学习资源的基础准备,基于平台和技术汇聚融合老年学习资源;2.学习准备,老年学习者学习知识和能力的准备,需要在前期开展数字化学习培训,并明确知识和能力储备;3.知识获得,获取相关知识内容,重点突出知识获得路径,即节点与节点的连接,要能明晰知识导航和知识图谱以便于知识获取;4.知识加工和保持,对获取的知识内容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内化知识,即个体化知识;5.知识群化处理,利用管道路径将节点知识不断分享,加工,形成社会化知识和集体知识,促进个体知识与群体知识的相互建构;6.知识迁移,通过个体内化知识,在网络学习社区中分享讨论,形成知识发现和加工链条,促进知识的快速流通,基于学习决策方法,形成知识迁移,促进复杂问题解决;7.反馈跟踪,基于个体学习和群体学习的跟踪,形成学习数据,利用学习数据进一步诊断学习效果,跟踪学习行为,当完成特定学习目标后,老年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得到提升,这时需要反馈到学习活动结构的初始状态,即资源准备,需要提供更高水平或者更深入的新资源,从而开始新的学习活动。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下的老年数字化学习方式需要根据信息化发展特点以及个性化学习要求寻求合适的学习方式,学习的资源和内容生成性较强,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学习方式的灵活性和综合性。老年数字化学习是在信息交互中发生和发展的,其具有互动、协商的重要特点。老年数字化学习方式能够:1.促进和发展节点自身;2.促进知识路径发展和生成;3.促进知识网络的形成和发展。

(三)学习反馈评价系统

老年数字化学习反馈评价系统对于促进持续学习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老年数字化学习反馈是将学习的过程、行为以及结果通过平台实时反馈给老年学习者,同时也要关注非实时的学习反馈,比如初学者针对学习行为或结果的后续点评等。数字化学习平台具有良好的交互、讨论功能,有利于学习反馈。学习反馈评价系统应借助于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较清楚地展现学习者学习节点与资源链接的过程,比如知识管道之间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从知识网络构建角度评价学习行为,再从学习社区贡献度等维度进一步反映学习者在知识建构网络中的作用,以及核心能力发展情况。此外,还要与学习功能目标系统相结合从系统、发展的角度构建学习反馈评价系统,反馈评价系统是学习效果的检验系统,数字化学习的交互是否有效、知识连接管道是否畅通、知识网络是否形成、知识和能力增长是否符合预期等都是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考虑。

(四)学习支持服务系统

信息化软硬件是支撑老年数字化学习的物质基础。信息化教与学越来越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这对教与学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这是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必须重点关注的要素。老年学习者只有熟悉信息化基础环境并掌握相关工具,方能进行更高层次的深度学习。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分两个层次:1.技术层面的支持服务,比如系统功能、系统手册、系统接口等,设立人工技术服务支持团队是较为常见的做法,智能客服机器人也是有益的补充,老年学习者由于接触数字化学习较晚,对于软硬件系统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需要及时响应和解决,促进他们较快地适应学习系统,为后续学习做准备。2.学习层面的支持服务,学习层面的支持服务连接着学习者、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以及学习评价等诸多学习环节,在该层面促学者可以是教师团队、学习同伴、也可以是专门的助学团队,学习层面的支持服务除了解决学习问题,还要关注学习情绪和情感,通过多种方法使得各节点获得有效连接,促进学习和知识网络形成。

四、结语

老年学习者数字化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现代学习理论的指导,同时要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丰富相关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较好地回答了信息时代该如何学习,以及更好地维护节点和连接的意义,突出了知识网络的价值。老年数字化学习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诸如平台、资源、师资等都亟待完善,仍需要投入更多力量,汇聚人才和资源,才能不断地推动老年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联通主义学习者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风起轩辕——联通五千年民族血脉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一张图读懂联通两年混改
微信搭台“联通” 代表履职“移动”
近光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