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视角下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路径研究*
——以常州市为例

2022-11-26 07:52华德仁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2年1期
关键词:常州研究院机构

华德仁

(常州大学产学研合作处,江苏 常州 213164)

新型研发机构是新时期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吸引高水平创新团队、开展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新动力新平台[1]。常州市非常重视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建立了以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等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形成了具有常州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

1 常州新型研发机构的现状

常州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较快。2006 年,常州第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常州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截至2019 年,常州已引进建设了30 多家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数量在江苏省排名前三,涉及的行业大多集中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

1.1 取得的成效

1)聚焦全球科技前沿,汇聚高端人才。新型研发机构立足常州产业特点,紧跟世界科技前沿,为地方产业发展和创新要素的集聚提供了摇篮。随着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各领域的许多专家学者或因承担项目、或因创新创业汇聚常州,为常州科技创新提供了高层次的人才支撑。如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组建了拥有12 名院士和专家的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高端人才团队作为其战略咨询委员会。常州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在成立初期已集聚11 家研究院(有限公司)以及2 家技术开发中心签约加盟,并且聘任了6 名国际化的领军人才担任名誉院长、院长和技术顾问。

2)促进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2]。常州新型研发机构通过控股、参股企业,孵化企业,促进企业上市,培育或共建企业研发平台等,促进成果转化,培育新兴产业。截至2019 年,常州新型研发机构已经累计孵化企业271 家,培育成功上市企业31 家,共建企业研发机构和企业研发平台358 家。如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累计引进石墨烯企业102 家,其中,第六元素于2014 年在新三板上市,成为国内石墨烯行业首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碳元科技于2017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常州第一家本土培育的石墨烯主板上市企业。

3)搭建创新平台,助力企业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依托平台和实验室等资源建设,为服务科技创新发展,推动企业创新驱动,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及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共用提供了硬件保障。近年来,常州新型研发机构每年面向地方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3 000 次左右,承担科技项目超过2 000 项,推进了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南京大学常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承担企业技术服务和委托开发等超过200 项,为地方企业服务新增产值150 亿元以上,合作项目入选“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

1.2 建设模式

从实施主体来看[3],常州的新型研发机构不拘泥于单一形式,形成了国有新制、民办公助、上市资本化等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主要依托4 类资源:中科院所属研究平台、央企或其他科研团队、国内重点高校以及其他社会和国外研究机构。平台性质分为事业单位、企业法人两种,大多实行市场化运营机制,研发方向主要涵盖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培育发展产业领域,具体来说,有以下3 个模式。

1)政府牵头、落地园区,定位科技成果转化的协同模式[4]。目前常州市的新型研发机构很多以政府创新资金引导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企业共同参与,在科技园区等特定场所组建新型研发机构,并根据机构的建设情况,通过考核、评估等形式给予财政补助。市政府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围绕产业布局建立了数量不少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这种形式下的新型研发机构一般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如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等。

2)高校、科研院所、创业投资与地方产业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政府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将常州产业优势特点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紧密结合。这种模式在推进产业合力布局、推进新技术的产业化和新产品的开发、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问题和共性难点技术问题、打造产业核心技术以及吸引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占有优势,具有产业发展目的明确、孵化能力强的特点。另一种是以公司法人或民营非企业法人等为载体,依托产业创新联盟,依靠项目引进,汇聚产业科技人才,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企业孵化。如国家ITS 中心智能驾驶及智能交通产业研究院、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能源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所等。

3)以企业为主导,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模式。企业通过组建子公司或投资控股等方式积极介入研究院建设,与传统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这种模式有利于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提升创新能力和科技研发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这种模式下的新型研发机构在推动企业发展、带动地方产业发展乃至调整产业结构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如江苏长江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中汽研(常州)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等。

1.3 存在的不足

1)政策制度仍需完善。新型研发机构有关建设、评估、考核、扶持的政策有待完善。尽管科技部印发了《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常州市科技局印发了《常州市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施细则(试行)》,这两个文件首次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性质和特征作了较为明确的定义,但相关辅助性政策还需完善。

2)自主创新核心能力和产业技术创新水平急需提高。常州的新型研发机构,不少缺乏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存在只顾眼前发展,忽视战略性思维,许多新型研发机构的产业空间集聚度并不高,也未形成规模化发展和集聚效应,缺乏科学合理的自身定位和放眼世界的国际化视野等问题。同时,从整体上看,常州新型研发机构的核心自主创新能力还需提升,具有国际或国内影响的高水平研发机构并不多,甚至部分新型研发机构还处于产业链层级的低端,大量关键技术仍需从国外引进。

3)新兴行业集中度较高,存在功能重合,重复建设的现象。目前来看,常州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主要围绕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根据统计,全市新型研发机构集中在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等领域,存在功能重合、资源浪费现象。

4)市场化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常州的新型研发机构运行还存在建立时间短、依赖政府的市场化运营状况。一些新型研发机构自主创新实力不强、成果转化的市场导向不明、利益共享机制与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市场化运行机制还需创建。许多新型研发机构挖掘市场需求的能力不高,缺乏市场化的科研机制,往往导致科研成果与实际需求不相符,缺乏市场化导向,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导向的各项机制有待完善。

2 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要实现新型研发机构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就要寻找一条新型研发机构成长的孵化链,借鉴目前比较流行的“孵化器-研发机构-加速器”发展模式[6],在分析和总结常州新型研发机构的实际发展特点基础上,探索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模式。

2.1 完善新型研发机构的制度建设

围绕国家、省、市出台政策文件,研究出台相关辅助意见,重点关注地方新型研发机构的政府支持力度、考评机制和发展规划。第一,在高层次人才引进、知识产权和技术入股、公司化运行等方面继续完善政策。围绕引进人才的住房、医保、社保、子女上学问题,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围绕科研项目承担、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更高质量的科技服务;围绕科技金融的支持、进口设备免税优惠等,给予经济扶持等。第二,完善新型研发机构有关政策和管理办法,细化、量化相关要求,定期开展备案认定工作。在政策和管理办法上,明确新型研发机构的申报和认定条件、评估与管理方式,量化权利与义务,进一步明确、科学、细化地规范新型研发机构,保障新型研发机构科学合理地独立自主运行。第三,明晰地方新型研发机构的功能定位。政府部门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流向等方式引进和建设各类新型研发机构,避免功能重合,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7]。

2.2 发挥政府功能并实现机制强突破

第一,要发挥政府作用,科学谋划,统筹合力,做好常州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站在产业特色和时代发展的高度,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健康长远发展。第二,政府要做好“加减法”,在新型研发机构的管理和指导上做到收放有度、管控有序。在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中,政府要做到“引导好-扶持好-服务好-退出好”,既要在资金、人才、场地等方面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的建立,也要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创新优势,自我造血、自我决策,促使新型研发机构在市场中自主运行。要充分调研并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和完善适合常州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以目标管理和量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从新型研发机构的产业贡献、科技贡献以及服务企业的贡献等方面,定期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工作进行量化考评,根据考评结果给予绩效奖励。

2.3 强化市场作用并推进市场化运行

新型研发机构需要不断创新其管理模式,坚持灵活性、自主性和开放型,要推进新型研发机构的市场化运行,充分利用市场,在市场导向下创新管理。第一,鼓励新型研发机构邀请相关产业的高层次人才和产业专家、企业专家等,参与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研发需求,研判项目与地方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对地方现有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动力以及技术产业化成功的可能性等,科学引导新型研发机构更好地围绕产业和企业发展需求发展。第二,新型研发机构需要加强与其他创新主体的合作,促进机构之间的项目合作和科技人才交流,共建开放型科技产业综合载体或科技创新支撑平台,构建多方科技合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第三,引进间接经费制度,加大竞争性科研经费的比重,通过对研发资金分配的调控来管理研发项目,实行研发资金分配内部竞争机制。

2.4 重视人才的管理与培养

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一定要十分重视人才的管理与培养,要协同推进技术创新以及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为企业和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首先要利用平台载体和政策环境吸引人才,通过引进聘用、技术入股、项目聘用等形式,放眼全球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实施长期稳定的人才战略措施,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其次,要十分重视引进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与地方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有关项目的负责人、团队的核心成员等,要通过特殊优惠政策和条件,加强对这类人才的挖掘和保护。最后,要因地制宜,在企业内部培养既懂技术又懂市场和管理、善于挖掘并利用市场机遇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要让地方高校的教授甚至博士、硕士,有更多的机会开展应用研究,培养本土的高层次的技术创新人才。

2.5 实施品牌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战略

坚持走品牌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道路,集中优势力量做大做强。一是要重视品牌示范引领作用,培育具有品牌效应的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实施“新型研发机构品牌培育工程”,依托新型研发机构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逐步形成科技服务新型品牌的培育模式,重点培育一批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新型研发机构。二是要引导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在科技园区或其他重点园区,围绕产业或行业集聚培育或引进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形成新型研发机构集群化和规模化,同时园区要在政策、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场所提供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和重点产业园区建设。三是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还要坚持面向全球科技前沿,走国际化道路,要建立开放型的科创体系,对接国外优质创新资源,汇聚国际高端人才。

3 结束语

新型研发机构是致力于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新型研发组织,在创新体制机制、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有鲜明特点。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迫切需要。新时期,新型研发机构应当坚持走功能专业化发展道路,努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合理布局,建设一批与区域产业接轨的功能性专业化新型研发机构,通过专业化培训、合作交流、绩效考核等手段,努力提高各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常州研究院机构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常州的早晨
陕西省红色文化教育研究院
不是我!是他捣乱!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以美声承载音乐剧——北大歌剧研究院牵手“堂吉诃德”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