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2022-11-25 14:40濮燕屏郭跃
关键词:外语教学模式课程

濮燕屏,郭跃

(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12)

一、自主学习的兴起与应用

近年来,自主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一直是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通过对知网研究成果的综述,对自主学习进行理论探讨和学说检视的论文数量也较多。实践中,自主学习首先在外语教学中获得了普遍性应用,并且呈现出向其他课程扩张应用的趋势。

自主学习在外语中首先得到了应用。自主学习的尝试来源于对国外有效教学方式的学习和借鉴,在外语教学中进行了理论上的论证、探讨以及实践中的应用。“你不可能把一切知识交给他,只能帮助他从内心发现和了解事物。”[1]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成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应用所具有的正当性的理论基础。在自主学习理论的形成过程中,Holec 做出了最为突出的贡献,他最早提出了自主学习的范畴。“1981 年,Holec 在《自主性与外语学习》 (Automomy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中首次正式提出‘自主学习’的概念。”[2]随后Holec 对自主学习进行了较为权威的界定“自我负责学习的能力”。Holec 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对我国自主学习的研究和应用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然而其并非完全正确的观点也成为了人们后来在认识上产生分歧的缘由。如从外语学习中总结出来的自主学习方式是否应主要应用于外语教学更为妥帖?自主学习是否以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为唯一目标或主要目标?在Holec 的认识里显然包括这两种认识的倾向。

自主学习最初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获得应用,后纷纷被其他课程教学所复制和借鉴。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作为舶来品的自主学习理念被首先应用到我国外语课程的教学中,被认为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一是从研究成果方面来分析。通过对知网有关自主学习研究成果的梳理,绝大部分关于自主学习的论文都是关于自主学习在外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较为集中刊发在《中国外语》 《外语界》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期刊,且最早对自主学习进行理论探讨的时间集中于2006 年和2007年这两年,对外语应用自主学习的经验进行总结。二是从实践要求来看。早在2007 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课程教学目标中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此时,自主学习不仅是理论探讨的热点,也成为外语课程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

自主学习在外语教学中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既为教师教学减负,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学习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了能力和方法论的基础。基于自主学习在外语课程教学中的成功应用,自主学习呈现出从外语教学应用向其他课程应用的尝试。如边立功等以《解剖学》课程为应用对象研究了《医学本科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解剖学课程的情况分析》,张廷武等以《方剂学》课程为应用对象探讨《方剂学课程自主学习体系的构建》,王嫣等以《生理学》课程为应用对象研究了《中医院校学生生理学自主学习模式的改革与探索》,郭跃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应用对象研究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主学习模式的价值与应用》等。

二、自主学习的性质和实施条件

自主学习的价值已形成共识,这种价值不仅源于对于当下学习内容的需要,知识爆炸时代教师已经没有可能对所有知识的全部内容做出回应,通过自主学习补充教师知识内容的不足无疑是一条有效率的捷径。“E.Panadero 和J.Alonso-Tapia 指出当前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自发的和有效的学习,而实现这一过程的主要途径在于自主学习(或自调式学习)的使用。”[3]自主学习的价值还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从而为学生适应终生学习型社会进行基本能力与素养的积累。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与应用建立在一个基本前提之上,那个我们认为已完全搞清楚实则是一知半解的前提就是什么是自主学习?我们对其内涵的认识是否持有偏见和狭隘?如若在对自主学习内涵的认识上尚处于一知半解而就匆匆应用,那么出现问题就在所难免。笔者不求对其内涵作一个多么精准的定义,但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深化我们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1.自主学习的性质。自主学习并不是仅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而是一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目前,对自主学习的认识紧紧围绕“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有两点论断:一是开展好课程自主学习活动要以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前提。如果学生不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就难以取得实效从而失去其应有的价值。二是自主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从而就会为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有学者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元能力,通过课程自主学习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激励和自我实施学习效果考核的能力是实施自主学习活动的目的。

笔者认为,自主学习能力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应当体现这样两种观念:一方面,作为课程教学方式的自主学习并非指自主学习能力,而是指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指应用于课程教学中并能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自主学习模式包含了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但是自主学习模式并非以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唯一目标,甚至自主学习不能以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如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尤其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价值观的教育、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自主学习模式的目标和任务,而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政课实施自主学习最为根本的要求,而不是主要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互联网+”时代实施的新条件。“进入21世纪,以移动互联、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创新教学模式的产生提供了条件。”[4]互联网已经改变了并将彻底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互联网对课程教学形成了极其强大的影响,使得知识碎片化并造成信息超载。实际上,互联网形成了对自主学习的实际需求:一是互联网对课程教学形成的知识碎片化和信息超载的影响验证了自主学习的需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教师试图像以往一样,依然在课堂上占据完全主导的地位已经非常困难,学校希望仍然按照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分门别类地教授学生也已经难以为继。”[5]互联网时代,知识在体量上急剧增大,呈现出“知识大爆炸”,这使得信息超载,课程教学完全由教师主导显然难以为继,否则教师也将力不从心。互联网带来的知识体量急剧增强的现状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最好的解释和证成,可以说自主学习适应了知识大爆炸时代的课程教学要求。二是互联网时代为自主学习提供了最好的技术条件。这些便利条件丰富了自主学习的内容,通过网络可以获取任何我们需要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容,使得自主学习的方式更加便捷,不再需要通过固定的场所(如图书馆)、固定的获取方式(传统上自主学习是纸质的学习载体),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率,通过网络开展学习可以瞬间展开。

三、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自主学习的价值在学界已成为共识,无论是从对当下内容的学习或是对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堪称学生的“核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核心素养框架的核心与本质,对其他关键能力的发展具有引领和触发作用”[6]。在完成了对自主学习价值论证基础上,学界和教育界对自主学习的研究开始转入另外一个方向,即从理论向应用的转向,着力于对各门课程应用自主学习模式进行经验总结和规律探索。然而笔者认为,对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不能走入形式主义或“象征性”应用的误区,当以实现教育目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立足点,自主学习的应用必须体现差异化的要求。

1.自主学习实施的差异化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长期以来,基于差异化的对待,平等的原则被认为是公平性的基础,并由此衍生出将“普遍性”作为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在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中也受到了这种“普遍性”要求的影响,对自主学习模式作了普遍性应用被认为是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这实则是对平等性原则的误读,并不能彰显教育公平的价值理念。

从平等原则来认识,平等意味着一致性,其包含了“相同的情况相同对待”的基本内容。然而,平等并不能与相同对待和普遍应用划上等号,平等的另一层意蕴是“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在学校同一门课程如英语教学中全部应用自主学习可以理解为“相同的情况同等对待”,如果大一或大二的英语课程1 班采用自主学习,2 班不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导致教师组织教学形式及教学要求的区别,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以及学生获得分数的结果差异,可能导致这两个班学生在综合测评及评优方面的事实不公平。在学校不同课程中应当慎重采用统一的自主学习的要求和标准则可以理解为“不同的情况应不同对待”。

自主学习应用的差异性要求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公平性要求。“孔子教人,各因其材”[7]教育的本质应当是正义的,因材施教体现了教育正义的原则。实施自主学习教育模式至少包括了因“教育对象”和“课程”而权衡开展自主学习的考量。“因材施教原则在本质上是教育正义原则的具体体现。首先它表达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其次它表达了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教育所意味着的事情。”[8]有的高校在应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陷入了对自主学习进行了不加区分的应用,如按照一个学分4 学时或是2 学时安排自主学习,并对全校课程做出统一性自主学习安排的要求,看似体现了统一性的原则,实则是对因材施教原则的违背而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要求。

2.自主学习应用的差异化根源于课程教学条件的差异性。在自主学习的价值获得了普遍认可的前提下,有的高校便开始机械推进自主学习的应用,甚至将自主学习作为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强力推进自主学习模式在每一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重视自主学习模式的价值并对应用实践进行总结和提升是教学改革的一项有意义的尝试,但是不考虑每一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条件,统一性作出强制性要求就显得过于教条和机械。实际上自主学习模式在学校层面的要求并不能规制的过细,应当留给每一门课程和教师更多的裁量空间,以实现自主学习模式个别化应用的实效,因为每一门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的差异性形成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的差异性。一是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必须体现不同课程应用自主学习模式的差异。课程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课程的内容根本不同,这些差异包括文科课程与理工科课程的差异,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差异,包括语言类与非语言类课程的差异。从自主学习模式生成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自主学习更适宜在语言类课程教学中进行广泛应用。二是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必须体现不同教育对象的差异。自主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之一。开展自主学习以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前提,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又是不同的,因而针对不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程度和频次都应当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三是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必须体现不同教学内容应用自主学习模式的差异。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的的实现必须依托于各门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实现培养目标,基于培养全面性人才的需求,课程具有全面性,课程内容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各专业在设定培养计划时依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区分除了具有区分课程地位的价值以外,还具有区分课程内容的作用,而不同课程内容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应用自主学习模式的差异性。实践证明,以外语和思政课为代表的公共课更具有应用自主学习模式的内容切合性,专业性很强且内容具有一定学习难度的专业课实施自主学习则相对困难,因而应当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来体现自主学习应用的差异性。

四、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

部分教师对自主学习一直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这种偏见主要表现为对自主学习“一维度”的认识狭隘:即认为自主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自学,是学生自我拟定学习目标、自我安排学习计划、自我选择学习内容、自我实施学习激励、自我实施学习考核的过程。“所谓自主学习,是指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9]对于教师来说,认为自主学习是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中解放出来,教师倾向于实施自主学习有为教师自己减负的动机。这种仅从学生“一维”角度来认识自主学习的价值和功效实则是对自主学习认识的偏见。自主学习的全过程不仅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并且因自主学习的“自主性”更强化了对教师作用的需求。自主学习除了能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结果的受益,也能使教师获得教学经验的受益,自主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互动。

1.自主学习凸显了对教师主导作用的需求。对自主学习中教师主导作用的认识可以从两个方面获得佐证。一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地位的一般性认识。“教师本身是决定教学的教育效果之最重要的、有决定作用的因素。应该首先把教学看作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的过程中的领导。”[10]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主体,不管对学生主体地位作何种重要性的认识都改变不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事实。二是自主学习强化了对教师主导作用的需求。看似自主学习是对教师作用的远离,实则相反,自主学习更强化了自主学习过程对教师作用的需求。与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直接监控不同,自主学习在时空上远离了教师,而要保障自主学习质量必须要求教师全过程参与。如自主学习的选题应由教师确定为主,自主学习的内容应由教师依据大纲结合学生兴趣进行选择,自主学习过程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激励与约束,自主学习效果应主要由教师做出评价。可见,自主学习看似脱离教师,然而实际上仅仅是时空上的脱离,实则教师必须全过程参与自主学习过程以保障自主学习效果。

2.自主学习要求与结果的“二维度”。自主学习并非是“一维度”对学生做出教学要求、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提升的单向度收获,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同样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带来了自主学习的教学体验和收获。一是自主学习对教师全过程参与自主学习提出了要求。即在自主学习计划、自主学习实施、自主学习监督和自主学习评价的各个环节教师必须全面、及时参与。那种认为自主学习就是自学,是为了给教师减负的观点不仅是对自主学习模式的误解,在现实中也是十分有害的。二是自主学习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收获。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永远是一个未完成的方案,面对新技术的发展,教学改革会不断地向纵深方向延展,教师必须适应教学改革包括自主学习模式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自主学习教师不断加强对教学知识的学习,通过自主学习为教师自身积累了更加全面性的教学经验,通过自主学习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尝试,自主学习具有对教师知识、经验完善的效用。自主学习是“二维度”的,表现为:一方面,自主学习对学生提出了要求,给学生带来了知识的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效果;另一方面,自主学习对教师也提出了全过程参与自主学习的要求,带来了教师教学知识的丰富、教学经验完善的效果。

自主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各门课程的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无论是在理论上或是在实践中都存在对其认识的误解和应用的过度化问题,厘清对自主学习作为教学模式的性质是科学认识自主学习模式的第一步,互联网的发展为自主学习模式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条件。在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必须体现差异化的基本原则、必须全过程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互动,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模式方能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