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 亭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全面总结了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拓宽党的建设的理论研究视野,科学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6.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回答,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独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举措。深入分析和归纳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加强对新时代党的建设重大问题的研究阐释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这一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了“初心使命”的全新论断。初心亦是使命,初心是根本缘由,使命是现实转化,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形成使命在肩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一话语表述借鉴到党的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之中,赋予其唯物史观的价值意蕴,使之成为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质言之,“初心使命”的话语表达既提炼出我们党百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主题主线和主流本质,又生动阐释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自身政党本质和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与实践自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党中央作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战略决策,要求全党“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5.,用党践行初心使命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凝聚力量。“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4)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增加历史自信增进团结统一增强斗争精神[N].人民日报,2021-12-29(1).基于此,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为主题,全面回溯和总结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实现民族复兴而付出的艰辛探索和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为全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注入了思想动力。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发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以高度的历史自信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认清历史大势、应对风险挑战中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主动权,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初心使命”贵在坚守和践行,旨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初心和使命的内在信念上升为主体自觉行为,在掌握历史主动中不忘本来、奋发有为、开辟未来。这一政治话语言简意赅又激人奋进,其理论魅力在于形成了广泛的话语基础,在党内外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是新时代政党话语创新中的典范。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从十个方面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历史经验,其中“坚持党的领导”(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5.居于首位,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能够扭转近代以后的历史命运,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所在。总的来看,新时代党的领导理论的创新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把党的领导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具体框架之中,以质的规定性明确党的领导及其自身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定海神针”的战略地位。二是重申党的全面领导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极端重要性,并创造性地以制度的最大优势把党的领导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摆出来,从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和稳定性等方面规定了党的领导地位。在具体阐述党的领导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战略地位时,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形成了三个具有独创性的新论断。
第一,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在新时代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治国理政新方略,集中体现了我国发展的长远目标和战略举措。从内容上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内容构成,而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四个全面”则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统一性。从结构上看,全面从严治党位于“三个全面”之后,集中阐释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1.的根本道理,突出强调了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保障作用。
第二,提出“四个伟大”论。以“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伟大”论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以什么为根本保障”“达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究其本质,这一论断以系统思维把党领导国家治理的动力、保障、方向、目标归纳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体系加以强调。作为一个逻辑关联的整体,“四个伟大”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和重点;作为每一个组成部分,它们又各自都是主要抓手和战略支撑,“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7)同①:14.。
第三,提出“两个伟大革命”论。“两个伟大革命”论的核心要义是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所谓社会革命,就是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既破除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又开展新的建设运动,是一种“破立结合”的辩证统一过程。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集中表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和刀刃向内,坚决同一切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的鲜明品格。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协同推动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这样既把党的自身建设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增强国家治理和党的建设的内在统一性,使二者在动态发展中同生共建,又确保党在推进社会革命伟大历史进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巨大优势。
相较于其他团体组织,政党的一般特性是“讲政治”,其基本逻辑是从政治原则出发观察、分析、处理问题,再以效果导向为基准衡量一个政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现代政党的基本特性,认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8.,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9)同①.的重大命题,并突出强调“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这些新命题、新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
政治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属性。不断巩固党的政治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10)杜春华,袁峰龙.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政治建设的三重逻辑[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6):145-152.。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曾严厉批评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指出中国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1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邓小平也强调,我们党“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讲政治的党“威力就大多了”(1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6.。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指出:“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都应该贯穿‘三个代表’要求”(13)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5.。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建设的概念,但这一提法并没有固定下来,更多以“思想政治建设”的表述强调政治建设的重要性。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但没有将政治建设单独作为一项列入其中,而是侧重强调在思想理论建设中做讲政治的表率。通过从思想史的角度梳理党在政治上管党、治党的逻辑理路,可以把新时代政治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归结为三个方面:
第一,突破以往把讲政治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的传统做法,把政治建设作为一个独立的基本要素和具体领域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且以“摆在首位”“居于统领”的战略地位确立政治建设的根本性作用。这既是对我们党一贯注重政治建设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也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党的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现实应用。
第二,基于政治领导、原则、道路、能力等多个概念鲜明阐述党的政治建设所涵盖的基本场域(14)刘红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场域、概念谱系与内容结构——兼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要求[J].理论探讨,2020(5):125-132.,改变了以往“思想建设”“思想政治建设”边界不清、交叉使用的问题,使政治建设的理论独立性更加凸显。在理论方位上,党的传统提法是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习近平根据理论深化和实践发展的需要把政治建设定位为根本性建设,把思想建设调整为基础性建设,既理顺了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之间相互支撑、功能互补的逻辑关系,又确立了政治建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统领提携、纲举目张的重要地位。
第三,突出强调“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为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15)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6.这一论述提出了“两个确立”的新论断,并认为坚定拥护和捍卫“两个确立”“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16)同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开创性提出“两个确立”的重要论断是确保全党在任何情况下都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做到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的重要保障,也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最高政治原则。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在实际行动中把“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转化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和政治自觉,不断加强党的团结统一,进而“推动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17)习近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1):4-15.。
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严格教育和管理,又要靠制度的刚性约束,二者同向发力才能切实发挥管党、治党实效。基于此,习近平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新理念,要求党的建设“既注重解决思想问题、拧紧‘总开关’,又注重解决制度问题、上紧制度规矩发条”(18)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加强自身建设宝贵经验的深刻总结。
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建党难题是如何实现党员从组织成分入党向思想入党的转变,进而在一个小农经济占主体的社会建立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从思想上建党的重要原则,通过党内思想教育来改造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以保持党员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纯洁性。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制度问题是更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根本问题,“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19)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28.,因此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坚持思想治根、制度治本的辩证思维,提出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的新理念。就其内容而言,这一新论断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强调“要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20)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8.。这既最大限度地弥补了思想建党强调单纯情感感召和理论说服的短板,增强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外部保障,又厚植党内制度完善和制度执行的思想基础和情感认同,使制度的“笼子”充分发挥其规范行为、约束监督的基本功能。就其理论意蕴而言,这一新论断创造性地运用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是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在政党建设领域的创新应用。思想建党强调内因,体现党员干部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制度治党强调外因,体现制度强制性和约束性,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一内一外、一柔一刚,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工程中。
2018年7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17.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对组织路线的基本内涵作出明确界定,在我们党乃至世界各国共产党的组织工作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进行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
第一,从理论地位来看,这一科学界定改变了党的组织路线长期以来有概念无具体内涵的理论现状,在继承与发展中全面阐述了落实党的组织工作的理论遵循与实践要求。回顾历史,党的建设始于组织建设。党的一大党纲明确提出了组织建设原则。党的六大文件提出了“组织路线”这一概念,但未对其具体内容作出明确概括。在这之后,尽管组织建设一直贯穿于党的建设各项具体工作之中,且提出了一系列针对组织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具体举措,还形成了以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为核心要义的党的四条路线,但党始终没有对组织路线的科学内涵作出集中概括。这种理论现状导致部分党员干部对党的组织工作的理解基本停留在“党管干部”“组织部管干部”的狭隘认识上(22)刘红凛.党的组织路线的百年历史演进与时代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2020(11):4-10.,对科学开展党的组织工作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产生很大影响。由此可见,科学界定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基本内涵填补了长期以来党的组织路线的理论空缺,廓清了“什么是党的组织路线”“为什么加强党的组织工作”“怎样开展党的组织工作”的基本问题,为新形势下做好党的组织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
退役复学高职生在部队的主要生活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开展军事训练。他们身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以完成部队的军事任务为己任。部队生活的锤炼,使他们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和更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让他们参与思想教育工作,就是让他们把在部队养成的乐于奉献、勇于承担、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优良传统带进高职院校,有助于学校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质量。
第二,从基本内容来看,这一科学界定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注入新的科学内涵,对新时代如何加强组织建设作出明确的战略回答。纵观党的组织建设发展史,组织路线突出表现为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则和以“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又红又专”“四化方针”为基本发展轨迹的干部标准和培养要求。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继承和发展了长期以来党的组织建设基本原则的同时,在组织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划分范围上扩展性地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和新思想。一是提出“组织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要求实现党的组织内部层级结构设置、互动关系、实施效能的最优化调控,实现“中央-地方-基层”上下贯通、上传下达、各司其职的畅通化工作机制,为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提出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要求。以“忠诚干净担当”和“高素质”为标准凸显新时代党选干部、用干部的道德导向和专业才干导向;以“爱国奉献”和“各方面优秀人才”凸显新时代党“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强国的战略思维和识才、惜才、敬才、用才的战略眼光。
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指“党的建设各主要部分的结构关系及功能状态,体现党的建设的顶层设计,是党的建设战略规划的核心”(23)韩强.论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体系的创新性建构[J].探索,2020(1):98-108.。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总体布局作为内容支撑和结构框架,其科学性、规范性和应用性直接关系着党的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即“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2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2.。这一新表述相较于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党的十八大基本沿用的“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2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的原表述,最鲜明的特点在于增加了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两项新内容,且调整优化了各要素内容指涉的明确性和逻辑关联的契合性。这样既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长期以来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继承与发展,又体现了党中央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2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3.这一基本规律的实践把握。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阐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创新与发展。
第一,把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以“摆在首位”突出其统领地位。“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这就是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道理所在。”(2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91.政治性是一个政党的根本属性,以政治建设应对和解决政治问题,使政治建设贯穿于党的其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新时代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主要抓手和基本着力点。
第二,把纪律建设作为重要支柱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是要靠严明纪律”“干部出问题,都是因为纪律的突破”(28)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98.,要管理好我们这样的大党,光靠觉悟是不够的,必须要依靠纪律的刚性约束和强制推动。基于此,习近平告诫全党,“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29)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6.,他要求全党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守纪律、讲规矩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最大优势,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特别强调纪律的重要性。但也应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前,往往把纪律作为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的规范和手段,把纪律条文作为量纪的标准(30)李雪勤.党的纪律建设的形成和发展概述[J].廉政文化研究,2020(3):1-3.,而对纪律规范保障作用的理论地位和实践落地的研究与探索是有限的。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以党代会重要文献的形式提出“纪律建设”的概念,此后有关纪律的党内法规和刚性举措越来越具体化、制度化、科学化,纪律建设开始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板块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相互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把纪律建设正式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推动党对纪律建设的实践探索上升到理论高度,并固定下来。这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使纪律建设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抓手,与其他各项建设形成强大合力,确立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
第三,调整优化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各项要素内容指涉的明确性和逻辑关联的契合性。相较于原布局,新布局增加了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两大板块。同时,将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分别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和“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形式归纳其中,形成“5+1+1”总体部署。就功能定位而言,反腐倡廉建设内在包含“反对腐败”和“廉政建设”两个基本面,其中腐败问题在本质上属于政治问题,是一种严肃的政治斗争,“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功能定位既解决了“政治建设”与“反腐倡廉建设”在内容上的矛盾,又把反腐败作为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凸显出来;廉政建设实际上既属于纪律建设又属于作风建设的范畴,新布局没有再把廉政建设作为基本板块突显出来,体现了我们党对党的建设具体内涵和逻辑关系的理性认识。制度建设必须要有依托点和载体才能具体展开,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在内的各项内容都必须要上升到制度层面才能形成稳定的结构支撑。“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重新确立了制度在党的各项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使党的建设总布局的内容界定和逻辑结构更加清晰、更加科学。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数量,更取决于党员质量。对我们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数量应该没什么大问题,难的主要是提高质量。”(3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351.他把质量标准和质量导向纳入党的建设理论,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3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8.的全新概念,形成了新时代质量强党的战略新思维。
第一,科学揭示了党的建设质量的本质内涵。习近平认为,对于一个政党来说,体量大不代表战斗力强,如果只追求数量扩张、形式花俏、过程繁琐,而不是真正从保证质量、强化骨骼、注重实效上下功夫,也只能是徒劳无益。基于此,他提出“党的建设质量”的新命题,其实质就是坚持效果导向思维,把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定位于数量基础上的质的提升,以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规范引领党的各项建设和具体工作。这一新命题在设定结果的前提下以目标促成效,为走出一条更高质量、更高标准、更有效益的质量强党之路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
第二,丰富和发展了党的质量建设的内容构成。习近平认为,加强党的建设质量就要在“提高发展党员质量、提高教育实践活动质量、提高选人用人质量、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党的制度建设质量”(33)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5.等方面下大功夫,真正在质量上强党,在实力上兴党。这一论述明确提出了党的质量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着力点,为党的实际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此外,党中央还针对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建工作质量、领导干部质量、党内法规制度编制质量、基层党组织质量建设、组织体系建设等问题作出系统阐释和明确要求。这些要求的突出贡献在于突破了以往我们党侧重党员质量建设的传统思维,把党的质量建设扩展到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凸显出全面性和综合性的价值导向。
第三,把党的建设目标与质量成效相结合。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将“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4)同②:531.的建设目标与“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建设效果系统集成,以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对党的建设目标提出高质量、严标准的质的规定性要求,又以党的建设目标为质量评估的重要参考和目标定位,从而达到“以标准促成效”的驱动效果。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也就是说只有高标准才能有高质量。基于此,把党的建设目标与建设质量相统一,前者为后者指明前进方向,后者为前者拔高标准,使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在目标导向中实现辩证统一与良性互动,为建设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和一抓到底的钉钉子精神持之以恒地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在全党开展了一场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为主要内容的自我革命伟大实践。正如习近平指出的:“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35)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 坚持不懈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N].人民日报,2022-01-19(1).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解决了党内很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和矛盾问题,使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对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从“全面”的维度出发深化和发展了从严治党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36)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6.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百年来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习近平赋予其“全面”的深刻意蕴,实质上是对新时代从严管党治党的综合性、深入性、变革性提出更高要求。就综合性而言,“全面”要求管党治党既要面向9 100多万名党员、460多万个党组织的主体范畴,又要覆盖与党的建设相关的各个领域、部门、方面的具体工作的客体范畴;就深入性而言,“全面”深刻体现为“严紧硬”,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党的纪律真正立到管党治党的全过程和各方面。2022年1月,在党的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37)同①.。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紧扣“严”的治党标准,以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精神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真正落实严紧硬的坚定决心和政治勇气。
第二,把高压反腐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手段,并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系列关于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理论成果。一是高压论。习近平告诫全党:“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3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他把高压反腐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抓手,以零容忍的态度、猛药去疴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严厉惩处的尺度一查到底,严肃追究;要求“老虎”“苍蝇”一起打,绝不为少数腐败分子得罪十四亿中国人民。二是“笼子论”。也就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党内外监督机制、法规制度和廉洁自律的思想道德防线的约束作用,彻底清除滋生腐败的“温床”。三是持久论。习近平指出,反腐败斗争的关键在“常”“长”二字,也就是要“经常抓”“抓经常”“长期抓”。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当前及今后长期一段时间里党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以持久战的恒心、决心、耐心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觉悟、政治执行力一刻不停地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
总体而言,这八个方面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必须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宏观视野中来把握。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突出价值导向,有思想引领的重要意义。第二,党的领导、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路线、制度治党等突出内容导向,是推进党的建设的具体举措。这些内容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每一部分都是相互影响、相互贯通、相互作用的关联体,鲜明反映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的新进展和系统化水平。第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突出目标导向,推动党的建设目标与建设效果系统集成。而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全过程,起着战略保障的现实作用。质言之,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完善了党的建设体系的基本框架,对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