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时代网络文学改编剧的坚守与突破
——以《隐秘的角落》为个案

2022-11-25 11:25韩传喜范晓琳
关键词:角落网络文学媒介

韩传喜,范晓琳

网络文学改编剧是网络文学作品在媒介融合时代的影视化呈现。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学以及以之为根基的改编剧在国内均处于发展阶段。“1998年中国第一部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诞生,时至今日,网络文学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1)张雨轩,韩传喜.媒介融合时代网络文学的编码与解码[J].当代作家评论,2021(1):39-43.网络文学改编剧的发展历程则更短,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2004年被改编成影视剧作算起,网络文学改编剧至今仅有十几年的历史。然而,网络文学改编剧的发展态势却不容小觑。纵观近几年国内影视剧市场,网络文学改编剧大有占据影视剧市场主流的趋势,《琅琊榜》《步步惊心》《花千骨》《长安十二时辰》《都挺好》《庆余年》《隐秘的角落》《开端》等优质网络文学改编剧的出现,不仅为大众呈现了视觉与精神的双重盛宴,而且也不断地引发网络文学改编剧的发展热潮。

然而,网络文学改编剧作为“土生土长”的互联网产物,在其诞生伊始便具有天然的独特性,再加上媒介融合时代背景下唯流量、唯技术、唯明星效应、唯效率等因素的影响,网络文学改编剧呈现出正向与负向发展相交的态势。一方面,网络文学改编剧顺应了媒介融合时代的发展潮流,擅于将资源与渠道进行优化整合,并且坚守文本内容的价值内核,摒弃了时下普遍存在的流量逻辑,取得了网络文学及改编剧的双赢;另一方面,网络文学改编剧还存在背离主流价值观、题材与名称雷同、原创能力下降、制作水平低下等劣势,面临文化内涵缺失、品牌化发展体系缺失、高素质创作团队缺失等问题(2)吉喆.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现状分析[J].电影文学,2021(3):9-17.。作为一种艺术产品和精神产品,网络文学改编剧具有审美教化和价值观建构的作用,尤其在其日益占据主流影视剧市场的当下,对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的价值观形塑作用愈发强大,而网络文学改编剧市场中却存在不少粗制滥造、内容空洞甚至打擦边球的剧作,这将会对大众乃至整个社会风气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网络文学改编剧在媒介融合时代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探寻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隐秘的角落》为切入点,对网络文学改编剧的现实发展方向进行分析,从多角度探究网络文学改编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进而为网络文学改编剧的未来发展进路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内外双重因素制约下的网络文学改编剧

《隐秘的角落》是由爱奇艺“迷雾剧场”推出的第二部自制悬疑推理剧作品,于2020年6月上线,这部仅有12集体量的悬疑短剧一开播即收获了豆瓣9.0的高分评价,斩获上佳的口碑。除此之外,《隐秘的角落》在海外也获得了认可,该剧曾作为唯一一部中国影视剧入围好莱坞权威杂志《Variety》2020年度“最佳国际剧集”的榜单,日本也在其上线次年宣布引入并定档播出。该剧改编自紫金陈的网络推理小说《坏小孩》,内容以三个小孩在景区记录下少年宫暑期奥数代课老师张东升蓄意谋杀岳父岳母的事实为由头,铺展开了一系列有关人物纠葛的事件。该剧通过层层递进的剧情与隐匿于多处的隐喻手法,将人性中的善与恶巧妙地拆解重构并呈现给受众,由此也引发了公共领域内多级话题的衍生和不同视角讨论的发酵与升级。可以说,《隐秘的角落》凭借其优良的制作与优质的内容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亦成为网络文学改编剧在媒介融合时代实现突破的实践窗口和典型个案。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一词最早被应用于解释计算机与通讯系统的聚合(3)蔡雯,王学文.角度·视野·轨迹——试析有关“媒介融合”的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9(11):87-91.,后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以此开创性地总结了不同工业正在走向融合的现实趋势,同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伊契尔·索勒·浦尔提出了“形态融合”的理论视点,这也是“媒介融合”真正成为学理概念的起点(4)陈映.媒介融合概念的解析与层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7.。概括来说,“媒介融合”是指新旧媒介在不同层面上互相融合发展,呈现出多元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同时,“媒介融合”并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会伴随着技术发展与媒介环境的变化而产生新的价值意涵,尤其是受当前智能媒体发展的影响,“媒介融合”的广度与深度均达到新的层面,信息传播与接收的双方浸润在新的传播环境中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变化。从这个层面来看,网络文学改编剧可以说是“媒介融合”意义延展下的一个时代产物。“每一种媒介都有超越其原生语境,并向未知语境不断延伸的能力”(5)张雨轩,韩传喜.媒介融合时代网络文学的编码与解码[J].当代作家评论,2021(1):39-43.,网络文学改编剧将网络文学与影视剧两种不同性质的媒介相结合,当两者产生新的化学反应时,固有的受众圈层便被打破,传播视域逐渐扩充。同时,“媒介融合”的概念逻辑也被广泛运用到了网络文学改编剧的制作与传播过程中,成为提升剧作本身传播力与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在此过程中,市场环境、创作环境、受众偏好等受媒介变迁的影响均对网络文学改编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所关联的要素方面来看,网络文学改编剧的发展受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方面,网络文学改编剧依托于网络文学,依赖制作团队包括导演、编剧、演员等在内的诸多方面的齐心协作;另一方面,作为“媒介融合”意义延展下的时代产物,网络文学改编剧还受媒介环境变迁所带来的社会环境、创作环境以及受众偏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上述两方面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交融、相倚为强,共同作用于剧作的品质与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说,《隐秘的角落》一经播出广受好评,并且产生一定程度的文化影响力,不仅在于影视制作、网络文学文本以及改编、演员的表演等方面的成功,还在于其在当下的传播语境中顺应了发展的潮流,且摒弃了裹挟于时代潮流中的消极因素,坚守了内容至上的准则。媒介融合时代,个性化推荐技术的发展、短视频的风靡、信息的海量化增长等等,均促使受众不断缩短信息接受的时间以便于提高接受效率。在此背景下,网络文学改编剧市场产生了大量的“速成品”,从网络文学作品到改编剧作的制作时间都大大缩短,此类剧作极具本雅明所言机械复制技术的“韵味”,实为根据工业化、标准化的制作程序,快速生产出可供消费观看进而变现的剧作。《隐秘的角落》摒弃了流量主义、明星效应等的挟持,以精良的制作与优质的内容获得了受众的认可。由此来看,媒介融合时代,网络文学改编剧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专注于调整内外因素的双重影响,在内容、形式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发展。

二、坚守品质:善恶哲思的内容立意协同匠心制作

媒介融合时代,许多影视作品通过新媒体传播方式“打通最后一公里”,以获取更高的关注度。诚然,如今网络文学改编剧的社会认知度正不断提升,IP热的浪潮也愈发在影视市场中激荡着,网络文学作品加速市场化。与此同时,在流量主义、明星效应等的席卷下,网络文学改编剧市场呈现出“激进”的发展势头。但从一定程度上而言,网络文学作品越快被市场化收编,越容易丧失掉其本有的灵韵。并且,受众的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内容品质的要求不断提升。因此,在大多数创作者将注意力放在如何更快地通过媒介来收割市场与流量之时,若有创作者致力于打造精品,深耕内容并提升作品的格调,挖掘更有底蕴与力量的作品价值,则更能帮助网络文学改编剧在媒介融合时代杀出重围并弥久留香。《隐秘的角落》之所以能取得“现象级”的成功与关注,与它精良的内容品质不无关系,从立意到剧情再到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在向着“一部好作品”的目标出发。可以说,匠人精神浸透进了整部剧的创作之中。

(一)善恶哲思与现实关怀的叠加呈现

《隐秘的角落》的文本内核极具悲剧性,但在剧情的发展中,受众往往能感觉到人性中的“恶”并非绝对,作品通过群像描摹的方式,赋予了人物善恶两面,清醒地勾画了人性的复杂。对于剧中主要人物张东升而言,长期以来饱受的屈辱和忍耐让他的邪恶一面有了合理性;对于朱朝阳而言,表面独立懂事内心却对爱有极端渴望,这种心理渐渐扭曲,人物形象也渐而走向腹黑化。“朝阳”注定“东升”,两个人的从恶选择也映衬出彼此相似的悲剧人生。善非善,恶非恶,这样精巧的立意让这部剧更为生动,也更能抓住观众的内心。同时,该剧不仅是在单纯地叙述悬疑故事,也在透过剧情的利刃,将更深层次的社会立意解剖出来,让受众更加清晰地关注到未成年人犯罪、原生家庭矛盾、家庭教育、留守儿童、刑二代等社会问题。总导演辛爽曾在采访中说:“总会有人在生活中受到了错误的对待,所以对爱有了错误的理解,从而导致做出错误的事情。我们希望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6)娱乐独角兽.专访导演辛爽——《隐秘的角落》:与观众共创“国产第一悬疑剧”[EB/OL].(2020-06-24)[2022-11-10].https://mp.weixin.qq.com/s/19rJL3lNJ12UaltXA3fPtg.这种深隐人文关怀的剧作立意成为带动社会各个圈层思考与感悟,进而引发社会共情与共振的关键因素。

事实上,很多取得较大关注与社会影响力的网络文学改编剧,在其内容立意上均带有解读人性与关怀社会的面向。比如,早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蜗居》改编自作家六六的同名网络小说,以“房奴”问题作为视点,刻画了现代人的情感纠结与复杂人性,诠释了普通人为了房子奔波的社会现实,让受众产生了许多共鸣。《沉默的真相》改编自紫金陈的《长夜难明》,涉及诸多社会不良症候,剧中对贪污腐败与资本虚伪、校园性侵与女性拯救、城乡治理失序与教育资源匮乏等现实命题的呈现,激发了人们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同时,观者亦能看到普通人心中对于光明的渴望及对正义的坚守,感慨于人性的光辉。改编自作家阿耐小说的同名电视剧《都挺好》从家庭伦理的视角介入,在集中展现家庭琐碎与亲情羁绊的过程中衍生出诸多相关复杂情感关系的社会讨论。当下基于家庭视角剖析社会问题的网络文学改编剧不少,从《欢乐颂》到《都挺好》再到《隐秘的角落》,均是从家庭伦理及情感关系角度出发建构自身立意,有助于网络文学改编剧打通代际区隔与阶层区隔,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受众圈层。媒介融合的时代,媒介的延伸和多元使得网络文学改编剧的传播范围与传播力都得以大幅提升,但能否获得可观的传播效果还需洞察受众的认知与评价。带有解读人性与关怀社会属性的作品立意在提升自身作品格局的同时,亦能冲破人们过往对于网络文学改编剧“泡沫快餐化”的认知,将受众带入到现实的生活情境,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这在当下爽文爽剧横行的行业生态中是极为难得的品质,亦是网络文学改编剧获取成功的重要方面。

(二)摆脱流量裹挟,专注细节与品质

巧妙的内容立意须借助制作团队的精良制作加以呈现,内容与制作二者之间相辅相成。《隐秘的角落》邀请著名导演、制片人韩三平担任监制,亦邀请美剧《纸牌屋》的编剧乔·卡卡奇(Joe Cacaci)担任剧本监制,优质且专业的制作团队为这部剧奠定了品质基石。制片人何俊逸在接受专访时曾说:“原本用一半的时间(制作)可以达到80分,但为了那最后20分,我们可能还要再多花一倍的时间。”(7)骨朵网络影视.打破“隐学”,有关《隐秘的角落》的误读与它的出圈[EB/OL].(2020-06-28)[2021-11-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0742822593179288&wfr=spider&for=pc.为了更好地凸显人物的真实心理状态与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制作团队在幕后的影视化制作过程中有着许多灵动的思考。在剧情设置方面,片头的“爬山戏”选择在受众不设防的心理状态下上演,让人在震惊中产生一探究竟的观影欲望,也为整部剧奠定了叙事基调。除此之外,《小白船》童谣的氛围烘托、巧妙的转场设置以及片尾的死亡圣光等剧情设计,搭配着构思性极强的片头片尾与片花的埋线表达,该剧通过视听语言的沉浸性与完整性将受众拉入剧情。在人物塑造方面,制作团队亦有着巧妙构思。比如,张东升“秃头”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众多观众的梦魇,但这一设定并非出于原著,而是制作团队与演员秦昊在审视张东升这个具备复杂面的角色时,根据人物的性格底色所设计出的独有造型,这样的人物设计的确将张东升隐藏起来的自卑心理用视觉强调的方式展现出来,也从而帮助这个带有阴暗面的角色在剧中立住了。从创作细节的用心打磨,到别出心裁的人物塑造,《隐秘的角落》力图将内容的制作优势发挥到极致。无独有偶,很多获取较好关注度与社会影响力的网络文学改编剧,比如《琅琊榜》《庆余年》《香蜜沉沉烬如霜》等,在制作方面的专业性和标准较之其他的剧作均更为精良,这也是其获得观众认可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隐秘的角落》的受众基础范围较广,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代际区隔和社会区隔。事实上,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与社会背景,不同圈层受众的文化感悟与审美接受迥异。《隐秘的角落》在媒介融合时代能够出圈甚至做到了融圈,窥其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隐秘的角落》加入了基于情感关系的家庭话题,同时该剧还挖掘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剧中体现的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原生家庭的影响问题、现代人的心理困境问题等均与社会群体息息相关,处在不同圈层的人均能够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以不同的视角在剧中寻找自己、审视社会。另一方面,该剧在创作形式上给予了受众酣畅淋漓的审美体验,在选景、摄影、配乐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现了美学叙事的魅力,以普世接受的美感打破不同圈层之间的隔膜。媒介融合时代,多元化技术与影视作品的融合使剧作本身更具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受众穿梭在视觉美与听觉美之间,倾向于关注那些具有视听冲击力的影视作品,这也逐渐成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观影习惯。《隐秘的角落》中既有高级感配色的选景,又有融入剧情风格的配乐,这些极具张力的创作元素让受众在观剧的同时,也享受着审美的愉悦。

三、形式突破:社交狂欢下的二次创作与短剧创新

作为艺术产品的网络文学改编剧,其优质的内容需要借助于特定的形式加以呈现,后者在一定意义上甚至会对前者产生决定作用。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新旧媒介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共识,网络文学作品在形成品质基底的建构之后,更需考虑如何凭借媒介蓄力形成传播效力,延展受众对作品的关注视野,从而实现多元价值链条的传播与变现。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网络文学作品若不能以合适的方式加以传播,其内在灵魂与情感关照就像无法走出深巷的醇香老酒,即便再用力也无法在这个时代充分呐喊。诚然,网络文学改编剧作为网络文学作品的新形式,本身就是新旧媒介融合的产物。然而,想要继续完成网络文学改编剧在媒介融合时代的传播与呐喊,仍需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借力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寻找自我呈现的康庄大道。

(一)情感连接下拟态身体在场互动激发二次创作

《隐秘的角落》自开播以来便收获了爆发式攀升的热度与流量,剧作的内生话题成为不可忽视的成功要素。据统计,该剧上线10天内有59个相关词条上榜热搜,其中大多词条都带有较高讨论度的互动属性,皆为受众乐于参与并延伸思考的话题。由网络文学改编剧衍生出的强互动性话题,往往带有社会焦点与痛点的属性标签,比如《隐秘的角落》中的离异家庭孩子教育问题、《欢乐颂》中的樊胜美原生家庭问题以及《都挺好》中的陪伴式啃老问题等,受众在观影的同时会积极参与话题讨论,在剧外形成讨论空间,不断延伸剧作的影响力。并且,剧作本身携有的“朦胧感”剧情设计,也不断激发受众的互动参与和二次创作的热情。何谓“朦胧感”?可以将之理解为留有空白的文本创作,受众在此过程中被赋予共同参与创作的媒介身份,因此这也为话题的衍生空间带来了可能。比如《隐秘的角落》话题热度排在前位的“你愿意相信现实,还是相信童话”所提出的便是一种取舍意向,剧情中并未清晰阐明,但受众可以将剧中引入的数学家笛卡尔的故事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相结合展开充分的联想,从而寻找自己内心的答案,这即是“朦胧感”的一种体现。不论是剧作外的话题讨论还是“朦胧感”的剧情设计,都强调了网络文学改编剧应通过强化媒介亲历性的方式,将文本对照现实,激发受众的想象性经历并试图解决社会问题的欲望,进而助力媒介消费(8)陈林侠.消费,还是消费:当下网络文学的影视剧改编[J].艺术评论,2012(5):66-70.。简言之,即加强带有受众意识的媒介属性,尽可能地让受众介入到剧本的二次创作之中。

而多重话题的交织使得受众在社交媒体中保持着密切而频繁的情感互动,由此迸发出的情感能量又成为媒介融合时代网络文学改编剧二次创作与传播的优势。美国激进微观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曾提出“互动仪式链”理论,柯林斯明确指出互动仪式的构成要素包括:身体在场的群体聚集、对局外人设限、共同关注的焦点、分享共同的情感,其中相互的关注焦点与共享的情感状态被视为核心要素。这种互动仪式的产生会带动群体团结的集体意识并且引发更强烈的情感能量(9)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86-87.。由网络文学改编剧衍生的话题让受众在共同关注的焦点下形成了共享情绪与认知的情感纽带,这些话题在社交媒体中经过有节奏性的反馈强化后可以激发出强烈的情感能量。在这样的作用机制下,便不难理解为何受众满腔热忱且自愿地参与到剧作的二次创作之中了。而对于柯林斯所说的基于物理空间的“身体在场”,在媒介技术不断演化升级的今天来看,似乎也得到了修正。得益于网络环境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为受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搭建了延伸场域。同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性与持续性特点,受众会产生一种与现实互动类似的空间同在感,并且随着融媒体元素逐渐丰富,群体成员在虚拟场域下互动的形式更为多样化,共享内容的场景也逐渐贴近真实空间(10)吴迪,严三九.网络亚文化群体的互动仪式链模型探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17-20.。如此,在虚拟空间内的“身体在场”互动也能够带动“情感能量”的强烈迸发,甚至会产生比以往“物理空间”内的互动更强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以《隐秘的角落》为代表的优质网络文学改编剧凭借多维度的话题延展激发了群体互动,在“多米诺效应”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被“情感能量”吸引到了作品的二次创作之中。

(二)社交狂欢下作品附加效能的再提升

媒介融合时代,表情包成了影视剧拓展社会认知度与影响力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近年来,许多网络文学改编剧的表情包在社交媒体中都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围观素素跳诛仙台”,到《都挺好》中苏大强的“我想喝手磨咖啡”,再到《隐秘的角落》中的“一起爬山吗”等,表情包在影视剧传播中逐渐充当起重要的媒介角色。《隐秘的角落》官方微博便多次利用表情包进行宣传推广,在相关话题登上热搜榜时及时发布相关表情包,借势增强剧作传播的附加价值。在剧作放映的过程中,网络上也流传了许多符合剧中故事属性与角色定位的网友自制的系列化表情包,比如“张东升带你去爬山”“朱朝阳把你写进日记里”“爸爸给你唱小白船”“周春红给你喝牛奶”“朱永平带你去游泳”等等。

表情包为何能进一步强化网络文学改编剧的传播与推广?从表情包自身的传播性质来看,表情包既是与剧情互文的衍生传播载体,又是剧情连接现实的信息媒介。在表情包传播的过程中,受众对剧情的认知印象实际上在不断地被强化,同时这种认知也会伴随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而增添一些契合现实生活的新理解。换句话说,受众对表情包接受与认同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受众在经历从接近到了解再到重构剧作本身的过程。因此,网络文学改编剧通过表情包传播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受众接触与了解剧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被附加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转化成传播效力。从受众的接受心理来看,受众在生产与消费热播剧表情包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传递自我的身份信号。当带有热度符号的表情包社交媒体中大范围扩散时,受众会自发地产生一种不想与社会脱节的心理情绪,这种情绪将驱动受众进一步的模仿行为,以此来满足社会归属感的内在心理诉求。这种情形的不断扩散最终会驱使表情包在社交媒体中呈现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传播效应,由此剧作本身的传播影响力也会相应地被强化。虽然表情包传播是建立在一定热度基础之上的传播方式,但从表情包自身传播性质及受众接受心理的角度来看,表情包对于影视剧的进一步传播造势具有天然优势。

(三)短剧创新:顺应受众需求与时代潮流

媒介融合时代,影视剧与新媒体传播渠道的融合已经逐渐成为市场共识,但是如何获取市场传播力的最大化,还需进一步探究社会媒介习惯与市场需求。媒介融合时代,伴随生活节奏的加快,受众愈发怜惜自己的时间成本,因而在媒介的选择上,受众更加倾向于接触短、轻、快的媒介载体。加之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升级,顺应了时代的市场呼唤,满足了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对于“短”媒介的需求,久而久之,“短”成了媒介融合时代受众媒介选择的普遍习惯。在2018年的中国网络剧发展高峰论坛上,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特别公开了部分市场数据,从45集以上的长剧弃剧率指标来看,2018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比率已经达到了56%,这意味着受众已然疲软于以往动辄40集以上的长剧模式。

其实,在网络文学改编剧市场中,以往的网络长剧存在通过增加时长的方式延长剧作的生命周期,但现实往往是长剧极易陷入高开低走的“注水剧”境地,让受众在难啃与失望中迷惘。《隐秘的角落》凭借12集的轻体量迈入了网络文学IP改编的短剧赛道,在市场表现及口碑方面都有着惊艳的成绩,该剧的成功为网络文学改编剧拓宽短剧生态带来了更多可能,也为网络短剧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实践路径。即使体量短小,也并不意味着网络短剧的叙事方式是单线条的简单白描,相反,制作团队在“讲故事”的叙事技巧上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将故事逻辑线与戏剧矛盾点合理呈现,把短小体量转化为自身优势。《隐秘的角落》的剧集节点并非以标准化的时间作为基准,而是让时长为剧情服务,将卡点置于关键剧情,试图以此拉高受众对接续剧情的观影期待值,受众的反映也充分印证了该剧在剧情设置上的成功。比如,《隐秘的角落》前三集中,第一集77分钟,第二集50分钟,第三集37分钟,时长实现创新;而时长的设置又主要依据剧情走向,第一集停留在三个小孩发现张东升蓄意谋杀的事实,第六集卡点在小白船与徐静之死的巧妙转场,制作团队通过这样的剧情设定,可以充分向受众抛出诱饵,让人们在剧情带来的迷思中徘徊往复,尽情遐想。近几年来,诸如米读、中文在线等网络文学平台开始了探索“网络文学+短剧”的新开发模式,也纷纷在快手、抖音等短视频流量池中进行了布局,制作出《今夜星辰似你》《霸婿崛起》《权宠刁妃》《分手之后爱上你》等网络文学微短剧,这似乎也预示着网络文学的短剧时代已悄然而至。

四、网络文学改编剧的可持续发展之思

《隐秘的角落》作为优质网络文学改编剧的代表,其成功背后体现着行业的长期积累,也预示着未来行业发展的无限潜力。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网络文学改编剧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整个行业亟须思考的问题。

(一)拒绝“注水”,求短求精

2020年2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剧网络剧创作生产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特别强调了制作方要规范网络剧集的集数,尤其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反对内容“注水”现象。短剧意味着打破常规的创作思维,制作团队要更多考虑如何在有限的时长内做出详略得当的剧情把控,尽可能地拧干“水分”,这亦有助于网络文学改编剧提升剧作品质。网络文学改编剧市场中以往存在的为了成本回流,人为延长播放时长,故意制造叙事拖沓的长剧生态已渐入末路,短剧的崛起成为媒介融合时代下网剧发展的重要态势。一方面,短剧相对于长剧而言成本投入较少,投资风险也较为可控。另一方面,短剧的爆发将以“良币驱逐劣币”的方式重塑网络文学改编剧的内容生态,成为匡正内容生产的一个契机。

(二)锚定源头,跨平台联动开发优质IP资源

所谓IP是指知识产权,引申含义即是具有一定粉丝数量的原创作品。媒介融合时代,开发IP资源已经成为网络文学改编剧的策略方向。目前,国内的一些龙头视频平台纷纷与IP培育系统联手,譬如2020年腾讯宣布接手阅文集团,爱奇艺也在同年宣布和中文在线合作。这种联动机制是进一步优化影视内容源头,提升影视资源质量,从而获得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IP先天拥有的粉丝优势可以为影视剧的播出保证一定基数的观众基础,同时也可以增强社会对影视剧作品的预先期待值,一定程度上前置其影响时间。除此之外,优质IP资源纷纷投入影视市场,也预示着剧本的优劣成了市场竞争中愈发重要的因素,这对于当下主要制作成本向流量倾斜的网络影视生态圈而言,是一个向好的机会。

(三)打破同质化,谋求品质与创新的耦合

尽管诸多网络IP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但是“叫好又叫座”的作品甚少,同质化现象成为网络文学改编剧发展环境中的痼疾。从当下的市场环境来看,迎合市场需求制作同质化的“泡沫剧”确实能够在短时间内带来相对可观的经济收益,一些网络文学改编剧制作方也因此竭泽而渔,跟风选题,粗糙制作。但是,随着社会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受众在被动接受了过多情节雷同、内容拖沓的影视作品之后,更渴望一个常态化的内容品质生态。因此,如今的网络文学改编剧市场需要有更多作品跳脱出同质化怪圈,在满足受众接受习惯与审美偏好的基础上,以精致的内容建构与独到的创作逻辑谋求品质与创新的融合,以此获得更多受众的青睐。

(四)建构互联网思维,借势新媒体完善前馈与推广

随着媒介融合的深入发展,网络文学改编剧无论是在前期制作,还是在后期推广方面均可借助融合媒体的优势进一步达成自我完善的目的。首先,在影视作品制作与运营的过程中,制作团队可以提前做好前馈工作,比如利用新媒体渠道形成作品与粉丝的对话机制,充分了解受众市场的需求,这对于进一步完善与改进剧本的内容创作大有裨益。其次,制作方应搭建自身的新媒体传播矩阵,善于洞察不同平台的特点与优势进行差异化营销推广,以此来追寻不同社交场域内的潜在受众,进而实现网络文学改编剧传播范围与影响力的再提升。

《隐秘的角落》作为2020年“现象级”的爆款作品,既得益于其创作团队对品质的坚守与传承,以精致的内容回应媒介融合时代网络文学的未来出路,同时又得益于作品顺应时代的浪潮,善于抓住新媒体带来的诸多利好与机遇寻求突破。多年来,网络文学改编剧市场不缺热度作品,但能够引发强烈社会波澜的作品却少之又少。可见,既以真诚的态度投入制作,让受众感受到文学与艺术的魅力,又有敢于突破常规的勇气,让优质作品寻找到合适的通风口传播出去,是媒介融合时代网络文学改编剧难得的品质。但是,也应注意到,爆款作品的成功是不能被完全复制的,如何明晰“现象级”作品成功的底层思维才是行业层面需要考量的问题。网络文学改编剧的发展之路道阻且长,我们应在借鉴与反思中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角落网络文学媒介
荣梓杉 穿越隐秘角落 走向浩瀚太空
被遗忘的角落
角落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