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11-25 09:07王金海
中国农业会计 2022年4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高质量监督

崔 丽 王金海

内部审计工作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首要政治任务是,如何从战略目标实现与重大风险防控的视角,全面履行内部审计职责,提升内部审计影响力,实现审计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监督体系中的作用。

一、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含义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指内部审计涉及的人力、技术、资金等相关要素投入产出效益高、资源配置效率优、审计效果明显,能够更好适应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需要,推动高校行稳致远,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通过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过程和结果全面质量管理“提质增效”,可以促进完善组织治理、实现预定目标,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实现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

二、高校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动因

(一)国家对内部审计工作高度重视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审计监督。国务院于2014年10月出台《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教育部于2015年2月下发《关于加强直属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高校应该加强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和“经济卫士”的角色,为高校经济环境“问诊把脉”,提高高校应对风险能力、综合治理能力。2018年3月,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体现了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标志着我国审计事业进入了新发展阶段,也为新时代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内部审计含义及职能发展

《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中均指出:“内部审计是指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的活动。”内部审计的职责范围在“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基础上增加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的职能在“监督与评价”基础上增加了“建议”。从内部审计职责范围、职能定位发生的变化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的本质不仅是监督与评价,更重要的是从服务的角度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三)大数据加快了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对象是数据,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与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相关的经济活动等,而是贯穿于高校所有业务领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也由原来的单一化审计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性管理审计,内部审计人员不再单纯依靠职业判断审计风险,而是需要借助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更加有效地规避各类审计风险。

(四)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在会计理念、核算内容、模式等方面有了新的改变和突破,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也发生了相应变化,这对高校审计工作运行环境、专业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进一步完善优化相应的制度环境等。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及风险管理需要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基石,是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领域的作用,有利于推动高校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高校应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地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工作机制,规范权力运行,助推党风廉政建设。

三、高校内部审计现状

(一)内部审计发展理念参差不齐

实现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内部审计理念的不断创新。虽然大部分高校对内部审计在促进单位防范风险、完善治理和增加价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了一定认知,但部分高校仍没有切实认识到内部审计对高校提升管理水平及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另外,内部审计在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预防腐败等方面发挥的是隐性价值,无法具体量化或实际感知,导致审计工作专业性时常受到质疑,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发挥。

(二)内部审计理论制度落后

富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理论制度不健全。近年来,尽管国家陆续发布了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及实务指南,制定了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规范,但仅依靠内部审计准则等来规范内部审计工作,还存在着许多现实难题,业务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导作用也略显不足。内部审计行为缺少规范性,审计人员只能依靠自己的职业判断进行审计,没有统一的操作指南,相应降低了内部审计人员的威严和形象,同时也增加了审计风险。

(三)内部审计独立性差

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精髓和灵魂。审计独立性不仅要有形式上的独立,更要有实质上的独立。大部分高校已单独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相应人员,在形式上保证了其独立性。但是内审机构设置不合理,不能保证内审组织上的独立性,使其失去了权威性。作为高校一个内部机构,如果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势必影响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降低内部审计的质量。

(四)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内部审计人员仍主要来源于财务岗位,其理论技术单一、业务层次不高,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及后续教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人员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存在失调现象;内部审计人员在相关利益诱惑下影响其客观公正判断等。以上种种因素,导致内部审计无法正常发挥职能。

(五)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

新形势下审计覆盖面广、审计业务日益复杂、涉及领域宽泛,高校内部审计范围不再仅仅局限于财务收支情况、预决算执行情况等合规性审计,而是逐渐转向对专项资金、内部控制及资金效益性审计等。传统的审计方法如检查、函证以及现有的高校审计评价体系等,已经无法有效提升其抗风险能力。随着信息化技术发展,要求高校内部审计实现信息化,以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

四、高校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内部审计工作理念更新与转变

高校应积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政策,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立足实际实现审计工作理念更新与转变,坚持监督与服务并重新理念,以问题、风险为导向,注重审计质量和效果,拓宽审计广度与深度,将审计对象进一步扩大至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领域,做到内部审计全覆盖,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进而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创造的功能。高校应在一定周期内,科学制定审计计划方案,创新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既要做到重点突出,又要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应审尽审。

(二)创新高校内部审计理论及制度体系

高校内部审计理论对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针对性、根本性的指导作用。新形势下,高校应根据内部审计环境变化和新制度实施,修订完善内部审计制度,顺应新形势,应对新问题,防范新风险,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正常开展提供理论保障,促进高校稳定持续发展。高校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及发展战略目标,深入研究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及难点,做好顶层设计,合理研究制定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建立健全审计领导体制、审计质量控制和绩效考核等制度,形成内部审计工作内容、规范、评价三方面制度体系,激发内部审计活力。同时,高校应立足内部审计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将审计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内部审计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引。

(三)强化内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

依据高校组织架构和主管部门规定,科学统筹、依法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和配备人员,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绝对领导,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和权威性。高校应成立党委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等,强化党对内审工作的直接领导,并落实到内部审计工作全过程。另外,高校也应积极探索建立总审计师制度,加强对内部审计专业领导,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推动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

(四)突出审计重点实现审计全覆盖

高校审计目标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应围绕党委的重点安排部署,围绕学校战略发展规划、中心工作以及重要风险点和热点难点问题,明确审计目标,合理制定审计计划,由以前合法、合规、合理性账项基础性审计向管理、风险审计等延伸拓展,积极探索“以风险为导向、以内控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管理绩效审计。首先,要保证对重点项目和领域进行审计,集中主要力量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其次,要整合资源,力争做到审计全覆盖,为反腐败工作创造良好基础,防范廉政风险,发挥内部审计的“免疫卫士”作用,贯彻“一审二帮三促进”理念。

(五)推动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

审计人员业务能力和水平是实现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高校行稳致远的关键。高校要从源头上把好“入口关”,推动内部审计职业化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要重视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坚持综合培训与专业学习相结合,通过以审代培、提升实践能力、轮岗交流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综合业务能力,以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

(六)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全覆盖、无盲区是新时代对审计工作的要求。高校内部审计信息化是提升审计监督能力和完善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途径。审计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可以拓宽内部审计监督的覆盖面,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高校要坚持“科技强审”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善审计技术和手段,积极探索数字化审计方法,推行数据平台建设,营造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环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价值增值作用。要紧紧围绕审计业务和管理实践,在完善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消除信息“孤岛”现象,加快审计管理系统与财务、资产、招标采购等系统的连接,构建高校信息“命运共同体”,实现对各项经济业务有效实时监控,将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审计能力,确保有效防范与管控各种经济活动风险。另外,高校也要注意防范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审计风险,防止内部审计资料被攻击、窃取或泄露。

(七)探索创新内部审计人员考核激励机制

制定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完善审计工作量化考核办法,用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实行优胜劣汰,建立有利于内部审计人员成长发展的职业通道,提供良好的晋升平台,激发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热情。高校不仅要通过正向考核激励干事创业、用实绩检验责任担当,也要通过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必要的责任追究等措施,督促内部审计人员坚持职业操守,保持勤勉尽责。

(八)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成果运用转化长效机制与持续跟踪机制

保证审计监督到位的关键是审计整改。高校要重视审计整改,将审计结果与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深化审计整改跟踪检查机制,建立审计整改台账及问题销号机制、长效问责机制、成果转化规范机制等,强化审计成果综合运用,提升内部审计监督效应。另外,高校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内部审计准则和规章制度宣传培训,也可以通过搭建经验交流推广平台等,推广内部审计工作的经验和亮点,形成沟通协调、上下联动的良好业务氛围,进一步推动提升内部审计结果运用成效,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取长补短,争取做到成果共享、经验互用,有效推动内部审计行为规范化,进而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

(九)形成审计监督合力

将内部审计监督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力量联合贯通起来,同时加强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指导,实现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优势互补,有效促进高校风险管理“三道防线”更好地发挥作用,形成督促整改监督合力。也可以采用审计外包方法,引进社会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用专业性较强的审计服务来弥补自身不足,调动内审和外审力量,进而增强审计监督合力,减少审计监督“盲区”,有效防范内部风险。

可以预料,未来我国将会形成集中统一、权威高效、全面覆盖的审计监督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应该坚守监督与服务并举的定位,着眼于战略目标,将内部审计工作与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更新审计理念,完善审计制度,创新审计思路、方法和手段,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升内部审计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增强审计监督效能,助力高校防风险、强管理、增效益及高质量发展,自觉服务于高校综合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为高校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开创中国特色高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高质量监督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做到监督常在 形成监督常态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