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园建构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2022-11-24 12:22
今天 2022年19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区域儿童

南 萍

(金昌市永昌县第四幼儿园 甘肃 永昌 737200)

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使其能够实现个性化的成长。而教师为了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通过明确指导定位、把握指导时机、确认指导目标、调整指导适度性、优化指导方法等方式增强区域活动指导的有效性,使其能够真正帮助儿童找到正确的活动方向,并借此激发出幼儿的各项潜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1.幼儿园构建区域活动和教师指导概述

幼儿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锻炼儿童综合能力,培养他们正确认知思维的主要方式。教师可以选择小组合作或单独练习的方式开展区域活动,而幼儿则可以在多样化的区域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并且,逐渐形成较强的自主求知意识。另外,儿童还可以在区域活动中发现知识的乐趣,掌握更多的科学技能,而且,合理优质的区域活动还能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使其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较强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幼儿的思维还处在开发阶段,所以他们很难依靠自己的能力明确活动目标,感知活动内涵,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在适当的时机帮助儿童解决困难,使活动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而教师为了提高指导的实用性和科学性,就需要充分掌握班级儿童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每个人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这样才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从而提升指导的效果。

2.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提高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2.1 合理定位幼儿教师的角色

幼儿教师要想提高儿童区域活动的效率,在活动开始之前,就需要先透彻了解班级儿童的实际认知情况,关注他们当前的发展状态,在深入思考的同时也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现阶段的成长目标,然后再结合各项因素改进区域活动的环境和内容。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的定位,要知道在任何一种区域活动里都是观察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这样才能做到以幼儿为中心,并且站在他们的视角上对每个儿童的内心世界进行探索和发现,仔细观察每名幼儿在活动时的一举一动,分析他们行为背后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认知层面,然后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活动指导[1]。

教师在区域活动进行过程中,并不一定全程带领儿童一步一步的进行操作,而是要留给幼儿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要让他们充分展现出自身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这样才能让老师更加全面的认识每名儿童,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真实思维水平,进而制定能够满足不同儿童成长需求的不同活动方案。例如,教师可以在手工区域活动之中投放一些色彩鲜艳、样式新颖的半成品材料,然后引导儿童自行探索物品的制作方式,鼓励他们展开自身的现象力,利用这些半成品做出自己喜欢的装饰品。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需要手把手的告诉儿童应该将这些半成品做成什么样的事物,而是要让他们自己思考、自主尝试,但如果有儿童在实操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老师则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并且,要在指导的同时有意识的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能力,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幼儿教师提高区域活动指导效率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明确自身的角色和定位,这样才能让指导行为和指导内容有正确的方向,从而促使教师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

2.2 使教师精准把握指导时机

幼儿教师在开展各项区域活动的同时,还要能够精准把握指导儿童活动行为的时机。对于幼儿来说,学会科学合理的使用手中的活动材料完成任务,才是确保区域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重要保障,因此,教师就需要在活动过程中对儿童进行适当的操作方法指导,让他们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从而高效的完成活动任务。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当认识到指导行为在活动中的作用,要能够精准把握对儿童指导的时机,并不是在幼儿第一次实践操作失败之后就直接告诉他们正确的操作方式,而是要让他们经历更多次的探索和实践尝试,然后再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这样才能促使儿童更深刻的记忆正确的操作方式。如果老师在幼儿第一次活动实践失败之后就对其进行指导,则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在潜意识中认为老师永远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主动思考的能力,同时,也失去了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教师还要在区域活动中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状态,当儿童出现懈怠行为,或者对活动内容的积极性较低时,老师就需要进行有效的活动指导。通常情况下,幼儿失去活动兴趣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活动材料过于单一,或者活动的内容过于单调,并没有达到儿童内心的期望值,从而降低了他们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儿童因为其他事情而影响了心情,因此失去了对区域活动的期待。例如,在小组拼积木区域活动中,有的儿童因为不同的拼积木方式和想法而与其他小伙伴产生了冲突,甚至出现了争吵的现象,这就会影响他们完成任务的效率,严重的还会影响小朋友们之间的友谊,对此,老师就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指导,可以通过语言沟通或行为引导等方式让争吵的双方同时做出让步,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对积木拼接的想法,然后合理的整合成一个能够实现的方案,从而使拼积木活动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

2.3 明确区域活动指导的目标

对于幼儿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认知思维还不够成熟,所以很难通过话语的分析了解其背后的内涵和逻辑关系,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之前,需要先把活动目标和活动流程告知儿童,使其拥有相同的努力方向,这样也更便于教师进行有效的、有方向的活动指导[2]。

例如,教师在开展“探索海绵”这样简单的生活实验区域活动之前,需要先明确活动的最终目标,同时,预设几个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而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先告知儿童此次实验活动的目的和实验步骤,用语言引导他们关注海绵的特点,探寻海绵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作用,然后再让儿童自行操作。另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儿童自主找寻实验合作伙伴,并且引导他们通过团队讨论的方式明确各自的分工,以此来锻炼儿童的合作能力与组织能力。在这项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目标并不仅仅是让幼儿能够顺利的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借助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锻炼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同时,也借此让幼儿发现活动的乐趣,从而提升他们参与区域活动的热情。

2.4 增强幼儿教师指导适度性

在以往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构建过程中,教师对儿童的活动指导通常会遇到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教师时常会在活动后半段的指导行为中感到力不从心,很难长时间对班级所有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引导,甚至到最后只能让幼儿自由活动。第二,在实践型区域活动之中,教师很难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监控班级儿童的活动行为,以至于到最后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活动任务,只能手把手教导幼儿或者直接代替幼儿完成实践操作。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幼儿教师没有对指导适度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的老师把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当成了儿童休闲玩耍的活动,所以并没有对活动内容和活动流程进行规范的设计,这就导致他们无法从全面的视角出发对活动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以至于到最后会对儿童放任自流,或者直接替代儿童参与活动。对此,教师为了提高活动指导的适度性,就需要加强对指导行为的认识,要从实际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对幼儿进行科学的引导。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给儿童留出更多自主实践的空间,既要让他们能够自由活动,又能确保他们处在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空间范围之内,这样也有利于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引导[3]。

例如,当儿童在参与实物观察和知识探索类区域活动时,教师需要先给他们规划出一定的活动范围,要让幼儿认识到只有在这片区域之中的探索行为和探究结果才是有效的,这样就可以确保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应多各种突发情况,从而杜绝放任自流的现象出现。然后,教师再从整体视角对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把控,如果有儿童在某一件事情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教师就需要对其施以援手,用指引的方式帮助儿童解决困难,使其可以顺利进行下一个项目,这也避免了教师在最后代替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出现。由此可见,教师在提高指导适度性之后,就能够更顺利的开展区域活动,也能更轻松应对儿童提出的各种问题,并且,可以在指导过程中对幼儿实现有效的综合能力培养,进而提高他们的活动实践水平。

2.5 优化幼儿教师的指导方式

幼儿教师要想在区域活动之中实现更加高效活动指导,就需要进一步优化指导的方式,使其能够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做出更加灵活的指导行为,这样即可以满足儿童的实践活动需求,还能促进他们实现个性化的发展,从而达到有效的综合能力培养。教师在设计指导方式之前需要先全面了解各项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最终目的,同时,也要了解每个幼儿的实际认知能力、认知习惯和真实的活动需求,然后再根据这些信息要素创设与之相符合的活动指导方法[4]。

例如,针对于大班儿童,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型区域活动,先根据每个幼儿的综合能力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活动小组,然后再给每个小组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实践主题,最后引导他们通过明确分工、相互讨论、相互帮助的方式合作完成这项任务,教师在这样小组合作类型的区域活动中就不能采用一对一的指导方式,而是要针对每个小组中的每一名成员进行综合式的活动指导。例如,当儿童在“动物之家手工制作”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需要先分析困难的类型和难易程度,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两个儿童在制作小鸟的家时对屋顶的样式产生了分歧,对此,老师就需要引导他们思考屋顶的作用,了解平顶和尖顶的优势与劣势,之后再思考对小鸟的生活习性进行探索和分析,从而推断出到底哪一种屋顶样式更适合它们。这样的指导方式就不是针对某一名儿童,而是在锻炼活动团队中每名儿童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式。

教师要想优化指导的方式,还需要了解班级儿童对区域活动的实际需求,并且,要知道幼儿对活动流程和具体操作步骤的了解程度,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层次化特点和个性化特点的指导方案。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由于受到不同成长环境和不同认知能力的影响而形成了不同的求知需求,而教师为了满足每个人的活动期待,促使其在活动过程中实现身心健康的成长,就需要设计出多样化的指导方式。例如,针对性格较为内向,希望可以通过区域活动找到成就感的儿童,教师就需要采用带有鼓励性和表扬性特点的指导方式,如奖励小红花,或者让儿童分享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对于性格比较活泼,希望能够在区域活动中找到乐趣的儿童来说,教师就需要采用更加灵活的互动性指导方式,比如,当儿童在表演类区域活动中忘记动作时,教师就可以参与其中,用另一个角色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鼓励他们采用临场发挥的方式完成演出任务。这样既可以确保活动的完整性,还能减轻儿童的压力,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自由发挥的乐趣,从而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6 完善活动后教师评价方式

对于每一个区域活动而言,教师的活动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种评价既是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的总结,也是对以后区域活动方向的一种探讨,同时,也能够对儿童的发展和成长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回顾区域活动的全过程,让他们分析活动成功的原因或失败的原因,也可以聊一聊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评价他人身上的优点,总结自身的不足之处。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其实很难通过自主思考的方式对活动行为和活动过程进行评价,因此,教师就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鼓励,用语言或动作指导幼儿对之前的行为进行分析,再结合最终的结果增强他们对区域活动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当幼儿在完成运动类区域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回顾自己的运动行为,思考是否每一个动作都达到了标准,是否时刻保持了积极的运动状态,是否起到了锻炼身体的作用等等。幼儿通过对活动内容和运动行为的反思,能够进一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同时,还能让教师对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思考方式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为下一次运动类区域活动的内容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教师通过完善活动评价内容和形式,能够更清楚了解班级儿童,并且,知道自己以后的活动指导方向,进而提升每一次的活动指导质量。

2.7 教师增强自身的指导水平

幼儿教师在构建区域活动时,为了使活动指导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制作活动观察记录,把每名儿童的具体活动表现和活动结果记录下来,这样才能以此为基础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活动方案。而教师为了记录的更加精准,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要能够根据儿童的一举一动了解他们当前的活动心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问题,对幼儿实现高效的活动指导。另外,幼儿园为了能够提高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水平,可以定期对他们进行教育能力方面的培养,可以开展教学指导培训活动,帮助教师了解指导行为的本质内涵,使其能够正确看到自身的指导角色。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聘请专业的儿童心理学领域的专家,让幼儿教师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知识,并借此拓展他们在基础理论方面的认知,使其能够更加精准的捕捉到幼儿活动时所展现的各种信息,并且能够依照心理学原理进行动机和意图的判断,从而制定出能够满足儿童实际需求的指导方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而教师为了提高此活动的教育效果,增强活动指导的有效性,就需要先明确自身的定位,提高活动指导的专业水平,并且,加深对班级儿童的了解,然后才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对活动内容和指导方式进行创新与设计,进而真正提高指导的效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区域儿童
分割区域
基于BM3D的复杂纹理区域图像去噪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区域发展篇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