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明
(甘肃省金昌市第六中学,甘肃 金昌)
就初中数学学科特征而言,课后作业的设计是集预习、复习与理解巩固为一体的自主学习方式。数学学科注重培养数学理论知识与逻辑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巩固,作业对于数学学科而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双减”背景下作业分层设计形式是针对初中数学学科而出现的创新作业布置方式,分层作业设计具有较大的潜力,能够包容班级中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减弱班级优生与差生之间的强烈矛盾,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的前提下,仍保持较好的学习效果,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风尚为重点。
初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具有开拓性及创新性。作业量、作业难度以及作业的自主选择等分层方式,给予学生更多发挥自主学习能力的空间,作业量分层设计是完美结合“双减”政策下的作业布置形式,作业分层是按照学生学习情况与内容设置最贴合教材、最适合学生巩固当天学习内容的作业题目,规避重复大量的机械性作业的负面影响。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适当的考评,对于知识掌握较牢固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增加其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这样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对于知识掌握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对学习的重点、难点问题设置不同类型的题目作为学生课后巩固的作业,不同作业量的设置能够很好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班级中形成数学学习的良好氛围。作业归根结底是完善优化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较少作业量的情况下仍然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这正是“双减”政策的要求。
数学学科既有数学理论知识,又有以点到面的推理与演绎。每个学生在知识理解、掌握与拓展方面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实现针对性教学,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在作业设计方面,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程度,作业难度的分层设计是创新且新式的方案。在作业难度分层设计上,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难易程度以及重点、难点的划分,学习重点是每一个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难点是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的问题,难易程度划分需要有一定的限度,在作业设计上设置预习题目、基础题目、拓展题目以及较难题目等,学生可以根据情况完成作业,实现作业难度的分层设计,做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通过作业的反馈与评价,教师得以不断优化和改良课程内容,立足课堂,拓宽教学视野。
初中阶段学生较小学生而言有了更多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的思考以及判断是非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沿用曾经的“保姆式”教学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的核心,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未来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重点是学生自主挑选知识薄弱内容进行巩固与练习,对于自律性强、学习热度高的学生而言,这不失为一种好的作业布置形式。
“双减”政策未提出来前,中小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尤其初中学生面临升学压力,教师在作业布置上更偏向于机械重复的操作,对于自律性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多次重复的练习增加学生的厌烦与倦怠情绪。初中学生好奇心强、贪玩,沉重的学习压力压抑了其天性,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积极响应“双减”政策,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开阔的视野,优化改革作业形式,应杜绝机械背书、机械刷题的现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举一反三的逻辑能力,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知识源于实际、源于生活,机械化、齐头化的教学及作业布置模式已不适应如今教学的大环境,亟待优化与改革。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坚守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分层性、针对性的原则。
作业分层设计需要教师对学生及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划分,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设置教学任务及作业内容,在作业量、作业难度及作业内容上,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优化,丰富作业设计内容及形式,促进学生多元创新发展,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要设置作业评价方式,及时给予教师学习情况的反馈,以便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完善和调整教学进度。分层作业设计是巩固、增加数学学习兴趣的创新型作业布置形式,是适应当下的“双减”政策、完善作业形式、更新课程设计、提升学习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方法。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与指明灯,要不断引导与帮助学生,提升教学工作者的素养,适应当下教学任务及教学要求。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有进一步的拓展与延伸,在知识层面上,有了较深层次的内容,教学工作者要将教材内容整合优化,以更适应学生理解和学习为目标。在教学和作业布置上进行分层次、分角度的分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教学深度的教学要求,教师要从自身出发,不断扎实教学基本功。作业分层设计需要教师对班中的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调查与记录,将作业的设计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生活处处充满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逐步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看问题,不同角度的设计能够给予作业多样性及丰富性,使分层作业设计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划分,区分基础、中等、拓展、较难题目,从大量题海中寻找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例题,在基础题设置上,可以尽可能地与生活实际相连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节是有关三角形的线段和角,第一节课注重理论,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三角形,其中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及锐角三角形等,三角形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形状,在基础作业的设置上可以尽可能与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中寻找三角形,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另外,对三角形进行一定的分类划分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作业可以设置为寻找身边的三角形,并对其分类。中等题目设置可以是“三条线段是否能够组成三角形”“给定两边大小,另一边应在怎样的取值范围内”等问题,这里考查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三角形定理,拓展题目可以是设置三角形的某一个未知数,列方程进行求解等问题。如此多样化、多元化的作业设计,既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当天学习的基础知识,又能够给予学有余力的学生探究和拓展空间。
在“双减”政策的要求下,减量迫在眉睫。在有限的作业量下,需要更高质量的内容做支撑,预习是数学学习的良好习惯。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接受新知识,独立地阅读和思考,主动学习知识远远大于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教学接受知识的效果。通过自学能够开阔学生思维,做好预习也能提升课堂效率,初中学生缺乏自学的自律性,所以在作业中增加预习的内容很有必要。复习则是对当天所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与掌握,数学是以点到面拓展延伸的学科,教师在有限的课堂上可能只涉及点的教学,面的延伸和拓展需要在作业中体现出来。分层次作业设计,要考虑到复习和预习的内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将复习的面进一步扩展,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要注重基础训练,巩固当天所学的重点知识,对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进行提前预习,作业设计考虑到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的第十三章“轴对称”内容时,生活中充满轴对称图形,当其作为数学存在时,就要研究其对称轴,旋转后的对称点以及轴对称图形所具有的定理和性质,第一节课主要涉及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第二、三节课引入垂直平分线和对称轴的性质。教材的内容是分层、不断深入的,第一节课是第二、三节内容学习的基础,了解学习轴对称图形需要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风车、窗花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第一节课学习后,教师布置的内容要巩固第一节课的基础知识,设置预习引入内容,让学生提前了解垂直平分线的内容,可以设置复习巩固以及预习导学案两个环节。第一节课的巩固内容较简单,可以列出身边所能想到的轴对称图形,设置复杂图形令学生画出对称轴等作业形式。第二板块预习导案,让学生自由发现并列出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引入垂直平分线,复习前一阶段学习的三角形全等方法,这一系列作业的设计既能起到预习和复习巩固的作用,又能够分层适合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
作业的枯燥乏味及重复机械是作业布置的通病,实践性、多样化的作业设计能够很好地消除这一弊端。实践性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操作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自主发现数学规律和定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奥秘。初中生猎奇心理强,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数学学科存在的枯燥乏味感,在班级中形成数学学习的良好氛围。实践作业的设计要坚守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贴合教材内容,设置更合理、更有趣的导入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探索精神,激发学生探索知识,发现数学的有趣。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的第十八章“平行四边形”内容时,在之前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方法,从这一节开始将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等图形,寻找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和方法,有实物图形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这一章节学习之初,教师可以增设制作图形的课后作业,增加实物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图形,制作图形可以是一次实践活动和任务,制作的材料可以由学生自由发挥,图形制作的实践活动应在全班范围内展开,学优生可以再了解掌握图形基本知识后,通过前面学习的理论和定理对其进行证明,数学正是实物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存在,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及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未来长远发展具有深远且重要的意义。
作业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能够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初中学生有抄作业的现象,对分层次布置的作业进行合理性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抄作业的发生。作业弹性化设置后,学生拥有自主完成作业、自由选择作业量和难度的空间和范围,在数量上远远小于改革之前,以往单位时间内要完成作业的量大大减半,学生有更多时间高质量完成布置的作业,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精选的作业题目能够更好地完善和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少量作业布置的情况下,抄作业现象将会大幅度减少,“双减”政策带来的不仅仅是课业方面的减轻,而且是拓展思维、自主学习、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中,二次根式是继整式分式运算后学习的一个新的运算方法,是勾股定理和一元二次方程学习的基础,数学教材的设计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在教学作业设计上,也应按照这样的顺序,教师在进行分层次布置作业的评价上,要给予不同的评价方式和角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初步接触二次根式,了解二次根式的意义,其定义是前提,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初步了解二次根式的定义以及计算方法就要给予表扬;对于班级中作业完成认真细致、预习完成情况良好的学生也要表扬,作业完成情况不仅仅是正确率还有态度问题,在评价上要多元化和细致化;对于作业完成不认真、潦草的学生,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使其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增加作业完成效率。
总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是更好地适应班级不同学习程度学生情况、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学习上存在滞后和差异,教师要正确地对待差异,实现作业的优化和改良,进一步发挥作业对学生学习的巩固和提高作用,作业的设计要坚持合理性、科学性、针对性及创新性等,不断更新作业形式,完善作业评价方式,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提升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积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