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开心”课堂实践研究

2022-11-24 17:58:35张艳华
新课程 2022年34期
关键词:成功感教师应学习者

张艳华

(常州经开区初级中学,江苏 常州)

指向深度学习的“开心”课堂是指学习者通过课堂学习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进行认知深度加工并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主动建构个人知识体系,学会举一反三,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善于合作、乐于探究,真正成为“开心”课堂的主人。在课后,学习者能将获得的知识迁移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发展和提升高阶思维能力,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

一、深度学习的理论

深度学习最早是由美国卓越教育联盟和国家研究院提出,学习者应该具备符合时代需求的技能,对学习者进行教育以及成果考核时,不仅要注重考核流程的规范性,还要注重考核样式的多元化,注重考核范围的广度,帮助学习者建立广泛而有深度的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还要注重各个主体间的交流和协作,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进行课程改革以来,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内容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应用,课堂也越来越注重实践。深度学习是一种理念,同时也是实践活动中的指导策略,是一种值得探索和研究的教学理念。

改革开放后,国内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育理念层出不穷,教学实践各式各样,如今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翻转课堂等多种新兴课堂模式。之所以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为了强化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但是一部分教师在改革中过于强调学习者而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深度学习模式实现了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转化,新时代下的学习者要重点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品德素养,这正是深度学习的目标。深度学习的核心在于深化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拓宽学习者的知识面,实现多方面的成长和进步。深度学习需要学习者调动多维度感官,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多维度的观察和思考提升自学能力和互学能力,加强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了解知识和事件的本质,并最终提高技能水平、情感能力、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

通过总结深度学习相关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主动投入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引,同时需要与其他学习者共同交流确定学习内容,最终通过多维度的学习把握知识的本质,实现知识的内化,进而提升思维能力,培养综合技能。

二、当前初中课堂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现状

(一)教师教改意愿不足

许多教师尚未了解深度学习。深度学习属于近年来学界的热点学术领域,但由于引入时间较短,研究成果较少,且多处于理论层面,尚未进行规模性的教学实践。此外,许多教师长期处于教学舒适区,没有动力再去深入研究深度学习理论,更愿意以传统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变革教学模式的意愿不足。

(二)学生缺乏了解渠道

学生尚未了解深度学习。初中生往往只了解教师传授的各类学习方法,对其他学习方式了解普遍较少。而深度学习属于较新的方法,学生没有渠道了解,也缺乏了解的主动性,许多学生对学习方式的定义仍局限于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做作业,并不会有意识地培养学习思维,难以开展深度学习。

(三)学术研究浅尝辄止

深度学习作为学界较新的研究课题,教师及学者的研究也在起步期,我国相关部门也未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或强制要求教师及学生主动了解,这使得其受众较少,传播渠道也较少。此外,我国许多中学成立时间较长,已经有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对内改革的意愿较低,也担心如果大规模的改革可能会起到副作用,反而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开展“深度学习”探索的学校较少,只有部分学校开辟了教学实验区,大多数地区并不了解。

三、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开心”课堂实践

学习中的快乐开心情绪不只是简单的情感,也是学习状态的一部分,能让学习效率有质的提升。这种质的改变,主要依靠学生兴趣的不断提升,如此一来,课堂模式进行针对性的再设计就有着重要意义,革新传统模式势在必行。课堂模式主要是教师授课的方法,授课方法的创新是课堂模式再设计的基础。教师在“开心”课堂课前设计环节中应始终秉持以人为本原则,避免过度增加学生压力,应当按照教学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我们应以实际行动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充分结合课程要求与教学设计来服务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塑造其独立自信的精神状态。同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调动其兴趣,让学生意识到为自己而学,激发其主人翁意识。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大环节进行阐述:

(一)基于深度学习,做好“开心”课堂课前准备

完成深度学习必须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应当根据计划准备课堂教学仪器、课程设计、教案撰写等。备课时最重要的是制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将对整个课堂内容起纲领作用,所有的设计和内容编排都将围绕教学目标完成。

1.分析学情,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确定前,还应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根据其知识水平制定学习目标。不同班级的学生,由于授课安排差异,往往对同一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同,因此同样内容的课程,教学目标也应有所差异。不同班级的学生能力、班级氛围都有区别,尽管教师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学生都针对性教学,但能够区别班级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目标,制订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教学计划。此外,对同一知识点,也能参考学生学习进度,制定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互相影响,彼此融合,不可拆解。知识和能力更重视完成课程重要知识点的教学,提升学生知识水平;过程和方法更重视学生课堂体验,用好的学习方法提升效率;情感和价值观更重视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修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三观。此外,还应当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其核心素养。

2.以人为本,确定课堂教法学法

新课改激发了学校的革新热情,都希望获得教学成果的突破,但大多数课堂还是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要实现深度学习,有必要对教学方式进行革新。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应依据授课内容,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身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应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上课前既要充分准备教学方法,也应了解学生的学法。学法的选择多种多样,小组学习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特别是一些课外活动中需要团结协作,更适合采用小组学习。而平时上课时,学生也能组成小组,在互相讨论合作中解决难题。此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体现在自主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教师应采用合适方法,督促学生将预习复习充分利用起来,落实到位。

(二)基于深度学习,做好“开心”课堂课中教学

1.开放导入方法,营造开心氛围

前文中已有论述,许多教师习惯了传统模式教学、填鸭式教学,导致课程乏味无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兴趣,效率较低。因此教师应考虑采用更具趣味性的导入法,形成良好的教学情境和开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1)问题导入法

每次教学都是为了解决教学目标中设定的核心问题。教师可以拆解核心问题,设计层次分明、由浅到深的小问题,以适量的问题形成课堂线索,营造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氛围,紧紧抓住学生注意力。

(2)复习导入法

若教师已经传授过相关内容,或之前内容与本堂课有较强关联,那么教师可以在传授新知识前回顾相关知识,再导入新知识。

(3)情境导入法

根据新课内容,将学生过往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联系起来,形成熟悉的情境模式。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容易对知识点产生联想,理解速度更快,再将具体情境上升为课堂教学问题,导入新知识。

(4)实验导入法

提前准备好教学辅具,让学生在教师指点下亲自动手做实验,来导入新知识,这不但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还能培育其创新意识。如《投影》这节课,教师可提前预备手电筒,通过照射后的影子,来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投影知识。

(5)故事导入法

新一代年轻人应当具备学习素养,不但要意识到学习是升学考试中必备的工具,还要将学习知识带来的学习素养、思维模式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此外,也应让学生了解到各学科历史上的各种文化和故事。教师可以将学科史中有趣的小故事做引子,课前就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既提高了知识学习效率,又提升了学科文化素养。

2.辅助学生成功,获取开心体验

课堂学习是学生接触、感知和吸收的过程,而学生的成功体验会为其带来很强的获得感,是快乐学习的动力源泉。成功感能增强学生兴趣,继而提升其知识吸收效率。成功就是预期目标的实现,学生在经过自主学习、思考后发现了问题的答案,会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巨大的满足感,获取开心体验。所以,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辅助学生在教学中取得成功,继而实现“成功-快乐-乐学”的良性循环,帮助学生从“要我学”过渡为“我要学”。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提升教学设计能力,为学生获取成功感塑造良好环境。

(1)“准”“优”“实”,建立成功体验平台

课堂教学艺术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准”,就是准确了解教学目标及内容。教师应当深度了解学科基础知识,对课本的知识体系、各结构逻辑关系、内在联系有深刻认知,也应当熟悉大纲要求,做到深刻理解教材,只有这样才能灵活教学、合理传授知识,学生学习过程中也能把握好方向,提高效率。二是“优”,即教学设计要优,以合适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受学生拥戴的教师,不可能“填鸭式”教学,一定会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及进度的基础上完成教学设计,将故事教学、游戏竞赛、提问启发、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结合起来组合教学,这不但符合教学规律,也契合学生需要,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提升能力。三是“实”,即要契合学生真实诉求,统筹好学习进度各异、学习能力各异的学生教学安排。个体差异是必然存在的,决不能“一刀切”,这样会让有困难的学生落队,应分层教学,对差异层级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目标,每个学生学习后都能达到目标,获得成功感。

(2)适时鼓励引导,树立成功信心

“皮革马利翁效应”是指学生学习状态会受到教师期望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神情、态度、言语对学生情绪、学习状态起作用,影响学生行为,帮助学生更加自信,这又会加深教师的期望,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能力不断提升。所以,教师应有一双发现学生美的眼睛,捕捉学生亮点,让其知道自身价值,增强其自我认同感。我记得班里有一位不太自信的男生,他每次读书都会口吃,所以课堂上经常低头沮丧,我明白这是信心遭到打击的表现。我常常鼓励他“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顺畅读完,勇敢地走上讲台,你没问题的”。他听到后确实在后续的课堂中大胆走上讲台,断断续续读完句子。这次经历后,这名学生的自信确实增强了。教师在合适的时机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能够让许多学生终生难忘。

(3)采用分层教学,提供多层成功体验

快乐教学也希望学生取得心理及情感的平等,所有学生都应具备感受成功的机会。而这种成功感必须依赖于学习过程中真正独立解决了教学问题,真正学会了知识。教师应当对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法,让成绩较差的学生也有机会感受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快乐。比如,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我提前设计了难度有差异的问题,对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提问不同难度的问题。对成绩较好的学生,以特殊疑问句提问,对后进生以一般疑问句提问。如此一来,很多后进生在成功解决问题后也增强了成功感,激发了学习兴趣,获得快乐。

(三)基于深度学习,做好“开心”课堂课后评价

学生学习的快乐来自努力后自行解决问题,取得成功。如果成功后还能得到教师及时的认可鼓励,那么就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因此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步骤,是教学目标最终完成的保障。及时准确的评价建立在教学智慧的基础上,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进步,并予以积极反馈,让学生也意识到自身优点,增强自信心,提升满足感。此外,合理的评价也能及时指出学生问题,帮助他们改良的学习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勇气及决心。正确的评价应当是积极的、多元化的、渐进式的,而不是单一终结性的。教师应重视评价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具体措施包括:

1.分层对待,积极评价

不同学生的能力肯定有差别,而身为初中教师,对能力有差异的学生应当一视同仁,都及时评价。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只要学生积极上进,取得了进步,就应当给予充分的积极评价。

2.亮点评价,激励表扬

所有学生都有自身优势,教师应具备发现学生亮点的眼睛,精准捕捉学生长处,以激励评价帮助学生获得肯定,提升自信心,获得成功感。激励性评价就是教师借助神情和语言,恰到好处地在合适的角度对能力有差异的学生都给予积极鼓励和充分表扬,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亮点,获得成功感。

综上所述,开心课堂绝非一盘散沙、嬉戏打闹的教学模式,而是教师深刻了解学生后,以鲜明的教学目标为指引,利用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课堂。期间,学生能够作为课堂主体发挥创造力,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会自身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感。笔者认为:学生的快乐学习也是我们教师成就感的一部分,快乐课堂,是师生“双赢”的课堂。

猜你喜欢
成功感教师应学习者
高职药学类专业新生学习成功感研究*
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感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02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自信心和成功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根本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28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