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晖霞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第九中学,甘肃 兰州)
在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师想要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将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可以很好地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将学生的情况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更好地保证教学效果。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身心会快速发展,心理发生很大的改变,同时也会产生叛逆心理,所以想要更好地保证初中阶段的教学效果,做好学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推行新课程改革之后,国家更加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也要重视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去培养学生,将语文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然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班级管理融入其中,以充分发挥课堂与班级管理的各自优势,将二者有效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更加活跃、有趣,同时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很好地体现出来,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提升,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更高,也就更愿意主动参与,学习效率随之提升。
在初中阶段,做好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当前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非常大,很多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受到了影响,导致教学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课堂教学没有针对性,学生积极性受到影响,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率也相对较低[1]。其次,教师对班级管理的重视度不高。很多语文教师认为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事情,所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将大多数精力放在语文知识的讲解上,对课堂的管理和把控多有忽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难真正把握学生的情况,也没有真正认识到做好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教学效果普遍不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受到影响。最后,初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更容易受到影响,同时也更加敏感,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尤其是对一些枯燥的、乏味的内容,容易失去学习兴趣。此外,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对被动学习更容易产生排斥感,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性掌握主动权,导致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不高,学习也相对比较被动。将语文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之后,教师就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个局限性,在日常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通过多渠道了解学生性格、兴趣、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以学生为本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然后对课堂进行创新,使课堂变得丰富有趣,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更高,课堂参与度也更高,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对于初中生来说,环境很容易影响学生,所以教师进行教学与班级管理融合的时候,也需要重视环境的营造,通过改善学生环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更好地保证课堂教学[2]。将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之后,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身心特点,然后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创造教学环境,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学生是影响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提升班级管理工作效率,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重要性。将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教师需要做好学生管理,当发现学生存在不良习惯的时候,及时进行纠正,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也能得到保证。
将班级管理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效果。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济南的冬天》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描写济南冬天的,文章写景顺序是怎样的。通过自主阅读结合课文内容、结构分析,学生可知作者是抓住济南的山和水等景物描写济南的冬天,文章写景顺序是由里往外、由山到水,然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按照作者的写景顺序和方法写一篇描写自己家乡冬天景象的短文,这样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管理有效性,还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应用课堂所学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另外,想要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就需要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教师通过将初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开展教学活动和班级管理活动。教师需要去思考学生的需求,然后在制订教学方案和班级管理方案的时候,将学生的需求融入进去[3]。例如,针对学生早恋问题的管理中,教师可以改变以往强硬指责和干预的方式,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沟通的语气和态度,将学生放在平等位置上,让学生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而在语文课堂中,往往也会有一些有关情感的文章,教师可以将这些文章结合起来,在讲解课文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感情观,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早恋。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通过一些文章来引导学生多与父母进行沟通,主动将自己的想法告知父母,营造良好的氛围,学生也更容易打开心扉。
环境对初中生影响非常大,所以,教师融合班级管理和语文教学的时候,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以往存在的问题,积极将初中语文教学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教师也需要充分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将思想品德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4]。此外,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后,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学习效率随之提升。例如,在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正能量的文章,类似《邓稼先》(杨振宁)、《劝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中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爱国、勇敢、坚强的优良品质,同时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与文章的结合,学生的情感更容易被调动起来,同时对文章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此外,在积极向上的心态下,班上的风气也会更加积极向上,从而带动更多的人认真学习,积极生活。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维模式都没有固定,所以做好教学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以往的教育教学中,通常将主要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上,对学生行为习惯、综合素质的培养多有忽视,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将教学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并融入语文课堂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学习品质的培养。例如,很多学生习惯性依赖教师,缺乏自主思考和自主表达的能力,所以,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引入更多创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并且做好教学设计,营造丰富有趣的课堂,同时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思考。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将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结合,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更好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学会观察生活,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随之提升。例如,教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和观察能力,可以让学生养成记录的习惯,在碰到有趣的事情、文章时,记录下来,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语文知识的运用也会更加灵活。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新课改下,教师要不断学习,接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在教学方法、策略上也要有所创新,还需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紧密结合的意义,将两者充分结合起来,做好教学改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