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班级德育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2022-11-24 17:58
新课程 2022年34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德育工作课程体系

卢 红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初中,山东 济宁)

初中德育课程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全面调整以及改进的过程中实现与时俱进,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及提升。教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视角高瞻远瞩,加强对德育内容和形式的有效分析,保障学生能够顺利度过叛逆期,树立良好的“三观”,主动自觉地学习知识,参与社会实践,顺利完成个人的社会化。

面对新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教育要求,初中教师需要站在宏观的视角反思教学行为,整合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对策进一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深入分析德育的社会地位,积极建设德育队伍,构建科学完善的德育机制,全面强化学生的德育体验,着眼于动态化的德育课程体系来鼓励学生,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指导下实现个人的全面成长及发展。

一、初中班级德育课程整合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初中班级德育课程内容比较复杂,十分考验教师的基本功,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最为关键。教师需要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与学生共同学习民族精神,促进民族精神的有效弘扬。强化学生对个人规范和社会基本规范的理解及认知,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和社会规则意识。

在对当前的初中德育工作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大部分的教师能够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围绕立德树人的终极育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工作,在德育宣传和思想交流过程中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但是有的教师教育基本功比较有限,对德育工作的认知不够全面,存在明显的被动性,忽略了对德育工作的有效拓展和延伸。没有结合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进行模块划分,无法确保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难以充分凸显这一工作的灵魂和核心所在。实质的德育工作质量不够理想,层次水平相对偏低,教育效果与预期目标差距比较明显。

二、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初中班级德育课程整合的实践对策

(一)全面推进课程建设工作

课程建设工作的难度系数相对偏高,系统性不容忽略,教师需要立足整体性和发展性的工作职责,以促进学生的良性成长及发展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了解课程建设过程中学生的真实表现,其中班本化课程实践的有效改造及落实最为关键,教师需要了解课堂教学现状,拉近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距离,分析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扮演好组织者和中介者的角色。加强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共鸣,实现宏观课程的有效统一,充分凸显德育课程的宏观指导作用及价值。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创新及拓展非常关键,教师需要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实情,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班本化教育实践活动,结合情境教育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探索全新的班集体建设途径及方向,整合利用多种德育元素,实现开发方式以及课程内容的有效拓展。了解德育课程开发的整体性要求,将更多多样化的时代内容融入其中,构建科学、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以班级情境为基础的课程实践非常重要,教师需要关注对不同德育元素的整合分析,严格按照地方统一课程和国家统一课程的要求,在有效检测和灵活调整的过程中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鼓舞学生,逐步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

(二)树立良好的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的有效树立非常关键,直接关乎整个课程整合的进程,教师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班级德育课程的重要作用。班主任需要扮演领头羊的角色,在不断反思以及开拓进取的过程中加强对德育课程的有效研究及剖析,将自身已有的实践经验逐步上升为教育理念,了解社会普遍认同的公共教育理念,确保一致性、统一性和针对性。分析当前班级教育教学现状,结合课程哲学,依托针对性的课程树立良好的现代化课程意识,积极构建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始终坚持德育的中心地位以及核心价值,逐步丰富德育课程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主动设置与之对应的课程体系,全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充分体现德育课程的人文性和针对性。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教育教学要求更加严格,课程意识的转型非常重要,教师需要了解当前的教学环境,关注对德育课程实施要求的有效分析及研究,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着眼于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要求进行调整以及改进。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的“荣辱观”“三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各种现代化课程意识为社会输送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积极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班级德育课程整合的核心及重点,直接关乎最终的整合效率和质量。教师需要以优化课程内容、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为基础,确保课程内容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发展需要,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核心价值,真正实现不同课程体系的有效打造。德育课程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法独立于学校之外,是学校内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需要着眼于整体的教育教学框架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要求,以人格培育、智慧发展能力培养为基础,构建完善的教育框架和体系,着眼于学校层面和制度层面进一步构建完善的课程机制,把握好课程开发的尺度,真正做到顺势而为。注重班级德育课程内容的有效优化升级,在系统规划的过程中实现合理调整,培养学生良好的生命意识,提升学生的情商,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让学生能够心存感激,超脱物外,真正做到自尊自信、诚信友善,直面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及困难,主动与他人保持密切的联系,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一点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以及社会实践有重要的作用。整合课程内容符合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的核心价值,能够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

(四)精心构思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比较明显,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围绕学生的价值取向积极落实好活动策划以及文本编制工作,关注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共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根据当前的班级德育课程整合情况开展与之对应的教学实践活动,合理设计相应的德育课程文本,了解学生的亲身体验,围绕专题性文化课程的开发以及研究效果,以专题性文化课程文本为基础,将学本建设、专题性文本实践活动融为一体,全面促进学生的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如在抗日战争周年纪念日前后,教师可以借助这一重要的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能够铭记历史、不忘使命,学习与抗日战争相关的知识。以文化的侵略与抗争为基础,进一步开发相关课程,让学生能够主动接触真实的史料,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自信心,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侵略者的残酷,感受到祖国民众的坚贞以及英勇。如果教学时间比较宽裕,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最后一课》,强化学生对文化侵略的认知和理解,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以及理性认知水平,让学生深入分析不同的历史文化现象,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认同感以及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一点对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促进学生的良性成长有重要的作用。

(五)积极开展课程实施活动

完成前期的课前准备工作之后,教师则需要严格按照德育课程整合的具体要求,积极促进课程实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从微观的视角出发加强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引导,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实施德育课程时,教师需要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扎根文化、基于生活,融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大胆创新,围绕不同的班级情境主动设计各种德育课程。充分体现课程实践的人文性和针对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这一点对唤醒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动性有重要的影响。在构建以班级情境为基础的德育课程体系时,教师还需要着眼于当前的资料库选择相应的专题课程,全面实施相应的教学指导工作。如在清明节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说一说自己对祭祖的看法,有的学生无法感同身受,对祭祖存在许多陌生感,这一点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情感疏远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还可以通过简单的历史回顾,让学生分析人类文明进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家族归属感,进一步提升整个民族的凝聚力。让学生能够意识到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主动规范个人的行为方式,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寻根之旅,这种以清明节为主体的班级文化课程所取得的效果非常明显。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自主感知、大胆探索,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教师只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真正实现对症下药和与时俱进。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发生了明显变动,班主任需要了解德育课程建设的实际要求,积极借助各种多媒体工具进行调整及改进,真正实现与时俱进,对症下药,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必要的帮助。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德育工作课程体系
公益性家庭教育服务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研究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日本中学家政课中的劳动教育——基于“技术·家庭”课程内容分析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小学大德育工作模式的实践研究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