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探索与研究

2022-11-24 13:53王小红
新课程 2022年33期
关键词:所学数学教师双减

王小红

(甘肃省临夏市城郊镇永红小学,甘肃 临夏)

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其具有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功能。但由于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尚未完全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作业设计视角相对单一,无法将数学作业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和实施,对小学教育阶段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作业设计理念,创新作业形式,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故此,本文主要基于“双减”政策,对如何实现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创新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创新的意义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往往会布置大量的基础性习题,让学生在重复训练的过程中形成固定的解题思路,以期学生可以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另外,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多数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除了日常上课外,还会给孩子报一些课外辅导班、兴趣班等,导致学生背负沉重的培训压力。在多种压力下,学生虽然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但他们却也只能是“死读书”。并且在高压环境下,学生也极易出现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针对中小学生面临的压力,我国教育主管部门颁布了“双减”政策。在“双减”政策中对小学数学作业的数量、形式和内容进行了严格规定,为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极大地提升了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改善教育生态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更新作业设计理念,通过对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优化,让作业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助力。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一)作业量大

在传统教育理念下,为了强化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往往会采取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形成固定的解题思路。这种作业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量大,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学习负担。并且在这种机械式的习题训练中,学生也极易对数学作业产生抵触、排斥等负面情绪,导致作业的完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减少作业数量,提升作业质量,成为“双减”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

(二)作业重复性高

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教师会布置大量、重复的作业,同一种题型需要经过多次练习。虽然教师这样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题型和数学知识的印象,但实际情况却截然相反,这样不仅无法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印象,反而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尤其是对于一些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类重复性的作业不仅对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而且还会加重他们的作业负担。并且这类重复的作业训练会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遇到变式题型,他们往往不知所措,这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作业内容缺乏全面性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小学教育改革的共识,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必须贯彻落实这一点,通过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作业,让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可以得到充分锻炼和提升。但就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情况来看,多数教师都会将重心放在知识、技能的巩固上,作业内容以教辅材料中的习题为主,很少会布置观察类、生活类和实践类的作业,导致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三、“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创新策略

(一)树立全新的作业设计观

在“双减”政策实施之前,受到传统作业设计理念的影响,多数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会秉承“熟能生巧”的理念,通过题海战术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和理解。虽然这一战术能够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大量的数学知识和解题套路,但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甚至还会让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双减”政策要求在小学教育阶段减少课后作业量,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让数学作业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作业设计观,实现对数学作业的优化创新。

首先,教师需要遵循由“工具”向“发展”转向作业设计观念。在传统作业观念中,作业往往被当成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工具和手段,实际上,这种作业观窄化了作业的功能,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双减”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并将作业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作业观,在作业设计中既要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强调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次,教师需要遵循由“随意”向“严谨”转向的作业设计观。在以往的小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布置作业比较随意,都是以一些习题、试卷等机械类的作业为主。这类作业不仅会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并且对学生能力发展也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双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和实际发展需求,对作业的难度、类型和数量进行合理设计,使作业具有选择性和针对性。最后,教师应遵循由“割裂”向“整合”转向的作业设计观。在以往的小学作业设计中,造成学生作业负担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即作业是割裂的,学科之间缺乏横向联系,并且很多作业被简单地重复叠加。为了扭转这一现象,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基于“双减”理念,从整合角度设计作业,根据学科内不同知识点的内在关联性,通过作业实现前后知识的综合运用,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优化作业结构

小学生对外界事物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应遵循学生这一身心发展特点,布置一些实践型、创新型的作业,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让学生进行低阶思维的高频训练和高阶思维的低频训练,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均衡发展。因此,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通过降低低阶思维训练频次,提高高阶思维训练频次的方式,实现对作业结构的优化,并达到减少作业量,提升作业质量的目的。在具体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则需要遵循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相结合的原则来落实这一点。在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然后再设置一些探究性的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但探究性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注意一点,即保证作业的开放性,不要求学生探究出统一的结论,但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利用所学知识思考出结论。

以“平面图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就可以先给出一些经典例题,帮助学生巩固不同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道探究性作业“是不是平面图形的周长越长,其面积就越大?”在完成这一探究性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画不同的平面图形,通过研究它们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得出最终的结论。由于每个学生画出的图形不同,给出的解释也会不同,但学生都可以做到自证其说。打破传统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拓展,进而将数学作业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

在以往的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很少会设计生活化作业,多是以习题、试卷等书面作业为主,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限制了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双减”政策要求体现学科作业的实践性和生活性特征,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应用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树立生活化的作业设计理念,通过将数学作业与学生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以“小数的加减法”这一课时的课后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则可以布置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一次利用现金购物结算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不同商品的单价和数量,计算出自己一共花费多少钱,并在付钱时完成找零。这一作业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小数加减法,而且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

(四)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在传统作业模式的影响下,很多小学生对完成数学作业的热情不高,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了抵触、排斥等情绪。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创新作业内容和形式,增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提升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比如,小学生对游戏有较高的兴趣,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设计一些数学游戏作业,增强数学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并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以“20以内的加减法”这一课时的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则可以结合学生爱玩游戏的特征,设计经典的纸牌游戏“21点”,并让学生与家长或同学进行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运用到20以内的加减法,同时还需要考虑到自己的点数和对方的点数,这对学生计算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行,极大地减轻了学生的课业压力,但与此同时,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作业设计观,以“双减”政策为导向,通过对作业内容和形式的优化创新,将数学作业的功效最大化。

猜你喜欢
所学数学教师双减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非所学
非所学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