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2022-11-24 12:46陈玉堂
读写算(下) 2022年9期
关键词:双减教师应作业

陈玉堂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陈玉堂

(福建泉州市中山陶英小学,福建泉州362000)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教育改革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前教育生态,为实现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构建指明了道路。对于小学生来说,“双减”政策促使其抓住课堂上的宝贵时间提升学习效率,并在学习方式上做出改变和调整。对于教师来说,“双减”政策要求教师树立“减负、增效、提质”的教学理念,使教育回归育人本质。那么,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如何在“双减”政策引导下优化数学作业设计,真正做到“减负”的同时,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是当前每个数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双减政策;多元化

“双减”政策,简而言之,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双减”旨在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及综合素质,其主要目的是对高质量教育的追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另外,从其实质来看,“双减”政策主要是使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作为意义主体的价值得以呈现,实现人性启迪、思想启蒙与精神塑造,并力求实现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使教育回归育人初心。对于基础教育而言,“双减”政策的落实为教师优化教法、指导学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而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构建小学数学高质量课堂对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如何在“双减”背景下做好数学教学工作,发挥出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实现“减负增效”是每个数学教师深入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小学数学作业现状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作业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以致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合理的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那么,数学学科作为实用性和逻辑性并重的学科,作业对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方面具有显著价值。尤其是在“双减”政策落实以来,如何在做到减负的同时,有效设计数学作业,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是当前数学教师面临的一项基本任务。从目前小学数学作业现状来看,一方面,学生仍停留在作业“是敌非友”的观念中,据可靠数据,在手机、电脑等网络手段日益丰富的今天,小学生对作业持消极应对态度的不在少数;另一方面,“双减”政策为作业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对于教师而言,丰富作业形式与内容是解决当前“作业难”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和学习观,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发挥空间是解决作业问题的根本之法。因此,教师应把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作业挑选出来,把那些重复性、机械性作业去掉,力求少而精,力争使学生的作业能够达到“以一当十,举一反三”的目的。基于此,笔者将从“生活化作业、探究型作业、开放型作业、自主型作业、合作型作业、分层型作业以及实践型作业”等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二、“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一)生活化作业

生活是知识的有效来源之一,知识源于生活,必将用于生活,生活是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试炼场”,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让其在生活中将知识学以致用,才能真正明白知识的价值,尤其是与生活联系最紧密的数学学科。在“双减”政策引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上要坚持“知识从生活中来”的基本原则,合理渗透生活化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在作业上要贯彻“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引导学生提取生活中数学信息,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减轻学生在作业中的心理压力,提升作业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效果,教师应从作业设计的角度入手,并注重作业的生活性。一方面,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入手,结合具体的生活化案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比如,计算问题、平面图形的面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再增加知识的高度,布置生活化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提升学生数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让学生主动“走入生活”,依据所学知识,从生活中主动寻找数学,发现数学,创新作业形式,以有效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生活中感受到数学作业的乐趣和价值,有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标。

(二)探究型作业

探究是一项基本的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数学学习的灵魂所在,没有经历探究的数学学习,注定是不完整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对于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强烈的好奇心和动手操作能力是这个年龄特有的优势。因此,在“双减”政策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机结合起来,布置以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为核心的探究型作业,让其在探究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并在作业中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与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效果,教师应注重作业设计的类型,并以探究型作业为主。一方面,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依托,布置课堂作业,创设合理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比如,教师布置一些难度较高的应用题,引导学生结合基础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分步骤解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的思路,以达到最佳的作业效果。另一方面,教师应从学生心理入手,布置充满趣味性的探究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知识的深度,比如,图形运动方面的作业,引导学生自主在课下进行操作实验,思考并总结出其他图形运动方式。如此一来,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三)开放型作业

开放性是作业的基本原则之一。作为一种巩固知识与能力的手段,如果作业缺乏应有的开放性,会让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产生局限,长此以往,会禁锢学生思维的发展。另外,具有开放性的作业,也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其认知能力和联想能力。而“双减”政策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把作业的开放性放在作业设计的重要位置,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分析数学问题,提高学生一题多解能力,从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知识趣味的一面,为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深刻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效果,教师应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注重作业的开放性。首先,教师应以课堂教学效果为参考,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水平展开作业设计。比如,设置“简单、一般、复杂”三个层面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攻克作业,以开放性的思想给予学生更多的作业选择,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三种作业内容之间要具有紧密的联系性,以促进学生思维的进阶性发展。之后,教师应在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课堂上对作业展开头脑风暴,创新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角度,比如,用算式法和方程法解决同一问题。最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合理的评价,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法,有利于课堂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自主型作业

新课改理念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双减”政策进一步加深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并不意味着减少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要让学生在作业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能力和习惯。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主作业意识,另一方面,也要在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上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从而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教师应注重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在教学中转换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自主为“自己”留作业,并清晰自身这样布置的目的以及想要达到的目标,以让学生对自身能力有客观认识,更好地查漏补缺,提高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在作业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性,采取师生共同设计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设计的过程。比如,教师与学生针对某一知识点,在课堂上经过探讨,一致决定通过实践的方式巩固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作业观,让学生能够把作业当作“朋友”,让其从不同的作业类型中获得学有所获的欢喜,而非苦不堪言的负担。

(五)合作型作业

合作是学习的重要手段,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做到游刃有余。对于小学生来说,合作学习能力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一大任务。而在“双减”政策引导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合作型作业不仅能够解决学生压力大、学习枯燥等问题,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合作中形成良好的探究意识,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何将合作学习理念悄然融入作业设计中俨然成为每个数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课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水平,教师应在“双减”政策引导下布置合作型作业。首先,教师应在讲课前让学生自由结为不同的小组。之后,教师应展示板书,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尝试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初步理解、掌握重要知识点。其次,进入作业布置环节,给学生再次结组的机会,让学生根据对知识的掌握调整自己的分组,以此为进一步合作型作业的展开奠定基础。最后,教师将教材要求和每组学生的实际能力结合在一起,布置合作型作业。比如,作业任务是要求每组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知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黑板上的混合运算题,让组内学生根据自己所长,分工合作,部分学生解决简单的口算题,另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解决复杂的应用题,最后合并答案,派出代表在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学会以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将合作精神内化于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在合适的时机参与到学生中间去,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把握学生最真实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好地优化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教学奠定基础。

(六)分层型作业

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必须落实因材施教原则,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而值得注意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不仅要体现在教学中,更要表现在课后作业上。尤其是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作为数学教师,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分层性原则,在教学中布置难易相当、类型多样的数学作业,要更新以往的教学观,允许学生暂时落后,但不要轻易放弃每个学生,引导学生在层次性的作业中获得成就感,完成自己设计的阶段性“小目标”,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水平,教师应在“双减”政策引导下展开作业设计,并贯彻因材施教原则,落实分层性作业。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布置多重作业类型,比如,作业分为基础型作业、中等型作业以及复杂型作业,注重三种作业之间的联系性,让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由易到难地选择作业类型,并自主完成。之后,教师应精讲每个作业,串联知识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在保证基础水平的同时增加个性化作业,有的学生口算能力强,有的学生空间观念强,有的学生画图能力强等。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个性布置作业,比如,设置数学日记比赛、口算小竞赛、绘图展示等,并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有效奖励,鼓励其他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评价,以让学生的学习信心得到有效提升。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减轻学生在学习上无形的压力,而且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发展。

(七)实践型作业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习数学的基础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将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中。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作业设计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能力,布置多样化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实践中检验数学知识,在实践中获得对数学原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教师应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并积极落实实践型作业。一方面,教师应在课堂作业环节设置实践型作业,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于情境中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比如,利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买东西”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扮演情境中“小明”的角色,并跟随任务提示逐步完成任务,解决情境中设置的数学问题,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布置实践型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根据自身能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比如,统计图方面的作业,让学生深入生活,调动研究,自主制作统计图,体验知识生成的一般过程,获得有意义的学习体验。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懂得实践是检验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标准,逐步养成在实践中探索真知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落实“双减”政策,对进一步发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作为独立意义上的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应在教学中做到尊重、关心学生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以保证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是决定教学效果成败的关键,因此,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是每个教师都必须具备的品质,唯有学习,才能让一切发展变得有意义。

[1] 裴雅兰.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32):61-62.

[2] 孙晓慧.浅析如何多元化地设计小学数学家庭作业[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10):113-114.

G622

A

1002-7661(2022)27-0001-03

猜你喜欢
双减教师应作业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