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2-11-24 11:28张成龙吴海东李想
江苏农机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素质培育农民

张成龙 吴海东 李想

0 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高素质农民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其生产经营活动对当地经济、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之策。

江苏省作为农业和经济大省,在高素质农民培育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但是在职业教育培训方面还存在着培训精准度不高、保障机制不健全、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如何精准培育高素质农民已成为当前农机化工作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1 高素质农民培育现状

1.1 工作推进措施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现代农业发展需要足够数量的新型职业农民,更需要具有较强职业化发展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1]。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江苏省在大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 年江苏省被原农业部确定为高素质农民培育整体推进试点省份。同年,江苏省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苏政办发〔2015〕83 号),明确提出,“每年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三类职业农民20 万人,到2020 年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达到50%”。并将高素质农民培育纳入《江苏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从2016 年起,江苏省每年安排1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高素质农民培育。截至2021 年底,中央和省财政共投入近10 亿元用于高素质农民专项培育行动。与之同时,各设区市也相应地对学历型高素质农民培育投入扶持资金,以激发高素质农民的参培意愿。

1.2 培育模式及教学方法

现阶段,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来自不同的农业产业领域,学历背景不同,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差异较大。为了提高教学与培训质量,各地培训基地不断创新培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依托“云上智农”App 等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及课后评价;探索建立“土专家库”;通过送教下乡、举办“田间课堂”等方式,拓展高素质农民的视野,提升其技能水平。除此之外,一些培训基地还采取举办教材、微视频评比活动,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2 现阶段高素质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的精准度不够

1)在遴选培训对象方面,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由于遴选的精准度不够,培训对象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差异明显。部分学员年龄偏大,从事农业生产的意愿不强;部分学员对手机和电脑等信息化设备操作不熟练,对新技术、新知识接受能力较差,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参训学员结构复杂,仅靠传统的集中培训难以实现人才培育目标。培训供给端和需求端信息不对等,影响培训效果和质量。

2)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问题。实践教学以参观为主,动手操作训练较少。线上教学所用视频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新知识、新技术,不能满足农业生产个性化需求。

2.2 培训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国家层面上还未形成统一的高素质农民认定标准。江苏省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的原则,由各设区市或县(市、区)自行制定高素质农民认定管理办法,分别对所在地自愿参加认定的农民进行认定,尚无统一的行业标准。在政策导向方面,缺乏具体的激励措施,政策扶持多侧重学历提升资助、创业就业扶持、社会保险等方面,专门针对高素质农民培训的项目、财政支持等较少。在培训质量保障方面缺乏第三方质量监督评价,导致培训资源利用不平衡、不充分,部分高素质农民参培积极性不高、获得感不强。

3 对策建议

3.1 重视培育需求调研,精准实施教育培训

组织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需求专题调研,实地走访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针对高素质农民队伍多类型、多层次的特点,深入剖析高素质农民培育需求,紧密结合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季节性、持续性等特点,根据生产发展需要和农民实际需求,分类施策、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且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提高培训的针对性[2-4],增加实习、实训比重,真正做到精准施教。

3.2 创新培育模式,提高培训效果

要树立全新的教育培训理念,根据农业生产和高素质农民的实际需求选择培训模式。一方面,将固定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提高培训效果;另一方面,利用慕课教学等信息化手段推进线上线下培训融合。建议针对学员的培育需求差异,引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课前,通过网络平台收集学员在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由培训老师有针对性地推送相关慕课视频;课中,由培训教师针对问题集中讲解,学员互相探讨,解决实际问题;课后,培训老师根据学员的课堂表现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还可以运用AI 技术手段实施分层分类培训。如:针对农业生产特点,建设农民田间学校,为学员提供就地学习和业余学习的条件,从而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3.3 建立培训质量监控和激励机制

建议结合实际,进一步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训绩效考评,优化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量化考核评价办法。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后续政策调整和资金支持的重要依据。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做好学员档案管理及定期回访工作,开展培训学员信息统计监测及绩效评价,推动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提质增效。要建立激励机制,在培训过程中评选优秀学员,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要深度挖掘各地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好模式、好经验、好典型,并在全省推广应用。同时,要为高素质农民培育开通“绿色通道”,在相关政策扶持上向参培对象倾斜。建议相关部门对接当地农业融资担保公司,探索通过金融手段为高素质农民提供资金支持,解决高素质农民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融资难题。

猜你喜欢
高素质培育农民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耕牛和农民
快速有力,轻松自然,这才是高素质的低音效果 Krix(凯瑞斯) CYCLONIX 18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