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原瑛
(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重庆 402160)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适应不了新课标的要求。群文阅读是非常有利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打破了单篇教学的枷锁,给文言文课堂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早在90年代钱梦龙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是在语文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依然是‘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而今,众多语文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对文言文教学进行了一些深入思考和大胆尝试,虽然弊端还是存在,但已然有了新的气象。群文阅读的主要目的就是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阅读欣赏,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合理设计问题,选择合适的中心议题,有效打造群文阅读高效课堂,不断培养优秀人才。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有效突破教材的束缚,将教材内容与课外知识有效结合,充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兴趣,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依旧受到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影响,难以发挥群文阅读模式的教育价值。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应转变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针对性使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有效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困境一:目的性不明,积极性太差。文言文作为一种书面语言,它是由先秦口语演化而来的。由于年代久远,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学习上的困难,也有人认为,这是与时代背道而驰的,与生活无关。所以教师经常会听到学生发出诸如此类的质疑:学习文言文有什么用啊?
困境二:难度太高,耐性较差。学习文言文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而加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并且在高考的时候,有关文言文的考题占比也不低,所以,在日常的课堂上,尽管老师对此非常看重,但是学生并不会认真听讲,更别说在课余时间进行复习并且阅读课外部分了,也不想浪费6分的时间背那些名句,费力又不管用。
困境三:文化渗透缺失,文化功能发挥不充分。学生害怕文言文课堂,主要是由于老师所选的课堂方法和教学目标不正确,一些老师只是把应付考试当成了最基本的教学目的,生硬地照读课本上的内容,教条主义地按照知识要点来教。学生对文本文化内涵不甚清楚,文化渗透缺失,没有将文化内化为情感,这样一来文言文的文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与课程标准不相符合。
群文阅读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中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某个议题选择若干篇符合教学需要的一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阅读学习,学生通过多个文本的体验、思考、探讨建构意义,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启迪智慧
传统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注重文言字词句的讲解,对文章的整体思想、写法借鉴、情感价值等分析很少,造成学生认为文言文学习只用于应付考试,更别提建立文言思维了。群文阅读能加深学生对文言文内涵的理解,能让学生熟悉文体特色,比如《阿房宫赋》《六国论》两篇文章连读,可以更深入了解“赋”和“论”这两种文体的不同,可以对“赋”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有更深入了解,以后再读“赋”这种文体就能把握其特色,对文言文的认识就不至于陷入只有“之乎者也”的刻板印象。在《六国论》中,可以把对苏洵的“论”进行质疑,论点、论证有无漏洞?论据是否失实?学生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漏洞?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为学生带来思维上的启迪。
2.发展素养
语文教学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一是提高阅读能力,它可以缩短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二是思维水平,它可以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认识和应对这个丰富的世界;三是表达能力,它可以让我们有自信去与人交往,与世界对话。这些能力是可以借助阅读来实现的。
文言文这种创新性的阅读方式,可以促使学生在篇章学习之后搜集一些与之相关主题的课外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拓展知识面,也可以让他们养成终身阅读习惯。阅读量上去了,阅读速度和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信息的筛选、思辨的能力也相应提升。
以前的语文课本编制对学生的阅读有一定的制约,教师的教学也受到了限制。而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力。老师可以在限度之内,以他对一个议题的了解,围绕着这个议题,把一些文章组合起来。议题的选择可以有很多种,可以从文章的体裁、主题思想、表达技巧等方面来决定,从而使选题不至于太过混乱。另外,对于群文阅读的选择,并不一定要严格按照教科书的内容来选择,也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阅读。群文阅读时,不能拘泥于一句话,应注重信息的抽取和综合思维。摒弃单一的精读模式,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感悟。接下来详细列举几点构建课堂的有效方式:
议题在群文阅读中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是群文阅读的思考方向,同时,它也是一个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窗户。在群文阅读中,要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大部分题目都是以讨论与开放为特征,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的整体效果。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例如,在《赤壁赋》和《登泰山记》群文连读中,教师以《赤壁赋》为范例,带动学生探究《登泰山记》。两篇文章的相同之处都是写景的散文,两人都在人生困境之时从自然山水中获得力量,自我突围。但他们获得自我救赎的过程又有所不同。所以将群文阅读议题确定为“自然情怀— —从自然山水中寻得人生智慧”,本议题正是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提升感悟力,激发对自然的珍爱,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教师还应该使选题的内容更丰富。在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结合并非简单相加,要充分考虑语篇间的相关性,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建构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选读课文时,要充分考虑题目,确保课文的结合能激发学生对题目的探究;其次,要根据课本,扩大课外内容,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文本的搭配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极大考验,因此,教师应主动拓展自己的阅读领域,以保证组合文本的形成。
群文阅读不再是一篇一篇地教读,一字一字地解释,而是将多篇放在一起教,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那么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单一,可以是阅读、比较、整合、评价等。因为群文阅读教学,单位时间内阅读量比较大,阅读方法可以是速读、略读、跳读、精读等,但要求围绕议题圈点勾画,提取重要信息,对文本形成初步印象,并有一定理解和感悟。比较则是把几个文本放在一起比较,在议题统率下,可以从人、事、物、情、景、理方面,可以从语言、技巧、结构、风格等方面比较。整合就是学生把群文阅读课上的收获形成知识结构,整合为阅读成果,形成关键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并有所创新。评价是指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形成一定的共识或形成个体认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思辨思维和语言表达等关键能力。教学行为是循序渐进的,一定要紧扣中心议题,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文本出发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所谓情境是指课堂教学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想,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学科知识或技能,之所以无法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关键就在于学习活动所依存的情境被人为地简化和抽象,缺少了与现实生活的链接。脱离了情境,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容易变成做习题,而不是完成任务。所以,学习情境越真实,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越容易激发学生言语实践的兴趣,越有助于学生呈现真实的言语实践能力。例如,高一必修下册第八单元核心任务是“倾听理性的声音”,从思想主题来看,四篇课文都展现了古代士人心怀天下,勇于担当的精神,他们以史为鉴,积极思考,发出了理性的声音,可围绕“古代士人的担当精神”这一话题,召开一次专题讨论会,对四篇课文中作者的观点、担当精神的体现作分析。
就高中学生来说,群文阅读文章所能获得的阅读量相对较大,至少要超过单一的阅读。阅读量大,对应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了关键,得到启发的困难也就越大。特别是那些阅读水平较差、不喜欢读书的学生,往往一篇文章都看不完,更别说理解字词含义,因此也就无法充分发挥出群文阅读的价值和意义。群文阅读课堂任务的设置尤为重要,所谓任务,就是派发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如果课堂一开始就布置任务,学生在心理上有排斥,所以首先应扫清学习中的一些障碍,特别是文言文字词句的学习。所以课堂任务的设置可分为“基础性任务”和“铺垫性任务”。基础性任务主要是指文言文读音的准确,文言实词、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要落实,文章的结构手法都需要设置为基础性任务。而铺垫性任务,是为群文阅读中体现主题、探究文化价值和内涵所做的必要的理解性任务,是基础性任务的进一步深入,思维的进一步深入。例如,在《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群文阅读教学中,以贾谊和欧阳修两位文豪穿越到2022年高考语文考场为情境,引出课堂核心任务——通过对两篇文章点评和改写,学习议论文分论点的设置和语段写作方法,引导学生质疑两篇文章的观点表述、论据选用、逻辑分析等内容,让学生改写文段,自我总结,这为深入探究“议论文片段写作的‘论点’‘阐释’‘材料句+分析句’‘总结句’等写作步骤作了铺垫。总之,这两种课堂任务设置可以用问题形式,也可以是作业形式,是为夯实基础,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在文言文方面,根据题目、课堂任务的不同,学生的阅读经验和收获也各有差异。而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他们在学习文言文时短暂出现过的灵感、想法、经验,必须适时加强锻炼,否则,很容易被遗忘。高中生还处于成长阶段,对知识的归纳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多篇文章的阅读中,学生所能得到的阅读效果往往是表层的,而要使学生在多篇文章的阅读中得到更深的收获,就必须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从而拓展课堂思考层次,助力文本探究升华。学生在文言文群文阅读中有些零碎的收获,要转化为系统的知识体系,必须要有整理、归纳、总结的过程。在必修阶段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及时总结归纳,让学生发现不同议题之间的关联,启示学生能由此到彼,在自主阅读中建立文章的联系。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课下及时地对阅读进行反思和感悟的梳理,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和理念。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群文阅读包容千峰文字,万壑文章,只要我们大胆在文言文课堂上放入“群文”这条大江,合理构建课堂,注重学生思维提升,挖掘文本文化价值,群文阅读一定能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语文课堂一定会出现“银山拍天浪”的盛况。群文阅读的策略引入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更接近教育改革的时代。群文阅读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深入挖掘文本的丰富内涵。群文阅读以其广泛的文本阅读、多样的教学环节以及文艺和方法互补的形式填补了传统文言文教学的空白,能够帮助学生建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