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视域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2022-11-24 06:49:33胡玉平
科学咨询 2022年18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文言文

胡玉平

(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重庆 402160)

高中文言文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传统文化知识积淀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下文言文教学却面临着知识零散、不成系统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感知能力的有效落实。基于此,以发展学生语文能力为目标,亟需对现存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修改,积极引进群文阅读等新型教学方法,改善传统讲课式教学模式,提高高中文言文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群文阅读的概念

“群文阅读”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2009年赵镜的研究中,他指出,从古至今师生都习惯一对多的教学方式,但是随着新型教育理念以及现代教学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教师认识到与学生互动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开始逐步尝试群文阅读教学,即先确定教学的主题,随后通过大量的调查筛选,最后选择最合适的文本进行分享,进行多文本的教学实践。赵镜认为群文阅读主要有两个基本特质,一是多文本,即在可能范围内尽量收集较多的教学材料;二是多议题,即不再简单集中于一个主题进行围绕探讨。

此外,著名学者西南大学教授于泽元等人认为,群文阅读是指一组人对特定的话题进行讨论研究分析,并在头脑风暴下最终得出一个公认的结论。“群文”中的“文”并非赵镜所说的“文本”,而是指文章。特级教师蒋军晶赞同这一观点,他认为:“群文阅读,是指在语文课堂上,针对一个议题,为学生呈现多篇文章(数量 3~5篇不等),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蒋老师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他在此基础上归类总结,同样认为“群文”中的“文”是指文章,群文阅读是在获得多篇文章的前提下进行探讨调研。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给群文阅读下最终这样一个定义,即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或主题,由教师在课前提前选好一组相关文章,发放给学生,要求他们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该项主题的把握和意义理解,最终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采用群文阅读教学的原因

众所周知,高考近年来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不断增加对学生古文素养的核心考查难度,而和与日俱增的教学要求不一致的是,在一些地区,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老师带领学生读课文,逐字逐句讲解批注不认识的字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学会相应知识,并定期抽查检测。

新课标提倡“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就是在贯彻教学要求,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综合素养,旨在培养中学生扩大自己的读书面,增强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认知能力,向真实的、完整的文本文献靠拢,而非仅仅是课本中篇幅有限的节选,而非是处在无数个碎片化、断续化的语文阅读中。

温儒敏认为,语文教改,读书为本,要想提升一个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最重要的还是大量阅读,还是不断延伸阅读,仅仅通过死抠教材是不够的,只有在更广阔、更丰富的语文田地里学生才能真正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真正体味语文,走进语文。适逢全国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各类“整本阅读”“专题阅读”等集体研讨会,这些都对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新模式起到了切实的推动作用。

三、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确定合理议题,进行组织筛选

新课标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要求主要表现在:教授学生必要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鉴赏能力以及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审美水平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能力。这对教师的要求就表现在不只要启发学生自主地学习、研读经典文言文的思维,也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整体建构和语言实践能力,发展和提升美学鉴赏能力,以及在经典文化的浸润中帮助学生增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和自豪感。

要想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必须有效地运用群文语文教学模式,教师教授文言文的首要目的是确定文言文的议题,在议题之下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不仅选题丰富,而且涉及的题材也是多种多样,如何选择合适的议题对高中语文老师来说是关键的一环,尤其在群文阅读教学背景下。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所需的素材,也可以从文言文中提炼概括高质量的议题,以供学生研讨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进行有关《劝学》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将同一议题下的材料归类组织,和另一篇文言文《师说》整合起构成群文,劝学说的是要借助工具借助外物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而《师说》则说的是要通过虚心好学、积极发问来获得知识,两者的共同点都在于学习,只是手段不同,但都是为了实现到达学习圣殿这一终极目的。当确定好议题文本后,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基础的写作时代背景,通读两篇课文,标记出困难的字词以及长句,画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然后布置本文的阅读目标: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展开论证?以及作者采用什么办法一步一步得出这个结论?从哪些方面论述?第二段和第三段主要围绕什么展开?对比《师说》,该篇文章的侧重点在哪里,论证的时候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组织学生自由开展研读,分小组进行汇报展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指出本文重点是鉴赏比喻论证、正反对比的奇妙运用,并分析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

(二)做好对学生的指导工作,确保群文阅读的效果

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文言文不管在内容含义上还是思想哲理上难度都在加深,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对他们的思维方式、核心素养都进行更全面地考查和分析。因此,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采用后,如何扮演好教师的角色,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教师既不能过分干涉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研讨,也不能完全放任自流,任由学生天马行空凭自己直觉和经验对经典著作进行二次创造,而应该把握好自己的引导者角色,从布置任务、抽插提问和适时启发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正确的理解思路,在发现他们沿着合理的思维路径讨论时只进行旁观,在发现他们偏离正确的轨道后适度参与,最终使得全体同学学会阅读、分析、表达、理解,并尽可能地运用发挥,从文言文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例如,在实施荆轲刺秦王教学时,教师可以和《鸿门宴》这篇古文一起采取对比的手法进行教学,中心议题确定为“古代记叙文”,先借助课外参考书或者互联网等工具,分别理解两课的写作背景,然后和注释一一对照通,读文意理解其中内涵,对主要人物性格有基本的掌握,最后进入课堂由老师带领进行集体研读。

罗列清楚主要发生的人物信息、时间地点、故事脉络以及发展进程,让他们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掌握重要的字、词、句并解释。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荆轲、项羽、刘邦分别是什么样的人,从哪里能够看出来?找出具有典型性的、有表现力的段落描写和表现手法,让学生在学会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练习,从哪些描写能看出来荆轲是什么样的人,找出典型的句子,对于樊於期,作者是通过什么描写刻画了这些人物形象,对于司马迁,如何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特点。最终教会学生思考并运用所学方法,在考试中高效学习阅读文言文作品。

(三)鼓励学生大胆研究,个性解读文言文

新课标认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教师要慢慢转变自己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是主要行动者的角色,将学生推向分析和理解的主舞台,自己则退居幕后,主要进行关键部分的引导和诠释,把课堂还给学生,把阅读的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要相信学生的力量和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勇敢思考,个性化解读文言文,提出自己的知识和见地,并在积极的互动交流中,获得更多的更不一样的启发和灵感,最终提炼凝结为自己的学习技巧和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和阅读窍门。

例如,在进行《赤壁赋》教学时,教师可以收集并整理资料汇编为“古代山水游记散文”这一中心议题,通过对比学习《游褒禅山记》从游记到议论,即“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更好地领悟苏轼写作时候面对壮美山川产生的磅礴心境;理解苏轼“尽吾志”及“深思而慎取”的思想,在不断的贬官仕途中领悟豁达心境实现“天地为之一宽”的旷达思想境界,从而学会这种反思自我、总结经验的人生本领,更好地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指引自己未来的方向选择和规划制订,学会面对人生的心酸苦楚,学会客观对待生活中的不幸和困难。学生完成任务探究以后,教师组织他们自由讨论、交流彼此的感受和体会,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说说从本文中学到了什么,针对各自的困惑和疑虑一一进行分析和解释,最终达到对文章的透彻理解,对感情的深刻领会。

(四)引用小组讨论的模式,集体理解文言文

虽然在小学、初中阶段都已经学习过文言文,但是高中的文言文不管是从篇幅还是从思想感情、艺术手法或者叙述脉络来说,都比起之前难度上升了一大截,因此,有时候单靠个人的理解无法完全吃透教材,这就需要同龄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展露出集体的学习问题所在,需要教师对难点重点的提炼和把握,小组模式由此被引出并得到广泛推广。高中小组模式比起之前更简单地倾向于文本汇通,赋予了学生更深层次剖析文章的理解能力、在众人面前积极表达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难题难问的思辨能力。

在这里,以《寡人之于国也》教学为例,教师可将本文同《过秦论》组合在一起成为群文,将议题设定为“治国”,两篇课文均在讨论如何长久地治理国家、如何采用更好的治理方式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但是文中出现的多项特殊句式,如“直耳”“也”“是何异”,不仅对理解文意具有重要作用,对日后的文言文基础学习同样具有关键的指示功能。因此,教师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的时候,需要特意强调“数、发、直、兵、胜”等多义词的义项;强调文中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的判断标准和辨别手段;归纳、掌握《过秦论》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过对梁惠王和孟子对“民”的不同认识,把握古代君王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和孟子的经世济民的思想;理解文章结构层次,探究文中“叙”与“论”的关系;了解作者对秦朝迅速灭亡原因的分析,及借古讽今、实施仁政的意义等,对我们今天的国家政治建设和制度建设有何启发,哪些是一脉相承的传统“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哪些是吸收外来西方思想文化而成的现代民主设计?

(五)善于运用对比分析,学习文言文的写作技巧

对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在统一议题下如何对两篇乃至多篇的文本进行对比分析,因为这些文本固然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同样会存在区别和差异,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在了解共性的基础上,分析文本的不同写作手法、字词用法、遣词造句以及思想情感等,锻炼学生的文言文对比分析技巧,实现对文言文阅读素养的拔高。同时,高中语文老师在指引学生阅读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要让他们体会到文章结构、写作逻辑和谋篇立意之间的不同,使其深入感受文言文学习的魅力,感受语文的魅力。

(六)深入发掘群文内涵,优化文言文阅读效果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在古代的具体体现,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组成的一朵奇葩。因此,文言文往往行文流畅、文笔优美、架构清晰,从更深层次角度来看,往往揭示了朴素的人生哲理或者寄托作者美好的思想感情。

在高中文言文的学习阅读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文言文所应具有的功能和效用,除了群文阅读的方法外,教师也应该提前做好自己的功课,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文言文知识以及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主题感情之外,重点带领学生深入发掘文言文背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使他们通过多元的多样的方式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受到优秀思想道德品质熏陶的同时,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建设,努力向奋发有为、审美高尚、品德优良的青年迈进。

四、结束语

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认识到群文教学研究的价值和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的手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教学方法的修正,最终搭建起最契合老师和学生的对话交流平台机制,帮助学生在学好文言文的同时,认识到文言文不只有枯燥和乏味,文言文是充满趣味和生机的会说话的“文物”,让学生在自己主动参与、主动创造的文化氛围中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助推课改背景下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文言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7:02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8:24
群文活动
大众文艺(2018年19期)2018-10-19 09:27:44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