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视域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

2022-11-24 06:49:33樊亮亮
科学咨询 2022年18期
关键词:文言文素质教育素养

樊亮亮

(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重庆 402160)

一、引言

高中语文课堂的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言文的教学策略进行了不断思考和修正。将群文阅读的概念引入高中学生对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中,也是在当下注重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提高课堂效率、解决教学难题、帮助学生更好学习的一种探索和尝试[1]。高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应止于课堂和应试教育,而应在老师的带领下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文言文的句式、语法、情感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等是高中文言文课堂需要更偏重的地方。下文就高中文言文教学现有问题进行探讨,并在群文阅读视域下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二、巧妙运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文言文阅读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通过阅读和理解,往远了说可以吸收前人的智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走出生活中的一些困境,往近处说对学生语文的学习起到很大的助推作用。那么在高中课堂里语文阅读素养提升的被重视程度却远不如应试内容。这是高中课堂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但却是情有可原,因为高中的课程任务繁重而且课程难度比初中进阶了很多。不仅如此,每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只能抓住重点进行课堂的教授,而这个重点往往又是与考试内容挂钩,很难做到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教学效率。加之高中学生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个体,有自己相应的学习能力,所以高中教师难免会忽略教学方法的使用,课堂只是单一地照本宣科,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在高中课堂里,教师也需要将教学方法进行一个综合运用,而不是让课堂生硬无味完全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去学习。

在高中课堂里,课前导入仍然是一个必要的教学技能。首先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也使学生对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有更好的状态,对学习的内容也会更加记忆深刻。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中,课堂氛围的营造很大一部分在于课前的一个导入,这个导入的形式也是非常多样的,例如运用多媒体进行文言文文章的一个情感或者画面设计,也可以用相关影视或者音乐的欣赏进行导入,还可以营造一个小型朗诵会进行导入等。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地设计一个课堂的导入。在这个导入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课堂更有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激发学生对于文言文相关课外内容的探索。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得到了激发,课堂教学也会更加地顺利。

另一个重要的方式是在课堂中开展情境化的教学过程[3]。将文言文的情境搬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身临其境。这种情境化的课堂打造需要教师较为深厚的功底和语文素养,只有对文言文内容有自己的体悟才能在课堂上进行完美的呈现。情境化的教学涵盖的内容必定是超出了课本的,这也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主旨和情感,对文言文的内容更为熟悉。在日后文言文的背诵、语法字词的学习中更加容易,也能在课外的文言阅读中得到升华。群文阅读视域下对使学生自主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言文无疑是一个阅读的难点,因为晦涩难懂很多学生都会放弃文言文的阅读,这也就使得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较低。在课堂中开展情境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在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剧情加以改造,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所处的境地。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文言字词的理解,也恰到好处地向学生传播了文言文的魅力。

三、注重文言文情感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的表达中不只是内容和知识,其实最核心的是表达情感。无论是在文言文还是在古诗文中,作者所有的笔墨都在为情感的表达发力。写景是为了抒情,写物是为了言志,写人更不必说,所以文言文的一个核心在于情感的把握。文人墨客都是情感丰富而细腻的,也正是以这些情感为核心才成就了无数的千古绝唱。可惜的是,文言文在当下的语文课堂里都变成了冰冷的文字,原本充沛的感情和鲜活的形象全部被抹杀了,只剩下高中语文课堂里拆解出来的生僻字词。老师在课堂上教授最多的也是与试卷内容相关的,如此这般拆文解字使得原本完整的一篇佳作却变成了学生心里永远都很难背下来的极为难懂的天书。这样的教学也许会方便教师在教学时的讲解,但是对学生的素养提升完全没有益处,甚至会大大稀释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只是停留在应对考试而完全没有了对语文学习的重视。这种现状下的学生理性的部分往往很强而感性的部分却是欠缺的。一个完整的个体应当是感性与理性的平衡个体,而不是对任何事情都淡漠的冰冷机器。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在文言文的阅读中改善和调整课堂的教授方式和课程设置的重点,将文章中热烈的情感带到课堂里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情感[4]。

文言文课堂可以在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方面进行很多的解读和描绘,这种情感的分析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情感的共鸣。情感的分析注定会涉及作者的背景,比如作者的出身、仕途、爱情、亲情、生活等方方面面,这些分析让语文课堂也更加丰富立体,而不是无趣生硬。这样丰富的课堂不仅让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更让学生对语文有了深刻的认识。文言文情感的分析也需要立足教师的正确情感体会和表达,好的情感分析可以使学生的人格得到熏陶。

例如,在文言文课文《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作者仅仅运用几个简单的意象就把一幅生动美丽的景象勾画得栩栩如生。如果没有教师在课堂上的解读和引导,学生在脑海里不会有这样美好景象的构想。而其中的情感更是难被学生挖掘。情与景是相互交融的,读到了景就会产生情的抒发。最值得拿来举例的是《陈情表》,其中的情感真真切切,句句泣血。对祖母的孝心让人感动,对朝廷的衷心也让人动容。这种真切的情感在文言文里的表达是非常动人的,文言文文字的力量是很大的,精练的文字蕴含着无数的复杂情感和经历。在课堂里首先可以对本文进行整篇的一个背景解读,再对文本内容进行诵读。诵读可以让学生体会情感也能让学生体会到文字的美。接下来可以解读作者强烈真切的情感,学生去体会,并再加入诵读中,与学生进行互动性的有情感的诵读。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于情感的感知,在文言文的学习和诵读中给予语文更多的重视。群文阅读中的读情感是最重要的一环,了解情感就能更好地把控好文章的主旨脉络,对考试的阅读也很有帮助。只是这种方式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的经历与时间去把握好情感分析的度,既能引导学生感受情感,也能不将自己的过多解读强加给学生。同时也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精力准备、构建,最难得的是创新课堂。

四、给予学生学习引导,端正阅读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新课标的倡导下,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体和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到学生的困惑和问题所在,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不是弱化老师的作用,相反是在倒逼老师改善在教育过程中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自主的学习动力也有良好的自主学习方法。老师在课堂中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但是课堂的中心要转变为学生进行学习而不是只围绕老师的讲解随着老师的节奏,老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转变在高中的课堂是很必要的,高中的学习是难度大且内容多的,而且高中学生也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同,如果在学习中只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学到的东西会少之又少,所以很需要有自主学习能力梳理自己的知识框架。高中学生在语文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自主学习,老师课堂教授的课本中的文言文是一个引导,对课外的文言文也需要有所涉猎[5]。那么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例如,在语文文言文课之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预习内容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内容,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查阅课外相关读物,在课堂中进行预习的成果检查和分享,交流不同同学查找到的不同资料。通过这样的方式锻炼学生收集资料和阅读筛选的能力,在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在交流中进行学习。在这样的过程中课堂就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老师变成了一个引导和总结的角色。

学生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在这种环境中每个学生都会有比较好的学习状态。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下,学习的成效更见于学习习惯的好坏。语文文言文的阅读更是如此,一个良好的阅读方法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特别是文言文这样比较难懂的文体形式,正确的阅读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高中文言文课堂中也需要给阅读习惯的养成创造空间,好的习惯是受用一生的。那么在文言文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训练阅读习惯,例以课文为例强调做好阅读笔记,示范阅读笔记的记录方式,标出读到的较难字词进行课后的归纳总结,跳过难以读通的语句迅速把握大意等。诸如此类的正确阅读方法和习惯的训练为学生日后的阅读学习打下基础。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文言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也是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这个难题的突破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五、注重文言文素养培养,改变应试思维

在新课标下,特别是“双减”政策的实施落地,突出了我国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视以及对传统教育的革新。在新课标下,语文素养提升也成为了热点的话题。教育和素养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传统教育理念上进行一系列的革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下的教学目标分为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第二个是价值与方法目标,第三个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层次目标体现了对传统应试教育的改革和补充,要实现三个层次的目标最核心的是要改变教育的应试思维,使素养提升成为教育的基本理念[6]。在高中的文言文学习中,应试的成分是占绝大多数的,如果不是应付考试几乎不会有学生愿意学习如此难懂的文言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偏重应试的教学,这样的教学看起来更有成果。然而这样的现状并不好改变,首先需要改变的是教育者的教学理念,其次需要改变的是学生的学习心态和目标。传统的考试并不是完全万恶,考试可以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动力,当学生进入文言文的学习时教师以素质教育的目标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对原本枯燥的学习产生兴趣,甚至热爱学习,那么学生所受到的教育就会慢慢变成素质教育,学生的素养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文言文素养的培养对语文素养很有助益,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文言文可谓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短小精悍的篇幅却是镌刻了无数的人生智慧,一篇文言文看似内容简短,实则涵盖了人文、地理、古代文化常识、文章体裁分类以及诸多的典故等,读一篇文言文可以读到当时那个朝代的兴衰,那个时代的风云也都一一展现在眼前。素质教育也在这里得到了体现,读文言文增长的是文学素养,更是以史为鉴得到人生的指路明灯。

在高中文言文的教和学过程中,以中文学素养的提升为目标去学习比普通的应试教育思维去学习更有动力和趣味性。这个过程需要老师首先适应和改变,将文学素养的提升植入教学理念当中带动学生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丰富自己成就自己。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行动力,“苟日新,日日新”,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时代,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才能为学生的成长学习呈现最好的状态。所以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在教学目标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群文阅读也是基于素质教育理念才提出的提升教学水平的一种较好方式,在教学理念转变上也会有所助推。

六、结束语

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知识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方面和途径。文言文的文学特点鲜明,不同于现代文的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的文体使得其在理解和学习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也是一个难点。那么本文在群文阅读视域下对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进行了相关探析,提出了三个较为实用的教学策略,即:巧妙运用教学方法,由此引导学生文言文的阅读;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引导,以端正学生阅读习惯;注重文言文素养培养,将应试思维转变为素质教育。这些策略主要是在于解决高中文言文教学课堂的一些难点,对文言文教学过程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教师要把文言文教学作为重点,勇于突破教学难点,更新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文言文素质教育素养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4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语文知识(2015年11期)2015-02-28 22: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