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减”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2022-11-24 01:54:08王彬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莲池学校2550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18期
关键词:错题双减面积

王彬(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莲池学校 255000)

作业环节是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作业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同时也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最新学情,从而优化调整教学方案。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贯彻“双减”政策要求,优化作业内容和形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进而实现学科教学目标。

一、明确课后作业目标,提高作业练习价值

在设计作业内容和形式时,教师不仅要考虑作业本身的质量,更要从学生自身因素出发制定合理的目标方向,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后作业的价值。比如,知识目标方面,学生要掌握数学的基本定理、概念、公式和法则;方法目标方面,明确图形关系和数量关系,快速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意识目标方面,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高年级学习的知识内容其实是在之前学习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升级,这是一个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意识的过程。为此,在设计高年级作业内容时,教师要坚持全局性和整体性原则,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来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同时也在熟悉新知识的过程中将前后知识进行关联,加强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比如,在练习小数的四则运算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利用整数的四则运算方法推导出小数的四则运算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还能锻炼学生思维,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二、科学进行作业分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各有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需求来决定作业形式和内容,确保作业难度不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满足学生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比如,基础薄弱和能力较差的后进生为C层,能力水平一般和成绩中等的学生为B层,能力突出和成绩优秀的学生为A层,然后再分层设计作业形式和内容,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面积》这节课时,笔者分别设计了三个课后作业任务:第一,三角形高、底和面积三个要素已知其中的两个,能够分别求出第三个数是多少。这个任务难度较低,每个层次学生都要能够独立完成,熟练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第二,已知三角形高、底和面积三个要素中的一个,并且知道另外两个要素数值间的关系,能够分别求出这两个要素的值。这个作业任务已经有了一定难度,适合B层学生完成,起到提高自身能力的效果;第三,等腰三角形底边的长要比腰长2cm,且三角形周长是32cm,求等腰三角形面积。这道题目将三角形面积、周长和性质等相关知识都融入题目之中,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对学生逻辑思维有一定的要求,主要针对的是A层学生,旨在拓展学生知识面和提高数学核心素养。通过作业分层满足了三个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让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既减少了作业数量,又提高了作业质量。所以,基于“双减”政策,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改进作业内容,满足各层次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同时锻炼能力。

三、设计反思性的作业,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为了有效落实“双减”政策和响应国家减负的号召,教师要多设计反思性课后作业。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将更多时间放到自我反思上,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整理错题本的习惯,将课上遇到的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记录下来,也要及时整理容易出错的题目,在课后重点复习错题本内容。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哪些是重点知识,哪些是难点内容,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找到自己数学知识的短板及时自省,从而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其次,在整理错题时,学生要明确标注出错题的原因,并将正确的解题思路写清楚,这样在复习中就能起到反复记忆的效果,从而有助于提高复习效率。最后,定期复习错题本上的易错题和重点题目,做到知识点熟记于心。特别是在考试前一定要重点练习错题本上的题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复习效率,还能增强学生考试的自信心。

四、设计个性化作业,激发课后作业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求知的动力源泉。鉴于此,教师要在作业形式上进行创新,结合学生的喜好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形式,从而增强学生认同感,让学生主动去完成布置的学习任务。个性化的作业形式符合现代教学的需求,更有助于提高学生求知的热情和动力,对学生温故知新和提升综合能力都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比如,教师可以多设计实践性作业内容,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例如,在教学《面积》这节课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丈量家里各个房间以及家具的面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面积计算方法应用到生活中。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面积这一概念的认识,而且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拉近生活和数学课堂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个性化练习的条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体积与容积》这部分内容后,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后探究题: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苹果的体积?经过思考,有的学生采用了图形转换的方式,将苹果压缩成规则立体图形,然后再计算其体积;也有的学生使用间接测量法,在水容器的帮助下成功测量出苹果的体积大小。这种探究题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不仅减轻了作业带给学生的压力,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五、结语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要体现差异化原则,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同时还要响应“双减”政策的号召。通过创新作业形式,优化作业内容来减少重复性和无效性作业,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课后作业的效果和价值。

猜你喜欢
错题双减面积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压强』易错题练习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笑笑的错题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圆”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