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龙婷(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 215000)
神话类文本的本质特征就是丰富而广博、神奇而瑰丽。神话的神奇想象契合了儿童爱幻想的心理,选入教材的传统经典神话,如《羿射九日》《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等情节生动,语言表达既通俗易懂又令人回味无穷,弥漫想象的张力,是满足儿童审美情感的文学样式。神话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培养的同时,也使儿童的言语能力得到发展。教学神话故事时,若抓住神话的本质特征——神奇的想象,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神话故事源自口耳相传,故事情节大多十分生动,在教学中借助支架帮助学生梳理神话的脉络,有助于学生把握故事情节的神奇,也能提高学生的文本整体意识,为复述课文进行铺垫。
在《普罗米修斯》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先梳理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通过人物发生的主要事件,以“盗、罚、劝、锁、救”为支架,帮助学生厘清课文脉络,让学生初步体会故事情节的神奇。
接着,教师可以借助“因为……所以……”这一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为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提供支架,让学生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概括神话的故事情节。“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这应当是教师的主要思路。首先,以神的名字为出发点,厘清神与神之间奇特又复杂的关系,并让学生概括,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杂的人物关系,在一些关键词的帮助下,清晰直观。其次,通过关联词揭示故事的前因后果,促使学生厘清故事的内在逻辑关系。从归纳主要事件到因果关联词梳理情节,教师一直为学生概括主要内容搭建教学支架,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把握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在学生的头脑中渐渐清晰起来,也为进一步复述故事做铺垫。
神话中的主人公往往象征着真、善、美,他们在学生心中更是正义、神勇的化身,有的法力无边,有的力大无穷,有的英勇无畏……这些形象几乎满足了学生全部生命理想的释放。在教学中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人物形象的神奇,体会神话人物身上特有的美好品质和道德追求,让学生经历独特的生命旅程,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例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时,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很多故事中都出现过英雄,那谁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英雄呢?”学生会结合生活经验分享对英雄的理解,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文中圈出普罗米修斯的英雄行为,学生很快就能锁定文中的对应部分。在反复朗读中,唤醒了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通过模仿普罗米修斯的语言,体会普罗米修斯坚定不移的心情。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感悟到人物形象的神奇,也在无形中受到美好人性的熏陶。
“每一个神话,其实都曾经是一次伟大的创造,都算得上是人类的一个小小奇迹。”这个奇迹正是作者用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构思,夸张化、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再辅以丰富的人文内容加以表达的。学习神话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与理解神话的表达方式、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享受神话语言独特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魅力,并学着将语言进行积累与运用。教师应顺应童心,可以用语言、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放飞想象,用想象感受神话的神奇,在想象中逐步体会神话语言表达的神奇。
在初步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目光分别聚焦到普罗米修斯遭受痛苦的三个场景中。在普罗米修斯被火神锁在高加索山上,日夜遭受风吹雨淋的第一个场景中,教师用提示语引导“在夏日炎炎之下,你仿佛又能看到什么呢?”“在狂风暴雪之下,你仿佛还能看到什么?”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普罗米修斯所受的苦难,以填补教材想象的空白。
适度的延伸和拓展能让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上对神话阅读做进一步探究,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选择不同角度对神话进行拓展。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将课文的拓展设置为:读《古希腊神话》中赫拉克勒斯的故事,并用所学方法了解人物身份与关系,找寻事件间的因果联系,并与同桌交流什么人能被称为英雄。这样的迁移阅读能够让学生巩固所学,在同类型的神话故事中感受神话的神奇。此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还可以进行拓展学习,如《普罗米修斯》这一课还能进行以下拓展迁移。
储向阳老师曾说:“学生如果能对神话故事娓娓道来,那么神话故事便会种在他的心里。”本课书后题要求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一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这也是落实语文要素重要的一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如果学生能够将神话的语言进行同化,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述故事,并融入自己的体会与想象,对神话故事重新编辑与充实,就一定能够再次体会到神话的神奇想象。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原有文本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对神话续写、改编、创编等。教师可以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创新,将文本再创造,构想新的神话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这也是学生对神话独特语言的运用过程,促进学生习得、内化神话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课的教学可以结合本册“快乐读书吧”的内容,向学生推荐国外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故事,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世界各地的神话故事,如古希腊神话故事,或者汇集了伊斯兰、希伯来、巴比伦等诸国神话的东方神话等。以“一篇”带动“一类”文本的阅读,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达到较理想的阅读效果。
教师还可以链接课外阅读中国有关“火”的神话故事,让学生快速浏览并思考“东西方有关‘火’的神话故事有何不同”。对比中,学生会发现东方的火是借助神的指引,由人类自己创造的,而西方的火则是由神送来的;东方神话给人温暖,西方神话给人震撼;东方神话突出人性之美,西方神话崇尚英雄主义……东西方神话各有不同,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所需,链接不同版本或不同民族的神话故事,引导学生在开放阅读中,贯通思维,提高洞察力与语言敏感度,从而提升阅读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立足神话故事的文体特征,以专业的视角对教材中的神话故事进行专业解读,将单元语文要素在神话故事教学总分布中推进,梯度提升,让学生在体验古今中外神话的无穷魅力的同时,发展语言实践能力,提升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