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学校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进行整合,能够最大化释放学校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在小学阶段,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建恰当的教育方式,促进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关键词】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学教学
作者简介:李宛夏(1989—),女,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东延路实验学校。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必然要担负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1],让学生在实现智力发育的同时,增强民族认同感,更加主动地保护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地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而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一直保留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是吴地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此,在实际开展教育工作时,教师要主动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结构和学习特点,进行教育活动的优化设计,从而推动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一、丰富资源,让学生真学习
纵观当前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教学,我们能够看到,学生的学习渠道相对单一,只能通过教师的介绍和实地走访深入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世界,感知其中的文化色彩。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新颖的教育方式开始应用于课堂之中,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灵动。在指导学生学习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内容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邀请专家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从而逐步提升学生学习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的质量。
(一)应用媒体,快速了解
在以往的教学中,受教育资源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活动局限于课堂之中,只能通过教师的单向渗透来对未知的知识进行探索,以至于学生学习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的难度较高。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学生带来了微课等网络资源,使学生可以轻松地完成学习活动。对此,为了让学生以方便、快捷的方式,对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发挥微课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以便学生通过完成简单的学习活动,感知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魅力。
比如,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制作工艺包含拼接、绲边、绣花等,为了增强学生对这些制作步骤的认识,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教师先收集拼接、绲边等制作步骤的相关资料,为后续微课的制作奠定基础。随后,教师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思维,合理地安排微课中拼接、滚边等制作工艺的次序。在做好微课视频后,教师将其分发给学生,促使学生在观看微课后认识拼接、滚边等手法。
教师为学生引入现代教育资源,能够让学生学习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的方式变得更加便捷,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更加自觉地接触非物质文化遗产[2]。
(二)邀请专家,加深认识
在校教师相当于“半路出家的和尚”,对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的认识相对浅显,而研究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专家,对这部分内容了解得较为透彻,能够为学生进行详细的介绍,加深学生的认识。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主动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双师制”的学习模式[3],让学生通过在校教师的简单介绍,建立对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初步印象,然后通过专家的深度讲解,全面认识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
例如,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前,教师便可以与专家合理分工,共同带领学生走入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世界。教师先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简单地介绍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起源、发展、历史价值等,让学生初步认识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与农耕之间的关系。随后,教师邀请专家到校进行讲解,促使学生认识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制作工艺、文化特征等。在专家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如“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上的纹样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以便通过专家的解答,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
教师与专家分别负责不同的内容,为学生呈现一场有关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学习盛宴,能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走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从而完成对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的学习。
二、以生为本,让学生真了解
新课改中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4],在引导学生学习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内容时,教师不能将学生置于课堂上的被动地位,让学生消极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自主、积极地进行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的探索。对此,教师不妨为学生创建合作学习等活动,促使学生依靠集体的力量,深入了解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
(一)合作探讨,强化印象
单个学生的力量是很弱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可估量的。在引导学生学习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时,如果教师仅让学生依靠个人的力量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索,那么学生学习的角度会有一定的局限,积累的知识也会相对较少。对此,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建立合作互动的小组,让学生拥有集中集体智慧的机会,共同走进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世界。但在分组前,教师要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科学地分配各组组员,保障各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均衡。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便可以基于对学生的了解,为学生设计合作互动的学习活动。教师先为学生设计“你了解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相关内容吗?”等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行判断。随后,教师再基于学生以往的表现,对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信息整合能力等进行分析,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分配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分好组后,教师为学生设定“探索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依靠小组的力量,共同探索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知识。如口语交流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走访工作,而信息整合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检索和整理。这样,在合作中,学生能够多角度地学习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教师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再采取恰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集中力量,促使学生在相互辅助中全面学习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并加深对该知识的印象。
(二)尊重差异,个性成长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株独自盛放的花朵,如果教师采用相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一样的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不同学生表现出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进度会大相径庭,学生之间的差距也会在无形之中加大,致使课堂的教学进度缓慢。对此,为了让全体学生都对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燃起兴趣,让所有学生都可以自觉地接触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教师有必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的角度,以便学生在获得个性发展之余,增强对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的认识。
比如,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方向,可以分为起源与发展、文化特征、制作工艺、历史价值等,而不同的方向对应着不同的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先简单地为学生展示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图片,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随后,教师为学生设定“自选角度,走进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角度,如有的学生选择起源与发展角度,有的学生则选择文化特征角度。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为学生设定可以自主选择的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基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走入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世界,从而加深对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的记忆。
三、打破传统,让学生真传承
传统的教学方式会限制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在过去,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教师会为学生设定专门的学习活动,也会专注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的讲解,期望学生在专门的学习活动中,增强对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认识。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此,教师有必要打破传统,优化教学方式,做好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工作,并为学生创建自主创新的平台,以便学生实现对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一)整合学科,促进传承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将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视为特别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指导,然而,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致使学生认识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方式较为单一,学习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因此,教师有必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寻找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与不同学科之间的结合点,将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与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以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逐渐接触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从而在提升学科素养的同时,完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例如,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中包含多元化的美术知识,如服饰的外形、结构、纹样、色彩等,这些都能够成为教师开展美术教学的重要素材。对此,教师可以将美术知识与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在学习美术基础知识之余,增强对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认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利用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图片,设计课堂导入环节,用极具民族风情的元素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主动将注意力放在美术课堂上。随后,教师通过讲解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色彩等知识衔接教学,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触美术知识。接着,教师再以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为例,为学生讲解美术知识,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效果。之后,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审美鉴赏的活动,让学生应用美术知识,完成对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艺术赏析。
教师主动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做好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与学科内容的整合,能够在提升基础学科教育实效的同时,取得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让学生更加自觉、自然地完成对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二)开拓创新,持续发展
部分教师认为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教学重点是传统技艺和民族特色,因此将目光聚焦在传承上,极少让学生在认识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活力,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新的发展[5]。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重视创新教育,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让学生以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为对象进行创新,融入自己的想法。而在学生完成创新设计后,教师也要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拥有展示自己创新设想的机会,从而让学生在获得强烈的满足感之余,爱上创新活动。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了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显、俏、巧的特点后,教师再带领学生认识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在用料、裁剪、色彩选择等方面的特别之处,让学生对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有具体的认识。随后,教师开展设计大赛,鼓励学生以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为对象,开展自主创新设计与制作。在学生完成设计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成品,并请学生介绍自己设计与制作的过程,如灵感的来源、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让学生获得较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在未来更主动地为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传承与发展添砖加瓦。最后,教师再选出优秀作品供全体学生学习,进一步提升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重视创新教育,在指导学生学习了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的基础知识后,为学生提供创新设计的平台,能够让学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添加新的想法,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总而言之,促进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并非仅依靠上述策略就可以實现。所以,在未来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开发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教育资源,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渗透方式,增强学生对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知识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意识。
【参考文献】
[1]许漱文.“甪直水乡妇女服饰”特色及美用分析[D].苏州:苏州大学,2017.
[2]谢婧.苏州甪直水乡妇女传统服饰的传承与创新分析[J].大众文艺,2013(07):35-36.
[3]张鸣艳.基于苏州甪直水乡妇女服饰文化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J].今古文创,2021(04):77-78.
[4]梁惠娥,周丹,卿源.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元素解析及其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21,34(06):30-36.
[5]许漱文.浅论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中的拼接工艺[J].艺术品鉴,2016(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