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课标”实施下体育教学与体育人才培养结构分析
——以南京某小学篮球课为例

2022-11-23 03:02赵朦雷瑛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师技能

文 / 赵朦,雷瑛

1 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体育专业学生较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较,毕业后就业形式严峻,从事本专业的学生有限,毕业以后大多从事体育先关的其他专业以及非体育专业,就业形式不容乐观,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进,据中华网显示,截止2022年,体育专业就业率在80%~90%左右,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工作、体育老师、裁判、私人健身教练等职业逐渐增多,体育专业在所有专业就业排名第354,在教育学类就业排名第7,体育学类最好就业的专业前三是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康复[1]。从2001年到2011年再到2022年,在新课标的不断改进下,体育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也在不断上升,体育人才也在不断增多,说明国家对于体育也越来越重视,2022年新课标在秋季开始实施,体育课一跃变为三大主科之一,也是历史突破性的转变,势必会对体育人才需求增多,对于体育专业学生就业也会起到好的促进作用。

2 体育新课标具体体现

自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体育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正式施行,相比较2011版,相隔十年之久,新标准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首超外语成为三大“主科地位” ,总课时的比重为10%~11%,位居所有课程第三位,而外语课排除三大主科之外,体育课在义务教育阶段比重的不断上升,使得体育教师的授课地位也在不断的上升,在过去,每逢中考、高考阶段,主科老师会以各种理由占用体育课,学生喜爱的体育课以及体育老师总以“生病”自居,学生变成了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学生体质不断下滑,加上现在电子产品以及网络游戏的盛行,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每天面对手机、电脑、书本,学生视力不断下滑,80%的学生戴起了眼镜,违背了体育的初衷,与以往体育课程标准相比,《课程标准(2022)》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课程的逻辑起点,从体育课程为主向体育与健康课程有机融合转变,并增设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块。同时明确,学校充分利用课后服务开展体育锻炼等,发展学生的特长。[2]《课程标准(2022)》显示,我国义务教育体育课程内容领域正在不断拓宽。除基本运动技能、体能等奠定学生一生身体素质的大项,新课标中的“专项运动技能”版块收录了六大类运动,分别是田径、球类、体操、水上或冰雪、中华传统体育和新兴体育。新课标明确要求学校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体育与健康课程在高度关注对所有学生进行激励与指导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方式,为学生创造公平的学习机会,促进每一位学生产生良好的学练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发展。[3]新课标总体目标包括以下三点:①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②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③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品德。[4]

3 新课标下体育教学实施可行性方案——以某小学篮球课为例

3.1 课程指导思想

新课标在2022年秋季开始实施,以南京某小学体育篮球课为例,在新课标的改变下,“学、练、赛、评”为主要其教学方式,该体育课以 “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培育体育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定教,学科育人。从单一技术教学、组合技能练习、弱对抗练习,再到课堂比赛,穿插评价活动的开展,做到学、练、赛、评系统化组织,培养篮球意识和运动能力,实现能力外化于行,品格内化于心,进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该课将技能学习渗透在游戏、比赛中,通过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体验,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突破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

3.2 教学方式

课程以“学、练、赛、评”为主要教学方式。以篮球为例,学: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复习原地变向;行进间变向过标志桶。练:两人一组弱对抗下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自由运球变向过人比多游 戏;两人一组做运球、传球和投篮的攻防组合练习。赛:4V4小场地比赛。评:参与学练的兴趣、完成技术动作的姿势和质量、动作的协调、组合技术动作 的配合、比赛的应用、篮球规则、礼仪、体育品德情况。

3.3 课程教案设计

3.3.1 准备部分

①课堂常规为教师整队,清点人数;安排见习生;宣布本课教学内容。②热身游戏,组织运球比赛游戏,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指导学生分组比赛,鼓励学生对游戏相互评价,通过游戏调动学习乐趣,发展学生探索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团队协作精神。

3.3.2 基本部分

复习上节课所学课程,学习新技术动作——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师讲解示范新技术,引导式提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设置标识桶引导学生练习,教师利用挂图讲解示范纠错,引导学生分组练习,进行提问与评价,同时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赛代练,组织学生4V4小场地比赛,教师讲解比赛规则及要求,在指导比赛中渗透德育,讲解技战术的同时,给学生普及体育礼仪、体育精神,在比赛中,发挥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要注重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同时要注重体育风貌,既要有勇于拼搏的精神,也要有礼貌礼仪,不失风度,注重良好的教养。在教学与比赛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3.3 结束部分

放松拉伸,师生小结,布置作业,回收器材。

3.4 教学小结

教师教学紧扣“学练赛评”要求,通过讲解、示范、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学练、讨论、体验、游戏、比赛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问题驱动式学练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由单一技术教学到组合练习再到比赛,实现学、练、赛、评有效结合, 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帮助学生有组织、结构化、系统地学习。在教学与训练中渗透德育,学习以及发挥体育精神,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课练、对抗、组合和比赛等多种形式练与赛,发展速度、灵敏、协调素质,提高反应能力,从而达到体能素质锻炼目标。

3.5 教学创新

3.5.1 注重学、练、赛、评有机结合

以创建结构化的学习情境,通过分组比赛导入,将单一技术组合练习中,再到课堂比赛。使学生理解如何运用所学技术,强化应用和配合意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学、练、赛、评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的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篮球意识和运动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3.5.2 细化教学目标,营造主动探究氛围

本课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进行了细化分解,并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将分解的小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学练环节当中。引导学生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交流体验, 突破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有目的地学练,达成学习目标。

3.5.3 落实核心素养,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本课将教学内容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注重发挥学科育人作用。在学练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应变能力和应用意识,渗透篮球规则、礼仪、战术,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勇于拼搏等体育品德,做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落实核心素养。

4 新课标改革下体育人才培养

新课标改革下,不但需要体育教师人才的培养,同样也需要多方位、多层次的其他多种类型体育人才衍生,新课标对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有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这就要求面对学生,体育教师在新课改下各方面培养任务加重,做到精益求精。在课外,随着体育越来越受重视,家长对于孩子体育方面的培养也逐步提高,这就需要更多的体育人才来服务社会,随着体育人才需求加大,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的需求也逐步增多,目前,高校开设的体育专业主要有: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社会体育专业、运动人体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随着体育专业的不断扩招和增设,目前部分高校也开设了休闲体育专业以及体育旅游专业等,国家也会每年组织社会指导员、运动康复师等专业的考试和培训,也都为21世纪的体育人才增设培养通道。目前,2022版新课标已颁发,但还没有正式实施,据调查,广东省将作为新课标实施的第一个省份,若实施顺利,学生、学校以及社会对于体育学科越来越重视,体育人才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那么体育学科以及体育教师不再是受“歧视”的学科和职业,体育的社会地位的提高,也会带动体育教师以及其他体育人才的社会地位的提高。

5 体育新课标内容实施分析

新课标注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分别是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对于学生的课程培养内容分别为: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跨学科主题学习,这就要求高校以及社会在培养体育人才需注重以上几点,培养体育人才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运动技能需要注重移动、非移动以及操控性技能,如竞赛类的田径、篮排足等,益智类的象棋、围棋等,体育教育者需熟练掌握以上技能,才能更好地示范、教学以及训练;体能方面需要注重身体成分、心肺耐力、肌肉力量、柔韧性、协调性等,则需要体育人才通过学生的身体成分、身体状况因材施教,对于学生的各项耐力、力量、柔韧性、灵敏性等进行测量评估,并针对性训练,除了按照新课标由体育教师进行测试及练习,也需要课下通过其他体育人才补充练习,双管齐下才能有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健康行为要通过健康教育来引导,学生的健康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需要教师、家长以及其他体育人才灌输正确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引导正确的青春期保健知识和行为,心理健康则需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环境,注重学生的心理发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正确引导,健康教育还应注重疾病防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专项运动技能需要掌握球类运动、田径类、体操类、中华传统体育类、新兴体育类等,使学生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全面综合发展,也需要体育教师及其他体育人才一专多能,具有专业过硬的专项基础;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或社会不同价值类型的跨专业融合,如体育与德育结合,使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体育精神,学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胜不骄败不馁、团结合作等思想精髓,德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及其他社会体育人才应在教授体育技能的同时贯穿德育,同样,体育也需与美育、智育、劳动教育、国防教育相结合,体育与美育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体育与智育,当学生在运动的时候,大脑会分泌一种特殊蛋白,帮助脑神经建立连接,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5]。体育与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也是一种消耗能量的身体活动,学生可在接受劳动教育的同时也进行了体育锻炼。体育与国防教育,2021年,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下发《关于将野战运动项目更名为国防体育运动项目有关事宜的通知》,国防体育运动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方法和途径[6]。

6 新课标下未来体育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强国不再是代名词,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锦赛,中国已俨然成为体育强国和体育大国,中国体育的世界地位也在逐步上升,人们从过去的只关注温饱问题,到现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体育地位的提升,人们的关注点不再仅仅局限于衣食住行,而对于健康、强健的体魄更加重视,也就促使体育运动在人们生活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国家对于体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也逐渐渗透到教育中,在2001年以及2011年,国家教育侧重点科目在于语数外三科,尤其外语,在各类各项升学考试当中都属于必考科目,所占的比重分值也相当高,从2011-2022年,体育地位的不断提高,也使得体育科目在所有学科的比重逐步加码,体育教师以及其他体育人才的校园地位和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2022年新课标在秋季开始实施,体育科目也首次超越外语科目,一跃成为三大主科,这个重大转变在过去是前所未有的,未来新课标的实施还需一个适应过程,国家在基础教育阶段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和运动能力,对于未来体育发展起到质的飞跃,对于未来也会需要更多的体育人才,实现真正的体育强国。

7 总结

从2001、 2011、2022三版新课标的不断改进下,体育专业学生由过去就业率低下,到现在逐步提高,与国家对于体育科目的重视紧密关联,自2022版新课标的突破性改变,体育科目超越英语成为三大主科之一,反映了国家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体育科目地位的提升,也对于未来体育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多,对于体育教师以及其他体育人才的全面性要求更加严格,新课标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体育与德智体美劳相结合全面发展,在基础教育中提升体育教育。本文以南京某小学体育篮球课为例,对该节体育课在新课标下体育教学实施可行性方案进行分析,对该课的指导思想、教学方式、课程设计、教学小结、教学创新等展开研究,分析其在新课标下核心素养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实践应用,通过学、练、赛、评的有机结合,建立系统化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篮球意识和运动能力,提升核心素养。本研究将培养体育人才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使新课标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更加注重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育教学的发展,也为未来实现真正的体育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新课标体育教师技能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