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马腾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体质下降、体育锻炼时间不足的问题。身体素质的下降极大的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学习的专注程度,而科研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因此所有高校学生都应该培养一项长期的体育爱好。除了专门体育类专业的学生,其他高校专业的体育课多集中在本科低年级,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并不强制进行体育课。因此高校的体育教学需要注重训练方法的掌握与技能的培养以及兴趣的激发,为学生长期自主地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的网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于网球爱好,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目的,属于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1]。高校的网球训练场地、训练设施较为完备,教师专业水平较强、学生素质较高。相比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阶段,大学生阶段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课余活动时间,是发展一项体育爱好的绝佳时期。高校的网球教学整体已经成体系,教学步骤与教授内容都已经经过了长时间科学地论证。而且从跨学科的视野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教育学、行为学、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角度都有相关的理论支持与教育实践。但是专业化的理论研究给教师的课程设计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造成了初学者理解的障碍,需要教师采用更加成体系、易于理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完成对网球运动的入门。
多维训练法是指,为了加强学生对于网球特性认识与击球感知程度两者的结合程度即网球运动的主观认知与客观实践的结合程度;以人与球合一的角度,从人运动时的现实物理姿态、人运动时的思维判断模式、人运动时的环境条件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加深运动时的“球感”,即充分协调脑与身体各部分之间的配合,从而加强对于来球的感知与击球动作的感知,并从无意识的击打变为有意识地控制。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多维训练首先需要加强身体大肌群的训练,为网球运动中相关动作的释放打好良好的基础;其次是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加强小肌群的精确控制能力,增加动作的流畅感。最后是根据不同场景将大小肌群的参与进行动作的拆分与组合,使学生形成系统性的认知。理性认知与身体实际感受相结合,在不同的情景下进行演练,便于学生加强对于教师授课内容的理解。
在设计训练方案时,注重对于动作的分解与组合,场景设计的静态与动态的结合,目标拆解与分级训练。方便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浅出地理解网球运动,便于初学者在短时间内的入门。多维训练的方法更加科学,教学思路更加明晰,能够激起学生的研究与探索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球感的培养重在学生对于球感的理性认知和实际练习中的运用[2]。在训练过程中,教学辅助给球,包括自由落体给球练习、侧向小力度给球练习与隔网给球练习。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调整、因材施教,耐心讲解动作要领(如图1)让初学者通过反复的击球训练总结经验并培养球感。通过设置不同击打目标,让练习的难度逐渐提升,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和挑战欲望。在初始阶段练习时,需要让球保持开放状态,不用急于要求学生将球击打过网,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克服一开始的焦虑情绪,更能够将精力集中在感受球上。在学生逐步建立球感后,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包括上网对练、发球训练和对墙训练。
图1 动作讲解
培养球感的教学设计的优势在于提升初学者对于网球的兴趣爱好,能够帮助学生在网球运动上快速上手,在短时间内达到强身健体的功能。同时因为“球感”的培养是一种比较主观的认知,每个人的身体条件与领悟能力不同,在培养“球感”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只注重培养球感的教学设计在后期实战训练中容易造成提升困难的现象,可能会出现学生长期发力不标准等问题难以矫正的情况。需要随时关注学生的不合理动作进行矫正。
侧重技术的教学设计需要让学生熟练掌握教科书上标准技术动作,从根源上规范学生的技术动作,对于单个动作进行定型训练,以科学的手段为学生未来的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3]。教师首先需要巩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并辅助训练增加球感,即使纠正不正确的动作。对于挥拍姿势的训练可以用挥毛巾与拉皮筋等方法反复练习进行感受和动作的定型,而对于步法的训练可以通过设计不同动作的定位点让学生不断练习形成肌肉记忆。在学生对于基础动作进行大量训练后,再进行网球实战练习。
侧重技术的教学设计是我国传统应试教育延伸的产物。过于强调书本上的标准动作有时会出现扼杀学生兴趣与积极性的情况。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指点,并引入一些趣味游戏环节与挑战性项目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维训练的教学设计是一种“球感”培养与技术掌握并重的教学模式[4]。首先是要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网球训练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的构建要充分结合高校学生的知识水平,从数理与立体空间等的科学角度帮助学生更科学地学习,分解技术动作并结合不同运用场景进行归类总结,可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例如三维模型构建与虚拟现实的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对应于不同的动作,学生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外对于动作技术和球感培养进行练习,并对教师进行反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多维训练的教学设计是一种从“升维”到“降维”的教学模式。“升维”需要首先通过多角度和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网球认知概念殿堂,帮助学生快速扩展网球学习的广度。其次通过将完整的网球训练动作进行拆解,化整为零,帮助学生减轻入门训练的负担,从理性认知和感性体验两个层面加深各动作的理解。“降维”教学则更需要将多维度的网球认知与理解落实到实践训练之中,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训练。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将理论认知内化为身体记忆,“降维”的过程需要大量有针对性的训练。
多维训练将教科书上的标准技术动作概括为了步法、重心与击球姿势、球拍控制、挥拍技法、落点选择、轨迹选择等专题练习。不同的专题可以进行归纳总结与关联性练习,帮助学生全方位地掌握网球技法。设置静态练习与动态练习两种不同情景,激发学生的思考。
多维训练的教学设计综合和培养球感的教学设计与侧重技术的教学设计两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同时强调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进行引导(如图2、图3),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长期培养[5]。多维训练第一需要教师在课前让学生明确学习要点,使条理清晰;第二需要教师将动作进行拆解,用场景演练的方法进行演示与模拟,方便学生理解;第三需要量力而行,不可揠苗助长,根据学生反馈调整不同专题练习的训练量。第四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设置小组比赛与趣味游戏环节,检验学生的学习水平。
图2 教师引导
图3 教师引导
多维训练教学方法充分考虑了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强、知识储备完整、知识面较广的特点,从跨学科的角度为学生解释网球运动中的科学原理,方便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多维训练强调对于训练动作的分解与整合,强调训练者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大肌群的练习到小集群的控制再到不同场景的场景训练。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多维训练教会学生的是一整套体育训练的科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其他体育训练中解决问题,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6]。
常言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多维训练是一种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训练模式,需要结合实践练习加深对于理论的理解,需要学生同时用脑和用身体记忆网球运动技巧。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动起来,教学讲解和实践训练要穿插进行,及时将理论知识反馈在教学实训中。实践中的运用帮助学生将自身运动时的物理状态、指导动作时的思维模式与不同运动技巧的运用模式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人球合一的状态。多维训练方法帮助学生从多个维度理性认识到自身所处的运动状态,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激发学生对于网球运动的积极性需要巧妙运用人的多巴胺分泌,多巴胺能够使人产生追逐目标的动力。通过设立一个个易于完成的分解任务,使学生获得任务完成时的满足感,防止因为初始任务难度设立不合理导致学生信心的丧失,从而对于网球运动失去信心。课堂训练时间是有限的,只有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网球运动,网球运动水平才能得到持续性地提升。当学生从网球运动中感受到了生理和心理状态的改善与提高时,自然会激发坚持的动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中悟性高、进步快、训练勤奋的个体,充分给予表扬与奖励,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比拼的动力。
多维训练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需要较高的理论素养以及沟通交流能力。教师与学生应当及时进行沟通与反馈,教师需要通过学生的及时反馈有针对性地矫正学生练习过程中不标准的动作,学生需要认真领悟教师教授的内容并进行自我消化。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对于网球运动的训练有帮助与促进作用,能够优化课堂氛围,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教师需要从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与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有所得。对于课堂任务完成有困难的同学,教师要耐心给予鼓励和帮助,调整学生的心态,发现学生的困难所在。教师要及时向学生展示自身的网球技术,让学生相信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偶像效应激励学生训练。
在疫情常态化的现状下,为了应对突发疫情导致的不能正常开展线下教学的情况。网球运动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借助新技术,实现线上的云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录制教学视频方便学生随时查漏补缺,也可以利用运动打卡的APP布置打卡任务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的基础素质。教师要充分打卡思路寻找日常生活中有助于网球训练的日用品,例如挥拍训练可以改成挥毛巾训练,帮助学生克服网球装备和场地不足带来的退缩心理。
在中国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的今天,除了创新能力,国民的身体素质也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基础教育已经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高等教育也亟需进行教学改革来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大学生的素质关乎国家的竞争力。中国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满足不了当前国家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大学生专业知识不断提升的同时,需要至少一项长期坚持的体育项目来保障学生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多维训练方法指导下的高校网球新教育模式,能够帮助高校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对于网球的理论体系建设,形成一套对于网球的科学认知,增加学生对于网球运动的兴趣,助力健康中国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