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螺旋CT诊断肝外胆管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11-23 17:41刘英霞贾立伟刘永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4期
关键词:胆管癌乳头状胆管

刘英霞,贾立伟,刘永振

(1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影像科 山东 聊城 252000)

(2兖矿新里程总医院放射科 山东 济宁 273500)

肝外胆管癌作为肿瘤性病变的一种,于中老年群体多见,早期缺乏典型特征,检出率较低[1]。在患者表现出恶性黄疸症状后,证明患者处于疾病中晚期阶段,呈现出较高恶性程度以及较低手术切除率,会使患者呈现出胆汁性肝硬化病变现象,导致患者肝功能衰竭发生率显著增加[2-3]。对此研究有效方法针对肝外胆管癌实施早期诊断意义显著。多排螺旋CT诊断方式的有效应用,表现出较高空间分辨率,配合对患者实施CT诊断,可对肿瘤同附近动静脉关系加以充分明确,就其他脏器官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明确观察,为外科治疗方案的研究提供有力依据[4-5]。本研究选取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中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8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进行诊断研究;临床针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64排螺旋CT诊断。旨在探讨对肝外胆管癌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诊断后获得的临床效果,为达到提高肝外胆管癌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水平目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中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8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进行诊断研究。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通过活检或者手术病理,获得有效证实;②资料均获得完整收集。排除标准:①表现出较差诊断配合度者;②存在精神方面异常者。88例患者中男、女分别为50、38例;年龄37~79岁,平均年龄(58.85±3.25)岁。

1.2 方法

针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CT腹部平扫以及增强扫描操作。使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扫描仪展开诊断,在检查前保持6~8 h禁食,在扫描前20 min,准备800 mL水饮用,在扫描前准备200 mL水饮用。于患者肝顶进行扫描,直至十二指肠停止。后期对患者展开增强扫描操作。通过肘静脉,准备90 mL碘海醇对患者实施高压注射,注射速率控制在3 mL/s。保持250 mAs电流、0.625×64准直、120 kV电压。于早动脉期实施人工触发,保持13 s延迟,控制150 HU阈值。于晚动脉期保持30 s延迟,门脉期保持60 s延迟。延迟期保持5~15 min延迟。通过工作站传输图像。

1.3 观察指标

临床针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64排螺旋CT诊断,针对肝外胆管癌CT表现特征加以总结,以说明64排螺旋CT诊断方式应用价值。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分析

本次研究收治的88例肝外胆管癌患者中,属于鳞癌患者2例,属于腺癌患者84例(高中分化患者4例、高分化腺癌患者38例、中低分化8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10例),属于腺瘤病变患者2例。

2.2 图像特点分析

2.2.1 肿瘤大小、位置以及形态分析

对于88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而言,38例表现出肿块形特点,34例表现出管壁浸润型特点,16例呈现出腔内乳头状现象;对肝门胆管癌58例患者进行分析,18例位于胆总管内部,14例位于左右肝管汇合位置,10例位于左肝管或者右肝管,肿瘤多发或者累及范围广的患者18例;27例属于肿块型;CT检查发现边界模糊以及肿块密度不均,直径达20~50 mm。30例中下段胆管癌患者中18例属于胰上段,腔内诸多表现出乳头状病变现象。

2.2.2 增强扫描特点分析

对患者肿块形胆管癌实施平扫,表现出等密度或者低密度特点,边界不规则并且欠清晰;完成增强扫描后,表现出非均匀强化以及中度强化患者6例;对管壁浸润型病变区域胆管进行观察,呈现出非规则增厚现象,表现出明显强化,厚度在3 mm以上。对患者实施腔内乳头型平扫,发现呈现出乳头状突出现象,表现出非规则或者椭圆形略低密度以及等密度影现象,边缘表现为欠光滑或者光滑,未表现出坏死现象,均匀密度。

3 讨论

胆管癌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主要起源于胆管上皮,主要包括肝外胆管癌以及肝内胆管癌两种。肝外胆管癌作为少见肿瘤的一种,是导致黄疸疾病出现的主要原因。在影像诊断技术获得快速发展情形下,胆管癌疾病检出率显著增高,并且诸多胆管癌均属于腺癌,鳞癌占有较低比例。对于肝外胆管癌患者而言,通常胆总管以及肝内胆管呈现出显著扩张。胆管扩张不明显的患者同病灶较小、病程短以及形成不全性梗阻存在相关性。肝外胆管癌有时顺着黏膜生长,并且肿块表现不规则,此时需要密切注意胆管壁形态,如观察管壁僵硬,并且轻度不规则,同时合并表现出左右肝管扩张以及肝内胆管扩张现象,则需要高度警惕胆管癌疾病。肝外胆管癌会使患者呈现出阻塞性黄疸现象。近年来此种疾病发病率显著升高,于早期在特异性症状方面较为缺乏,在检出后诸多表现出扩散现象。对此确定有效方式针对肝外胆管癌患者实施早期诊断,意义显著[6-8]。64排螺旋CT诊断方法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提高肝外胆管癌检出率,充分发现软组织肿块,对准确诊断结果可以做出充分保证[9-10]。其对于病灶可以准确发现,呈现出较高分辨率以及薄层扫描特点,并且其具有曲面重建技术以及多平面重建等系列强大后处理技术,可以及时发现较小病灶。其通过图像多平面重建,特别曲面重建技术的有效应用,可对胆管扩张程度进行清晰直观显示,可就管腔肿物部位、范围、管壁增厚以及管腔狭窄程度进行准确判断[11-13]。此外其可以准确测量胆管病变CT值,通过重建图像旋转观察,可有效明确胆管壁最厚处,测量胆管壁厚度,帮助患者选择最合适的观察角度可以给予帮助,可对肿瘤进行清晰观察,对是否有组织侵犯、肿瘤同周围动静脉关系、是否存在脏器转移以及周围淋巴结转移等有效明确,给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直观以及有力的帮助,减少患者痛苦感,提高生存率[14-15]。

本次研究发现,对于88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而言,38例表现出肿块形特点,34例表现出管壁浸润型特点,16例呈现出腔内乳头状现象;对肝门胆管癌58例患者进行分析,18例位于胆总管内部,14例位于左右肝管汇合位置,10例位于左肝管或者右肝管,肿瘤多发或者累及范围广患者18例;27例属于肿块型;CT检查发现边界模糊以及肿块密度不均,直径达20~50 mm;30例中下段胆管癌患者中18例属于胰上段,腔内诸多表现出乳头状病变现象,充分证明64排螺旋CT诊断方式运用于肝外胆管癌疾病诊断中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诊断方式有效应用后,对肝外胆管癌可以进行有效诊断,从而对其疾病早期确诊提供有力依据,研究有效方法,及时展开肝外胆管癌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水平。

猜你喜欢
胆管癌乳头状胆管
出现无痛性黄疸 当心胆管癌
肝脏里的胆管癌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胆管结石术后结石残留再治疗有哪些
什么是胆管癌
中老年人更需警惕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临床病理结合Galectin-3、CK19、HBME-1、AAT及CD56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意义
1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报告及病理分析
肝外胆管恶性梗阻X线造影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