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合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研读语篇、设计课程,围绕主题意义解放学生眼睛、嘴巴、头脑。这样不仅有助于初中英语阅读的创新教学,并且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本文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Reading部分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具体介绍了教师在语篇研读后设计探究阅读语篇主题意义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解读语篇,探究阅读语篇的主题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主题意义;阅读教学;语篇研读
作者简介:张怡,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一、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发布,如何打造新课程下激发学生思维的课堂成为重点研究问题。新课标指出,课程内容以主题引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的作用。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教师应围绕主题意义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有助于学生思考和回答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但目前“唯分数论”的教学现状下,教师和学生都只关注浅层阅读,认为英语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训练快速阅读技巧和寻找细节答案(learn to read),忽视了只有通过 “read to learn”“read to think”,才能在阅读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提出要培养出具有真善美人格和创造力的人。在新时代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在语篇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引导激发学生深入探究主题意义,有助于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拓宽学生思维,让教学走进生活,是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提升学生的深度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二、创造教育思想下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研读语篇,分析主题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反对传统教育脱离生活而以书本为主的教学模式,注重单纯语言知识的英语阅读课堂显然与之相悖。因此,创造教育要求教师紧随新课标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去深耕语篇,分析主题,从学生已知出发,引导学生用已知联系未知,深入文本分析主题,从而深度思考,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阻挠What,Why,How这三个基本问题进行分析,回答“是什么主题和内容”“传递什么意义”以及“用什么方式展开语篇的”。结合新课标中的主题和子主题,从文本结构和文体特征层层挖掘文章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对学生的正面引导。
(二)设计活动,渗透主题
陶行知先生认为,解放学生的嘴巴是创造教育的关键,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中进行思维碰撞,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语篇主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英语教学活动中逐步从基于语篇的学习走向深入语篇主题和超越语篇的学习。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活动前期铺垫足够的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已知知识,联系所学主题和语篇,内化所学新内容。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表层信息,还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合理设计关联递进、一环扣一环的活动,用迁移创新活动去刺激学生的高阶思维,启发有深度的思考和回答。设计由浅入深,在活动中渗透主题,深入主题,有超越语篇的输出,推断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或者作者的态度和目的。
(三)善用问题链,深入主题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认为创造始于问题,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據学生的已知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教学问题;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学生基于语篇的阅读获得的大多是通过对细节理解得出的表层信息,而教师通过合理设置高度联系、由浅入深的问题链,可以用指向教学核心价值的主干问题和子问题激活学生的已知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和学生进行平等对话,逐步深入语篇,探究语篇深层次隐含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触碰主题意义,实现批判性思考,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融合创造教育思想的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笔者以牛津英语8B Unit 7 Reading 1主题阅读教学设计为例,具体阐明实施方法。
(一)语篇研读
笔者从what,why和how三个问题着手进行语篇研读。
【What】本课为译林版牛津英语8B Unit 7 Reading 1“An interview with an ORBIS doctor”,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涉及“公益事业与志愿服务”,单元主题是“国际慈善机构的工作”。本篇语篇介绍了采访者对ORBIS马医生的采访。
【Why】本文以采访的形式,让学生在马医生对ORBIS工作的回答中理解 ORBIS 医护人员工作的意义以及他们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了解马医生的精神和他对慈善的态度,从而引导学生关注并支持慈善,形成参加公益、乐于助人的态度。
【How】本篇是一篇访谈类语篇。采访者以问题为核心,用5个关于ORBIS的问题给予和收集信息,并进行心理和情感的交流。本文根据采访者的问题将文章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问题1)呈现数据介绍了贫困地区眼疾问题的严峻。第二部分(问题2和3)通过对“the Flying Eye Hospital”的介绍让学生对ORBIS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介绍医护人员的工作。第三部分(问题4)从概括到具体,具体到马医生的工作内容,用数字“150 operations”展现马医生的志愿精神。问题层层递进,从慈善组织到服务慈善组织的人再到志愿精神,逐步深入主题。第四部分(问题5)展示马医生的期望,让志愿精神感染到学生,思考自己能做什么支持慈善和公益。
(二)教学目标
语篇研读后预设可达成、可操作、可检测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1.通过阅读获取ORBIS慈善组织以及医护人员的基本工作状况;2.学会用正确的语言介绍ORBIS和志愿者医生的工作;3.理解采访中的开放性问题以及什么是好的采访;4.设计采访问题采访苏州与疫情抗争的人。
(三)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主题,解放学生双眼
教师先带着学生回顾Welcome to the unit 部分的慈善组织,然后从“ORBIS”图标出发设计了以下导入问题,让学生思考ORBIS这个慈善组织的内涵。
Q1: What does this logo look like?
Q2: What does it stand for?
引导学生观察图标,猜测ORBIS慈善组织设立的目的和帮助的对象,激活学生的已知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图标像“眼睛”和“围绕地球飞行的飞机”,进而教师在回答中引入“blindness”“treat”和“cure”等新词,让学生为阅读课做好前期的生词准备。
接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关注标题和导语,了解语篇体裁,预测语篇内容。教师提问:“Look at the title, what kind of reading material is it?” ,得出体裁是采访语篇。然后继续提问:“Who is the interviewer? ”,引导学生进入阅读文本,激活学生相关主题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Step 2:层挖主题,解放学生嘴巴
1.略读语篇,了解结构。学生初步阅读文本,教师针对文本结构提问“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interview? How many questions are there?”,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大体结构,访谈类语篇可以通过分析问题来分段。教师接着引导学生划分段落并且概括段落大意,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形成篇章意识。
同时学生齐读这些问题,体会访谈类语篇中采访者的语言,引导学生圈出“thank you”“please”并思考采访类语篇的语言特征。
2.细读语篇,深入主题。第一部分(问题1):学生大声齐读并回答以下问题:
How many people does blindness affect around the world?
Why did Mr. Ma use these numbers?
Where are they mostly from?
Why are they mostly in poor areas?
教师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主题意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训练及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从关键数字和地点入手,让学生分析出ORBIS帮扶贫困地区的真正原因,即人们缺乏保护眼睛的意识以及区域医疗资源不均衡。引导学生去思考得出:“ORBIS takes its social responsibility”,加深学生对ORBIS这个组织的理解。
第二部分(问题2和3):学生自己朗读思考问题:
What is the Flying Eye Hospital?
Why don't ORBIS doctors do operations in a hospital?
Why does ORBIS train the local medical workers on board?
本部分以ORBIS的工作为主线,引导学生梳理文本信息,用问题链帮助学生联系问题和答案。并用“Why”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理解ORBIS工作人员的工作以及工作的意义,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得出“ORBIS workers brings changes to poor areas”,在问题中继续探究主题意义。
第三部分(问题4):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数字和书本上马老师的头像图片,设计如下问题链:
What do you think of Dr Ma from this number?
Why did he still do this tiring and busy work?
What does the interviewer think of Dr Ma?
What do you think of him?
教师从数字出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分析ORBIS中的工作人员马医生,从数字设计推断活动分析马医生的志愿精神以及对慈善的积极态度,分析背后的原因深入主题,得出“He is a fighter against blindness and brings light to people”。教师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解读人物、解读文本,探究语篇主题。
第四部分(问题5):教师邀请两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话,然后提问:
Why can most eye problems and diseases be treated and cured?
What is needed to carry on with ORBIS?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了解眼疾的现状以及马医生的期望。学生在回答问题(2)的时候还提出ORBIS慈善机构需要更多的志愿医生,更多的人。教师对此进行追问“As a student, what can we do to support charity?”,把公益从国际慈善组织拉回到学生生活中,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和自己生活经验来回答。再次回到主题意义上得出“Students are the future and can bring hope to more people”,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
Step 3:升华主题,解放学生头脑
1.梳理完语篇后,学生对文本内容和主题有了一定的认识,教师总结文章四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得出“ORBIS carries not only operations and medical workers, but also responsibility, changes, light and hope”。接着,教师再次展示ORBIS图标,提出问题“Why do you think there is a small missing in the logo?”,引导学生在已有语篇理解和语言资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建表达。最后教师展示图1并总结“It is YOU who can help charities like ORBIS become better”。
2.教师用视频引入苏州疫情下所有人都是与新冠抗争的战士的观点,让学生小组讨论,选择一个采访对象设计有层次、有深度的采访问题提纲,然后在班级中展示,课后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用采访提纲采访想采访的对象。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以致用,加强语言运用能力,展现思维创造能力。
在学习理解活动和应用实践活动的共同作用下,最后的迁移创新活动才能引导学生超越语篇去深入主题意义,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强调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嘴巴,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从学生本位出发,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发展情况研读语篇,设计课堂活动。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充分解读文本探究文本主题,基于文本语言搭建阅读支架,引领学生解放双眼、解放嘴巴、解放头脑,在文本解读中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文本的主题意义,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浩.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在英语语篇教学中的运用[J].校园英語,2021(32):193-194.
[2]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0(5):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