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童 李 昆
历史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在备战高考的一轮复习中,学生需要在高一高二已经掌握基本史实和基本历史概念的基础上,将必修教材和选择性必修教材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深化理解、提升认识。但是,如果仅限于对基本史实的梳理、对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的机械熟记,这样的复习方式很难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能力与认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明确提出,对于历史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逻辑起点在于发现学生现有素养水平,并针对薄弱处进行有梯度的训练。在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提升难度较大,因此必须进行针对性的、有梯度的训练。
之所以选择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作为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学习载体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工业革命本身对人类历史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会涉及。笔者将近三年的全国历史高考卷和北京历史高考卷做了如下统计对比,发现以下试题都涉及到了工业革命的内容。
北京卷2019年 【II】42题.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2题.巴黎公社;18题.阿克莱特成功之路;20题.“茶”字发音的传播史2020年 【I】29题.近代民族工业;33题.巴黎公社 【III】28题.洋务运动2021年 【甲卷】33题.巴黎公社12题.英国地方科学社团时间 全国卷
在上面的试题中,我们不难看出,高考对于工业革命的考察多在主观题出现,要求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工业革命相关知识作为时代背景,在试题中提供的全新情境中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试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其次,《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下称“课程标准”)中对工业革命的学习有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第一,学生要能够了解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第二,学生能够理解由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巨变;第三,学生能够宏观把握对整个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各方面巨大影响。由此我们能够看出,工业革命的“影响”部分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教师可以进行梯度训练的“关键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了生产力、生产关系、阶级结构、社会生活、世界联系、经济政策、殖民扩张,消极影响等多个方面和纬度,这些内容学生在初中就有所学习,那么进入高中阶段如何能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继续学习? 笔者认为对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宜再使用初中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根据单一一则材料分析一个方面的影响,因为这种方式主要提升的是概括材料的能力,对于核心素养提升的作用有限。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梯度。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恩格斯所著《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节选材料、内夫所著《维多利亚时代的工作妇女》节选材料、斯皮瓦格尔所著《西方文明简史》节选材料等组成的材料群,首先让学生分辨材料是“描述性材料”还是“结论性材料”,之后根据不同材料进行历史解释。其中,“结论性材料”是从史学家的结论中归纳结论,“描述性材料”需要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已有知识解释历史现象,在这一过程中,由学生阅读材料、概括材料、归纳材料、阐释影响,不断提升学生能力。
例如,围绕“工业革命对休闲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一角度,为学生提供《罗马斗兽场》图片和以下材料,展示不同时空下人们的休闲生活,并设置思考题。
材料一: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进行劳动时,受到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耕地的自然条件,以及天气、季节交替等人们所无法抗拒的自然环境,需要根据季节天气来安排各种农活。农业作物本身也具有周期性的生长过程。近代早期,人们有一系列季节性的娱乐活动,例如,在圣诞节和元旦节上演戏剧,五朔节时围绕花柱跳舞,以及丰收时的庆祝宴会和定期的守夜活动。
材料二:圣诞节。公元336年罗马教会开始在12月25日过此节。
材料三 :19世纪,中产阶级成立了众多学术团体 ;1841年,伦敦市开放了新的公园——摄政公园,市民纷纷进入公园亲近大自然;商业性比赛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消遣活动,如赛马、足球等。
材料四:1845年英国政府提出“博物馆法案”;1850年提出“图书馆法案”。
材料五:英国巴斯、布莱顿等海滨城市兴起于18世纪,最初主要是英国贵族和乡绅每年来到这些城市度假娱乐,到工业革命后,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和普通民众也开始涌到海滨享受新鲜空气。这些城市逐渐形成深厚的商业化倾向,修建了大量收费的休闲设施,如公共浴池、剧院、咖啡屋、购物广场等。
思考题一: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农耕文明时代的休闲生活特点。
思考题二:依据材料三至材料五,概括工业革命后休闲活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依据材料,学生不难概括出来:在农耕时代,人们的休闲生活都是与农业生产密切联系,工业革命后,娱乐休闲生活逐渐商业化、理性化、大众化。如何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呢?学生依据材料和所学,能够在头脑中闪现“工业革命、工厂制度、中产阶级的倡导、政府立法”这样的关键短语,但这样的短语,特别是“工业革命”“工厂制度”这两个词,如何与休闲生活的变化建立联系,也就是我们强调的历史解释。学生需要明确,工业化时代来临后,一方面生产力提升,大众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这是休闲生活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工厂制度对工人的上班和下班时间做出了明确规定,使得工人的每天、每周的休闲时间是相对固定的;再者,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处于社会中层的中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价值观。他们猛烈抨击传统大众休闲活动,反对野蛮血腥的娱乐手段,倡导建立起一种更为“纯洁”的文化方式,这种积极、文明的休闲娱乐方式受到了政府的重视,政府通过立法助推。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才能形成对休闲生活新现象的合理解释。
又如,就“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这个角度,教师以曼彻斯特这个城市为例,出示两则材料,学生概括出工业革命推动下这个城市出现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六:当机械化终于出现的时候,人们便看到人口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正以明显的速度加快增长。曼彻斯特在1790年有五万居民,而1801年有九万五千居民。
与此同时,城市的面貌也改变了。……在1786年,人们仅看到一个烟囱,十五年后,曼彻斯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两边有很高的砖彻的房屋。最后,在城市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富豪。
——《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法]保尔·芒图著
材料七:有许多工人家庭在这种墙上滴水的地下室住上一段时期后就与世长辞了……使穷人最受苦的是通风不足。最常见的后果是寒热病,我还屡次见到由此而起的肺痨病例……
——《1793年医师关于曼彻斯特城工人住宅的调查报告》
学生从材料中能够概括和分析出两次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积极影响,同时也能看到随着工业化不断深入、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其弊端也相伴出现。
通过这个梯度的训练,学生可以达成课程标准中学业水平3的要求,即能够对不同历史解释进行辨别,能够从来源、性质等方面解释差异的原因。
为实现认识的深化,教师为学生补充以下材料。
材料八:1755-1851年英国男性工人实际工资指数(见下表)。
注:A:英格兰工业工人A类,包括矿工、棉纺工、非农场普通工人等;B:英格兰工业工人B类,包括造船工匠、工程工匠、建筑工匠、印刷工匠等。——摘编自徐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的实际工资》,载《世界历史》,2011年第6期
材料九:托克维尔1835年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于工业“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上”。但是“从这里肮脏的下水道里却淌出了足赤的黄金。”
19世纪下半叶,企业改革家提出新的应对之策:公共卫生……政府加快了为民服务的步伐。也许是在马克思理论和受其影响爆发的社会运动的警醒之下,也许是受到市场的驱动,雇主们开始提高工资……企业和政府的行为并非纯粹出于仁慈,国家想要征召大批有战斗力的军队,雇主们意识到有吸引力的工资和身体健康的劳动力可以提高产出和增加消费需求。
——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著:《世界:一部历史》,钱乘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924-925页
材料十:随着英国工业的蓬勃发展,童工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他们的处境也在恶化。19世纪英国国会立法,限制童工每天的劳动时间,并强制工厂主为童工提供一定时间的教育。工厂主对兴办童工学校态度不同,有人把儿童作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办学敷衍了事;有人热心办学,声称教育有助于儿童养成守时、服从纪律和勤勉的品质。“一条接近普遍的规律是最好的工人源于那些优良的教育中”,把教育权控制在自己手中是抵抗工人激进主义暴动的有效形式。
——摘编自刘静茹:《十九世纪英国工厂学校研究》
有了前两个梯度的训练后,在综合所有材料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形成清晰认识:首先,工业革命给社会带来整体进步。其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进步并没有被所有社会成员共享,整个社会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工人工资的提高只能说明在1755-1851年生活改善,但不能说明他们的生活不再困苦。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无产阶级没有摆脱被剥削和被压迫的社会地位。再次,政府虽然关注公共卫生、立法限制童工工作时间、建立工厂学校等,这一方面是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统治,最大程度实现自身利益的客观需要。
通过第三梯度的训练,学生可以尝试达成课程标准中学业水平4的要求,即在正确的历史观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并作出全面客观的论述。
综上所述,在高三历史总复习中,课堂要彻底改变: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育素养,教学设计要有不同梯度的训练,进而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