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媚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随着餐饮行业发展迅速,高职院校作为餐饮人才培养的基地显得尤为重要。探索校企合作餐饮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满足人才供需平衡,保证行业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十分必要。
改革开放以来餐饮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主要行业之一,长期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产业收入从1978年的54.8亿元起逐年增加,在2018年超过4万亿元,达到4.27万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近780倍。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餐饮市场。餐饮业在扩大内需、繁荣市场以及促进旅游、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对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劳动力就业、弘扬餐饮文化等起到了积极作用。
饮食的安全、健康、优质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内容之一,人们的餐饮需求从吃饱、吃好已转变为吃得健康、营养、绿色环保,这就对餐饮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大量餐饮行业高素质高技能餐饮人才,满足餐饮行业及企业人才需求势在必行,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关注人才的培养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满足市场及企业所需。对于目前高职院校餐饮教育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95%的餐饮企业缺少餐饮管理和技术人才,85%的餐饮企业缺少基层服务人员。目前餐饮行业准入门槛低,总体上从业人员文化素养与技能水平整体不高,受过系统培训学习的技工院校毕业生占比不足10%。同时,还有很大比例高职或技校毕业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难以满足企业需要,因此,出现市场需求难以满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双重矛盾。人才资源的社会化使对毕业生的评价依据由校园成绩转变为企业评价,另一方面,人才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因此,学校明确企业所需并针对性进行人才培养是解决双重矛盾的着力点。
校企合作可以将企业需求与校园教育对接,让学生在校期间即进入企业实习状态,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对接,学习企业真正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这样既可以培养出市场、行业、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又可以帮助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实现人才的供需平衡,一举两得。
就业率是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指标,体现了社会对学校所培养学生的认可程度,随着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人才竞争力增大,就业成为高职院校师生都要面临的重要问题。高职学历在就业市场中不占据优势,因此,技能掌握的程度才是这些学生站稳脚跟的基础。校企合作餐饮人才培养模式将校园课堂与企业实习实践相互融合,让学生将理论课与实践课融会贯通,在校期间就了解市场及行业的发展状况,使其对自己的专业有更深刻的认识,以更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才是一种资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人才,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但是,就我国现状而言,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自主办学的能力,要获得匹配企业发展的人才,仅靠社会招聘几乎不可能。校企合作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校和企业之间互惠互利的方式,校企通过人才资源而联结,它将教育与劳动、学校与社会相接,将社会资源整合,高效配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企业获得匹配度高的优质人才,学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办学成本,学生也能有更清晰的职业规划和更好的就业机会,推动行业社会经济发展,促进行业、企业、学校共同进步。
职业教育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三教”改革中,教师改革是根本,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鼓励在校教师提升实践教学技能,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教师改革的方向。结合餐饮专业特点,在校企合作新模式下可以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校举办专题讲座或出任专业实操课教师,同时促进校企教师之间交流,增强校企互聘互兼师资混合度。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作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高职院校餐饮专业学生评价体系采用“双证书”管理制度,即毕业证书与技能证书两手抓,在校期间除完成学校课业任务,还要完成企业实习实践任务,以企业行业技术标准为基础,通过考核获得相关专业行业证书,如公共营养师、中式面点师、西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西式烹调师、茶艺师、调酒师等,以提升自己的人才市场竞争力,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高职院校餐饮专业学生普遍采用 “2+1”培养模式,在校2年期间完成理论课程与实操课程学习,参加企业实习1年,实习作为必修课程计入总学分。实习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已成为企业工作人员,有利于学生更快适应社会、市场、企业,提升实践能力,为学生毕业就业助力。
餐饮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按照市场、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性强,为订单企业定向输送人才,解决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既能满足企业需求,又能保障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
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餐饮教育作为后盾,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校企合作作为一种高职院校餐饮人才培养新模式,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匹配度高、适应性强的人才,保证行业人才供需平衡,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对于高职院校餐饮人才培养效率效果的提升和育人质量的提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