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策下大学日语教学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

2022-11-22 16:54:36王丽芳
智库时代 2022年35期
关键词:日语大学教师

王丽芳

(肇庆学院)

随着中国与日本交流的日益密切,国家对日语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在高中阶段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日语作为第一外语,但学生仍会受到升学限制、大学自主招生限制、大学毕业后去向选择限制等。特别是在新高考政策背景下,大学日语教学要了解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日语考生的发展前景,然后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目的是实现高中日常教学与大学日语教学的有效衔接。

一、新高考所导致的大学日语教学的困难之处

(一)学生方面

通过对本校日语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日语学习一是初中开始学习,且从未学习过英语;一是高中阶段为了提高高考成绩主动放弃英语转学日语。从高考成绩来看,学生的成绩虽然差别不大,但在大学课堂上的表现却相差较大。高中放弃英语从头开始学日语的学生,基本是从高一下学期或高二上学期开始学习日语,其基础知识扎实性不强,在语法和词汇量的积累上不如从初中就开始学日语的学生。两类学生的基础差异大,导致大学日语课堂教学难以协调性开展,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设计上都无法统一。近些年大学招生的日语学生以高中开始学习日语的学生为主,矛盾由传统的学生生源不均衡转变为学生的成绩与日语实际应用能力的矛盾。大学日语教学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具备日语综合应用能力,但这个目标是建立在学生日语基础知识扎实的基础上的。目前大学日语专业学生以高考为目标,通过突击式学习为取得好成绩,这为大学日语教学目标的实现留下了障碍。高分低能,日语基础薄弱导致大学日语教材选择、教学内容设计等都面临新的挑战。

(二)教学方面

大学日语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随着中国与日本交流的日益密切,高校日语教学要从日语语言技能传授向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转变。但在实际教学中,因缺乏语音训练,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听说能力弱等原因,导致日语教学效果难以提升。

首先,缺乏语音训练。发音是日语学习的基础,反复进行发音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利于学生学好日语。但现在高校的日语专业学生,基本是从高中开始学习日语,由于学习时间短,在学习时没有注重语法的掌握、词汇的积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等,导致学生的语感不佳。学生在进行日语知识学习时,发音语音、语调不准确,导致无法正确朗读。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日语知识时,由于日语和汉语相通,所以不记日语的读音也能了解材料的基本思想,部分学生在学习时基本是跟着感觉走。其次,语法知识不扎实。初中阶段学习日语的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强度的增加能够夯实基础知识。但高中阶段开始学习日语的学生,学习时间短,学习强度大,受高考压力影响,基本是通过题海战术进行学习,导致学习到的知识缺乏系统性,语法知识不扎实。再次,日语听说能力有待加强。语言学习主要是以听说为主,日语高考题目中虽有听力,但题目相对简单,所以学生在学习时并未进行系统化训练,导致进入大学后听力能力不强,口语能力为零。

二、大学日语教学现状

在高校,日语是作为通识课开设的,部分高校的日语课程是面向非外语专业的本科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对象有有日语基础的高起点学生,也有从语音开始学起的零基础学生。课程的类型有必修课,有选修课,由于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同,课时和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受师资、区域、高校级别、学生人数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高校的日语教学呈现不同的形势,存在不同的问题。笔者对肇庆学院的日语教学进行研究发现,学生在初学阶段积极性高,但到学期的中期和末期,学生明显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学习热情下降,总体的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要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模式创新性不强

大学阶段的日语教学,教师对学生考取证书比较关注,因此在教学时以证书考取为教学设计的主线,以学生死记硬背为主。学生以证书考取为主,会以题海战术进行刷题,对日常的口语表达和听力训练不重视,导致学生虽然考取了证书,但在工作中无法进行语言知识的应用。教师采用灌输式进行教学,没有为学生提供日语口语训练的平台,导致多数学生不会说,听不懂。学生只会做题,只会考试,只会考取证书,不会实际应用,难以应对职场的交际。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多,不注重学生发音训练及听力训练,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高校对日语教学的投入相对英语来说,无论是师资还是教学资源,都明显不足。英语教学有课外辅助助力,如英语角、英语社团等,能帮助学生巩固英语知识。但在日语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通过教材学习语言,再就是通过电影或动漫等学习日语知识。高校对日语教学的投入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在日语知识学习过程中学习动力不强,很多学生认为日语知识相对较难,同一单词放在不同语法中读音不同,因此导致记忆困难。学生在学习单词时,因变音影响,要结合不同语境记忆单词的不同读音。长时间的单一学习会使学生降低学习热情,甚至产生消极心理。

(三)教学资源不丰富

大学日语课堂教学以教材内容为主,而教材版本陈旧,内容是以20世纪日本的文化情况和生活习惯为主,且教材中部分单词已经不再使用,再加上语法讲解过多,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日语视听辅助教材类别不丰富,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因日语专业的人数较少,不像英语,学校有专门的社团为英语口语练习提供平台。日语专业的学生人数少,又没有专门的平台进行口语训练,导致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无法快速提升。

(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随着高中日语学生的增多,大学在校日语学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多,但高校的日语教师师资建设却没有跟上学生增长的步伐。日语与汉语都属于汉字文化圈,日本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途径的重要国家之一,社会对日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但高校日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却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高校无法引进高等级日语教学人才,对现有人才的培训也不到位。高校对于日语教师的潜力没有挖掘出来,其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导致高校日语教学质量无法持续提升。日语教师没有掌握社会对日语人才的要求,不了解日语交际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无法将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三、大学日语教学对策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个体内心深处对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个体积极主动探索与情感活动的融合过程。兴趣能使学生更关心学习,更爱学习,进而跟着教师的步伐向前进。在大学学习日语的学生,多数为高中开始日语的学习,其基础知识扎实性不强,对发音、词汇、语法的掌握有一定困难。进入大学后,如果学不好,容易产生倦怠。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上日语知识的学习。

首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具有幽默感的学习氛围。教师可通过日语影片等为学生创设欢快的学习情境,减轻学生的学习焦虑,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快速投入到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使用有悬念或幽默的语句,并配合丰富的表情,目的是通过趣事等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刚开始学习日语知识时信心百倍,但到学期中开始掉队,因跟不上教师的步伐,会导致情绪低落。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多观察学生,总结学生的优点和进步,并当面鼓励学生。教师的鼓励要语言多样化,对学生的错误要委婉指出,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再次,适当开展第二课堂。要延续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就要适当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目的是依托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激发内在动力。在大学第一学期,学生因对日本动漫等感兴趣,对日语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此时,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如日语书法比赛等课外活动,一是帮助学生记忆假名,二是帮助学生树立日语学习的信心。到第二学期时,日语知识变得复杂,学生要记忆的词的规则变多,学生之间也开始拉开差距,部分学习效果不好的学生开始出现倦怠情绪。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名人名言的分享或进行日语歌唱比赛,目的是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延续日语学习的信心。到第三学期时,学生对于日语基础知识已基本掌握,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日本文化因素做一个PPT,并进行课堂上的讲解。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并应用信息技术做一个汇总报告,能在重新认识日本文化的基础上延续学习兴趣。到第四学期时,教师在课程结束时可以让学生用日语来陈述自己的学习感受、职业规划等,目的是在总结的基础上为后续的其他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丰富教学资源,增强文化自信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用日本电视剧或电影片段作为教学辅助资源,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日本电视剧或电影剧情紧凑,内容丰富,涉及刑侦、医疗、职场、爱情等多个方面,且更偏重于社会写实。教师通过日剧的辅助能帮助学生在学习日语知识时对日本社会现象进行思考。

首先,可依托多媒体将日剧资源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教师要科学选择日剧资源,目的是通过日剧与教材的整合,保证日语教学质量。日剧选择的标准是内容契合教材、长度适合且日语发音标准。特别是在是日语听力课堂,日剧资源是不错的助力因素。教师可依托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日剧片段,以视频的画面感和故事情节所表现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日语中的长句,并了解日本文化。

其次,可选用日剧平台。在信息化时代,新媒体依托数字和网络技术成为信息的最新传播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日剧平台作为教学辅助工具,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使学生在平台上依托角色扮演、配音等任务的完成,在教学与娱乐结合的基础上提高学习效果。

再次,通过影片配音等进行口语训练。口语表达是日语学习的关键,但很多学生应对日语考试或考级没有任何问题,只要开口说日语就无法正确完整地说出一句话。在实际教学时,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利用日本影片的配音或情景剧的配音等让学生在编排、练习和实践过程中提高对语言的应用能力。

(三)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已成为常态。在科技支持下,微信成为了学生日常交流的工具。教师可以依托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提供视频或音频类的学习资源,之后让学生自行预习和讨论,进而发

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创设微信公众号,并将与学习相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上传到公众号中,同时配备听力训练、口语表达训练等任务,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提升交流能力。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包括教学资源模块、自测练习模块、知识拓展模块和互动交流模块。教学资源模块是依托视频、音频、微课等模式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辅助资源整理后上传到平台,进而为学生构建集视、听、说为一体的学习资源平台。资源模块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指导学生从容面对知识学习。微课小视频能帮助学生了解学习重点和难点,进而将容易混淆的语法知识等分辨开;视频或音频能帮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历史和风俗,为学生的翻译奠定基础。自测练习模块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测试任务,学生依托听写训练或口语表达训练等进行自我测试,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听译外来名词、数字等任务能锻炼学生的翻译反应能力,通过绕口令等锻炼学生的发音能力。通过自测练习,教师能在后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案,以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开展教学,最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知识拓展模块是通过日本文学、日本历史等资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全面了解日本文化,进而丰富知识视野。拓展模块的内容教师要谨慎选择,要通过正向的资料对学生进行正向引导,避免学生走入学习的误区。互动交流模块是利用微信的聊天功能设置不同主题的聊天群,由学生自愿加入,并在群中用日语进行交流,目的是在给学生提供交流平台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交流水平。

总之,新高考政策对大学日语教学带来了一定影响,大学日语教师要了解这些影响,并分析原因,同时通过科技手段的应用、教学资源的丰富、学生兴趣的激发等进行日语教学改革。教师了解学生的基础,明确日语教学现存问题,并提出合理化解决意见,能使日语教学更专业化,进而为社会、为中日交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日语大学教师
“留白”是个大学问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32
大学求学的遗憾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关于日语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