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亚妹,黄芳,徐桂华,严姝霞,焦文娟,刘月仙,殷海燕,戎有和,林丹,宋玉磊
(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公共卫生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暴发性、不可预测性、影响范围广泛、破坏性强及处理困难等特点,对公众健康、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造成严重危害[1]。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2.86万护士驰援武汉,在抗疫前方发挥了重要作用。护士作为占比最大、与患者接触最密切的专业群体,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知识技能储备、专业判断和应急处理能力对提高救治成效尤为关键[2]。我国护士核心能力现状调查显示,大多数护士仍缺乏专业系统的应急救护培训,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停留在了解层面[3],在护理教育中加强公共卫生应急防护教育刻不容缓。本文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通过剖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士核心应急能力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护士核心应急培养体系的构建及实践路径,以期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士核心应急能力培养提供参考借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护士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但目前护士还存在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缺乏、心理素质准备不充分、学校培养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易文琳、麦剑荣等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量表调查护理专业学生的应急知识、急救能力及综合能力,发现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有待提高[4-5]。刘祯帆、刘玲玉等人通过自制问卷对临床护理人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专业知识、实践技能进行调查,同样发现其疫情核心应急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6-7]。护士因缺乏教育、培训练习不足等原因,导致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技能偏低,直接影响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8]。教育层面的缺失、人才储备不足成为制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护能力的瓶颈。
界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士核心应急能力,可为人才培养、培训及考核提供参考依据。美国感染控制与流行病学专业认证委员会(Certification Board of Infection Control and Epidemiology,CBIC)在认证考试中明确从事感染治疗与管理的护士应当具备8类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染病的识别流程,卫生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预防及控制传播,职业防护,管理和沟通,教育和研究,环境评估与管理,清洗、杀菌、消毒、无菌[9]。日本的胜任力模型认为相关专业人员应具备传染过程分析、病原与流行病学调查、管理与沟通、教育与研究、职业防护等胜任力[10]。发达国家和地区分别针对从事传染病、感染治疗的护理人员制定了核心能力指标,我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士核心应急能力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层面处于起步阶段。阚庭[11]等构建了医务人员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包括传染病突发事件应急预防能力、应急准备能力、应急救援能力。孙月[12]等人构建了突发传染病事件护理应急人员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包括突发传染病事件护理技能、危急管理能力、批判性思维、教育咨询、法律伦理实践等5个一级指标。目前聚焦于护理专业学生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核心能力的研究较少,护生对传染病认知和防护能力普遍欠缺,亟待在明确突发公共卫生防护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开展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护理专业的学生作为临床护理及传染病防护的储备力量,提升其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应急防护能力日益急迫。如何在高校护理人才培养中强化应急防护能力,适应疾病谱的改变与社会防疫需求,是高校护理教育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发达国家对院校学生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的应急能力培养较为重视,如美国卫生应急培训平台,是由国家、州以及高校联合形成的一个阶梯式的完整培训体系,其有针对性地完成各类卫生应急教育培训工作[13]。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对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教育重视不够,多数高校将传染病护理学融入内科护理学课程中,没有独立设置,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新发传染病防治等应用性课程较少且内容滞后[14]。湘潭医学院开设突发传染病应急护理课程,传授学生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基本方法和相关理论,以突发传染病的案例作为考核基础,但考核内容中基础理论比重较大,实践教学比例还有待增强[15]。季明辉等[16]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与护理教学中,仅限于在单一课程中融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知识和技能培养,未聚焦突发卫生事件下护理核心能力系统性、针对性培养。
在当今国家疫情防控常态化需求下,南京中医药大学尝试解决传染病护理人才培养中的痛点问题,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理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疫情防控需要专业能力,虽疫情防控不属常态工作,但需要长期储备人才,在疫情暴发时可以随时发挥专业特长。基于疫情防控中对护理工作的需求,通过分析我国护士人数和能力缺口现状,学校建立了“需求导向、强化能力、服务公共卫生”的教学理念,以“平时强能力,疫时能应急”为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在护理学专业教育基础上,强化公共卫生应急防控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需求。按照这一培养目标进行教育训练的护理人才进入临床后,可随时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高了专业人才储备的可行性。
围绕护士核心应急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对护士核心能力相关文献的定量及半定量分析,结合医院临床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学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29位公共卫生、流行病学、护理管理、护理教育领域专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士核心应急能力进行2轮函询,指标界定筛选过程权威可靠。调查结果显示,护士核心应急能力指标体系应包含公共卫生防控能力、职业防护能力、传染性疾病护理能力、急危重症护理能力、中医护理能力5个核心能力,同时将应急应变能力、护理人文素养融入其中,要求护士在疫情防控、溯源流调,消杀隔离、传染病专科护理、急危重症抢救、病后康复养生等方面发挥作用,以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快速处置、常态化防控等全方位的需求。
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士核心应急能力培养为主线,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教材、实践等方面开展系列教学改革。①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传染病护理”章节从“内科护理学”课程中剥离,独立设置“传染病护理学”课程,增加预防医学课程,强化学生公共卫生防控专业知识储备。②建立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将五大护士核心应急能力指标融入相关课程,实现“基础-专科-综合”渐进式知识引入,创建螺旋式上升课程体系,强化各课程相关核心能力培养,以解决核心知识、技能零散的问题。③整合核心应急能力知识模块,打造“融合创新实训课程”,将抗疫精神、中西医结合救治案例融入课程思政,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同频共振。④建设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核心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综合考核体系,评价学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理全过程中的综合能力。⑤创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位一体”护理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从理论知识储备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专业能力转化。通过整合并优化课程体系,打造核心课程“金课”,创新教学策略,实现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融合的培养体系,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护理人才培养开辟新路径。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要求学生有专业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大爱情怀,关键时刻冲在抗疫一线。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准融入思政的相关要素,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做到因课施教、一课一策。例如在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展示抗疫一线护士的防护技能,倡导学生学好护理基本技能,在工作中做好自身防护,免受感染,认识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努力提高专业实践能力;介绍方舱医院中护士如何带领患者学习八段锦等养身功法,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中医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用抗疫精神以及长期坚守在传染病护理一线的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的先进事迹激励学生,使思政育人不仅有温度更有深度,培养学生大爱奉献、敢于担当、不怕牺牲的精神。
围绕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结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护理需求,综合分析各项能力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考虑课程的先行后续关系,将能力培养与主要课程进行分级与匹配,实行渐进式、螺旋式上升课程体系。①基础能力:将公共卫生护理能力融入预防医学、社区护理学课程,职业防护能力融入护理学基础,培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溯源流调能力,提高职业防护意识,掌握各种重大传染病防护要点。②专科能力:将传染性疾病护理能力融入传染病护理学,急诊与重症抢救能力融入急救护理学,中医养生康复能力融入中医临床护理学、中医养生康复学课程,培养学生准确识别、处理传染性疾病能力,掌握人工气道护理、循环支持护理等急危重症专科护理知识技能。提炼中医护理在防疫抗疫中的知识与技能,强化学生辨证施药、辨证施术、辨证施养、辨证施食等综合辨证施护能力,指导学生熟练运用刮痧、穴位按摩、艾灸、拔罐、八段锦等中医护理技术解决病人常见症状,彰显中医护理在传染病预防、保健、康复护理中的独特优势。③综合能力:独立开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实训课程,将散在于各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打破课程壁垒,打造一门融合创新实训课程,强化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知识技能。建立OSCE综合考核体系,以案例为引导,模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发展全过程,设置环环相扣的多站式考核站点,贯穿批判性思维、护理人文关怀考核要求,科学评价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实践能力。
创建学校-医院-社区“三位一体”实践平台。①立足学校,依托护理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立公共卫生防控实践平台,模拟三区两通道,培养学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核心能力。②面向医院,建立传染病教学基地,增强职业防护、急危重症护理、传染病护理能力训练,强化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实践能力。③延伸社区,建立社区基地,指导学生参与社区预防,保护易感人群等公共卫生管理活动,开展传染病健康教育,加强公共卫生防护能力训练,通过“三位一体”实践平台将核心能力培养贯穿于课堂、实验室、医院、社区,真正做到护理专业学在学校、用在医院、服务社会。
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护士核心应急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明确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培养新方向,强化高校教育在人才培养、疫情防控中的作用。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当今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大背景下,全面加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护理人才能力培养,高校护理教育者责无旁贷。探索培养专精结合、综合素质优良、实践能力过硬的护理人才,不仅有利于发挥护理专业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预防、治疗、康复中的优势,更有利于推动护理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这一培养理念也是高校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