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层级递进中构建信息技术智慧课堂

2022-11-22 15:13福建省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陈晓清
新教育 2022年26期
关键词:层级信息技术思维

□ 福建省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 陈晓清

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学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本身趣味盎然,包含众多鲜活因子,对学生极具吸引力。教学设计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抓住学科属性,辅助以个性化、层级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优良学习情境,定能产生更强劲的学习动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内驱动力。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认知的差异性、理解的多元性体现得尤为显著。面对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要高度重视,筛选教法学法,发挥多层级递进式的优势。多层级递进式教学对应学生独特学习需求,给不同层级的学生提供具体化的学习方法和建议,能够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一、搜罗信息知识,启动基础感知层级

1.媒体资源深度刺激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与现代信息技术有千丝万缕的关联。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多媒体运用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更具优势。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流程难以顺利推进,学生学习感知兴趣不高,究其原因,是信息技术课程本身所决定的。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兼具实践的学科,学生必须掌握相关概念实体,在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展开趣味化实践操作。理论知识本身乏味无趣,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多媒体集声音、图像等多重媒体形式于一体,能够将知识以形象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很好地弥补了学科短板。在多媒体强大展示功能的助力下,学生认知逐渐启动,对知识探研热情迸发。

传统导学形式往往是通过语言、板书、实物呈现出来的。多媒体的出现为课堂注入崭新活力,它的优势在教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显现。教师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特点,为知识感知注入新鲜血液。在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应用广泛的物联网》时,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和趣味性,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初步感知,教师借助多媒体,运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呈现物联网的内涵、发展史等内容。讲解过程中,教师没有采用直接讲述的方式,而是将物联网拟人化,运用动漫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初中阶段,大部分学生对动漫有特殊情感,看到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动漫素材,学生自然产生兴趣,积极主动投入到视频观看中。在动漫视频的感染下,课堂学习氛围逐渐浓厚,学生在听觉、视觉的刺激下,认知逐渐得到启动。

初中生对理论知识存在严重排斥心理,但对于多媒体有特别敏感度。教师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从学科属性中寻找切入点,借助多媒体资源展开教学导航。在声光影的有效激发中,学生好奇心得到调动,认知活跃度增强,导学效果异常显著。

2.文本信息梳理整合

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是以文本为基点的。要想顺利启动学生认知,多媒体资源的刺激是一方面,无论声光影多么吸引人,落脚点一定是对知识的系统梳理。感知知识才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开始,没有知识作为依托,课堂教学就会失去价值和意义。为了给学生提供更精准的学习参考,知识都是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教材中的。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知识,必须对文本内容展开系统梳理。信息技术学科中的理论知识是实践运用的前提和保障,学生不能精准掌握理论知识点,实践训练就会流于形式。文本信息梳理意义重大,教师要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进行分级分类教学,综合考量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他们提供更有效的感知渠道。

教学《体验开源硬件与编程工具应用》一课,本课是开源硬件的简单应用,为了快速触动学生,教师请小组长分发micro:bit,每人一块,辅助一根数据线,结合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演示“跳动的心”案例。从学生的反应看,导学效果显著,学生很快进入思考状态。学生好奇心和思维被激活后,顺利进入文本内容感知中。但Make-ode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为此,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内容,用归纳概括的形式搜索关键词,捕捉关键信息。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捕捉关键信息是简单的,但学生认知不同,他们找到的关键词也不尽相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展示,在展示过程中进行归类处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知识,构建系统完整认知体系。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对文本内容有精准把握,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后续学习服务。教师简化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信息搜寻中捕捉知识,快速触碰学习的核心区域。

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点,学生很容易产生排斥心理。消除畏惧心理最好的方式就是简化信息,剥去知识的外衣,捕捉理论知识的本质。去除无效信息,抓住了最关键的知识点,学习效果得到凸显,学生消除了防备心理,主动探索知识属性自然成为可能。

二、延伸理论维度,对接思维转化层级

1.创优任务呈现形式

思维转化需要多重因素助力,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条是任务呈现。学习任务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刺激,激发学生探研积极性。任务呈现形式多样,但最为常见的就是教师设置相关思考问题,学生顺着问题进行思考。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度解析知识,这本身没有什么问题。然而学生很容易对这种方式产生依赖性,不愿主动探索知识。从形式上展开创新,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就成了高效课堂的关键。“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令人兴奋”,学生思维的启动需要一定的助推力,质疑就是最强劲的动力。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他们自由思索和提问的空间。在质疑中,学生的思维才会向着不同的方向延伸,迅速完成文本深度感知。

教学《搭建巡逻机器人》一课,教师借助知识复习的形式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搭建救援机器人》的相关内容。学生自信满满,表述热情极高,很快完成了知识回顾。通过知识回顾梳理,学生已经完全能够根据Mind+编写程序读取超声波传感器的数据,控制小车行进的路线。知识回忆已经快速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认知,当他们看到本课的课题后,不禁产生疑问:这两节的标题接近,学习的知识会有很多交叉的地方吗?随后学生进入思考状态。为了避免学生的思维脱轨,教师梳理学生的猜测,让学生有思维宣泄渠道。学生有了清晰的方向指引,瞬间来了兴致,积极主动思考。思考过程中,学生选择不同,设计路径自然也存在差异。但在探索过程中,学生都会不约而同地进行思索,提出相关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课堂逐渐活跃起来。

任务呈现考验的是教师的智慧,要想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多重思维,就要把握质疑时机,引导学生在感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深度思索,在活跃思维的助力下提出问题,更好地触碰理论知识核心区域,为后续实践操作扫除障碍。

2.拓展问题解决路径

疑问提出后,要想顺利解决问题,必须积极探寻相关路径。传统学生提问、教师解决的方式相对固化,不能很好地切准学生兴趣点,要想打破固定模型限制,必须站在更科学的视角,拓展优化问题解决渠道。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互动比较频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都能为问题结局提供便利。为最大限度吸引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教师要明确自身定位,从“旁观者”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真正凸显主人公地位。合作交流是新课改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激活学生多向思维,在交流互动中达成认知共识,更能活跃课堂氛围,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处。

教学《合成平面设计作品》一课,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学过处理平面设计素材、调节平面设计素材色彩等内容,学生的认知已经完成构建,对知识的感知也更加深刻。教师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条件,引导学生自主交流探索,自主探索的学习形式让学生感到轻松。为了更好地解析知识,学生自由组合,在合作探究中深度触碰知识。小组组建丰富了学习形式,让知识探索变得更加丰富、多元。相对于以往的学习内容,合成平面设计作品是对以往知识的综合运用,内容更加复杂,要求也更高,学生纷纷发挥自身的优势,出谋划策,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的。在小组合作的助推下,学生很快完成了知识探索,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是否正确,还需要检验。小组上台展示操作步骤,课堂教学在热闹非凡的状态下顺利推进。

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要想让学生深入到课堂中,教师要激活课堂主体因素,从开放性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多重对话,借助集体的智慧碰撞出思维火花。

三、激活多重训练,触碰转化运用层级

1.理论训练凸显实效

训练活动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检验活动。通过训练活动,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更加灵活,思维活跃度也会有所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训练可以从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着手,展开深度探究。由于理论知识相对枯燥乏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掌握知识,教师要从形式创新的角度出发,布设相关训练。初中阶段,学生对游戏有更丰富的认知,参与积极性较高。布设训练任务时,教师可以从趣味性角度出发,借助游戏的激励作用,优化训练活动,促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做题,在积极主动探索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内化,训练效果也会更好地展现出来。

学习《制作平面设计素材特效》一课时,要想顺利完成内容学习,学生必须对滤镜概念、剪贴蒙版和图章工具等内容有基础了解和把握。学习需要从理论知识中寻找突破,教师借助理论知识讲解的形式,夯实学习根基。为了对学生有更精准的掌握,教师布设训练题目。单纯的理论检测比较枯燥,为了增加训练活动的层级性和趣味性,教师展示不同难度系数的训练题,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同时教师设置两人对抗赛,让学生在竞赛中理解知识。训练任务的设置体现出教师的智慧,在自主筛选中,学生的知识得到内化,思维缜密度得到锻炼和提升。

智慧课堂构建需要多种因素助力,学生参与积极性、文本内容特点等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成效。课堂成果呈现时,学生能力体现更为重要,能力升级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能力的升级需要从理论训练中寻找着力点。如果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理论训练任务,他们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也会为后续实践操作奠定坚实基础。

2.实操活动强调个性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多重运用中提高信息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信息技术素养生成是目标,学习活动的推进一定是以目标达成为方向的。信息技术的实践性要求教师必须从教学现实需要出发,布设相应训练任务。如果说理论训练是为了夯实基础知识,为深度学习做铺垫,那么实践操作训练的设置就是为了实现能力转化,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凸显学习个性特征。因此,布设训练任务时,教师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桎梏,给出独具特色的训练任务,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定位。

学习《制作三维立体纸膜》时,三维立体纸膜的制作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制作方法,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内容出发,进行相应的创新。教师抓住学习内容属性,设置一个以动物王国为主题的实践操作训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实际,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自主设计,学生显得很兴奋,积极构思。要想设计一个独特的三维立体纸膜,学生需要综合考量多种信息,从不同角度对动物展开细致观察。实践操作含金量较高,无论学生呈现出来的作品如何,都值得被赞扬。展示环节,教师秉承鼓励多于批评的原则,对作品展开点评。当然,学生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会委婉指出。在赞扬声中,学生学习自信心大增,对信息技术知识学习有了崭新认知。

实操训练中,学生会捕捉已有信息并对其进行感知分析,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触碰训练任务,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考验。不仅如此,要想呈现出不一样的作品,学生必须将头脑中的知识进行加工整合,在创新的基础上完成输出。这本身就是学生个性认知的呈现,再辅助以独特的外在形态,学生独特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由此可见,教法选择会对教学效果的呈现起到决定性作用。教法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有优劣之分。“好”的学习方法一定能够契合学科属性,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从教法创新优化的角度出发,对课堂展开层级递进设计,满足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需要,为智慧课堂构建提供前提和保障。教学不是为某一部分学生服务的,其终极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借助多层级推进的形式,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他们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

猜你喜欢
层级信息技术思维
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中小学装备管理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思维跳跳糖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层级护理模式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