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线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22-11-22 14:33王永钊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素质农民信息化

王永钊,程 扬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高素质农民扮演着重要角色。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发展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线上教学模式的探索,使高素质农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打破了以往的空间局限。这不仅助力打造新时代有思想、有技术、有作为的高素质农民,而且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乡村振兴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高素质农民职业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农村职业教育促进高素质农民职业发展,帮助其快速掌握技能,助推以人为本的“三农”现代化发展。高素质农民职业技能提升不仅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而且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职业教育落地实施。《2020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国家农民教育培训专项工程共培养高素质农民93万人,由此可知高素质农民接受教育培训数量相当庞大。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线下教学存在很大压力,线上教学恰逢其时,应用场景越来越普遍,使高素质农民学习空间发生转变,保障了农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高素质农民线上学习存在的问题

高素质农民具有爱农业爱农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敢创新能担当的特点,对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直播的出现,它的交互式功能是其他平台难以媲美的,由此线上直播这种教学新模式深受职业教育界的追捧,“互联网+高素质农民培训”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出现。但通过第三方研究报告数据分析发现,高素质农民认为这种远程教育师生分离,容易分散注意力,他们很难保证精力集中学习。高素质农民的线上信息化学习的研究和实践还处于探索期,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线上教学推广带来一定的阻力。

(一)高素质农民素质基础程度不一,学习兴趣不强

农村职业教育是面向“三农”的,属于跨界融合发展的教育类型,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由政、校、行、企、村等多元主体参与育人过程。我国高素质农民队伍基本素质参差不齐。一是农村高龄农民所占比重大,这个群体基本上在农业生产劳动力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农村的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留在农村,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认为从事农业生产又脏又累,且前途非常渺茫。二是大多数高素质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很大一部分是小学或初中学历,甚至是小学都没有毕业。同时,受成长环境的影响,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农村,老一辈人更希望年轻人去大城市定居,创造美好生活,在大城市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这也会导致农村出现“空心化”,进入恶性循环,形成了知识洼地。三是在高素质农民群体中,城镇居民等非传统农民所占比例较低,他们在“三农”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微乎其微。双向流动在顶层设计是非常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畅通,这也是造成高素质农民队伍基本素质低的一个因素。

(二)学习平台功能相对单一,缺乏吸引力

目前针对农村职业教育开发的网络平台、APP等琳琅满目,这些平台都想着吃高素质农民这块“唐僧肉”,希望能给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而高素质农民面对这些平台选择起来眼花缭乱,虽然这些平台都能满足高素质农民简单学习的需求,但想深入学习或进行深入交流,学习平台就会显得略逊一筹,更有甚者一些平台根本就不能使用。除此之外,这些平台囊括的资源天南海北什么都有,是否适合本区域,是不是高素质农民真正想要的“菜”不得而知,同时还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的现象,对高素质农民缺乏吸引力,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

(三)线上自主学习的习惯难养成,推广应用难度大

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为59.2%,基本上实现了农村和城市“同网同速”,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大多数的高素质农民拥有智能手机,能够实现网上知识搜索和网上学习,他们对娱乐表现得更感兴趣,而信息化平台对高素质农民的吸引力不足,高素质农民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没有那么强。他们仍然持有传统的学习观念,认为学习知识应该在传统的教室里来完成,和教师面对面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还有一些信息化平台使用时需要安装插件,高素质农民对安装插件并不是很精通,熟练度较差,部分高素质农民自行安装使用有一定的难度,甚至对安装插件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导致一些平台推广应用难度加大。

(四)信息化平台开发处于起步期,运营管理欠规范

随着《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进一步落地,信息化学习平台必将以破竹之势在全国推广开来,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无论是国家级的平台还是地方性的平台,这些平台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涉及的部门和机构较多,出现九龙治水的局面。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制作的教学资源也是参差不齐,一般都是提前录制好的内容,内容长则一个多小时,短则几分钟,授课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多是讲解PPT,实操的内容很少甚至没有,高素质农民在学习的过程中认为过于枯燥,缺乏互动性。由于这些信息化平台还处于探索阶段,管理运营也有一定的缺陷,一些作品的产权并不是很明确,为后续的知识产权纠纷埋下了隐患。

三、农村职业教育线上教学实施影响因素分析

(一)信息化教学顶层战略设计

为了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采用以点带面的形式,遴选出有一定基础的课程进行试点,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校内的教师赋能混合式教学改革方法。在试点过程中,筛选出教学效果好的课程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推介,树立全校教师学习的榜样,以先进带动后进,帮助其他教师更好地对标,找出自身差距,明确目标,强化职业技能。激励更多的教师投身混合式教学改革,自动自发地对自己教授的课程进行信息化革命,以目标为导向,不断取得新的教学突破。信息化教学在学校推进顺利与否,与学校的信息化顶层战略是密不可分的。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试点,根据试点发展情况及时总结归纳提升,有效促进混合式教学的整体落地。

(二)教师混合式教学培训强化

教师是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者,“什么是混合式教学”“怎么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一直困扰着他们,当然也有一部分教师是懂得或者一知半解。教学内容的开发是非常牵扯教师精力的,内容识别度高不高,内容精彩不精彩,都是重要的考量指标。通过去其他院校观摩学习、定期组织培训,甚至请专家进行“一对一”指导等措施,将入阶和进阶的阶段进行划分,让参与的教师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建设中,改变以往教师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只是蜻蜓点水、得过且过、应付检查的错误思维,扭转以往的观念,加强教师参与线上教学建设。

(三)高素质农民线上学习动力调动

对于混合式教学中的在线教学部分,高素质农民仍是学习主体,课程平台既要传递课程资源信息,又要实现混合式教学。线上学习由于缺乏监督,高素质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就显得更为重要。通过课程后台的一些指标就能监测到高素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高素质农民线上互动的效果,通过问答、笔记、发文、提交作业、提交测试等,观测高素质农民对学习的掌握程度。通过一些试点课程学情分析,对高素质农民学习意愿进行评估,根据高素质农民的学习特点,在形式上、内容上增设趣味性,让高素质农民发自内心地喜欢线上学习,积极地完成混合式教学的学习要求。

(四)基础网络设施和相关软件配套到位

随着线上平台运用越来越广泛,学习人数越来越多,对信息化平台的软硬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视频卡顿、播放不流畅等问题时有发生,对高素质农民的学习体验大打折扣,从而限制了教师信息化课程的建设和高素质农民在线学习的开展。高素质农民对信息化平台的界面吐槽,认为移动端的界面不够友好。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尤其是年龄大的教师,对接受新鲜事物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再加上从头学习,使其更是望而却步。因此,线上教学对平台的要求更高,在对软硬件进行升级迭代的同时,要对信息化平台的功能进行优化,采用“傻瓜式”的平台操作模式,这种平台操作起来门槛低、学习快、效果好,真正实现混合式教学的“教”与“学”不脱节,达到“随时随地,想学就学”的水平。

(五)线上线下学习学分互认管理

由于疫情的反复,线上学习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成为一种常态,线上学习由之前的课堂辅助逐渐成为主角,其角色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从国家层面继续深化学分银行机制,打通相同层次院校之间、线上和线下的学习路径,完善相应的线上学时、学分认定办法,使学生选择的余地更多,执行起来有章可循。适时考虑将线上学习的课程作为必修课,打破以往的思维局限,或者满足一定的学时条件后,才能取得相应的结业证书或资格证书,这是对学习者的一种督促和认可。

四、农村职业教育线上教学模式探索

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教学活动已经不局限在线下学习,时空观发生了重大改变。线上教学模式能够打破时空观,构建师生互动、高素质农民之间互动交流的场所,通过开放的、能够自我调节的系统,将学习平台、课堂教学、线上翻转、思政元素、突发预案等教学元素进行整合,提高高素质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合作共赢。

(一)重构课程学习平台,创建“学习超市”资源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依托云课堂智慧职教和微信群两个平台,创建“学习超市”资源库,利用智慧职教教学资源库的优势,对优质的资源进行整理;利用微信群文字、图片和语音可保存、可重复观看的特点,每节课前,重新梳理本节课可能会使用到的各种资源,确保准确无误。

1.课前签到,实时监督

每节课开始前15分钟,在云课堂智慧职教中开放签到功能,并在微信群中同步对高素质农民进行提示,课程开始前5分钟通过截图的方式,提醒未及时签到的同学。同时,考虑到高素质农民网络状况不统一的问题,有些高素质农民可能会因为网络响应速度较慢,云课堂智慧职教平台无法正常使用等导致无法及时签到,这种情况下提示高素质农民可以在微信群中通知教师。对于仍没有按时签到的同学,通过微信私聊,了解原因,并及时进行沟通,保证每一位学员不掉队。

2.微信建群,串联课程

每节课主要使用微信课程专门群进行课程串联,为调动高素质农民兴趣,防止高素质农民因为文字过多产生单调枯燥感,在微信群中发送内容以“图片+文字+语音”的方式进行。其中,图片主要用来提示学习环节、标注项目名称以及总结重点知识,文字主要用来提示学习要求、串联课程各项任务及活动,语音用来强调课程重点内容,通过三者结合,方便高素质农民以更清晰的方式了解本节课的框架及主要内容。

(二)“四位一体”体验式课堂教学

面对在线学情的特点,如何提高高素质农民的学习体验对任课教师来讲是一项艰巨的挑战,“四位一体”的体验式课堂让高素质农民身临其境,增强了学习的体验感和互动感。

赏:优秀案例赏析。每节课提前发布学习任务单引导学习。在优秀创业案例熏陶中激发高素质农民的学习兴趣,利用手机或电脑完成视频、课件和相关资源的学习,参与作业互评和交流讨论,并提交相应案例感悟。

督:督导学习进度。教师可以在信息化平台监控高素质农民的学习进程,查看高素质农民登录频次、在线时间、资源下载与浏览情况、互动内容等,能有效实现高素质农民学习进度可视化,起到督促的作用。

学:高素质农民自主学习。课程资源库包括课标、教案、视频、动画、创业案例、作业测试等内容,每个知识点设计上述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更新迭代,高素质农民根据自身情况控制学习进度,确保学习效果不打折扣。

做:项目实战训练。通过真实的教学项目提高高素质农民参与度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根据平台对高素质农民课前自学的个性化数据分析,通过直播讲解教学项目的重难点、集中答疑,让高素质农民参与其中,形成师生合力助力乡村振兴的局面。

(三)“见屏如面”抖音直播线上翻转互动

每节课依托抖音APP开通各类功能,丰富教学内容,激发高素质农民的学习兴趣。

1.教师直播串讲,化解重难点

针对课程教学重点和难点,开通案例分析或主题讨论,要求高素质农民评论区发表意见和看法,这样可以加强高素质农民参与度,并且还可以及时了解到其他高素质农民的想法,互动性较强,教师也可实时对高素质农民的答案进行点评,方便高素质农民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2.分组PK,检查学习效果

每一个项目学习完成后,要求高素质农民课后做好复习,并在下一次课程开始时进行测验。这种测验不采取传统的方式,而是通过抖音APP的PK功能进行项目团队对抗,激发团队成员的学习热情。根据对高素质农民的测验结果,结合之前课程的具体操作方式,可以了解高素质农民对于目前使用的教学方式的适应程度。对PK结果较差的团队,及时进行沟通,重点进行帮扶。

3.视频连麦,丰富教学形式

结合教学内容,对职业素养非常高的同学,以视频连麦的方式,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对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想法和实操过程,更能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兴趣。设计问题要求高素质农民以投票的方式选择自己的答案,通过投票结果了解大多数同学的反馈意见,针对反馈结果开展更有效的教学活动。

(四)思政元素融入农村职业教育课堂

1.一分钟主题演讲

结合创新创业精神进行每课必练一分钟主题演讲活动,主题定为:创新创业精神与我的职业生涯。要求高素质农民在群里进行接龙自愿报名,在每次直播课上课时,按照报名顺序进行线上演讲,确保主题鲜明,演讲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左右。将一分钟主题演讲稿发到平台上,其他同学可以进行点赞、转发及评论。

2.品读身边的创业故事

高素质农民结合自己所思所想、社会热点、国际国内形势、现实问题、专业问题等讲述师生身边的创业故事。讲述一个典型的创业案例,该案例要能触发高素质农民心灵,这个案例形式可以是非常广泛的,既可以是影像资料,也可以是书评资料等;学习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读书会的形式学习分享,也可以是头脑风暴的形式各抒己见。例如“褚橙”的案例,以工匠精神和不服老的故事为例,讲到褚时健的传奇一生:71岁入狱,74岁二次创业,85岁成亿万富翁。褚时健的人生智慧让高素质农民们纷纷留言点赞,致敬创业过程中的工匠精神。

(五)做好突发预案,形成应对“全能模式”

1.做好突发情况的预案

在每节课授课前,均应做出计划A和计划B,有的时候还要做出计划C,保证自己的电脑和手机满格电状态,充电器放在身边随时备用,以备停电不影响教学进度。将每次课所需要的平台上的资源备份一份,以防突然出现网络卡顿甚至无法登录平台等情况,这样就可以轻松应对教学突发情况,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2.“1+N”的平台软件选择模式

以“云课堂”这一平台为基础,将课程资源在“云课堂”上进行展示,N种即时通讯软件(微信群、腾讯直播会议、钉钉、抖音、快手等)为辅助,根据讲授的内容选择更适合的即时通讯软件,提高高素质农民参与度,促进信息化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农村职业教育线上教学模式评价保障机制

(一)线上教学模式评价机制

考虑到高素质农民学习方式为线上,高素质农民最终成绩应适当提高过程性考核所占比例,最终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各占比50%。项目评价改变了以往只有教师参与的局面,围绕项目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全员参与评价。这个环节提高了高素质农民的沟通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可根据不同高素质农民学习表现,推送不同难度的拓展资源,保证高素质农民的个性化学习效果。根据高素质农民线上学习特点,过程性考核包括课件学习、线上教学活动参与、交流论坛参与及签到情况,借助云课堂智慧职教中的统计功能,任课教师提前对各部分所占比例进行设置,就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智能打分,保证评分的公平性;期末考核以高素质农民提交作业的形式进行,以此来检查高素质农民经过一学期课程的学习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灵活应用情况。

(二)线上教学模式运行保障机制

线上教学模式的建设和运行涉及到多个部门和机构参与和管理,从国家层面上对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资金使用与管理、利润产生与分配等进行主体责任明晰,并用法律法规来进行约束。线上教学模式的规范运行,离不开多元化的全程监管。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搭建网络监管体系和平台,对资源的供方和需方进行严格审查,利用大数据对线上教学模式内容进行审核,适时建立信用制度。虽然,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势是打通了线上和线下信息、知识的壁垒,实现了资源共享,但是音频、视频的知识产权保护也亟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强化技术开发商、运营商、教师、高素质农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对信息化资源进行版权界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好各方的利益。

猜你喜欢
高素质农民信息化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耕牛和农民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如何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陕西致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农民